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中园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1—16题,共48分,第Ⅱ卷为17—19题,共52分。全卷共计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注意事项:1、答第一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第Ⅰ卷(本卷共计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3分,共计48分)都市圈由中心城市及其外围社会经济联系密切的区域构成。图1示意都市圈发展的一般模式。据此完成1~2小题。图11.趋于成熟期,甲城市对①城镇辐射带动作用较②城镇强,主要是因为( )A.①城镇与甲城市互补性强 B.①城镇经济水平高C.②城镇距甲城市远 D.②城镇受中心城市影响大2.为进一步促进都市圈内城市间经济联系,适宜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增强中心城市虹吸效应 B.推动产业分工协作C.强化城市职能同质发展 D.扩大人口迁移规模首发经济是指企业发布新产品,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开设首店等经济活动的总称。近年来,成都市首发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25年2月,成都市成立全国首个首发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据此完成3~4小题。3.首发经济的发展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A.城市中心工业用地比重增加 B.城市中心商务区的规模扩大C.城市郊区居住用地比重降低 D.城市新兴商业区向远郊扩散4.与上海相比,成都发展首发经济的独特优势是( )A.土地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强 B.国际化程度高,金融资源集聚C.西部陆空交通枢纽,辐射内陆市场广 D.高校科研机构密集,技术研发能力强地处鲁南低山丘陵区的羊庄镇及周边区域,碳酸盐岩广布,溶蚀空隙和断裂发育,水循环条件和地下水储集条件良好,被划为地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近年来,受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双重因素影响,区域地下水位大幅下降,部分河流出现季节性断流。图2示意羊庄镇及周边区域某年地下水等水位线分布。据此完成5~6小题。图25.图中庄里村的地下水流向是(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向西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北向南6.推测东石楼村附近地下水等水位线出现低值闭合现象的原因是当地( )A.过度开采地下水 B.地表蒸发加剧 C.推广节水型农业 D.大气降水减少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垄广泛发育。图3表示观测期高大沙垄高点和低点的气温日变化,沙垄高点和低点相对高差49m。据此完成7~9小题。图37.与沙垄高点相比,沙垄低点( )A.全天气温均较低 B.日平均气温较低 C.气温日较差较小 D.夜晚降温较慢8.观测期间( )A.6时,因高差较大,沙垄高点和低点温差大B.上午,因太阳辐射逐渐增强,沙垄低点增温加快C.夜晚,因大气逆辐射强,沙垄高点气温较高D.15时,因地面辐射较强,沙垄区气温高9.观测期最可能是( )A.6月 B.8月 C.10月 D.12月川藏铁路东起成都,西至拉萨,2021年雅安至林芝段开工建设。林芝附近的山地有雪豹活动。雪豹通常在雪线之下、林线之上的地带活动(林线指森林分布高度的上限)。据此完成10~11小题。图410.据图中判断,川藏铁路沿线( )A.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气温和干湿状况差异大C.位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D.所有河流均注入印度洋11.林芝附近的山地中,雪豹在迎风坡的活动范围比背风坡小,这是因为迎风坡( )A.雪线低、林线低 B.雪线高、林线高 C.雪线低、林线高 D.雪线高、林线低我国某地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学校利用旗杆观测二至日的日影。图5左示意该小组二至日北京时间13:25测得的日影,图5右为学校平面图。据此完成12~13小题。12.该中学位于( )A.青海省 B.台湾省 C.广东省 D.云南省13.该校冬至日自日出到日落旗杆杆影指向的变化是( )A.从学生宿舍移向文化长廊 B.从篮球场移向教学楼C.从文化长廊移向学生宿舍 D.从教学楼移向篮球场重庆市玉溪遗址位于长江东南岸。研究发现埋藏深度232——671cm地层相由自然沉积层和文化堆积层构成,为无间断连续沉积层。自然沉积层中Si元素的淋溶迁移活性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小,而AI元素的淋溶迁移活性与气温和降水呈正相关。科研人员借助自然沉积层中Si/AI比值的变化,将玉溪古地层相自下而上划分为三个气候阶段。表1示意玉溪遗址部分地层相及科研数据信息。据此完成14~16小题。表1地层相 气候阶段 埋藏深度/cm 自然层累积/cm 自然层沉积持续时间/年 Si/AlⅢ 232~348 43 200 0.025~0.031Ⅱ 348~450 60 200 0.022~0.027Ⅰ 450~671 99 500 0.036~0.04814.据图示地层相分布状况,推断玉溪地区( )A.地壳持续抬升 B.河流周期性泛滥C.人类活动未中断 D.河流年径流稳定15.推断Ⅰ—Ⅱ—Ⅲ阶段的气候特征是( )A.湿热—温干—暖湿 B.温干—暖湿—湿热C.暖湿—温干—湿热 D.湿热—暖湿—温干16.Ⅱ阶段自然层沉积速率最快,其主要原因是( )A.降水总量大 B.洪水频次高 C.植被覆盖率低 D.风沙活动强第Ⅱ卷 (本卷共计52分)二、非选择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2024年全国两会,备受关注的热词“新质生产力”是指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安徽合肥市在汽车产业方面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合肥市汽车产业起步于1968年,形成了一批汽车自主品牌。早在2002年,合肥市逐步向新能源汽车转型。2009年,合肥市入选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2021年,合肥市与W汽车公司规划建设蜀山区新桥产业园,园区集研发、制造、示范应用、产业配套服务于一体,打造具备完整产业链的世界级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集群。图6示意蜀山区新桥产业园位置。图6(1)说明合肥市从2002年开始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主要原因。(8分)(2)分析蜀山区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的位置优势。(6分)(3)从培育新质生产力角度,请为新桥产业园发展智能电动汽车提出合理建议。(8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王佐裂隙堆积位于北京市王佐镇山前地带,是富含哺乳动物化石的砖红壤堆积。早期由于构造运动导致石灰岩破裂、崩塌,砾石掉落,后经外力作用把附近土壤、动物骨骼等带入裂隙沉积而成。裂隙中的土壤从上至下呈现黄褐色(含Fe2+化合物为主)至红褐色(含Fe3+化合物为主),(注:强氧化作用,可使Fe2+充分氧化成Fe3+)。图7为王佐裂隙堆积形成过程图。图7(1)请从磨圆度和分选性两个角度描述砾石的形态特征,并分析原因。(6分)(2)推断裂隙堆积形成时期该地的气候特点,并说明依据。(6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北冰洋穿极流起源于波弗特海附近,经过北冰洋中部并最终汇入冰岛北部海域(如图8)。北冰洋穿极流全年存在,其形成和波弗特海海域常年存在的高气压以及冰岛附近的低气压密切相关。受制于波弗特海高压和冰岛低压的年内变化,穿极流在不同的季节有明显的强弱变化。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北极地区海冰覆盖明显减少,波弗特海高压明显向西偏移,并导致穿极流流量变大。图8(1)比较穿极流甲、乙两处水温高低,并分析其原因。(6分)(2)指出穿极流强盛的季节,并简述原因。(4分)(3)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穿极流流量变大,请解释其原因。(8分)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中园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B C C A B D C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D A B A C1.D 2.B1.由图可知,①城镇较②城镇距离甲城远,理论上受甲城的影响应小于②城镇,但由于②城镇距离中心城市距离更近,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强于甲城,因此,削弱了甲城对②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D正确;题干强调的是辐射带动作用而非互补性,A错误;辐射带动与城镇经济水平无关,B错误;由图可知,②城镇距甲城市更近,C错误。故选D。2.都市圈内城市间的经济联系需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推动产业分工协作(如中心城市发展高端服务业,外围城镇承接制造业)可避免同质竞争,形成优势互补,B正确。增强虹吸效应会导致外围区域资源流失,A错误;强化职能同质化会加剧竞争,C错误;扩大人口迁移规模则可能引发社会问题,均非可持续策略,D错误。故选B。3.B 4.C3.首发经济主要是企业发布新产品,推出新业态等经济活动,以服务业和创新产业为主,并非工业。随着其发展,城市中心的工业用地比重通常会下降,而不是增加,A错误。首发经济中企业发布新产品、开设首店等活动,需要在城市中心人流量大、交通便捷、信息通达度高的区域开展,这会促使城市中心商务区的规模扩大,B正确。首发经济发展会带动就业,可能吸引更多人来城市工作生活,城市郊区居住用地需求可能增加,比重不一定降低,C错误。首发经济的商业活动更倾向于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配套设施完善的区域,远郊地区在这些方面条件相对不足,城市新兴商业区不会向远郊扩散,D错误。故选B。4.上海和成都都面临一定的土地资源限制,且环境承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成都在这方面并无明显独特优势,A错误。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国际化程度高,金融资源集聚程度比成都高,这是上海的优势,并非成都的独特优势,B错误。成都是西部陆空交通枢纽,能够辐射广阔的内陆市场。相比上海主要面向国际市场及东部沿海地区,成都在辐射内陆市场方面具有独特优势,C正确。上海同样高校科研机构密集,技术研发能力强,在这方面成都并不具备独特优势,D错误。故选C。5.C 6.A5.从图中可以看到该地地下水等水位线,庄里村位于图中的中部位置,地下水流的流向与地下水等水位线的有关,应由水位高处流向水位低处,且水流方向与地下水等水位线垂直,从图中来看,应由东北部流向西南部,C正确,ABD错误。故选C。6.从图中可以看到东石楼村附近地下水等水位线高度为48米,出现低值闭合,说明其地下水水位较周边更低。从该地河流来看,东石楼村的位置海拔并非最高,其地表蒸发应不会比周边高出许多,B错误。推广节水型农业会使得该地用水量减少,并不会加大对地下水的开采,不会导致地下水等水位线较低的现象,C错误。该地大气降水较为接近,并不会在东石楼村附近出现大气降水单独减少的区域,并不符合实际情况,D错误。故最有可能的是该地过度开采地下水,使得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出现局部地下水位较低的闭合现象,A正确。故选A。7.B 8.D 9.C7.据图示信息可知,在0—8时之间沙垄低点比沙垄高点气温低,在8—17时左右沙垄低点比沙垄高点气温高,在17—24时沙垄低点比沙垄高点气温低,A错误;沙垄低点与沙垄高点一天中的最高气温相近,但沙垄低点一天中的最低气温远低于沙垄高点,说明沙垄低点的日平均气温较低,且气温日较差较大,B正确,C错误;夜间气温曲线沙垄低点的下降幅度更大,说明沙垄低点的夜间降温较快,D错误。故选B。8.沙垄高点和低点相对高差49m,一般来说对流层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而仅49米的高差不可能在6时沙垄高点与低点温差近9℃,A错误;上午沙垄低点因沙垄的阻挡而受太阳辐射较沙垄高点少,B错误;沙垄所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气候极其干旱,天气以晴朗为主,夜间的大气逆辐射弱,C错误。地面辐射最强时一般是在14时左右,而大气热量的主要来源是地面辐射,据图示信息可知沙垄整体都在14—15时达到最高,所以推断15时是因地面辐射较强,沙垄区气温高,D正确;故选D。9.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气候干旱,降水极少,天气以晴朗为主,太阳辐射充足,沙漠比热容小,所以夏季增温幅度极大,在6—8月气温很高,不可能一天中最高气温不到20℃,排除AB;塔克拉玛干沙漠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冬季12月时一天中的气温多在0℃以下,排除D;10月秋季时当地气温由夏季转冷,日平均气温下降,气温既不可能是夏季的炎热,也不可能是冬季的寒冷,符合观测期的气温特征,C正确。故选C。10.B 11.C10.川藏铁路沿线,地势起伏大,雅安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A错误;川藏铁路沿线,地势起伏大,由于海拔差异大,受夏季风的影响程度不同,气温和降水状况差异大;B正确;川藏铁路,位于青藏地区,海拔高,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削弱作用弱,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C错误;东侧澜沧江、长江注入太平洋,D错误。故选B。11.由材料可知,“雪豹通常在雪线之下、林线之上的地带活动(林线指森林分布高度的上限)”林芝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西南季风的迎风坡,也是阳坡,降水较多,水热条件较好,所以林线较高;因迎风坡降水较多,雪线较低,C正确;故选C。12.D 13.A12.读图1可知,二至日日影有南有北,说明该在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我国),排除A;结合图文信息可知,当北京时间为13:25,当地地方时为12时,地方时较北京时间晚1小时25分钟,该地在120°E以西约21°,即99°E,结合选项可知,该地在云南省,D正确;台湾在120°E以东,广东与120°的经度差小于15°,排除BC。故选D。13.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该地日太阳方位由东南—正南—西南,杆影朝向西北—正北—东北。读图2可知,杆影指向由学生宿舍移向文化长廊,符合由西北—正北—东北的变化,A正确;篮球场移向教学楼是由西南—正南—东南,文化长廊移向学生宿舍是由东北—正北—西北,教学楼移向篮球场是由东南—正南—西南,排除BCD.故选A。14.B 15.A 16.C14.根据图示地层相分布状况,地层相由自然沉积层和文化沉积层交替构成,且为连续沉积,表明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交替主导。自然沉积层的形成通常与河流周期性泛滥有关,而文化堆积成则代表人类活动时期。如果地壳持续抬升,会促进外力侵蚀,导致沉积层缺失,与“无间断连续沉积”矛盾,故A错;当自然沉积层出现时,对应河流泛滥时期,而文化堆积层出现则代表人类活动,所以自然沉积层和文化堆积层的交替出现暗示河流的周期性泛滥,导致沉积物堆积,故B正确;文化堆积层的存在表明人类活动持续,但题干中没有提到人类活动的具体变化,无法说明人类活动未中断,不符合交替沉积特征,故C错;文化堆积层时期年径流稳定与自然沉积层可能由洪水引发矛盾,D错。故本题选B。15.结合题干信息,根据自然沉积层中Si/Al比值的变化,自然沉积层中Si元素的淋溶迁移活性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小,而Al元素的淋溶迁移活性与气温和降水呈正相关。湿热气候Al淋溶多、沉积中Al减少,Si/Al比值高。Ⅰ阶段湿热:高温多雨AI淋溶强烈、Si/Al比值最高,Ⅱ阶段温干:气候转凉干燥,AI淋溶减少,沉积中Al增加,Si/Al比值降低;Ⅲ阶段暖湿:气温回升但降水不如Ⅰ阶段强烈,Al淋溶增强但不如Ⅰ阶段强烈,Si/Al比值中等,结论是Ⅰ—Ⅱ—Ⅲ阶段的气候特征是湿热—温干—暖湿,A正确,BCD错。故本题选A。16.结合上一题的分析可知,Ⅱ阶段气候温干,降水减少且集中,温干气候抑制植物生长,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地表裸露,易受侵蚀,河流搬运沉积能力增强,沉积速率加快,C正确;降水减少使降水总量减少,洪水频次减低,风沙活动强可能导致沉积物增加,但不一定是沉积速率最快的主要原因,故ABD错,本题选C。17.(1)汽车产业起步早,有完整的汽车产业链,产业基础好;新能源汽车属于新兴产业,市场前景好,产利润高;当地政府提前布局新能源汽车,可抢占市场先机;新能源汽车对环境污染较小,得到国家政策持。(8分)(2)临近机场与交通干线,交通便利;离区内高校较近,便于开展人才交流与合作;位于郊区地带,地价便宜。(6分)(3)加强科技创新,研发高品质性能的电动汽车;引进自动化生产设备,实现智能制造;降低生产能耗,实现低碳绿色生产;研发自动驾驶,建设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发展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引入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打造高度聚集的完整产业链。(8分)18.(1)形态特征:圆度差(呈棱角状),无分选性或分选性差。成因:砾石是由于石灰岩出现裂隙后发生崩塌、破碎掉落,缺乏长期外力搬运、沉积、摩擦,因此分选性差和磨圆度差。(6分)(2)(2)气候温暖湿润(或高温多雨),早期较暖,后期转冷。判断理由:裂隙中以红壤为主,说明整个积堆时期气候较温暖湿润;从上至下呈现黄褐色至红褐色(Fe2+充分氧化成Fe3+),表明氧化作用越强,说明堆积早期最温暖,后期逐渐变冷。(6分)19.(1)甲处水温低于乙处。乙地有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增温,水温高;乙地纬度低,水温高(或甲地纬度高,水温低)。(6分)(2)冬季。冬季波弗特海高压和冰岛低压强盛,气压梯度大,风力大,穿极流强。(4分)(3)全球变暖,海冰消融增多;海冰覆盖减少(对风的阻挡作用减弱),风直接驱动海水,流速加快;波弗特海高压西移,穿极流源头西移;穿极流源头受北上驱动的风力增强,穿极流流量变大。(8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