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件(2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件(20张PPT)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1.公元前202年, 建立汉朝,定都_____,史称_____。刘邦就是____ __,他采取___ ____的政策,轻____ _(十五税一);对匈奴采取_ _____政策。
2.________和________在位时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_____为本,轻徭薄赋(三十税一),______治国,这一系列措施使汉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被称为______ ____。
【温故知新】
长安
西汉
汉高祖
休养生息
徭薄赋
和亲
汉文帝
汉景帝
以农
勤俭
“文景之治”
刘邦
第12 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国家早期发展的过程;
2.通过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概念解释
“大一统”:不仅仅是地域上的“大统一”,是指中央加强对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汉朝巩固
秦朝确立
秦始皇
汉武帝
史料1: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
—《史记·平津侯列传》
史料2: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史记·平准书》
史料3:(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 ——《史记·平准书》
史料4: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汉书·董仲舒传》
史料5:(景帝)匈奴五次入边,杀掠人口,动以万计。
——《史记·匈奴列传》
研读史料,分析汉武帝即位之后面临着哪些问题?
诸侯势大
豪强横行
私商暴利
思想混乱
匈奴犯境
政治(P67-68)
经济(P68-69)
思想(P69)
军事(P70)
诸位爱卿,快来帮帮朕~
汉武帝
思考:为了解决“诸侯势力强大和豪强横行”两大难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①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
②酎金削爵、夺地甚至除国;
③迁徙、打击地方豪强;
④建立刺史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
政治统一
1.农业:
①注重发展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六辅渠、白渠等)
②发明新型播种工具耧车,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
2.手工业:
纺织、冶炼、制陶、酿造等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汉代耧车(模型)
满城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
读材料,思考:汉武帝时期商业出现了什么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去解决?
材料:(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
——《史记》
私人铸币
盐铁
私营
富可
敌国
唯利
是图
释义:富商大贾冶铁铸币煮盐,家财积累到万金,而不帮助解决国家急难,黎民百姓陷于重困之中。
如何解决?
五铢钱
①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②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
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④下令对商人征收车船税。
作用:这些措施,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3.商业:
经济统一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材料: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表现: ①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②在长安兴办太学,教授儒家经典;
③儒士进入各级政府机构。
思想统一
作用: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相同点 目的 实质 不同点 (方式和结果)
都是为了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思想文化专制
秦始皇焚书坑儒,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汉武帝尊崇儒术,以儒学为正统思想,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思考: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的异同点”。
读图,思考:西汉受到哪个少数民族的侵略?为此,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
秦末汉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了漠北地区,并不断南下袭扰。
实行和亲政策
大举反击匈奴
①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
②汉武帝组建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反击匈奴。
为什么?
西汉初期:
汉武帝:
(1)时间:
(2)将领:
(3)结果:
(4)影响:
结合教材,了解关于“漠北战役”的概况。
经过数次战争,西汉控制了阴山以南、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公元前119年
卫青、霍去病
汉军大获全胜
匈奴遭到了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
军事统一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政治
思想
军事
经济
实施“推恩令”(主父偃),削爵夺地除国,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建立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兴办太学;(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平抑物价,对商人征收车船税;
(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北击匈奴 (卫青、霍去病),设置河西四郡
(基本上解除了匈奴的威胁)
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1.西汉时期,汉武帝为打破“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强而合以逆京师”的困局,采取的措施是(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盐铁专卖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设置西域都护
2.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写道:“秦代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汉代重在'尊’,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这里“禁”和“尊”的共同目的是( )
A. 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权 B.以法治国,巩固统治
C.顺应自然,保障民生 D.选贤任能,反对攻伐
A
A
3.汉武帝为筹措对匈奴作战的经费,向地方富商借贷,但有些富商大贾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担心朝廷不能获胜而不肯借贷。对此,汉武帝(  )
A.颁布推恩令 B.统一度量衡
C.实施盐铁官营专卖 D.命张骞通西域
4.汉武帝时期,朝廷在长安兴办太学,设立教授《诗》《书》《礼》《易》《春秋》的五经博士,地方也建立郡国学校,推广儒学。这一做法( )
A.解决了王国问题 B.促进了思想凝聚
C.保障了经济繁荣 D.延续了百家争鸣
C
B
5.汉武帝时,将京畿以外地区分为十三州部,设刺史,每年定期巡视所部郡国。汉武帝此举是为了(  )
A.分化王国力量 B.提升儒学地位
C.监察地方势力 D.拓展统治范围
6.汉武帝在经济上采纳桑弘羊的主张,由政府直接经营运输和贸易;同时军事上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大将,解除了匈奴的威胁。这些措施旨在( )
A.减轻农民负担 B.削弱诸侯王实力
C.加强君主专制 D.巩固国家大一统
C
D
【课后作业】比较秦始皇、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人 物 措 施 作用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军事 秦始皇
汉武帝
①建立皇帝制度;②中央:三公九卿制;
③地方:郡县制
①实施“推恩令”
②以各种理由削爵、夺地除国;
③将一些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
④建立刺史制度。
①统一货币;
(圆形方孔半两钱)
②统一度量衡
①统一铸造五铢钱;
②盐铁官营;
③平抑物价;
④征收车船税。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兴办太学。
焚书坑儒;
统一文字。
(小篆)
统一岭南和东南沿海地区;蒙恬北击匈奴,修建长城(临洮-辽东)
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漠北之战)
巩固统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请同学们以“事件陈述”的形式,概括对本课主要内容。
(提示:谁 做了什么事?有何影响?)
【事件陈述: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由于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在政治上实行“推恩”政策,消除了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巩固了中央集权;经济上,加强朝廷对经济的掌控,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思想上,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主导地位;军事上,北击匈奴,基本上解除了匈奴的威胁。这些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的国力强盛,疆域拓展,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
读图,思考: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危害?
西汉初期行政区划图(局部)
西汉初年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郡国并行制
诸侯势力强大
七国之乱
材料:强宗豪右,田宅逾制,倚强凌弱,以众暴寡。
——《汉书·百官公卿表》
地方豪强发展起来
危及国家统一的离心力量
思考:为了解决“诸侯势力强大”这一难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所有儿子共同继承
封地
封地
封地
封地
封地
封地
嫡长子继承制
结果:诸侯国数量变___,势力变___,加强了___________。


中央集权
①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