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导学案 5.3 多样的文化【学习目标】1.说出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并简单分析六大语言的特点。2.能够说出世界三大宗教,运用地图描述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3.运用材料,列举世界各地在衣、食、住、行等文化方面的不同,并分析该种文化特点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4.感受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学习重点】1.说出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并简单分析六大语言的特点。2. 能够说出世界三大宗教,运用地图描述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3.运用材料,列举世界各地在衣、食、住、行等文化方面的不同,并分析该种文化特点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习难点】运用材料,列举世界各地在衣、食、住、行等文化方面的不同,并分析该种文化特点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自主预习】一、不同的语言和宗教1.语言功能: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_______,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2.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是______、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也是_______的工作语言。3、______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主要集中在______国______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母语4、. 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是____,北美洲的____、____,亚洲的____,大洋洲的____、____也是发达国家5.世界三大宗教宗教 发源地 主要分布地区 建筑物基督教伊斯兰教 沙特阿拉伯佛教 寺庙二、 不同的文化习俗1.世界各地的饮食习惯差异(1)形成原因:各地自然环境不同→种植的_______、饲养的动物不同→传统的主要食物有所不同、用餐方式也不尽相同。地区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食物 饮食习惯欧洲 烤制的面包、牛肉 人们习惯用______用餐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人们习惯用______用餐拉丁美洲 玉米 玉米饼 人们习惯用玉米饼盛装食物食用2.世界各地的传统服饰差异地区 服饰特征 目的 常见的分布地区气候寒冷的地区 以_______制品为主,并配有长靴、帽子和围巾 便于______ 亚洲北部等高纬度地区气候炎热的地区 以棉麻制品或丝织品为主,相对薄且宽松,以无领或低领为主 便于______ 亚洲南部等______地区3.世界各地的传统交通方式差异地区 自然环境特征 交通方式特征亚洲东南部某地区 河道纵横,陆路交通不便 人们利用______在河道上聚集交易,形成水上市场非洲北部沙漠地区 气候______,沙漠广布 ______是当地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4.世界各地的传统民居差异地区 自然环境特征 主要建材欧洲北部 纬度较高,年均温较低,蒸发较弱,气候较湿润,森林广布地中海沿岸地区 石材丰富 石材5.此外,世界各地在节日、礼仪等方面都有不同传统。每个地方的_______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得到尊重和理解。【探究一】思考讨论:这些地区的饮食与当地自然环境有怎样的关系?(1)欧洲西部饮食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 东亚、东南亚的饮食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 拉丁美洲的饮食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参考答案1:欧洲西部地形平坦,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畜牧业分布广,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烤制的面包、牛肉是主要的食物,人们习惯用刀叉用餐2、亚洲东部和东南部以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湿热,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米饭是主要食物,人们习惯用筷子就餐(3)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人们习惯用玉米饼盛装食物食用,玉米饼既是主要食物又是“餐具”【探究二】思考讨论:这些地区的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有怎样的关系?1、西亚民居的墙厚、窗小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2、:东南亚民居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亚洲东南部热带地区的传统民居,多为斜屋顶的双层木楼或竹楼,下层空着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墙体较薄且透风。3、:黄土高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4:寒带地区民居特点(冰屋)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参考答案1:当地位于沙漠地区,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墙厚:可以减少传入的太阳热量。窗小:可以减少吹进放入热风。2:当地气候湿热,上下两层,有利于通风散热,防潮;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3:黄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形式,就地取材。这里气候干燥,土质十分坚固牢靠,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可随意挖凿而不会坍塌。 窑洞有厚厚的屋顶和墙壁,使得窑洞能保温也能隔热,冬暖夏凉。4:所在地区气候寒冷,冰雪广布。半地穴,呈半球形,抵御风暴;墙体厚,防风保暖;就地取材。【课后演练】中国的圆圆同学通过互联网认识了来自俄罗斯的柳芭同学,她们经常交流各自国家的文化。据此完成1~2题。1.在讨论世界的语言时,她们知道了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和流传最广的语言分别是 ( )A.西班牙语、英语 B.汉语、法语C.俄语、阿拉伯语 D.汉语、英语2.柳芭同学每周都要拿着一本《圣经》去做礼拜,她们的宗教建筑房顶上一般有十字架,柳芭同学信仰的宗教为 ( )A.伊斯兰教 B.基督教C.佛教 D.道教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我国,具有明显差异的地理环境影响着人们不同的饮食偏好,进而形成了东西南北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据此完成3~4题。3.我国南方以大米为主食,小吃也多以大米为原料加工而成,如汤圆、粽子、年糕等;北方以面食为主,如面条、包子、馒头、煎饼等。影响我国南北饮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差异 B.民族差异C.植被差异 D.气候差异4.东南之人食水产,西北之人食陆畜。西北内陆地区的人们较少吃水产的原因主要是 ( )A.地表崎岖,交通不便B.干旱少雨,河湖较少C.发展落后,消费不起D.宗教信仰,不能捕捞 下图为宁夏某同学在地理课堂上展示的一张宗教建筑图。据此完成5~6题。5.在此建筑中进行宗教活动的人们,大多信仰 ( )A.佛教 B.基督教C.道教 D.伊斯兰教6.该宗教发源于 ( )A.亚洲北部 B.古印度C.欧洲西部 D.阿拉伯半岛7.世界上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聚落形态也各不相同。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西亚气温高,降水______,当地民居多为平顶;且当地气温高、多风沙,民居墙厚、窗小,可以_______。 (2)东南亚气温________,雨季降水丰富,民居屋顶坡度较_______(大/小),民居底层架空,有利于______,民居材料以木头或竹子为主,原因是当地_______。 (3)由探究可知,一般屋顶的坡度与______有直接关系;墙壁厚度、窗户大小与________有直接关系。 参考答案1.D 2.B 3.D 4.B 5.D 6.D7.(1)少 减少热量的传递和风沙的入侵(2)高 大 通风、散热、防潮 木头、竹子丰富,便于就地取材(3)降水 气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