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侯马市 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5 DBBCA 6—10 BDCDC 11—15 AACBB16. 问题 1:②屠呦呦:20 世纪 70 年代初,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 分)③袁隆平:20 世纪 70 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2 分)问题 2:展板一:②④⑥(1 分) 展板二:③(1 分) 展板三:①⑤⑦(1 分)结语:中国军队在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国防现代化装备的发展、战略威慑能力的提升以及实战化训练得以加强;中国的国防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等。(任意一点 1 分)17.(1)时代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 分) 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2 分)(2)“1979 年的春天”理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2 分)“1992 年的春天”理由: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深远影响;1992 年以来相继开放重庆、满洲里等城市,我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2 分) (3)原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1 分)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2 分) 18.(1)国际环境: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释放出友好和善意;(1 分)以美国为首的反对势力则敌视新中国,妄图侵略新生的国家。(1 分) 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 分) (2)说明:美国政府武装干涉朝鲜内战,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表明美国对新生的中国采取了敌视与遏制的态度。(2 分)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国际关系的变化,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得以改善,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 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中美关系历史性的变化。(2 分)。 (3)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1 分) 历史意义: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 分) (4)因素:国家利益;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国际局势的变化;国家的外交政策等。(答出任意两点得 2 分)19.①民族振兴;(1 分)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1 分)③开启新征程;(1 分)历史意义: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答出任意一点得 1 分) (2)图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大锅饭,农民积极性大增,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农村开始有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兴起,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新路,也为国家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 分)图二:该决定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企业活力增强,多种所有制发展。商品经济活跃,市场逐步繁荣,人们就业机会增多,思想更开放,加快中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促进国家综合实力提升。(2 分)图三:沿海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众多沿海城市发展成经济强市,高楼林立。对外贸易大增,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带动内地发展,使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地位提升,国家经济迅速发展。(2 分)图四:中国入世后,对外贸易扩大。更多外资进入,企业竞争加剧。国内产业升级,人们消费有更多选择。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影响力提升,推动国家向现代化、国际化快速发展。(2 分)(3)示例一:观点:中国共产党通过关键会议,为新中国的各项制度奠基。论述: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1992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我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些会议为新中国的各项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示例二:观点:中国共产党通过关键会议针对对不同的问题,实现历史性的转折。论述:1956 年召开的中共八大,面对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确立中心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次会议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1978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面对长达十年的“左”的错误,这次会议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随后完成了思想、政治、组织上的“拨乱反正”。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92 年中共十四大,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局势,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使我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政党,是一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自我完善的党。示例三:观点: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持续推动党的指导思想不断发展与创新。论述:1997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2002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将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2012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把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2017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将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的指导思想,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综上所述,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发展,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而与时俱进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南和方向。(评分说明:观点正确得 1 分,选择三个史实紧扣观点进行有理有据的论述,得 6 分,共 7分。观点不正确或者没有作答不得分,论述不足,依次酌情赋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