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最后一片叶子》课堂同步练习 2024 - 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一、基础积累(一)课文内容文学常识填空1. 《最后一片叶子》的作者是______(国籍)的______,他与______和______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他的作品常以______和______的结尾而著称,其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等。2. 小说的三要素是______、和 ______。其中,人物描写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故事情节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四个部分;环境描写分为______和______。3. 《最后一片叶子》讲述了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位画家的故事,其中______为了鼓励病重的______活下去,在风雨之夜画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最终自己却因感染肺炎而去世。这片叶子不仅给了______生的希望,也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______。(二)字词1. 给下列字注音苔藓( ) 掺( )杂 鬈( )曲 暴躁( ) 黯淡( ) 玄( )想 唠( )叨 虔( )诚2. 根据拼音写汉字忙lù( ) 编jí( ) 塑xiàng( ) 灯lóng( ) 倾xiè( ) 一chóu( )莫展 明mù( )张胆 蹑( )手蹑脚二、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苔藓(xiān) 暴躁(zào) 黯淡(àn) 转弯抹角(mò)B. 虚弱(nuò) 困倦(juàn) 傲然(ào) 冷酷无情(lěng)C. 玄想(xuán) 屋檐(yán) 吩咐(fēn) 扶弱济困(jì)D. 搅动(jiǎo) 邪恶(xié) 瘦小(shòu) 唠唠叨叨(lā)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阁楼 低廉 忙录 蹑手蹑脚B. 塑象 惨白 涂抹 明目张胆C. 湿透 灯茏 纳闷 一筹莫展D. 肺炎 凶猛 窗帘 疑神疑鬼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彼此一谈,发现她们对于艺术、饮食、衣着的口味十分______ 。②到了11月,一个冷酷的、肉眼看不见的、医生们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悄悄地______ 。③经过了漫长一夜的风吹雨打,在砖墙上还______着一片藤叶。④那片藤叶仍然在那里,______地依附在靠墙的枝上。A. 相似 飘荡 悬 孤独B. 相同 游荡 挂 孤单C. 相似 游荡 挂 孤单D. 相同 飘荡 悬 孤独4. 下列各句中,横线上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突遇狂风,舰长临危不惧,从容指挥,我们顺利地驶过了这个危险区域。B. 政府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经济得到了妙手回春般的复苏。C. 作者用浓墨重彩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河画卷。D. 经过多年的艰苦训练,他百炼成钢,终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运动员。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中学生要提升自己的素养,养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让劳动陶冶心灵。B. 通过这次活动,让同学们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C.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交通事故,交警加大了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D. 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是否努力。6.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 她脑子里有没有什么值得她想了又想的事——比如说,一个男人。B. “你睡一会吧,”苏说道:“我得下楼把贝尔门叫上来,给我当那个隐居的老矿工的模特儿。”C. 医生说:“她已经脱离危险,你成功了。现在只剩下营养和护理了”。D. 老贝尔门喊道:“什么,世界上真会有人蠢到因为那些该死的长春藤叶子落掉就想死?”7. 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到了11月,一个冷酷的、肉眼看不见的、医生们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悄悄地游荡,用他冰冷的手指头这里碰一下那里碰一下。(拟人)B. 她的眼睛跟海水一样蓝。(拟人)C. 北方人说话总是那么大声,好像生怕别人听不见似的。(拟人)D. 我就像那片叶子,在风中摇摇欲坠。(拟人)8.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契诃夫是苏联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代表作有《变色龙》等。B. 莫泊桑的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他与欧·亨利、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C.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主题。D. 欧·亨利的作品常常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和出人意料的结局而受到读者的喜爱。9. 在《最后一片叶子》中,为了救年轻画家而病死的是( )A. 苏B. 医生C. 贝尔曼D. 琼西10. 下列对《最后一片叶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最后一片叶子为线索,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B. 贝尔曼是一个外表粗俗、内心善良的老画家,他的牺牲精神令人感动。C. 琼西从对生命的绝望到重新燃起希望,最后一片叶子起到了关键作用。D. 小说的语言简洁明快,没有过多的修饰和渲染。三、课内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5题。苏艾在楼下那间灯光暗淡的小屋子里找到了酒气扑人的贝尔曼。角落里的画架上绷着一幅空白的画布,它在那儿静候杰作的落笔,已经有二十五年了。她把琼珊的想法告诉了他,又说她多么担心,惟恐那个虚弱得像枯叶一般的琼珊抓不住她同世界的微弱联系,真会撒手而去。老贝尔曼的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然,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什么话!”他嚷道,“难道世界上竟有这种傻子,因为可恶的藤叶落掉而想死?我活了一辈子也没有听到过这种怪事。不,我没有心思替你当那无聊的隐士模特儿。你怎么能让她脑袋里有这种傻念头呢?唉,可怜的琼珊小姐。”“她病得很重,很虚弱,”苏艾说,“高烧烧得她疑神疑鬼,满脑袋都是稀奇古怪的念头。好吧,贝尔曼先生,既然你不愿意替我当模特儿,我也不勉强了。我认得你这个可恶的老——老贫嘴。”“你真女人气!”贝尔曼嚷道,“谁说我不愿意来着?走吧。我跟你一起去。我已经说了半天,愿意为你效劳。天哪!像琼珊小姐那样好的人实在不应该在这种地方害病。总有一天,我要画一幅杰作,那么我们都可以离开这里啦。天哪!是啊。”他们上楼时,琼珊已经睡着了。苏艾把窗帘拉到窗台上,做手势让贝尔曼到另一间屋子里去。他们在那儿担心地瞥着窗外的常春藤。接着,他们默默无言地对瞅了一会儿。寒雨夹着雪花下个不停。贝尔曼穿着一件蓝色的旧衬衫,坐在一口翻转过来权充岩石的铁锅上,扮作隐居的矿工。第二天早晨,苏艾睡了一个小时醒来的时候,看到琼珊睁着无神的眼睛,凝视着放下来的绿窗帘。“把窗帘拉上去,我要看。”她用微弱的声音命令着。苏艾困倦地照着做了。可是,看哪!经过了漫漫长夜的风吹雨打,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它是藤上最后的一片了。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那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傲然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那是最后的一片叶子,”琼珊说,“我以为昨夜它一定会掉落的。我听到刮风的声音。它今天会脱落的,同时我也要死了。”“哎呀,哎呀!”苏艾把她困倦的脸凑到枕边说,“如果你不为自己着想,也得替我想想呀。我可怎么办呢?”但是琼珊没有回答。一个准备走上神秘遥远的死亡道路的心灵,是全世界最寂寞、最悲凉的了。当她与尘世和友情之间的联系一片片地脱离时,那个玄想似乎更有力地掌握了她。那一天总算熬了过去。黄昏时,她们看到墙上那片孤零零的藤叶仍旧依附在茎上。随着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屋檐上倾泻下来。天色刚明的时候,狠心的琼珊又吩咐把窗帘拉上去。那片常春藤叶仍在墙上。琼珊躺着对它看了很久。然后她喊苏艾,苏艾正在煤气炉上搅动给琼珊喝的鸡汤。“我真是一个坏姑娘,苏艾,”琼珊说,“冥冥中似乎有什么使那片叶子不掉下来,启示了我过去是多么邪恶。不想活下去是个罪恶。现在请你拿些汤来,再弄一点掺葡萄酒的牛奶,再——等一下;先拿一面小镜子给我,用枕头替我垫垫高,我要坐起来看你煮东西。”一小时后,她说:“苏艾,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去那不勒斯海湾写生。”下午,医生来了,他离去时,苏艾找了个借口,跑到过道上。“好的希望有了五成,”医生抓住苏艾瘦小的、颤抖的手说,“只要好好护理,你会胜利的。现在我得去楼下看看另一个病人。他姓贝尔曼——据我所知,也是个画家。也是肺炎。他上了年纪,身体虚弱,病势来得很猛。他可没有希望了,不过今天还是要把他送进医院,好让他舒服一些。”第二天,医生对苏艾说:“她现在脱离危险了。你赢啦。现在只要营养和调理就行啦。”那天下午,苏艾跑到床边,琼珊靠在那儿,心满意足地在织一条毫无用处的深蓝色肩巾,苏艾连枕头把她一把抱住。“我有些话要告诉你,小东西。”她说,“贝尔曼先生今天在医院里去世了。他害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的。后来,他们找到了一盏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原来地方挪动过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和了绿色和黄色的颜料,末了——看看窗外,亲爱的,看看墙上最后的一片叶子。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1. 文中多次写到贝尔曼“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眼睛跟海水一样蓝”,这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2. 贝尔曼对琼珊的“傻念头”大不以为然,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3. 小说中对最后一片叶子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 为什么说“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的杰作?5. 小说的结尾揭示了贝尔曼画叶子的真相,这样的结尾有什么特点和好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 - 10题。苏艾把她的想法告诉老贝尔曼,说她担心琼珊会像一片微弱的叶子那样,对这个世界的留恋越来越微弱,真会离世飘走了。老贝尔曼是住在她们这座楼房底层的一个画家。他年过60,有一把像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那样的大胡子,这胡子长在一个像半人半兽的森林之神的头颅上,又鬈曲地飘拂在小鬼似的身躯上。贝尔曼是个失败的画家。他操了四十年的画笔,还远没有摸着艺术女神的衣裙。他老是说就要画他的那幅杰作了,可是直到现在他还没有动笔。几年来,他除了偶尔画点商业广告之类的玩意儿以外,什么也没有画过。他给艺术区里穷得雇不起职业模特儿的年轻画家们当模特儿,挣一点钱。他喝酒毫无节制,还时常提起他要画的那幅杰作。除此以外,他是一个火气十足的小老头子,十分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专门保护楼上画室里那两个年轻女画家的一只看家狗。“什么,”他喊道,“世界上真会有人蠢到因为那些该死的长春藤叶子落掉就想死?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怪事。不,我才不给你那隐居的矿工糊涂虫当模特儿呢。你干吗让她胡思乱想?唉,可怜的琼西小姐。”“她病得很厉害很虚弱,”苏说,“发高烧发得她神经昏乱,满脑子都是古怪想法。好,贝尔门先生,你不愿意给我当模特儿,就拉倒,我看你是个讨厌的老老啰唆鬼。”“你简直太婆婆妈妈了!”贝尔门喊道,“谁说我不愿意当模特儿?走,我和你一块去。我不是讲了半天愿意给你当模特儿吗?老天爷,琼西小姐这么好的姑娘真不应该躺在这种地方生病。总有一天我要画一幅杰作,我们就可以都搬出去了。一定的!”他们上楼以后,琼西正睡着觉。苏把窗帘拉下,一直遮住窗台,做手势叫贝尔门到隔壁屋子里去。他们在那里提心吊胆地瞅着窗外那棵长春藤。后来他们默默无言,彼此对望了一会。寒冷的雨夹杂着雪花不停地下着。贝尔门穿着他的旧的蓝衬衣,坐在一把翻过来充当岩石的铁壶上,扮作隐居的矿工。6. 文中对贝尔曼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7. 从贝尔曼的语言和行为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8. “他老是说就要画他的那幅杰作了,可是直到现在他还没有动笔”,这里的“杰作”有什么含义?9. 当苏把琼西的情况告诉贝尔曼时,贝尔曼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10. 文中两次提到贝尔曼要画一幅杰作,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一、基础积累(一)课文内容文学常识填空1. 美国;欧·亨利;契诃夫;莫泊桑;幽默;含泪的微笑;《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2. 人物;情节;环境;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自然环境;社会环境3. 琼西;苏;贝尔曼;贝尔曼;琼西;琼西;伟大的牺牲精神(二)字词1. 苔藓(xiǎn);掺(chān)杂;鬈(quán)曲;暴躁(zào);黯淡(àn);玄(xuán)想;唠(lá)叨;虔(qián)诚2. 忙碌;编辑;塑像;灯笼;倾泻;一筹莫展;明目张胆;蹑手蹑脚二、选择题1. C【解析】A项,“苔藓”的“藓”应读作xiǎn;B项,“虚弱”的“弱”应读作ruò;D项,“唠唠叨叨”的“唠”应读作lá 。2. D【解析】A项,“忙录”应为“忙碌”;B项,“塑象”应为“塑像”;C项,“灯茏”应为“灯笼” 。3. C【解析】“相似”强调有相像之处但不完全相同,“相同”则表示完全一样,对于艺术、饮食、衣着的口味用“相似”更合适;“游荡”侧重于在一定范围内随意走动,“飘荡”多形容在空中随风飘动,“肺炎”用“游荡”更形象;“挂”比“悬”更口语化,更符合语境;“孤单”强调独自一人的状态,“孤独”更侧重于内心的感受。4. B【解析】“妙手回春”多形容医术高明,此处用于形容经济复苏不恰当,可改为“全面”或“显著”等。5. D【解析】A项缺少宾语,应在“热爱劳动”后加“的习惯”;B项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让”;C项否定不当,应删去“不再”。6. D【解析】A项破折号使用错误,应改为逗号;B项“苏说道”后的冒号应为逗号;C项句号应放在引号内。7. A【解析】B项为比喻(将眼睛比作海水);C项无修辞手法;D项为比喻(将“我”比作叶子)。8. A【解析】契诃夫是俄国作家,并非苏联。9. C【解析】贝尔曼为救琼西感染肺炎去世。10. D【解析】小说语言细腻且富有感染力,并非“简洁明快”,此表述错误。三、课内阅读理解第一部分(1-5题)1. 外貌描写。作用:通过“充血的眼睛”暗示贝尔曼生活潦倒、饱经沧桑,“迎风流泪”为后文冒雨画叶子埋下伏笔,同时与他内心的善良形成反差,凸显人物形象。2. 因为他认为琼珊因叶子掉落而想死的想法荒谬又幼稚,体现出他对琼珊的担忧,以及他直率、暴躁却内心善良的性格,同时也为他后来偷偷画叶子的行为做铺垫。3. ①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②叶子的“不落”象征希望与生命,给琼珊带来精神支撑;③与贝尔曼的牺牲形成呼应,凸显人性光辉。4. ①这片叶子拯救了琼珊的生命,是贝尔曼用生命创作的“作品”;②它超越了普通画作的价值,体现了无私的牺牲精神,是人性美的杰作。5. 特点:欧·亨利式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好处:①形成强烈反转,增强故事感染力;②突出贝尔曼的牺牲精神,升华主题;③让读者在恍然大悟中感受到人性的温暖。第二部分(6-10题)6. ①“像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那样的大胡子”等描写,突出贝尔曼外貌粗犷、潦倒的形象;②与他内心的善良、温暖形成对比,为后文牺牲行为做铺垫;③暗示他虽未成功却有艺术追求的身份。7. 他是一个外表暴躁、说话直率(如“讽刺地咆哮”),内心却善良、富有同情心(主动帮助琼珊),且有艺术理想(总提“杰作”)的落魄画家。8. “杰作”表面指贝尔曼计划中的画作,实则象征他对艺术的追求与未实现的理想,最终他用生命完成的“叶子”才是真正的“杰作”,暗含讽刺与赞美。9. 从最初的不屑与嘲讽(“大不以为然,讽刺地咆哮”),到后来的担忧与主动帮助(“谁说我不愿意当模特儿?走,我和你一块去”),体现出他内心的善良被激发。10. ①前后呼应,形成伏笔与照应,使情节更紧凑;②暗示贝尔曼对艺术的执着,为他最终以生命完成“杰作”埋下线索;③突出“牺牲精神超越艺术本身”的主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