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凝聚法治共识(含答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后培优检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凝聚法治共识(含答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后培优检测

资源简介

4.2 凝聚法治共识——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上册课后培优检测
1.影视剧中,经常有换脸桥段,剧中人戴上一张面具就像施了“画皮”法术,瞬间改头换面。如今,硅胶人脸面具被当做玩具售卖,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其“改头换面”,“神出鬼没”地扰乱公共秩序,威胁公共安全。针对此现象,作为学生( )
①应加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
②要提高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③要科学立法,制定法律法规
④应增强法治意识,行使监督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强调,取消涉及灵活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对经批准占道经营的免征城市道路占用费。建立公开投诉举报渠道,依法查处违规收费行为。此举( )
①有利于优化自主创业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②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能杜绝乱收费
③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落实依法行政具体体现
④表明市民以后可以占道摆地摊儿,无任何限制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近年来,我国一批法律正式施行。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粮食安全保障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修订后的海洋环境保护法让人民群众更好享受碧海蓝天……这体现( )
A.科学立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B.厉行法治首先需要加强法治宣传
C.公民都享有同样的权利、履行同样的义务
D.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
4.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老师设置了三个子议题
子议题1:良法善治——《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实施,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子议题2:严格执法——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予以处罚。
子议题3:厉行法治——在全社会做好《民法典》普法宣传工作。
结合以上三个子议题,本节课的课题应为( )
A.选择法治道路 B.建设法治政府 C.建设法治中国 D.加强法治宣传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下列规定集中体现了( )
第七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一百八十四条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千零四十三条 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
A.民法典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B.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
C.道德只有依靠法律的规定才会有人遵守
D.法律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6.实施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已被写入全国“八五”普法规划,我国基本实现了“法律明白人”在每个行政村的全覆盖,帮助群众解决最基本的法律问题。在农村培养“法律明白人”( )
①是厉行法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需要
②方便群众进行法律咨询,学会依法办事
③解决了当地法律机关人员配置不足问题
④能够减轻群众进行法律咨询的经济压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24年央视“3.15”晚会曝光“梅菜扣肉”原料竟然是劣质“槽头肉”。“槽头肉”上淋巴较多,也被称为淋巴肉。有专家认为,单纯依靠法律很难解决造假问题,需要借助道德和法律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此观点表明( )
①道德可以滋养法治精神
②要重视发挥道德的规范作用
③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④道德比法律更加管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24年堪称网红塌房元年,小杨哥、东北雨姐、七老板等网红均存在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小明想就加强网络直播带货的管理写一篇议论文,以下可以作为议论文论点的是( )
A.在网络直播带货中德治比法治更为重要
B.网络直播带货需要发挥法治的教化作用
C.网络直播带货需要发挥道德的规范作用
D.网络直播带货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9.在国务院食安办指导下,各地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持续推进,截至2024年6月初,各地发现并整改问题48.5万个,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02万件。推进专项行动旨在( )
①健全食品安全法规
②依法强化市场监管
③保障校园食品安全
④塑造廉洁政府形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垃圾虽小,却牵着民生。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模式粗放,推进垃圾分类迟缓,增加了处理量和难度,造成每年数百亿元的损失。垃圾分类推进迟缓,缘于“有倡议缺标准、有试点少管理,靠自发无惩戒”。针对“靠自发无惩戒”,应当( )
A.加强科学管理,推动习惯养成 B.继续扩大垃圾分类试点的范围
C.以道德来引领,用法治来约束 D.提高公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度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施行后,“节约粮食”成为实实在在的法律要求,反食品浪费从此有法可依。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法治滋养道德理念,对道德建设有决定作用
②实施该法有利于传承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③法律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引领和规范的作用
④可以杜绝食品浪费,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这启示我们( )
①重视发挥道德的规范作用
②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③注重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
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通过多次调研、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反复修改,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由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24年2月24日通过,自9月21日起施行。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旨在强化国防教育法律责任普及国防知识。该法在第二章“学校国防教育”中规定:小学和初中应当将国防教育的内容纳入有关课程,将课堂教学与深外活动相结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国防教育为主题的少年军校活动:学校国防教育应当与兵役宣传教育相结合,增强学生依法服兵役的意识,营造服兵役光荣的良好氛围。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
(2)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内容进行评析。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聚焦两会 凝聚法治共识】
2024年3月1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该法的修订为健全国务院的组织和工作制度,保障和规范国务院行使职权提供了法律依据,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的又一个重要成果,对于建设法治中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依据材料,说出国务院的宗旨和依法行政的核心分别是什么?
(2)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厉行法治对公民的要求。分析材料,硅胶人脸面具被当做玩具售卖,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其“改头换面”,“神出鬼没”地扰乱公共秩序,威胁公共安全。针对此现象,作为学生,我们要提高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增强法治意识,行使监督权,故②④说法正确;这不属于学生的职责范畴,故①③不符合题意;故选C。
2.答案:A
解析:题干表述了国家取消涉及灵活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举措,此举有利于优化自主创业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落实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①③说法正确;杜绝乱收费说法过于绝对,②说法错误;摆地摊也要受到一定的限制,要遵守法律,④说法错误;故选A。
3.答案:D
解析:2024年我国一批法律正式施行,这有利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D正确。故选D。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题干材料中的良法善治、严格执法、厉行法治,体现了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出选择法治道路、建设法治政府、加强法治宣传,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德治与法治的关系。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依法治国。实施“老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已被写入全国“八五”普法规划,我国基本实现了“法律明白人”在各个行政村的全覆盖,帮助群众解决最基本的法律问题。在农村培养"法律明白人"是厉行法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需要。故①正确;实施“老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已被写入全国“八五”普法规划,我国基本实现了“法律明白人”在各个行政村的全覆盖,帮助群众解决最基本的法律问题。在农村培养“法律明白人”方便群众进行法律咨询,学会依法办事。故②正确;在农村培养“法律明白人”并不能解决当地法律机关人员配置不足问题。故③错误;
实施老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已被写入全国八五"普法规划,我国基本实现了“法律明白人”在各个行政村的全覆盖,帮助群众解决最基本的法律问题。在农村培养“法律明白人”能够减轻群众进行法律咨询的经济压力。故④正确;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①②④,故选B。
7.答案:A
解析:题干中指出2024年央视“3.15”晚会曝光“梅菜扣肉”原料竟然是劣质“槽头肉”。“槽头肉”上淋巴较多,也被称为淋巴肉。有专家认为,单纯依靠法律很难解决造假问题,需要借助道德和法律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此观点表明道德可以滋养法治精神,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故①③正确;②错误,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④错误,法律和道德同样重要。故选C。
8.答案:D
解析:题干要求为加强网络直播带货管理的议论文选择立论点。分析选项:A强调“德治比法治更重要”,但题干中网红欺骗行为可能涉及违法,仅靠德治无法解决法律问题片面。B提到“法治的教化作用”,但法治的核心是强制规范,教化属于道德范畴表述有误。C主张“道德规范作用”,但道德缺乏强制力,难以单独应对违法行为。
D提出“法律和道德共同作用”,符合综合治理逻辑:法律约束底线,道德引导自律,两者互补,全面应对题干中的欺骗问题。故选D。
9.答案:C
解析:分析材料可知,体现了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旨在依法强化市场监管,保障校园食品安全,②③是正确的选项;①错误,专项行动不能健全食品安全法规;④错误,政府依法行政。故选C。
10.答案:C
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分析材料可知,垃圾的处理,既要靠道德的引领,也要靠法治的约束,二者结合,才会改变“靠自发无惩戒”这一问题,从而推进垃圾分类,故C正确;AD仅从道德角度分析,排除;B扩大垃圾分类试行的范围不能解决垃圾分类推进问题,与题意不符。故选C。
11.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的实施,使反食品浪费有法可依,有利于传承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法律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引领和规范作用,②③说法正确;①错误,道德滋养法治精神,道德对法治建设具有支撑作用;④中的“杜绝”说法太绝对。故选C。
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题干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这体现了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故②④符合题意;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故①说法错误;注重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故③说法错误;故选D。
13.答案:(1)依法治国。
(2)小明说法正确;小红说法错误。
①国防教育对国家和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对国家而言,加强国防教育有利于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国民素质,为国防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保障国家安全。对个人来说,学习国防知识能增强我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我们的纪律意识和责任感。②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将国防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等规定,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营造服兵役光荣的良好氛围。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依法治国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由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24年2月24日通过,自9月21日起施行→可链接依法治国。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厉行法治的有关知识,从评析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小学和初中应当将国防教育的内容纳入有关课程.……..营造服兵役光荣的良好氛围一可链接有利于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国民素质,为国防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保障国家安全;能增强我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我们的纪律意识和责任感;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营造服兵役光荣的良好氛围。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4.答案:(1)①宗旨:为人民服务。②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2)①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部立法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