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天津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天津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天津中学高一年级第一次阶段性检测
化学学科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N 14; O 16; Mg 24; S32; Cl 35.5; Cu 64
第Ⅰ卷(选择题,共 5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常见物质及用途,错误的是
A.氢氧化铝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 SiO 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C. Fe O 是铁红, 可以用作染料
D.钠起火,可以使用干粉灭火器扑灭
2. 下列有关水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石灰、碳酸钠等碱性物质处理废水中的酸
B.用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处理水中的悬浮物
C.用氯气处理水中的Cu 、Hg 等重金属离子
D.用烧碱处理含高浓度 NH 的废水并回收利用氨
3. 下列单质或化合物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NaHSO 水溶液显中性 B. SiO 与酸、碱均不反应
C. NO 溶于水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 Fe在足量Cl 中燃烧生成 FeCl 和 FeCl
4.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酸性溶液 Na 、K 、MnO 、Br
B.酸性溶液
C.碱性溶液Na 、K 、[Al(OH) ] 、
D.碱性溶液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IA 族元素的金属性比IIA 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B. VIA族元素的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好的其沸点也最高
C.同周期非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D.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高一年级化学试卷 第 1 页 (共8 页)
6. 关于反应 所涉及的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在该反应中为氧化剂 容易被空气中的 氧化变质
是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D. SO 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有害污染物
7. 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滴加 BaCl 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SO
B 滴加氯水和CCl ,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色 原溶液中有I
C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原溶液中有Na 、无K
D 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 原溶液中无 NH
8. 下列实验设计及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A.用FeCl 溶液腐蚀铜线路板:
B. Na O 与H O 反应制备
C.将氯气溶于水制备次氯酸:
D.用浓盐酸酸化的KMnO 溶液与H O 反应,证明H O 具有还原性:
9.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铜丝(下端卷成螺旋状)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试管③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只变红不褪色
B.浸NaOH 溶液的棉团用于吸收多余的
C.将铜丝下端卷成螺旋状能提高 的生成速率
D.反应后,有 生成,试管①中的溶液呈蓝色
高一年级化学试卷 第 2 页 (共8 页)
10. 实验室制备和收集相应气体可使用下图装置的是
A.铁与稀硝酸反应制NO B.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制备
C.氢氧化钠与浓氨水制备NH 与浓硫酸制备
11.将SO 通入BaCl 溶液至饱和的过程中,始终未观察到溶液中出现浑浊,若再通入另一种气体A,则产生白色沉淀,制备气体A的试剂不能是
A. NaOH 和NH Cl
B.大理石和稀盐酸
C. Cu和浓硝酸
D. MnO 和浓盐酸
12. 研究人员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一个反应过程,如下:
关于这个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是置换反应
B. O的核电荷数是18
C. O与 O互为同素异形体
D. 反应历程中 H O 中的O-O键没有发生断裂
13. 《武备志》记载了古人提纯硫的方法,其中这样描写到具体流程:“先将硫打豆粒样碎块,每斤硫黄用麻油二斤,入锅烧滚,再下青柏叶半斤在油内,看柏枯黑色,捞去柏叶,然后入硫黄在滚油内。待油面上黄泡起至半锅,随取起,安在冷水盆内,倒去硫上黄油,净硫凝,一并在锅底内者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硫打豆粒样”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
B. “下青柏叶”“看柏枯黑色”是为了指示油温
C. “倒去硫上黄油”实现了固液分离
D.流程用到了蒸馏原理
高一年级化学试卷第3 页 (共8 页)
14. 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C.
如图所示实验可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C>Si
D.用中文“ ”(ào)命名的第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0族
15. 燃油汽车行驶中会产生CO、NO等多种污染物。下图为汽车发动机及催化转化器中发生的部分化学反应。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甲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成分 B. 乙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
C.反应(I)在常温下容易发生 D. 反应(II)中 NO 是氧化剂
16. 元素X、Y、Z、Q、R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小于20,其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X的电负性比 Q的大
B. Q的简单离子半径比R的大
C. Z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Q的强
D. 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比 R的强
高一年级化学试卷 第 4 页 (共8 页)
17.自然界中氮的循环对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在不同催化剂下, 能够还原氮氧化物 实现氮污染的治理。硝酸厂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 将烟气与 的混合气体通入 与 的混合溶液中实现无害化处理,其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Ⅰ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B.若该过程中,每转移4mol电子消耗1mol氮氧化物 则x为1.5
C.当x=2时,反应Ⅱ中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8:1
D.当无害化处理标况下8.96L NO时,使用等量的 可以无害化处理0.2mol (不考虑 NO 和 的转化)
18. 1.52g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mL 密度为1.40g/mL, 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得到NO 和N O 的混合气体1120mL(标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溶液,恰好使金属离子全部沉淀,共得到 2.54g沉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与铜镁合金反应的浓硝酸过量
B. 得到的 NO 和 的混合气体中
C. 加入的3.20 mol/L NaOH 溶液的体积 V=200mL
D.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0mol/L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6分)
19. (12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一⑧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族 周期 IA 0
1 ①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2 ② ③ ④
3 ⑤ ⑥ ⑦ ⑧
(1)④、⑤、⑥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2)②、③、⑦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3)①、④、⑤、⑧中的某些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写出其中一种化合物的电子式: 。
(4)由表中两种元素的原子按1:1组成的常见液态化合物的稀液易被催化分解,可使用的催化剂为(填序号) 。
(5)由表中元素形成的常见物质X、Y、Z、M、N可发生以下反应:
X溶液与Y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N→⑥的单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
(9分)在下列物质转化中,A是一种正盐,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的相对分子质量大
16,E是酸,当X 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的转化关系:
当X是强酸时, A、B、C、D、E均含同一种元素; 当X 是强碱时, A、B、C、D、E均含另外同一种元素。请回答:
(1)A 是 , Y 是 , Z 是 。
(2)当X 是强酸时,E是 ,写出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 。
(3)当X 是强碱时,E是 ,写出B 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高一年级化学试卷 第 6 页 (共8 页)
21. (12分)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在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方面,天津市位居全国前列。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和溴的过程如下:
(1)请列举海水淡化的两种方法: 、 。
(2)步骤I中已获得Br ,步骤II中又将 还原为 Br,其目的为 。
(3) 步骤Ⅱ用: 水溶液吸收Br ,吸收率可达95%,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由此反应可知,除环境保护外,在工业生产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4)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解从工业溴中提纯溴的方法,查阅了有关资料, 的沸点为 。微溶于水,有毒性和强腐蚀性。他们参观生产过程后,了解到如下装置简图:
①图中仪器B 的名称: 。
②整套实验装置中仪器连接均不能用橡胶塞和橡胶管, 其原因是 。
③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要达到提纯溴的目的,操作中如何控制关键条件: 。
④C中液体产生颜色为 。为除去该产物中仍残留的少量 可向其中加入 NaBr溶液,充分反应后,再进行的分离操作是 。
高一年级化学试卷 第 7 页 (共8 页)
22. (13分)化合物甲和化合物乙的混合粉末是汽车安全气囊中存放的化学物质,经组成分析,确定该混合粉末仅含 Na、Fe、N、O四种元素。为研究安全气囊工作的化学原理,进行以下实验操作:
已知:化合物乙是不溶于水的红棕色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冶炼单质A、B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冶炼A: ;
冶炼B: 。
(2)若化合物丙由两种元素构成在潮湿空气中转化为碳酸氢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化合物甲可用下列方法制备: 时,将本合肼 亚硝酸甲酯 NaOH混合,充分反应后先回收得到 母液降温结晶,过滤得到化合物甲。化合物甲的化学式为 ,写出用该法制备化合物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4)为检验化合物甲、乙中的金属元素,可采取的实验操作步骤分别为
化合物甲: ;
化合物乙: 。
高一年级化学试卷 第 8 页 (共8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