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重庆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二历史试题卷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试题卷共6页。2、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3、需要填涂的地方,一律用2B铅笔涂满涂黑。需要书写的地方一律用0.5m签字笔。4、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上山遗址群发现了距今约1万年的炭化稻米遗存和定居村落遗迹,并出土了大量磨制石器及陶器残片。这一考古成果可直接印证A.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掌握农业技术B.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原始宗教萌芽C.新石器时代早期长江流域农业起源D.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分工初步形成2.甲骨文记载:“王令妇好从侯告伐夷”“妇好其比祉瞂伐巴方”。其中“妇好”是商王武丁的王后,“侯告”“沚黻”是方国首领。据此可知,商代A.妇女地位较高可参与军事B.方国联盟下商王权力有限C.家国同构体系已初步形成D.国家治理具有内外服特征3.《尚书·召诰》载:“有夏服(受)天命…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有殷受天命…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西周青铜器大盂鼎(如图1)铭文则言“丕显文王受天有大命”。这反映了西周A.将天命与德治紧密结合B.强调天命观念的稳定性C.对前代天命观念进行否定D.天命与礼乐制度相互矛盾图1大盂鼎高二历史学科第1页共6页4.考古工作者在湖北荆州战国楚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简(学术界称“荆州简”)。其中有记载:“周室东迁,诸侯力政,县大夫不世其官,而择能者居之。郡守岁考其绩,上计于王,黜陟由命。”这反映了当时A、宗法分封制度得到强化B.铁器牛耕推动土地私有化C.百家争鸣促进思想解放D.官僚政治雏形的初步显现5、《睡虎地秦简·傅律》记载:百姓若隐瞒成年男子的年龄或谎报残疾情况,负责登记的基层官员(典、老)需缴纳赎耐的罚款:若百姓未按时报送年龄信息或故意虚报,将面临罚金(资二甲):若基层官员知情不报,也会被罚款:且同伍的邻居每户需缴纳一盾罚金,并被强制迁徙。该条文主要反映了秦朝A.通过严刑峻法强化了基层连坐制度B.以户籍控制保障赋役的准确征发C.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以增加财政收入D.借助乡里自治实现地方秩序稳定6.表1是西汉郡守(部分)的籍贯与任职地情况统计。这种做法表1西汉郡守(部分)的籍贯与任职地姓名籍贯任职地姓名籍贯任职地黄霸准阳郡扬州郡、颍川郡文翁庐江郡蜀郡龙伯高京兆零陵郡郅都河东郡济南郡李武颍川郡东郡王尊涿郡东郡A.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B.源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C.反映了官吏派遣的随机性D.旨在分化削弱地方权力7.自商鞅变法后,秦治下的子民都采用了小家庭的居住模式以避免重税。西汉后期,这种情况逐渐改变。到东汉,小家庭与大家庭互相嵌套的居住模式形成。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适应小农经济的需要B.国家土地制度的调整C.应对边患的必然选择D.儒家伦理观念的影响8.曹魏时期的连坐刑罚主要用于谋反、大逆等严重犯罪中,对于一般的盗窃罪不再株连亲族。西晋时明确规定了“除谋反,适养、母出、女嫁,皆不坐父母弃市”。南朝时梁朝规定,“老小”之人不再处于连坐之内。连坐制的变迁A.说明了法律体系逐渐完善B.反映了社会矛盾日益缓和C.体现了刑罚制度的理性化D.表明宗族关系的渐趋淡化高二历史学科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