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凝聚价值追求(含解析)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后培优检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凝聚价值追求(含解析)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后培优检测

资源简介

5.2 凝聚价值追求——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上册课后培优检测
1.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 )
A.中华文化最深层的内核 B.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
C.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D.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2.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简称“亚冬会”)是继北京冬奥会后中国举办的又一重大国际综合性冰雪盛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强对涉及亚冬会相关商标申请的审查,依法处理商标恶意抢注行为。此项工作( )
A.为保护知识产权提供司法保护
B.能够有效杜绝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
C.能让创作者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D.是尊重劳动、尊重创造、保护创新的做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于2024年1月1日施行。为推动和保障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实施,岛城各学校陆续开展“爱我中华从我做起”“祖国在我心”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上述活动的目的是( )
①增强爱国意识,厚植爱国情怀
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民族精神
③传承时代精神,构筑中国价值
④解决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重温雷锋日记,感悟雷锋精神。“当祖国和人民处在最危急的关头,我就挺身而出,不怕牺牲。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下列行为与雷锋日记蕴含的精神一致的是( )
A.朱某拒绝归还他人丢失的手机
B.小强周末到街头义务清理小广告
C.学校组织同学们到红旗渠研学旅行
D.父母辛勤劳动为子女提供更好生活条件
5.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省桐城市六尺巷,重温张吴礼让典故。六尺巷,因清代大学士张英与邻居吴家互相退让三尺地基而成,是中国邻里和谐礼让的典范。“六尺巷”典故启示我们要( )
A.学会欣赏他人,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
B.传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C.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层面的友善
D.树立诚信意识,从生活点滴中彰显诚信品质
6.2024年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小闽所在班级组织参观了红军长征纪念馆,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这有利于( )
①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②养成亲社会行为,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③体验负面情感,探索生命意义
④培育尊师重教、孝亲敬长的社会风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使其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下列古语蕴含的道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一致的是( )
①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③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生前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陈祥榕烈士,在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边防斗争中英勇牺牲。他的母亲曾问:“我儿子战斗时勇不勇敢?”连长回答:“祥榕勇冠三军!”“问勇”二字由此而来。2024年10月31日,“问勇路”路牌入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放置在《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展厅里,记录着人们对英雄的敬仰和怀念。英雄一家人的事迹生动诠释了( )
①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③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
④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在今年的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奋勇争先、不负使命,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中国精神。新时代中国精神( )
①能够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②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
③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重温经典,启迪智慧,洗涤心灵。“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儿干,这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豫剧《花木兰》经典片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具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这( )
①蕴含着男女平等、团结一致的民族智慧
②展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③成为当代河南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④有利于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25年3月30日,甘肃省“清明祭英烈·重走长征路”思政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在兰州、陇南、白银、张掖、庆阳正式启动,大型网络思政公开课《永远不会忘记》同步推出。开展这一活动旨在( )
①根植爱国情怀,舍弃个人利益
②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基因
③弘扬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④铭记革命历史,珍惜幸福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永志,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任总设计师,研制战略导弹、研发运载火箭、送中国人上太空并筹建“天宫”……这是组织交给他干的三件事,也是他用一辈子干的三件事。他的事迹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是( )
①爱国
②敬业
③诚信
④友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9月30日是我国第十一个烈士纪念日,你所在学校计划开展一次祭奠烈士的主题活动。作为校学生会主席,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套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
活动时间:2024年9月30日上午8:00—11:00
活动地点:郑州市烈士陵园
参加人员:学生代表
(1)活动目的:
(2)纪律要求:示例:着装庄重得体,统一穿校服。
(3)集体宣誓誓词:
站在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我们怀揣着无比的崇敬与感恩,向英勇的先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先烈们挺身而出,以热血赴使命,用生命护山河,为我们铺就了如今的和平之路,换来了国家的独立与民族的尊严。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似不朽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
在此,我们郑重宣誓: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勿忘长征苦走好新长征】
2024年7月15日,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而今迈步从头越——长征路上学党史”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在赣州于都启动,借助互联网的力量,重启了那段光辉而又艰辛的长征之旅。在云端,既能够一睹红军出发长征的风采,还能聆听那些老红军、老党员亲口述说的历史。此次主题活动,让我们在铭记历史的同时,继续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1)今天,举办各类弘扬长征精神的主题活动具有哪些时代价值
(2)青少年参加此次主题宣传活动能有哪些收获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题目中提到的抗战精神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其核心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民族气节、英雄气概等,属于中华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阶段的集中体现。选项A强调“中华文化最深奥的内核”,通常指向文化基因或哲学根基(如“和”文化),而非具体历史时期的精神产物,故排除。选项B指出抗战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符合抗战精神作为民族精神在抗战时期的实践体现这一定位。选项C称“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但党的精神之源一般指更早期的革命精神(如红船精神),而抗战精神是全民族共同形成的,故不准确。选项D提到“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但当代中国精神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抗战精神属于历史性精神遗产,而非当代集中体现,合的定义。故选B。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此项工作有利于保护亚冬会相关的知识产权,是尊重劳动、尊重创造、保护创新的做法,故D说法正确;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强商标审查等工作属于行政保护,而非司法保护,司法保护主要是通过司法机关的审判等活动来实现,故A说法错误;此项工作能减少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但不能“杜绝”,该说法过于绝对,故B说法错误;题干中主要强调的是对涉及亚冬会相关商标申请的审查及处理恶意抢注行为,目的是保护知识产权,而非直接让创作者获得更多经济利益,故C说法错误;故选D。
3.答案:A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可知,开展“爱我中华从我做起”“祖国在我心”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厚植爱国情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民族精神,①②是正确的选项;③错误,传承民族精神,构筑中国价值;④错误,夸大了开展上述活动的作用。故选A。
4.答案:B
解析:读雷锋日记,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小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是为人民服务的表现,故B正确;朱某拒绝归还他人丢失手机的行为既不道德也不合法,更不是雷锋精神所倡导的,故A错误;学校组织的学生参加研学活动是为了学习和弘扬红旗渠的精神,与本题雷锋精神无关,故C错误;父母为子女提供更好的生活的条件,跟本题中雷锋精神物无关,故D错误。故选B。
5.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描述可知,“六尺巷”典故启示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层面的友善,故C说法正确;“六尺巷”典故没有体现欣赏他人、爱国主义、诚信,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6.答案:A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坚定文化自信”“养成亲社会行为”“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体味美好情感”“感受生命的意义”“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中国的家文化”等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观新四军纪念馆,有利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养成亲社会行为践行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中华传统美德),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负面情感”“尊师”“孝亲敬长”,③④不合题意。故选 A。
7.答案:D
解析:题目考查对古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的理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分别强调磨砺意志和实践重要性与“友善”无关。“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体现互惠互利,符合友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体现尊老爱幼,推己及人,也符合友善。因此,符合题意的古语是③和④,故选 D。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爱国主义
①、②项,题干中,生前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陈祥榕烈士,在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边防斗争中英勇牺牲。他的母亲曾问:“我儿子战斗时勇不勇敢 ”连长回答:“祥榕勇冠三军!”“问勇”二字由此而来。2024年10月31日,“问勇路”路牌入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放置在《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展厅里记录着人们对英雄的敬仰和怀念。英雄一家人的事迹生动诠释了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故①正确、②正确。③、④项,题干强调的是爱国主义,没有涉及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故③错误、④错误。综上所述,因为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A。
9.答案:A
解析: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奋勇争先、不负使命,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中国精神,这种精神能够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①②说法正确;③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④错误,新时代中国精神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故选A。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精神。①、②项,题干中,豫剧《花木兰》经典片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具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这蕴含着男女平等、团结一致的民族智慧,展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故①正确、②正确。③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河南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故错误。④项,豫剧《花木兰》经典片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具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有利于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故错误。综上所述,因为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A。
11.答案:D
12.答案:A
解析:王永志研制战略导弹、研发运载火箭、送中国人上太空并筹建“天宫”,体现了爱国;组织交给他干的三件事,也是他用一辈子干的三件事,体现了敬业,①②说法正确;③④说法正确但题干没有体现诚信和友善,应排除。故选A。
13.答案:(1)①缅怀烈士功绩,弘扬烈士精神,传承红色基因。②增强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③引导同学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①遵守活动时间,按时集合,不得迟到早退。②活动过程中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嬉笑打闹。③听从指挥,不得擅自离队,如有特殊情况需向老师报告。④爱护烈士陵园的环境和设施,不得随意破坏。
(3)①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②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青年。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弘扬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从认知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开展一次祭奠烈士的主题活动→可链接缅怀烈士功绩,弘扬烈士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同学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本题要求回答活动的纪律要求,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3)本题要求回答集体宣誓的誓词,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14.答案:(1)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优良革命传统;弘扬红色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人民群众的责任意识,凝聚中国力量;弘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定实现中国梦的信念等。
(2)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加热爱生活;深入了解革命先烈的故事,汲取榜样力量;磨砺青少年的意志,使其勇敢面对挫折;培养乐观主义精神,增强自信自强的品质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