三《边城》(节选)同步练习(含答案)中职语文高教版拓展模块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三《边城》(节选)同步练习(含答案)中职语文高教版拓展模块下册

资源简介

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下册《边城》(节选)课堂同步练习
一、基础积累(课文内容文学常识填空)
1. 《边城》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代表作还有散文集《________》、长篇小说《长河》等。
2. 《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________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展现了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纯真的爱情故事。
3.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的小说融写实、、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
4. 补全名句:“日头没有辜负我们,我们也切莫辜负日头。”“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
二、生字词
1. 给下列字词注音
茶峒( ) 泅水( ) 傩送( ) 氽着( )
鞶鼓( ) 碧溪岨( ) 涎皮( ) 胡诌( )
茨滩( ) 碾坊( ) 俨然( ) 竹篁( )
悖时( ) 糍粑( ) 荫处( ) 老鹳河( )
2. 解释下列词语
(1)喧阗:____________________
(2)怏怏:____________________
(3)拮据:____________________
(4)睨着:____________________
(5)角隅:____________________
(6)喁喁:____________________
(7)放肆:____________________
(8)信口开河: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 下列对《边城》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边城》是一部田园牧歌式的小说,展现了湘西世界的宁静与美好
B.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以细腻笔触描绘人物内心活动
C. 端午节赛龙舟、捉鸭子的民俗活动,为故事增添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D. 翠翠的爷爷是一位善良淳朴的老船夫,他的去世给翠翠带来沉重打击
2. 下列对《边城》人物形象分析不准确的是( )
A. 翠翠天真善良、温柔清纯,是作者笔下“爱”与“美”的化身
B. 傩送豪爽慷慨、热情奔放,相比天保更主动追求翠翠
C. 天保性格直率,向翠翠提亲时采用了“走车路”(托人说媒)的方式
D. 顺顺作为茶峒的船总,为人公正,深受乡邻敬重
3. 下列对《边城》主题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说通过翠翠的爱情悲剧,批判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
B. 展现了湘西人民原始、自然的生命形态和淳厚善良的人性美
C. 表达了作者对现代文明冲击下传统美德流失的忧虑
D. 揭示了命运无常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
四、课内阅读理解
(一)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1. 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 “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这句话如何理解?结合文本分析。
(二)
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的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
老船夫回到家中时,见家中还黑黝黝的,只灶间有火光,见翠翠坐在灶边矮条凳上,用手蒙着眼睛。
老船夫说:“翠翠,我来慢了,你就哭,这还成吗?我死了呢?”
翠翠不作声。
老船夫又说:“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
翠翠把手从眼睛边移开,靠近了祖父身边去,“我不哭了。”
1. 翠翠说“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这句话体现了她怎样的心理?
2. 祖父教导翠翠“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反映出祖父怎样的期望?
(三)
到了家边,翠翠跑还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白日照到水面上时,长长的水草在水波动荡中就像许多龙蛇浮动,又像全部小船行将上岸时水中的草迎船而来。翠翠一面听着祖父的曲子,一面胡思乱想:“白鸡关真有老虎吗?”她不知道这念头从何而来。也许是三年前跟祖父进城,在河边听到两个士兵说的。这是真话吗?白鸡关过渡,船上人看到那些痕迹,从别人口中听到这事情,一个不经过训练的人,难道不会吓怕吗?
1. 这段文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 翠翠“胡思乱想”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四)
傩送二老说:“翠翠,宋家堡子里新嫁娘年纪还只十五岁。”
翠翠明白傩送二老这话的意思是什么,翠翠只微笑把头偏过去。
傩送二老又说:“翠翠,你长大了!二老说的是真话呀。”
翠翠瞥了客人一眼,见客人正盯着她,便把脸背过去,抿着嘴儿,不声不响,很自负的拉着那条横缆。
1. 傩送二老提及“新嫁娘”,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2. 翠翠“微笑”“把脸背过去”“抿着嘴儿”等动作,表现出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和心理?
答案
一、基础积累(课文内容文学常识填空)
1. 沈从文;湘行散记
2. 湘西;翠翠;傩送
3. 梦幻;风韵
4. 结果却有必然的悲哀;也许“明天”回来
二、生字词
1. 茶峒(chá dòng) 泅水(qiú shuǐ) 傩送(nuó sòng)
氽着(tǔn zhe) 鞶鼓(pán gǔ) 碧溪岨(bì xī jū)
涎皮(xián pí) 胡诌(hú zhōu) 茨滩(cí tān)
碾坊(niǎn fáng) 俨然(yǎn rán) 竹篁(zhú huáng)
悖时(bèi shí) 糍粑(cí bā) 荫处(yìn chù)
老鹳河(lǎo guàn hé)
2. (1)声音大而杂,喧闹 (2)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3)手头不宽裕,钱不够用 (4)斜着眼看 (5)角落 (6)形容说话的声音(多用于小声说话) (7)(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8)随口乱说
三、选择题
1. B(小说采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部分情节通过人物对话侧面展现)
2. B(傩送性格含蓄内敛,提亲方式为“走马路”——唱歌传情)
3. A(小说未批判封建礼教,悲剧源于命运无常和人物的含蓄性格)
四、课内阅读理解
(一)
1. 修辞手法:比喻(如“如山头黄麂一样”)、排比(“从不想到……从不发愁……从不动气”)。作用:生动形象地展现翠翠天真活泼、纯真自然的性格特点,凸显湘西自然环境对她的塑造。
2. 理解:湘西的青山绿水滋养了翠翠的身体,自然的纯净美好也塑造了她纯真、善良的性格,使她保有原始、质朴的生命形态。
(二)
1. 体现翠翠因祖父来迟产生的撒娇、赌气心理,也暗含她对祖父的依赖与担忧。
2. 反映祖父希望翠翠学会坚强独立,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能勇敢面对未来的变故。
(三)
1. 画面:描绘了祖父吹唢呐、翠翠听曲、黄狗相伴,以及水面水草摇曳、白云飘荡的场景。氛围:宁静、祥和、充满诗意,展现湘西世界的美好与悠然。
2. 作用:表现翠翠天真好奇的性格,增添故事的童趣与浪漫色彩,同时暗示她内心对未知世界的懵懂向往。
(四)
1. 言外之意是暗示翠翠已到适婚年龄,委婉表达自己对她的好感。
2. 性格特点:表现出翠翠的羞涩、矜持与纯真。心理:既有被心上人关注的喜悦,又因少女的腼腆而故作镇定,体现其含蓄细腻的情感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