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未测试 八年级科学试题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未测试 八年级科学试题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未测试 八年级科学试题卷
1.(2025八下·苍南期末)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今年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符合该主题的是(  )
A.将塑料垃圾焚烧处理 B.利用太阳能发电
C.向河流排放工业废水 D.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2.(2025八下·苍南期末)如图是小明自制的指南针,其中缝衣针针尖为N极,现将其放入水中静止时针尖指示的方向为(  )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3.(2025八下·苍南期末)小明利用如图实验对土壤进行研究,发现土壤变黑且有焦味。此实验想验证土壤中是否含有
A.有机物 B.水分 C.空气 D.无机盐
4.(2025八下·苍南期末)航天公司在制造火箭发动机部件时,经常使用氯化钛(TiCl4)作为原料。氯化钛中 Cl的化合价为-1,则Ti的化合价为()
A.- 3 B.- 1 C.+1 D.+4
5.(2025八下·苍南期末)下列家庭电路图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 B.
C. D.
6.(2025八下·苍南期末)我国的动力锂电池技术持续引领全球发展。锂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则下列模型能表示锂原子结构的是(  )
模型 说明: 质子 中子 电子
选项 A B C D
A.A B.B C.C D.D
7.(2025八下·苍南期末)小明在研究“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的实验中(如图),下列措施不能使实验效果更明显的是(  )
A.选择带叶子的植物枝条
B.将装置用透明塑料袋罩住
C.将枝条的下端削成斜面
D.将装置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
8.(2025八下·苍南期末)研究人员制造了一种可以在水下工作的水母机器人(如图),伞状体中放入永磁铁,给薄膜内的导体通一定电流时,薄膜能运动。下列选项与其工作原理一致的是(  )
A. B.
C. D.
9.(2025八下·苍南期末)如图所示,生命活动和汽车开动时都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转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都是剧烈的氧化反应
C.都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D.都是把化学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10.(2025八下·苍南期末)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科学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呼吸作用
B.肺泡表面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状,有利于减弱蒸腾作用
D.鼻腔内有鼻毛和粘液,起到阻挡和黏住灰尘的作用
11.(2025八下·苍南期末)如图为实验室利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的部分实验过程,其中错误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加入药品
C.收集气体 D.验满
12.(2025八下·苍南期末)取一张光滑的厚纸,做成一个如图所示的小纸锅,盛水后在酒精灯上加热,水烧开后,纸锅却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A.水隔绝了氧气 B.纸的着火点变低
C.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纸锅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太小
13.(2025八下·苍南期末)下列数轴中描述的信息正确的是()
A.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先后顺序
B.气体交换中空气进入人体的顺序
C.家庭电路连接的先后顺序
D.空气中各气体体积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
14.(2025八下·苍南期末)如图是人的膈肌在呼吸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吸气时膈肌从①到② B.吸气时胸腔体积变小
C.呼气时膈肌收缩 D.呼气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15.(2025八下·苍南期末)将一定浓度足量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加入装有等质量CaCO3粉末的密闭容器中,相同条件下测得两者产生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 (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最终碳酸钙完全反应,两者产生的气体质量相等
B.0~300s内, 反应I容器内压强比II的大
C.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比100~200s内的少5aml
D.0~100s内,反应I、II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均先慢后快
16.(2025八下·苍南期末)校园劳动课程开展种植番茄活动。
(1)如图为根尖结构模式图,番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填字母)。
(2)过量施肥将导致番茄幼苗失水萎蔫,其原因是土壤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番茄幼苗根尖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番茄结果时,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会通过茎的   (填部位名称)运输至果肉中,使其营养丰富。
17.(2025八下·苍南期末)现代工业中利用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在高温下分解制取生石灰和二氧化碳气体,其原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分类上看,CaCO3和CaO都属于纯净物中的   。
(2)上述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18.(2025八下·苍南期末)“宏观-微观”之间建立联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本质。如图为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图。
(1) 图中①处表示的是   。
(2)若图中的物质1是氯化钠(NaCl),它是由钠离子 (Na+)和氯离子(Cl-)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多选)
A.钠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钠离子
B.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氯离子
C.钠离子和氯离子的质子数相同
D.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了电中性的氯化钠
19.(2025八下·苍南期末)如图是磁悬浮台灯及其内部主要结构简图。上方灯泡内装有磁体,下方灯座内装有线圈(电阻不计)。当线圈通电后可以使灯泡悬浮在灯座上方。
(1)结构简图中,电源的a端为   极。
(2) 闭合S1后, 开关S2接通“1”与“2”位置相比, 接通“1”时,灯泡悬浮的位置要   (选填“高一些”、“低一些”或“不变”)。
20.(2025八下·苍南期末)氧气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多种。
方案一:图甲是小明利用“固体过碳酸钠( 和二氧化锰在水中反应生成氧气”的原理来制作简易制氧机。反应时反应仓中液体翻腾、变浑浊、仓壁变热,过滤仓中有气泡产生。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过滤仓中的水除了过滤杂质、提纯氧气外,还起到的作用是____。(多选)
A.便于观察氧气生成的速度
B.降低氧气的温度
C.加快氧气的生成
(2)如果在实验室用固体过碳酸钠、二氧化锰粉末和水制取氧气,则下表中适合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   。(选填下图中的字母)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3)方案二:小明模拟工业上用空气冷冻分离法制氧的方法,进行图乙的实验,从图中的实验现象可以推测,液态空气汽化时,首先蒸发出来的气体是   。
21.(2025八下·苍南期末)小明想探究植物呼吸作用强度与温度的关系。他准备了足量颗粒饱满、大小相似的黄豆种子,平均分成5组,分别放入带有氧气传感器的密闭瓶中,并在每组中加入等盘且适量的清水,然后将这些容器分别置于20℃、25℃、30℃、35℃、40℃的恒温箱中(如图)。实验前用氧气测量仪测定各组瓶内氧气含量的初始值;4小时后再次测定各组瓶内的氧气含量。具体实验数据如下表:
温度/℃ 20 25 30 35 40
初始含氧量/% 20.9 20.9 20.9 20.9 20.9
4小时后含氧量/% 18.9 18.0 17.9 17.7 19.3
前后含氧量差值/% 2.0 2.9 3.0 3.2 1.6
(1)选用的种子要“颗粒饱满”,是因为   。
(2)本实验用   来反映呼吸作用强度。
(3)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初步结论是   。
(4)有同学提出:种子表面的微生物对实验结果有干扰。请你说明其理由   。
22.(2025八下·苍南期末)为了验证线圈匝数和切割磁感线速度对感应电流大小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如图实验: 取一上中下分别绕有25匝、50匝和100匝线圈的塑料管,将一圆柱体形强磁体用细棉线挂在可调速的小电动机上,当电动机按一定的转速转动时便可使其竖直向上穿过塑料管,用灵敏电流计测量其电流大小。
(1)实验中采用塑料管而不用铁管的原因是   。
(2)实验中, 三个电流计G1、G2、G3的读数分别为I1、I2、I3,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   时,可以证实:其他条件相同时,线圈匝数越多,感应电流越大。
(3)若要验证切割磁感线速度对感应电流的影响,利用现有装置和器材,你设计的方案是   。
23.(2025八下·苍南期末)为了探究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最低氧气体积分数,小明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了实验探究,其主要步骤如下:
①通过长颈漏斗往装有二氧化锰的试管内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②取5只相同的试管编号为A、B、C、D、E,分别装入占试管总体积10%、20%、30%、40%、50%的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至恰好排尽;
③取出试管,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并记录在表中;
试管编号 A B C D E
带火星木条的情况 微亮 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排水集气后试管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a b c d e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根据表中信息,小明需要在此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最低的氧气体积分数范围为____。
A.a%到b%之间 B.b%到c%之间
C.c%到d%之间 D.d%到e%之间
(3)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0%,忽略水蒸气的影响,则排水集气后A试管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
24.(2025八下·苍南期末)尿素[CO(NH2)2]是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氮肥,工业上用氨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尿素。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据图分析,反应过程中甲和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
(2)尿素易溶于水且含氮量高,是广泛使用的氮肥。请列式计算:一袋60kg的尿素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多少
(3)有人建议可以大量施用尿素来提高产量,但农业专家持反对意见。下列观点属于支持专家反对随意大量施用尿素的有____。(多选)
A.过量施用尿素会造成土壤盐分积累,导致土壤板结和作物烧苗
B.尿素在土壤中经历一定的转化后能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氮元素
C.不同作物和生长期对氮肥需求量不同,盲目施肥难以达到最佳效果
D.尿素价格相对便宜,农民可以承受大量施用的经济成本
E.过量的尿素容易流失到水体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环境污染
25.(2025八下·苍南期末)智慧大棚种植蔬菜瓜果为农业生产带来诸多优势。科技人员依托传感器监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对西瓜大棚种植进行了相关研究。图甲表示西瓜植株部分生理活动;图乙表示密闭大棚中CO2气体含量在24小时内的变化曲线。丙图表示在白天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夜间温度控制在 18℃、21℃和24℃时,分别测得密闭大棚中CO2浓度的变化。
(1)西瓜植株吸收的水分大多数用于图甲中的生理活动   (填“①”“②”或“③”)。
(2)图乙中表示植物一天内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是   。
(3)结合丙图,为西瓜增产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
26.(2025八下·苍南期末)盆栽的花卉生长需要一定的土壤湿度。某项目化小组设计了一个自动控湿电路(如图甲):控制电路电源电压U=9伏,R0为定值电阻,R 为湿敏电阻(其阻值与土壤湿度的关系如图乙)。当土壤湿度升高至60%时,线圈中的电流增大至I1,衔铁恰好被吸下,土壤加湿器停止工作;当土壤湿度下降至40%时,线圈中的电流减少至 I2,衔铁恰好被释放,加湿器开始工作。如此循环,最终使得土壤湿度控制在40%到60%之间。线圈电阻忽略不计。
(1)在图甲的线圈中插入铁棒的目的是   。
(2)求衔铁恰好被吸下时,控制电路中的电流 I1。
(3)若要使土壤的湿度控制在30%到60%之间,对电路进行以下调整,其中正确的是____。
A.增大电源电压 B.减小R0的电阻 C.增加线圈的匝数
27.(2025八下·苍南期末)“蛋雕”(如图1)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项目化小组利用所学知识,尝试创作蛋雕作品。
【查阅资料】①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与稀盐酸发生如下反应:
②石蜡、鸡蛋壳中的其他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
③蛋壳中CaCO3质量分数越高,蛋壳厚度越厚,越适合做蛋雕材料。
【操作流程】选材→裹蜡→作画→蚀刻→除蜡。
(1)选材:有A、B两个品种的鸡蛋壳,小组同学用如下实验比较它们的碳酸钙含量:分别取25g蛋壳样品放于两锥形瓶中,向其中分三次加入稀盐酸(如图2),实验测得两瓶剩余物质
的质量如下表:
加入稀盐酸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盐酸质量/g 30 30 30
甲瓶中反应后物质质量/g 51.7 78.4 106.2
乙瓶中反应后物质质量/g 51.7 78.4 x
①计算A种蛋壳的碳酸钙质量分数   。(写出具体步骤)
②若小组同学最终选用了B品种鸡蛋作为材料,则表中X   106.2(填“>”“<”或“=”)。
(2)裹蜡→作画→蚀刻→除蜡:用熔化的石蜡将蛋壳裹上蜡衣,用金属丝划穿蜡衣雕“花”,将蛋壳浸没在稀盐酸中,一段时间后,放入热水中熔去多余的蜡,做成蛋雕作品。结合操作流程可以判断“将蛋壳浸入稀盐酸中”蛋壳表面出现的现象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白色污染与防治;太阳能及其利用与转化
【解析】【分析】塑料制品不易降解,应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
【解答】A、塑料垃圾焚烧会产生污染性气体,故A错误;
B、利用太阳能发电,不会产生污染性物质,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故B正确;
C、向河流排放工业废水,会导致河流污染,故C错误;
D、一次性塑料袋不易降解,会导致白色污染,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答案】D
【知识点】磁体、磁极、磁化;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地磁场
【解析】【分析】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和地磁场的S极在地理北极附近进行判断。
【解答】缝衣针针尖为N极,会被地磁场的S极吸引,地磁场的S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可知针尖静止时会指向地理北极。
故答案为:D。
3.【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有机物热稳定性较差,在高温条件下被分解。
【解答】土壤变黑且有焦味,是因为土壤中的有机物受热分解。
故答案为:A。
4.【答案】D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之和为零进行分析。
【解答】钛的化合价为,解得x=+4。
故答案为:D。
5.【答案】C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
【解析】【分析】保险丝接在火线上,保险丝断开,整个电路处于断路状态,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开关接在火线上,开关断开时,用电器与火线不再相连,防止触电。
【解答】A、保险丝应接在火线上,故A错误;
B、开关应接在火线上,故B错误;
C、保险丝和开关都接在火线上,故C正确;
D、保险丝和开关都应接在火线上,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6.【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解答】由图可知,锂原子的原子序数为3,可知其含有三个质子,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可知核外电子为3,相对原子质量约为7,可知中子数为7-3=4,综上所述,能准确表示锂原子的是A。
故答案为:A。
7.【答案】B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增加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速度,或加快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速度。
【解答】A、选择带叶子的植物枝条,叶子进行蒸腾作用,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故A不符合题意;
B、用透明塑料袋将装置盖住,不利于蒸腾作用,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受到抑制,故B符合题意;
C、将枝条的下端削成斜面,可以增大吸水面积,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故C不符合题意;
D、将装置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以利于增强蒸腾作用,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答案】C
【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原理与工作过程;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
【解析】【分析】区分电动机和发电机原理图,可通过观察电路中是否有电源进行鉴别,有电源的是电动机,没有电源的是发电机。
【解答】由“伞状体中放入永磁铁,给薄膜内的导体通一定电流时,薄膜能运动”可知,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A、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故A错误;
B、小磁针发生偏转,是因为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故B错误;
C、电动机原理图,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故C正确;
D、发电机原理图,原理是电磁感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9.【答案】B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生物体能量的来源和转化
【解析】【分析】两个过程都有新物质产生,都属于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A、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燃烧属于剧烈氧化,呼吸作用属于缓慢氧化,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两种方式都参与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两个过程消耗的都是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答案】A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植物吸收的水分99%以上经过叶片的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
【解答】A、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毛细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仙人掌生活的地区比较干旱,为防止蒸腾作用过强,水分散失,仙人掌将叶退化成针状,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鼻腔内的纤毛和粘液可以阻挡灰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收集氧气时,将导管插到集气瓶底部,可以减少对流,收集的氧气纯度更高。
【解答】A、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倒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向手心,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验满时要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不能伸入瓶内,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答案】C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燃烧的条件:有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有足够的助燃剂。
【解答】水在沸腾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纸锅没有燃烧,是因为纸锅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故答案为:C。
13.【答案】C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空气的成分及探究;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电能表是测量家庭电路中消耗电能的仪器,接在进户线之后。
【解答】A、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先后顺序:实心球模型、面包模型、核式结构模型、波尔模型,故A错误;
B、气体交换中空气进入人体的顺序: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故B错误;
C、家庭电路进户线后先接电能表,再接火线上接断路器,之后接用电器,故C正确;
D、空气中各气体体积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4.【答案】A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呼吸模型
【解析】【分析】①胸腔体积较小,是呼气状态,②是吸气状态。
【解答】从①到②,胸腔的体积变大,压强减小,肺将扩张,肺内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气体进入肺,属于吸气过程,此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同理,呼气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肺体积减小,压强增大,肺内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气体从肺内排出。
故答案为:A。
15.【答案】C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解析】【分析】(7.8a-2.8a)mL=5amL,不是两个时间段产生气体体积的差值,而是100-200s内 产生气体的体积。
【解答】A、酸过量,碳酸钙完全反应,产生的气体质量相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0-300s内,反应I容器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更大,可知压强比II的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反应II在0-100s内产生气体的体积为2.8amL,在100-200s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为(7.8a-2.8a)mL=5amL,可知在在0-100s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比100-200s产生的气体的体积少5amL-2.8amL=2.2amL,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图像可知,在0-100s内,两个反应的图像均由缓变陡,说明反应速率先慢后快,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答案】(1)A
(2)大于
(3)韧皮部或筛管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运输作用;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解析】【分析】(1)A是根毛区细胞,B是伸长区细胞,C是分生区细胞,D是根冠细胞。
(2)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失水;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吸水。
(3)茎中木质部中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韧皮部中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解答】(1)番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毛区,即图中的A。
(2)当土壤溶液因为溶解了过多的肥料导致质量分数大于根尖细胞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根尖细胞将失水萎蔫。
(3)茎中韧皮部内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17.【答案】(1)化合物
(2)分解反应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解析】【分析】(1)混合物中含有多种物质,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单质是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化合物是含有两种或以上元素的纯净物。
(2)分解反应的特点:一变多。
【解答】(1)由碳酸钙和氧化钙的化学式可知,两种物质均含有两种或以上元素,可知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
(2)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物只有一种,而生成物有多种,可知属于分解反应。
18.【答案】(1)元素
(2)B;D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1)①是元素,②是原子。
(2)原子通过得失电子转化为离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解答】(1)物质由元素组成,可知①处表示的是元素。
(2)A、钠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是由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故A错误;
B、氯离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是由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的,故B正确;
C、一个钠离子含有11个质子,一个氯离子含有17个质子,可知两种离子的质子数不同,故C错误;
D、钠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一个氯离子带有一个单位负电荷,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了电中性的氯化钠,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19.【答案】(1)负
(2)低一些
【知识点】磁体、磁极、磁化;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右手螺旋定则;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1)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和右手螺旋定则进行判断。
(2)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及线圈匝数有关,电流越大,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大。
【解答】(1)灯泡悬浮,说明电磁铁与条形磁铁相互排斥,可知,电磁铁上端为N极,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电源a端为负极。
(2)由图可知,接1时,线圈匝数较少,电磁铁的磁性减弱,与条形磁铁之间的斥力较小,可知灯泡悬浮的位置会低一点。
20.【答案】(1)A;B
(2)BC 或BE
(3)氮气
【知识点】空气的利用;制取氧气的原理;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1)过滤仓中导管长进短出,通过观察气泡可以反映产生氧气的速率。
(2)A装置适用于全是固体的反应,B装置适用于固液不加热的反应,C适用于收集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D装置适用于收集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E适用于收集不与水反应且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3)氮气不支持燃烧,氧气能助燃,可知先蒸出的是氮气,后蒸出的是氧气。
【解答】(1)A、由图可知,可以通过产生气泡的快慢来反映氧气产生的速度,故A正确;
B、水的比热容较大,氧气经过水后,温度会降低,故B正确;
C、过滤仓中的水不会影响氧气产生的速率,故C错误。
故答案为:AB。
(2)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发生装置选择的是B,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即装置C,氧气不与水反应且不易溶于水,所以也可选择排水法收集氧气,即装置E。
故答案为:BC或BE。
(3)刚开始木条熄灭,可知气体不支持燃烧,该气体为氮气。
21.【答案】(1)饱满的种子内含充足的有机物
(2)前后含氧量差值
(3)一定范围内,植物呼吸作用的强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在35℃时呼吸作用最强
(4)微生物也会进行呼吸作用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细胞呼吸
【解析】【分析】(1)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和氧气,颗粒饱满的种子中含有的有机物较多,可以供给种子进行呼吸作用。
(2)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实验测量的数据即为反映呼吸作用强度的参照。
(3)前后含氧量差值越大,说明呼吸作用强度越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4)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也会消耗氧气,会对实验造成干扰。
【解答】(1)颗粒饱满的种子中含有充足的有机物,为呼吸作用提供足够的能量。
(2)由表中数据可知,测量的是实验前后含氧量的差值,可知是通过含氧量的差值来反映呼吸作用的强度。
(3)由表中数据可知,随温度升高,前后含氧量差值先变大后变小,可知呼吸作用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在35℃左右呼吸作用强度最大。
(4)微生物也会进行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会对实验造成干扰。
22.【答案】(1)铁管会被强磁体吸住而塑料管不会
(2)
(3)调节电动机的速度,使其分别为低速、中速、高速提升强磁体,观察记录并比较不同速度下各电流计的读数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磁体、磁极、磁化;电磁铁的构造和原理;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
【解析】【分析】(1)能被磁化的是:铁、钴、镍。
(2)根据其他条件相同时,线圈匝数越多,感应电流越大,可知。
(3)电动机转速改变,可以改变切割磁感线的速度。
【解答】(1)铁管会被磁化,会对实验造成干扰,所以使用塑料管,而不使用铁管。
(2)由图像可知,与G3相连的是100匝的线圈,由其他条件相同时,线圈匝数越多,感应电流越大可知,是最大的,即。
(3)要改变速度,可通过改变电动机转速来实现,具体方案为:调节电动机的速度,使其分别为低速、中速、高速提升强磁体,观察记录并比较不同速度下各电流计的读数。
23.【答案】(1)
(2)C
(3)28%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制取氧气的原理
【解析】【分析】(1)书写方程式时,反应物中没有气体,生成物中气体后要标气体符号。
(2)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在复燃和很亮之间缩小体积分数差值继续探究。
(3)总的氧气等于收集的氧气和原有空气中的氧气之和。
【解答】(1)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催化剂二氧化锰写在等号上方,方程式为。
(2)由表中数据可知,氧气体积分数为d%时,木条复燃,体积分数为c%时,很亮,不能复燃,可知进一步探究最低的氧气体积分数范围为c%到d%。
故答案为:C。
(3)A试管中水占10%,空气占90%,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等于水的体积,空气中原有的氧气为,可知总的氧气的体积为10%+18%=28%。
24.【答案】(1)2:1
(2)
(3)A;C;E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或书写方程式判断甲和丙的个数比。
(2)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等于物质的质量与该元素的质量分数的乘积。
(3)支持专家反对随意大量施用尿素吸收观点,即认为大量使用尿素是弊大于利的观点。
【解答】(1)由图可知,方程式为,可知甲和丙分子个数比为2:1。
(3)A、土壤板结和烧苗不利于植物生长,可知该观点是支持专家反对随意大量施用尿素的,故A正确;
B、 尿素在土壤中经历一定的转化后能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氮元素,有利于植物生长,可知是支持大量使用尿素的,故B错误;
C、不同植物需求不同,大量使用不一定达到最佳效果,可知是支持专家反对随意大量施用尿素的,故C正确;
D、尿素价格相对便宜,农民可以承受大量施用的经济成本,可知是支持大量使用尿素的,故D错误;
E、水体富营养化可能会导致水体生态系统被破坏,可知是支持专家反对随意大量施用尿素的,故E正确。
故答案为:ACE。
25.【答案】(1)②
(2)f
(3)夜晚适当降温
【知识点】蒸腾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①表示的是光合作用,②表示的是蒸腾作用,③表示的是呼吸作用。
(2)图像中两段抛物线的顶点,即c点和f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强度相同。
(3)根据图丙可知,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有机物消耗减小,所以可以通过适当降温来实现增产。
【解答】(1)植物吸收的水分有99%经过植物的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释放到空气中,即图中的②。
(2)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是傍晚时分,f点之前二氧化碳浓度在降低,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f点之后二氧化碳浓度在升高,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可知f点是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
(3)由图丙可知,温度越低,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越低,说明呼吸作用越弱,消耗的有机物越少,可知晚上适当降温,有利于西瓜增产。
26.【答案】(1)增强磁性
(2)当湿度升至为60%前,控制电路只有R 工作,此时R =20Ω;
(3)B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解析】【分析】(1)铁芯被磁化,磁场强度增大。
(2)根据图乙读出湿敏电阻的阻值,再由欧姆定律计算电流。
(3)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及线圈匝数有关,电流越大、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解答】(1)通电后电磁铁产生磁性,会将铁棒磁化,从而增强磁场。
(3)从40%-60%改为30%-60%,即降低土壤湿度,由图乙可知,土壤湿度降低,湿敏电阻的阻值将增大。
A、电源电压增大,可能会导致电路中电流增大,在未达到60%时就将衔铁吸下,加湿器停止工作,故A错误;
B、定值电阻的阻值减小,总电阻减小,相同湿度下电流将增大,可知将在湿度更低使吸引衔铁,同时满足60%的上限不变,故B正确;
C、增加匝数,磁性变强,可能在湿度未达60%就将衔铁吸下,故C错误。
故答案为:B。
27.【答案】(1)解: 设25gA 蛋壳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x。A 蛋壳样品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为:25g+30g+30g+30g-106.2g=8.8g100/x=44/8.8g,得x=20g,;<
(2)蛋壳表面有石蜡处无气泡,无石蜡处冒气泡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1)根据方程式利用二氧化碳质量计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二氧化碳质量等于加入物质的总质量减去剩余物质的质量。
(2)没有蜡的部分蛋壳中的碳酸钙被腐蚀,有气泡产生。
【解答】(1)由蛋壳厚度越厚,越适合做蛋雕材料可知,B蛋壳的厚度更厚,碳酸钙的含量更高,完全反应后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更大,剩余物质的质量更小,可知x小于106.2。
(2)蜡衣不会与稀盐酸反应,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可知现象为:蛋壳表面有石蜡处无气泡,无石蜡处冒气泡。
1 / 1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未测试 八年级科学试题卷
1.(2025八下·苍南期末)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今年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符合该主题的是(  )
A.将塑料垃圾焚烧处理 B.利用太阳能发电
C.向河流排放工业废水 D.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答案】B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白色污染与防治;太阳能及其利用与转化
【解析】【分析】塑料制品不易降解,应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
【解答】A、塑料垃圾焚烧会产生污染性气体,故A错误;
B、利用太阳能发电,不会产生污染性物质,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故B正确;
C、向河流排放工业废水,会导致河流污染,故C错误;
D、一次性塑料袋不易降解,会导致白色污染,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2025八下·苍南期末)如图是小明自制的指南针,其中缝衣针针尖为N极,现将其放入水中静止时针尖指示的方向为(  )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答案】D
【知识点】磁体、磁极、磁化;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地磁场
【解析】【分析】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和地磁场的S极在地理北极附近进行判断。
【解答】缝衣针针尖为N极,会被地磁场的S极吸引,地磁场的S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可知针尖静止时会指向地理北极。
故答案为:D。
3.(2025八下·苍南期末)小明利用如图实验对土壤进行研究,发现土壤变黑且有焦味。此实验想验证土壤中是否含有
A.有机物 B.水分 C.空气 D.无机盐
【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有机物热稳定性较差,在高温条件下被分解。
【解答】土壤变黑且有焦味,是因为土壤中的有机物受热分解。
故答案为:A。
4.(2025八下·苍南期末)航天公司在制造火箭发动机部件时,经常使用氯化钛(TiCl4)作为原料。氯化钛中 Cl的化合价为-1,则Ti的化合价为()
A.- 3 B.- 1 C.+1 D.+4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之和为零进行分析。
【解答】钛的化合价为,解得x=+4。
故答案为:D。
5.(2025八下·苍南期末)下列家庭电路图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
【解析】【分析】保险丝接在火线上,保险丝断开,整个电路处于断路状态,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开关接在火线上,开关断开时,用电器与火线不再相连,防止触电。
【解答】A、保险丝应接在火线上,故A错误;
B、开关应接在火线上,故B错误;
C、保险丝和开关都接在火线上,故C正确;
D、保险丝和开关都应接在火线上,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6.(2025八下·苍南期末)我国的动力锂电池技术持续引领全球发展。锂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则下列模型能表示锂原子结构的是(  )
模型 说明: 质子 中子 电子
选项 A B C D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解答】由图可知,锂原子的原子序数为3,可知其含有三个质子,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可知核外电子为3,相对原子质量约为7,可知中子数为7-3=4,综上所述,能准确表示锂原子的是A。
故答案为:A。
7.(2025八下·苍南期末)小明在研究“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的实验中(如图),下列措施不能使实验效果更明显的是(  )
A.选择带叶子的植物枝条
B.将装置用透明塑料袋罩住
C.将枝条的下端削成斜面
D.将装置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
【答案】B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增加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速度,或加快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速度。
【解答】A、选择带叶子的植物枝条,叶子进行蒸腾作用,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故A不符合题意;
B、用透明塑料袋将装置盖住,不利于蒸腾作用,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受到抑制,故B符合题意;
C、将枝条的下端削成斜面,可以增大吸水面积,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故C不符合题意;
D、将装置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以利于增强蒸腾作用,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2025八下·苍南期末)研究人员制造了一种可以在水下工作的水母机器人(如图),伞状体中放入永磁铁,给薄膜内的导体通一定电流时,薄膜能运动。下列选项与其工作原理一致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原理与工作过程;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
【解析】【分析】区分电动机和发电机原理图,可通过观察电路中是否有电源进行鉴别,有电源的是电动机,没有电源的是发电机。
【解答】由“伞状体中放入永磁铁,给薄膜内的导体通一定电流时,薄膜能运动”可知,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A、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故A错误;
B、小磁针发生偏转,是因为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故B错误;
C、电动机原理图,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故C正确;
D、发电机原理图,原理是电磁感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9.(2025八下·苍南期末)如图所示,生命活动和汽车开动时都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转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都是剧烈的氧化反应
C.都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D.都是把化学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答案】B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生物体能量的来源和转化
【解析】【分析】两个过程都有新物质产生,都属于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A、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燃烧属于剧烈氧化,呼吸作用属于缓慢氧化,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两种方式都参与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两个过程消耗的都是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2025八下·苍南期末)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科学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呼吸作用
B.肺泡表面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状,有利于减弱蒸腾作用
D.鼻腔内有鼻毛和粘液,起到阻挡和黏住灰尘的作用
【答案】A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植物吸收的水分99%以上经过叶片的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
【解答】A、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毛细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仙人掌生活的地区比较干旱,为防止蒸腾作用过强,水分散失,仙人掌将叶退化成针状,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鼻腔内的纤毛和粘液可以阻挡灰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2025八下·苍南期末)如图为实验室利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的部分实验过程,其中错误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加入药品
C.收集气体 D.验满
【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收集氧气时,将导管插到集气瓶底部,可以减少对流,收集的氧气纯度更高。
【解答】A、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倒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向手心,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验满时要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不能伸入瓶内,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2025八下·苍南期末)取一张光滑的厚纸,做成一个如图所示的小纸锅,盛水后在酒精灯上加热,水烧开后,纸锅却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A.水隔绝了氧气 B.纸的着火点变低
C.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纸锅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太小
【答案】C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燃烧的条件:有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有足够的助燃剂。
【解答】水在沸腾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纸锅没有燃烧,是因为纸锅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故答案为:C。
13.(2025八下·苍南期末)下列数轴中描述的信息正确的是()
A.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先后顺序
B.气体交换中空气进入人体的顺序
C.家庭电路连接的先后顺序
D.空气中各气体体积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
【答案】C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空气的成分及探究;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电能表是测量家庭电路中消耗电能的仪器,接在进户线之后。
【解答】A、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先后顺序:实心球模型、面包模型、核式结构模型、波尔模型,故A错误;
B、气体交换中空气进入人体的顺序: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故B错误;
C、家庭电路进户线后先接电能表,再接火线上接断路器,之后接用电器,故C正确;
D、空气中各气体体积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4.(2025八下·苍南期末)如图是人的膈肌在呼吸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吸气时膈肌从①到② B.吸气时胸腔体积变小
C.呼气时膈肌收缩 D.呼气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答案】A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呼吸模型
【解析】【分析】①胸腔体积较小,是呼气状态,②是吸气状态。
【解答】从①到②,胸腔的体积变大,压强减小,肺将扩张,肺内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气体进入肺,属于吸气过程,此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同理,呼气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肺体积减小,压强增大,肺内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气体从肺内排出。
故答案为:A。
15.(2025八下·苍南期末)将一定浓度足量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加入装有等质量CaCO3粉末的密闭容器中,相同条件下测得两者产生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 (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最终碳酸钙完全反应,两者产生的气体质量相等
B.0~300s内, 反应I容器内压强比II的大
C.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比100~200s内的少5aml
D.0~100s内,反应I、II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均先慢后快
【答案】C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解析】【分析】(7.8a-2.8a)mL=5amL,不是两个时间段产生气体体积的差值,而是100-200s内 产生气体的体积。
【解答】A、酸过量,碳酸钙完全反应,产生的气体质量相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0-300s内,反应I容器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更大,可知压强比II的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反应II在0-100s内产生气体的体积为2.8amL,在100-200s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为(7.8a-2.8a)mL=5amL,可知在在0-100s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比100-200s产生的气体的体积少5amL-2.8amL=2.2amL,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图像可知,在0-100s内,两个反应的图像均由缓变陡,说明反应速率先慢后快,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2025八下·苍南期末)校园劳动课程开展种植番茄活动。
(1)如图为根尖结构模式图,番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填字母)。
(2)过量施肥将导致番茄幼苗失水萎蔫,其原因是土壤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番茄幼苗根尖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番茄结果时,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会通过茎的   (填部位名称)运输至果肉中,使其营养丰富。
【答案】(1)A
(2)大于
(3)韧皮部或筛管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运输作用;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解析】【分析】(1)A是根毛区细胞,B是伸长区细胞,C是分生区细胞,D是根冠细胞。
(2)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失水;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吸水。
(3)茎中木质部中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韧皮部中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解答】(1)番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毛区,即图中的A。
(2)当土壤溶液因为溶解了过多的肥料导致质量分数大于根尖细胞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根尖细胞将失水萎蔫。
(3)茎中韧皮部内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17.(2025八下·苍南期末)现代工业中利用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在高温下分解制取生石灰和二氧化碳气体,其原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分类上看,CaCO3和CaO都属于纯净物中的   。
(2)上述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答案】(1)化合物
(2)分解反应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解析】【分析】(1)混合物中含有多种物质,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单质是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化合物是含有两种或以上元素的纯净物。
(2)分解反应的特点:一变多。
【解答】(1)由碳酸钙和氧化钙的化学式可知,两种物质均含有两种或以上元素,可知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
(2)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物只有一种,而生成物有多种,可知属于分解反应。
18.(2025八下·苍南期末)“宏观-微观”之间建立联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本质。如图为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图。
(1) 图中①处表示的是   。
(2)若图中的物质1是氯化钠(NaCl),它是由钠离子 (Na+)和氯离子(Cl-)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多选)
A.钠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钠离子
B.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氯离子
C.钠离子和氯离子的质子数相同
D.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了电中性的氯化钠
【答案】(1)元素
(2)B;D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1)①是元素,②是原子。
(2)原子通过得失电子转化为离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解答】(1)物质由元素组成,可知①处表示的是元素。
(2)A、钠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是由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故A错误;
B、氯离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是由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的,故B正确;
C、一个钠离子含有11个质子,一个氯离子含有17个质子,可知两种离子的质子数不同,故C错误;
D、钠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一个氯离子带有一个单位负电荷,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了电中性的氯化钠,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19.(2025八下·苍南期末)如图是磁悬浮台灯及其内部主要结构简图。上方灯泡内装有磁体,下方灯座内装有线圈(电阻不计)。当线圈通电后可以使灯泡悬浮在灯座上方。
(1)结构简图中,电源的a端为   极。
(2) 闭合S1后, 开关S2接通“1”与“2”位置相比, 接通“1”时,灯泡悬浮的位置要   (选填“高一些”、“低一些”或“不变”)。
【答案】(1)负
(2)低一些
【知识点】磁体、磁极、磁化;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右手螺旋定则;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1)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和右手螺旋定则进行判断。
(2)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及线圈匝数有关,电流越大,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大。
【解答】(1)灯泡悬浮,说明电磁铁与条形磁铁相互排斥,可知,电磁铁上端为N极,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电源a端为负极。
(2)由图可知,接1时,线圈匝数较少,电磁铁的磁性减弱,与条形磁铁之间的斥力较小,可知灯泡悬浮的位置会低一点。
20.(2025八下·苍南期末)氧气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多种。
方案一:图甲是小明利用“固体过碳酸钠( 和二氧化锰在水中反应生成氧气”的原理来制作简易制氧机。反应时反应仓中液体翻腾、变浑浊、仓壁变热,过滤仓中有气泡产生。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过滤仓中的水除了过滤杂质、提纯氧气外,还起到的作用是____。(多选)
A.便于观察氧气生成的速度
B.降低氧气的温度
C.加快氧气的生成
(2)如果在实验室用固体过碳酸钠、二氧化锰粉末和水制取氧气,则下表中适合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   。(选填下图中的字母)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3)方案二:小明模拟工业上用空气冷冻分离法制氧的方法,进行图乙的实验,从图中的实验现象可以推测,液态空气汽化时,首先蒸发出来的气体是   。
【答案】(1)A;B
(2)BC 或BE
(3)氮气
【知识点】空气的利用;制取氧气的原理;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1)过滤仓中导管长进短出,通过观察气泡可以反映产生氧气的速率。
(2)A装置适用于全是固体的反应,B装置适用于固液不加热的反应,C适用于收集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D装置适用于收集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E适用于收集不与水反应且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3)氮气不支持燃烧,氧气能助燃,可知先蒸出的是氮气,后蒸出的是氧气。
【解答】(1)A、由图可知,可以通过产生气泡的快慢来反映氧气产生的速度,故A正确;
B、水的比热容较大,氧气经过水后,温度会降低,故B正确;
C、过滤仓中的水不会影响氧气产生的速率,故C错误。
故答案为:AB。
(2)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发生装置选择的是B,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即装置C,氧气不与水反应且不易溶于水,所以也可选择排水法收集氧气,即装置E。
故答案为:BC或BE。
(3)刚开始木条熄灭,可知气体不支持燃烧,该气体为氮气。
21.(2025八下·苍南期末)小明想探究植物呼吸作用强度与温度的关系。他准备了足量颗粒饱满、大小相似的黄豆种子,平均分成5组,分别放入带有氧气传感器的密闭瓶中,并在每组中加入等盘且适量的清水,然后将这些容器分别置于20℃、25℃、30℃、35℃、40℃的恒温箱中(如图)。实验前用氧气测量仪测定各组瓶内氧气含量的初始值;4小时后再次测定各组瓶内的氧气含量。具体实验数据如下表:
温度/℃ 20 25 30 35 40
初始含氧量/% 20.9 20.9 20.9 20.9 20.9
4小时后含氧量/% 18.9 18.0 17.9 17.7 19.3
前后含氧量差值/% 2.0 2.9 3.0 3.2 1.6
(1)选用的种子要“颗粒饱满”,是因为   。
(2)本实验用   来反映呼吸作用强度。
(3)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初步结论是   。
(4)有同学提出:种子表面的微生物对实验结果有干扰。请你说明其理由   。
【答案】(1)饱满的种子内含充足的有机物
(2)前后含氧量差值
(3)一定范围内,植物呼吸作用的强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在35℃时呼吸作用最强
(4)微生物也会进行呼吸作用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细胞呼吸
【解析】【分析】(1)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和氧气,颗粒饱满的种子中含有的有机物较多,可以供给种子进行呼吸作用。
(2)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实验测量的数据即为反映呼吸作用强度的参照。
(3)前后含氧量差值越大,说明呼吸作用强度越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4)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也会消耗氧气,会对实验造成干扰。
【解答】(1)颗粒饱满的种子中含有充足的有机物,为呼吸作用提供足够的能量。
(2)由表中数据可知,测量的是实验前后含氧量的差值,可知是通过含氧量的差值来反映呼吸作用的强度。
(3)由表中数据可知,随温度升高,前后含氧量差值先变大后变小,可知呼吸作用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在35℃左右呼吸作用强度最大。
(4)微生物也会进行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会对实验造成干扰。
22.(2025八下·苍南期末)为了验证线圈匝数和切割磁感线速度对感应电流大小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如图实验: 取一上中下分别绕有25匝、50匝和100匝线圈的塑料管,将一圆柱体形强磁体用细棉线挂在可调速的小电动机上,当电动机按一定的转速转动时便可使其竖直向上穿过塑料管,用灵敏电流计测量其电流大小。
(1)实验中采用塑料管而不用铁管的原因是   。
(2)实验中, 三个电流计G1、G2、G3的读数分别为I1、I2、I3,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   时,可以证实:其他条件相同时,线圈匝数越多,感应电流越大。
(3)若要验证切割磁感线速度对感应电流的影响,利用现有装置和器材,你设计的方案是   。
【答案】(1)铁管会被强磁体吸住而塑料管不会
(2)
(3)调节电动机的速度,使其分别为低速、中速、高速提升强磁体,观察记录并比较不同速度下各电流计的读数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磁体、磁极、磁化;电磁铁的构造和原理;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
【解析】【分析】(1)能被磁化的是:铁、钴、镍。
(2)根据其他条件相同时,线圈匝数越多,感应电流越大,可知。
(3)电动机转速改变,可以改变切割磁感线的速度。
【解答】(1)铁管会被磁化,会对实验造成干扰,所以使用塑料管,而不使用铁管。
(2)由图像可知,与G3相连的是100匝的线圈,由其他条件相同时,线圈匝数越多,感应电流越大可知,是最大的,即。
(3)要改变速度,可通过改变电动机转速来实现,具体方案为:调节电动机的速度,使其分别为低速、中速、高速提升强磁体,观察记录并比较不同速度下各电流计的读数。
23.(2025八下·苍南期末)为了探究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最低氧气体积分数,小明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了实验探究,其主要步骤如下:
①通过长颈漏斗往装有二氧化锰的试管内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②取5只相同的试管编号为A、B、C、D、E,分别装入占试管总体积10%、20%、30%、40%、50%的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至恰好排尽;
③取出试管,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并记录在表中;
试管编号 A B C D E
带火星木条的情况 微亮 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排水集气后试管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a b c d e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根据表中信息,小明需要在此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最低的氧气体积分数范围为____。
A.a%到b%之间 B.b%到c%之间
C.c%到d%之间 D.d%到e%之间
(3)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0%,忽略水蒸气的影响,则排水集气后A试管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
【答案】(1)
(2)C
(3)28%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制取氧气的原理
【解析】【分析】(1)书写方程式时,反应物中没有气体,生成物中气体后要标气体符号。
(2)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在复燃和很亮之间缩小体积分数差值继续探究。
(3)总的氧气等于收集的氧气和原有空气中的氧气之和。
【解答】(1)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催化剂二氧化锰写在等号上方,方程式为。
(2)由表中数据可知,氧气体积分数为d%时,木条复燃,体积分数为c%时,很亮,不能复燃,可知进一步探究最低的氧气体积分数范围为c%到d%。
故答案为:C。
(3)A试管中水占10%,空气占90%,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等于水的体积,空气中原有的氧气为,可知总的氧气的体积为10%+18%=28%。
24.(2025八下·苍南期末)尿素[CO(NH2)2]是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氮肥,工业上用氨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尿素。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据图分析,反应过程中甲和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
(2)尿素易溶于水且含氮量高,是广泛使用的氮肥。请列式计算:一袋60kg的尿素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多少
(3)有人建议可以大量施用尿素来提高产量,但农业专家持反对意见。下列观点属于支持专家反对随意大量施用尿素的有____。(多选)
A.过量施用尿素会造成土壤盐分积累,导致土壤板结和作物烧苗
B.尿素在土壤中经历一定的转化后能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氮元素
C.不同作物和生长期对氮肥需求量不同,盲目施肥难以达到最佳效果
D.尿素价格相对便宜,农民可以承受大量施用的经济成本
E.过量的尿素容易流失到水体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环境污染
【答案】(1)2:1
(2)
(3)A;C;E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或书写方程式判断甲和丙的个数比。
(2)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等于物质的质量与该元素的质量分数的乘积。
(3)支持专家反对随意大量施用尿素吸收观点,即认为大量使用尿素是弊大于利的观点。
【解答】(1)由图可知,方程式为,可知甲和丙分子个数比为2:1。
(3)A、土壤板结和烧苗不利于植物生长,可知该观点是支持专家反对随意大量施用尿素的,故A正确;
B、 尿素在土壤中经历一定的转化后能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氮元素,有利于植物生长,可知是支持大量使用尿素的,故B错误;
C、不同植物需求不同,大量使用不一定达到最佳效果,可知是支持专家反对随意大量施用尿素的,故C正确;
D、尿素价格相对便宜,农民可以承受大量施用的经济成本,可知是支持大量使用尿素的,故D错误;
E、水体富营养化可能会导致水体生态系统被破坏,可知是支持专家反对随意大量施用尿素的,故E正确。
故答案为:ACE。
25.(2025八下·苍南期末)智慧大棚种植蔬菜瓜果为农业生产带来诸多优势。科技人员依托传感器监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对西瓜大棚种植进行了相关研究。图甲表示西瓜植株部分生理活动;图乙表示密闭大棚中CO2气体含量在24小时内的变化曲线。丙图表示在白天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夜间温度控制在 18℃、21℃和24℃时,分别测得密闭大棚中CO2浓度的变化。
(1)西瓜植株吸收的水分大多数用于图甲中的生理活动   (填“①”“②”或“③”)。
(2)图乙中表示植物一天内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是   。
(3)结合丙图,为西瓜增产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
【答案】(1)②
(2)f
(3)夜晚适当降温
【知识点】蒸腾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①表示的是光合作用,②表示的是蒸腾作用,③表示的是呼吸作用。
(2)图像中两段抛物线的顶点,即c点和f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强度相同。
(3)根据图丙可知,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有机物消耗减小,所以可以通过适当降温来实现增产。
【解答】(1)植物吸收的水分有99%经过植物的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释放到空气中,即图中的②。
(2)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是傍晚时分,f点之前二氧化碳浓度在降低,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f点之后二氧化碳浓度在升高,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可知f点是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
(3)由图丙可知,温度越低,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越低,说明呼吸作用越弱,消耗的有机物越少,可知晚上适当降温,有利于西瓜增产。
26.(2025八下·苍南期末)盆栽的花卉生长需要一定的土壤湿度。某项目化小组设计了一个自动控湿电路(如图甲):控制电路电源电压U=9伏,R0为定值电阻,R 为湿敏电阻(其阻值与土壤湿度的关系如图乙)。当土壤湿度升高至60%时,线圈中的电流增大至I1,衔铁恰好被吸下,土壤加湿器停止工作;当土壤湿度下降至40%时,线圈中的电流减少至 I2,衔铁恰好被释放,加湿器开始工作。如此循环,最终使得土壤湿度控制在40%到60%之间。线圈电阻忽略不计。
(1)在图甲的线圈中插入铁棒的目的是   。
(2)求衔铁恰好被吸下时,控制电路中的电流 I1。
(3)若要使土壤的湿度控制在30%到60%之间,对电路进行以下调整,其中正确的是____。
A.增大电源电压 B.减小R0的电阻 C.增加线圈的匝数
【答案】(1)增强磁性
(2)当湿度升至为60%前,控制电路只有R 工作,此时R =20Ω;
(3)B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解析】【分析】(1)铁芯被磁化,磁场强度增大。
(2)根据图乙读出湿敏电阻的阻值,再由欧姆定律计算电流。
(3)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及线圈匝数有关,电流越大、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解答】(1)通电后电磁铁产生磁性,会将铁棒磁化,从而增强磁场。
(3)从40%-60%改为30%-60%,即降低土壤湿度,由图乙可知,土壤湿度降低,湿敏电阻的阻值将增大。
A、电源电压增大,可能会导致电路中电流增大,在未达到60%时就将衔铁吸下,加湿器停止工作,故A错误;
B、定值电阻的阻值减小,总电阻减小,相同湿度下电流将增大,可知将在湿度更低使吸引衔铁,同时满足60%的上限不变,故B正确;
C、增加匝数,磁性变强,可能在湿度未达60%就将衔铁吸下,故C错误。
故答案为:B。
27.(2025八下·苍南期末)“蛋雕”(如图1)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项目化小组利用所学知识,尝试创作蛋雕作品。
【查阅资料】①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与稀盐酸发生如下反应:
②石蜡、鸡蛋壳中的其他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
③蛋壳中CaCO3质量分数越高,蛋壳厚度越厚,越适合做蛋雕材料。
【操作流程】选材→裹蜡→作画→蚀刻→除蜡。
(1)选材:有A、B两个品种的鸡蛋壳,小组同学用如下实验比较它们的碳酸钙含量:分别取25g蛋壳样品放于两锥形瓶中,向其中分三次加入稀盐酸(如图2),实验测得两瓶剩余物质
的质量如下表:
加入稀盐酸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盐酸质量/g 30 30 30
甲瓶中反应后物质质量/g 51.7 78.4 106.2
乙瓶中反应后物质质量/g 51.7 78.4 x
①计算A种蛋壳的碳酸钙质量分数   。(写出具体步骤)
②若小组同学最终选用了B品种鸡蛋作为材料,则表中X   106.2(填“>”“<”或“=”)。
(2)裹蜡→作画→蚀刻→除蜡:用熔化的石蜡将蛋壳裹上蜡衣,用金属丝划穿蜡衣雕“花”,将蛋壳浸没在稀盐酸中,一段时间后,放入热水中熔去多余的蜡,做成蛋雕作品。结合操作流程可以判断“将蛋壳浸入稀盐酸中”蛋壳表面出现的现象是   。
【答案】(1)解: 设25gA 蛋壳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x。A 蛋壳样品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为:25g+30g+30g+30g-106.2g=8.8g100/x=44/8.8g,得x=20g,;<
(2)蛋壳表面有石蜡处无气泡,无石蜡处冒气泡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1)根据方程式利用二氧化碳质量计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二氧化碳质量等于加入物质的总质量减去剩余物质的质量。
(2)没有蜡的部分蛋壳中的碳酸钙被腐蚀,有气泡产生。
【解答】(1)由蛋壳厚度越厚,越适合做蛋雕材料可知,B蛋壳的厚度更厚,碳酸钙的含量更高,完全反应后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更大,剩余物质的质量更小,可知x小于106.2。
(2)蜡衣不会与稀盐酸反应,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可知现象为:蛋壳表面有石蜡处无气泡,无石蜡处冒气泡。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