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重庆市南岸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分。1.如图是隋唐时期最大的国家粮仓含嘉仓粮窖遗址,类似的粮窖有数百个,面积达40多万平方米。它可用于研究隋唐时( )A. 政治制度的创新 B. 国家统一的条件 C. 文化发展的水平 D. 国家经济的状况2.随着南北朝以来封建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在政治上得到发展,以改变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子弟垄断官场中高级职位的现象,为此,隋炀帝创立科举制。以上表述旨在介绍科举制产生的( )A. 背景 B. 过程 C. 影响 D. 地点3.贞观年间,唐太宗曾对大臣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唐太宗这段话可用以研究( )A. 科举取士制度 B. 三省六部制度 C. 藩镇割据现象 D. 重文轻武政策4.如图为敦煌莫高窟第445窟壁画中的曲辕犁。该壁画反映了唐代( )器物介绍:曲辕犁由11个部件构成,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它的出现,改变了古老笨重的二牛抬杠方法,是中国耕犁的一次根本性改变。A. 对外交往频繁 B. 丝路贸易发达 C. 民族关系和睦 D. 生产技术进步5.如表是《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上)》的目录(部分)。下列章节标题中,最适宜安排在第七章第三节的是( )第七章:四海一家(隋唐五代十国)第三节:______一、史学与文学的繁荣鼎盛二、艺术与科技的蓬勃发展三、物质文化与知识的交流A. 文化的灿烂与传播 B. 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C. 艺术的精致与典雅 D. 科技的传承与发展6.时空观念既是认识历史的观念,也是认识历史的方法。对比唐朝不同时期形势和边疆各族分布图,这一变化反映了唐朝( )A. 加强与少数民族地区交往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C. 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力减弱 D. 中外文化交流日趋频繁7.枢密院作为北宋最重要的中央机构,文职出身者人数占总人数比例的73.9%,而武职出身者仅占24.6%。这种现象( )A. 造成了冗官冗员的积弊 B. 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C. 为北宋统一打下了基础 D. 源于宋朝崇文抑武方针8.如表为我国两宋时期大事年表,该表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1年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订立和约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与金议和A. 土地兼并,民不聊生 B. 政权并立,战和交错C. 文化繁荣,社会发展 D. 社会和谐,国家统一9.如图是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城遗址出土的契丹货币和西夏崇宗李乾顺时期铸造的西夏货币。从形制上表明辽宋夏金时期( )A. 农业生产的发展 B. 海外贸易的兴盛 C. 君主专制的强化 D. 民族文化的交融10.北宋东京城内,晚间有夜市营业至三更,到五更早市又开张;在繁华热闹之处,买卖甚至通宵达旦。据此可知,北宋时期( )A. 纸币广泛流通 B. 海外贸易发达 C. 经济重心南移 D. 城市商业繁荣11.元朝推行行省制,以“犬牙相入”为行省划界的主导原则,人为造成区划边界处于犬牙交错的格局,使地方丧失扼险而守的地理条件。这样做( )A. 适应大宗贸易的需要 B. 实现对边疆的直接管理C.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 促进了元朝的民族交融12.据统计,唐宋两代来自北方的状元共68名,占全国总额的61%;元明清三代全国共有状元194名,其中来自北方的仅26名,占全国总额的13.4%,南方状元则有168名,占86.6%。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政治中心的南迁 C. 外来文化的传入 D. 科举制度的变革13.徐光启在为父亲居丧期间,亲自下田垦殖,进行农业实验,并结合西方先进灌溉技术,改造中国水利设施,这为他日后编撰享誉世界的《农政全书》奠定了基础。由此可知,徐光启( )A. 作品领先世界 B. 深受儒学影响 C. 推崇中体西用 D. 注重实践创新14.如表是某同学在探究学习中收集整理的诗词绘画等资料目录。其探究的主题应是( )诗歌《正月十五日夜应制》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绘画《岁朝春庆图》A. 民族关系的发展 B. 行政区划的变迁 C. 传统节日的魅力 D. 绘画技巧的成熟15.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叙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 605年起,隋朝征发百姓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B. 李白的诗浪漫而浓郁,抒发了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C. 12世纪初,阿骨打起兵抗辽,把辽军打得节节败退D. 16世纪,葡萄牙人攫取了在澳门的租住权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8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时期往来于丝绸之路的人们不再仅仅是商人和士兵,还有为寻求信仰理念和文化交流的使者、学者、僧侣等人员,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前往长安。当时有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唐朝友好交往,中国大量先进的技术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到其他国家,并接纳相当数量的遣唐使及留学生,让他们学习中国文化。同时,佛教、景教各自迎来了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机会,中外交流达到鼎盛。——摘自胡柏翠《兴盛的唐朝旅游活动及其历史影响》(1) 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唐代对外开放的史实。材料二: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总称为“海南诸国”。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期,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摘自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2) 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的对外贸易出现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进出口的主要商品。(3) 根据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如果你认为正确,请填“√”;你认为不正确,请填“×”。A.郑和航海最远到达非洲西海岸和红海沿岸。 ______B.郑和下西洋提高了明朝国际威望,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______(4)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郑和下西洋对航海事业的伟大贡献。17.科学技术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某班以“科技创新”为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与他们一起完成探究任务。任务一:【闪耀的硕果】(图1)敦煌发现的《金刚经》(图2)温州发现的佛经残页敦煌藏经洞发现印本《金刚经》是唐末刊造的雕版印刷书籍。它由七张纸粘成一卷,全长488厘米,卷首刻印佛像,下面刻有全部经文。印品雕刻精美,刀法纯熟,图文浑朴凝重,印刷的墨色浓厚匀称,清晰鲜明,证明当时的雕版印刷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它是目前所见有确切纪年的最早的雕版印刷书籍。 温州白象塔出土的《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残页为北宋活字印本,宽13厘米,高8.5-10.5厘米。字体小而草率,长短大小、笔划粗细不一,字布列较密,有的几乎首尾相插。它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泥活字印本。(1)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请从任务一中任选一件文物探究其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2) 任务二:【创新的力量】历史时期 阶段特征 主要科技成就隋唐时期 科技全面发展,在天文、医学、印刷术等方面有重要突破,注重科技应用。 僧一行实测子午线,编制《大衍历》;孙思邈《千金方》、政府组织编写《唐本草》;发明雕版印刷术。宋元时期 科技发展达到鼎盛,在四大发明等多个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科技应用广泛。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沈括创制“十二气历”;郭守敬编制《授时历》。明清时期 传统科技有总结性成果,但整体逐渐落后于西方,西方科技知识开始传入。 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2)根据任务二中表格材料归纳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原因。(3) 任务三:【创新之光芒】从《齐民要术》到《王祯农书》,见证了农耕文明在科技助推下稼穑熟天下足的兴旺景象。从天文历法的迁演流变,可睹科技改变生活的崭新姿容。从数学体系的赓续相传,可察科技理念的与时俱进。从四大发明的普泽后世,可观科技在提振文化、助益文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与此同时,智慧的古人还借助科学的力量,把一些科学的思维就运用到国家治理层面。从夜观天象到普施仁政,从遵照二十四节气到敬畏大自然、尊重整个社会。——摘编孙小淳《文明的积淀:中国古代科技》(3)根据任务三中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重大影响。三、综合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18.下面是某班同学们整理的历史时间轴和便笺,请完成探究任务。观点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观点2: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观点3:抵御外侮彰显了中华民族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观点4:加强边疆地区的管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请仔细观察材料,从便笺中任选一个观点,然后选取历史时间轴中两个相关联的史事分别进行叙述。(要求:选择一个观点,叙述要体现史事六要素,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答案】D2.【答案】A3.【答案】B4.【答案】D5.【答案】A6.【答案】C7.【答案】D8.【答案】B9.【答案】D10.【答案】D11.【答案】C12.【答案】A13.【答案】D14.【答案】C15.【答案】B16.【答案】【小题1】特点:人员身份多样;交往国家多;双向交流;交往频繁;交流人数(国家)多。史实:遣唐使来华;唐朝与新罗的交流;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等【小题2】变化: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期,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进口商品:以香料、珠宝等奢侈品为主;出口商品:主要是丝绸、瓷器、茶叶等【小题3】×;√【小题4】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17.【答案】【小题1】价值:《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标有确切纪年的雕版印刷品,是研究唐朝文化、宗教(佛教传播)、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重要文物。它见证了当时佛教的盛行,以及文化传播方式的发展,对于了解古代书籍的形制、内容传播等历史情况意义重大;《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是世界最早的泥活字印本,有助于了解北宋时期的社会文化风貌和科技发展水平在文化传承中的影响【小题2】主要特点:我国科技前期领先,后期渐趋落后,且经验性为主,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和科学实验。主要原因:长期的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众多科学家的努力和创新【小题3】影响:中国古代科技推动了农业、手工业等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丰富了文化的内涵和传播方式;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国家管理中的发挥了重要作用18.【答案】观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论述: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的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清朝前期,为了摆脱沙俄的奴役,土尔扈特部的大部分历经艰难险阻成功返回祖国,得到乾隆帝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回归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从隋灭陈到土尔扈特部回归,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都有力地证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