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4.(1)现象:南宋时,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2分)原因:南方政局相对安定,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等。(2分,任答一点即可)(2)变化:突破“市”“坊”界限,商业活动场所扩大;打破宵禁,早市、夜市繁荣。(每点2分,共4分)(3)原因:城市职能的转变;政府重视商业发展;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交通发达;纸币的出现和使用;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等。(4分,任答2点,意思相近即可)25.(1)原因: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科技、文化、制度先进;交通便利:开放的对外政策等。(任答两点,共4分)具体表现:遣唐使将唐朝的先进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建筑技术等传入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鉴真东渡: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与新罗的交往: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员,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学技术,建筑、艺术多受唐朝的影响。大食派遣使臣与唐朝通好,中国的造纸术还通过大食传播到西方,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意思相近即可。)(2)变化:由对外开放到实行闭关政策,由和平友好往来为主到出现反侵略斗争。(每点2分,共4分)(3)影响:不能阻挡西方殖民势力的人侵,限制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分,任答一点,意思相近即可)七年级历史试题答案第2页(共2页)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DABBA 6-10 CBDCD 11-15 ABBCC 16-20 DADCA二、非选择题21.(1)措施:发展经济,减轻百姓赋役负担;修订和减省刑律。(每点2分,共4分)(2)治国思想:以民为本;广纳贤才等(每点2分,共4分)(3)措施: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诚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每点2分,共4分)22.(1)变化:由注重门第到注重才能,以考试选拔人才。(2分)(2)举措: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每点2分,共4分)(3)影响:为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使北宋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4分,任答两点即可)23.(1)方式:设置机构、册封、和亲、会盟等。(2分,任答两点即可)(2)原则:因地制宜;因俗而治;(2分)史实:西北地区,平定准噶尔部、回部大小和卓叛乱或设置伊犁将军。东南地区: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或1885年,在台湾正式建省。(每点2分,共4分)(3)意义: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4分,任答两点,意思相近即可)七年级历史试题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pdf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 试题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