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北省2025年中考化学真题1.(2025·河北)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从绿色低碳的角度考虑,下列能源中最理想的是( )A.氢能 B.煤 C.石油 D.天然气2.(2025·河北) 如图所示为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其中没有用到的仪器是( )A.集气瓶 B.试管 C.燃烧匙 D.烧杯3.(2025·河北) “中国水周”期间,学生制作了简易净水器,其中主要用于吸附水中色素的材料是( )A.小卵石 B.石英砂 C.活性炭 D.塑料瓶4.(2025·河北) 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发射均取得圆满成功,飞船使用的某种发动机利用了反应:,该反应属于(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5.(2025·河北) 我国科研团队设计的一种锂载体分子可无损修复废旧锂离子电池。由碳、氟、硫、氧、锂元素组成,上述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6.(2025·河北) 我国科研人员在二氧化钛()里混入的稀土元素钪,制备出新型光解水催化材料,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钪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 B.属于氧化物C.钪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4.96g D.钪的原子序数为217.(2025·河北) 如图所示为一种多灯头便携式热源,罐内装有环保矿物油,使用时点燃灯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矿物油具有可燃性B.点燃灯头过程中提高了矿物油的着火点C.点燃不同数量的灯头可调控火力大小D.将火焰盖灭应用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8.(2025·河北) 如图所示为某班学生用废旧金属制作班徽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中利用了铁能被磁铁吸引的性质B.②中稀盐酸可用氯化钠溶液替代C.④中铁板上会出现红色图案D.⑤中塑封是为了防止班徽生锈9.(2025·河北)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鉴别白醋和食盐水 闻气味B 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加水溶解,测量温度变化C 除去氮气中的水蒸气 通过足量浓硫酸D 除去氧化铜中的铜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A.A B.B C.C D.D10.(2025·河北) 常温下,某小组同学向氢氧化钠溶液a中加水,向氢氧化钠溶液b中逐滴加稀盐酸,利用pH传感器分别测得溶液pH的变化如图1、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M点时的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B.图1:向N点时的溶液中加大量水可使溶液的C.图2:向P点时的溶液中加入锌粒能产生气泡D.图2:Q→S过程中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11.(2025·河北) 河北省在盐碱地治理与利用方面持续发力,让盐碱地成为农业发展的新沃土。(1)培肥“控”盐、节水“阻”盐是常用的盐碱地治理方法。磷酸二氢钙是一种土壤改良剂,属于 (填“氮肥”“磷肥”或“钾肥”);写出一种节水灌溉的方法: 。(2)河北省持续培育旱碱麦新品种,亩产大幅度提高。旱碱麦富含的淀粉和蛋白质均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旱碱麦还富含多种元素,其中 (填“铁”“锌”或“钾”)元素的适量摄入有利于血红蛋白的合成,可预防贫血。12.(2025·河北) 文字的载体——甲骨、青铜器、简牍、丝帛和纸张等,在中华文明传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在甲骨和青铜器上刻字,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简牍探中华,帛书藏春秋。竹简、丝帛中的纤维都属于 (填“天然”或“合成”)纤维;用墨在竹简、丝帛上书写的文字历经千年而不变色,其主要原因是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纸书《天工开物》中有锻造铁器的记载,“受锻之时,十耗其三为铁华、铁落”。“铁华、铁落”中含有四氧化三铁,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13.(2025·河北) 感探究之趣,赏化学之美——制作美丽硫酸铜晶体。图1所示为硫酸铜的溶解度曲线,图2所示为制作硫酸铜晶体的实验过程(不考虑水的蒸发)。请回答下列问题:(1),温度越高,硫酸铜的溶解度 。(2)A点的意义:60℃时,硫酸铜的溶解度为 g。(3)②中溶液是60℃时硫酸铜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4)比较①③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① ③(填“>”“=”或“<”)。(5)写出一种处理③中溶液的方法: 。14.(2025·河北) 如图所示为工业生产中常用的降低水煤气中CO含量的反应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 变化。(2)该反应使用催化剂的目的是 反应速率。(3)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分子个数比为 。(4)若反应中消耗14g甲和9g乙,则生成 g丙和1g丁。(5)丙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15.(2025·河北) 高纯氧化钙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如图所示为小组同学以某工厂废渣(主要成分为,含少量和)为原料,在实验室制备高纯氧化钙的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1)氧化钙的化学式为 。(2)将废渣粉碎为细小颗粒的目的是 。(3)步骤②中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4)步骤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即可)。(5)以相同质量的废渣为原料,仅将步骤②中的石灰水换为氢氧化钠溶液,会使产品的产量 (填“提高”“不变”或“降低”)。16.(2025·河北) 根据图1、图2所示实验回答问题。(1)图1所示为验证水的组成及变化的实验。在电解器玻璃管中加满水,通电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经检验,a中气体为氧气,b中气体为氢气;点燃b中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 。由此表明水是由 (填元素符号)两种元素组成的。(2)图2所示为探究镁和X金属活动性强弱、金属与酸反应吸放热情况的实验。①反应前打磨金属的目的是 ;②左侧有气泡,右侧无气泡,说明镁的金属活动性比X ;③得出镁和稀盐酸反应放热,依据的现象:一是左侧小气球先胀大后轻微缩小,二是 。17.(2025·河北) 供氧自救器可用于生产生活中遇到有害气体时应急自救,某兴趣小组探究并自制了供氧自救器。活动I:探究供氧自救器【分析原理】为防止人体吸入有害气体,使用自救器时夹住鼻子,只用嘴呼吸,使气体在“气囊人体清洁罐气囊”间形成循环(如图1所示)。【交流讨论】(1)用氧气瓶为人体提供氧气,是因为氧气能供给 。(2)氧气经压缩储存于氧气瓶中,从微观角度分析,氧气可被压缩是因为 。(3)清洁罐中填充有吸收剂。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均可吸收,理由是 。资料显示:氢氧化钠比氢氧化钙价格高,且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实际选用氢氧化钙作吸收剂。活动II:自制简易供氧自救器小组同学利用化学方法提供氧气,制作简易供氧自救器。(4)【回忆旧知】获取氧气的化学方法:一是加热高锰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二是混合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组同学经讨论选择了第二种方法。【设计制作】参照图1所示原理,利用透明塑料板、导管等材料,设计并制作了图2所示的简易供氧自救器(鼻夹、排气阀等未画出)。【分析讨论】使用时,打开开关、,从注液口加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自救器开始工作。工作时,乙中水的作用是 (写一条即可)。(6)关闭开关a可使制氧室中的反应基本停止,其原理是 。(7)【实践应用】小组同学试用了自制的简易供氧自救器,效果很好。反思拓展:供氧自救器需要科学维护,应定期检查: (写一条即可)。18.(2025·河北) 炉甘石洗剂可用于皮肤止痒,其中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为测定某炉甘石洗剂中的质量分数,从混合均匀的洗剂中取出100g,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生成4.4g二氧化碳(只有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全部逸出)。请回答:(1)稀硫酸过量时,所得溶液中溶质主要为和 (写化学式)。(2)该洗剂中的质量分数。(要求有必要的化学方程式和计算步骤)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解析】【解答】A、氢能燃烧时只产生水,符合绿色低碳理念,A正确;B、煤属于化石能源,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碳,B错误;C、石油属于化石能源,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D、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碳,D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煤、石油、天然是三大化石能源。2.【答案】B【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解析】【解答】由图知,该实验用到的仪器有集气瓶、燃烧匙、烧杯、导管,未用到试管。故答案为:B。【分析】掌握常见实验仪器的名称是解答该题的关键。3.【答案】C【知识点】水的净化【解析】【解答】A、 简易净水器中小卵石的作用是过滤水中的杂质,A不符合题意;B、简易净水器中石英砂的作用是过滤水中的杂质,B不符合题意C、简易净水器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C不符合题意;D、塑料瓶的作用为固定各个部位,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1.净化水的步骤一般为:沉降、过滤、吸附、杀菌消毒。2.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形成较大的颗粒,加速其沉降,3.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4.【答案】A【知识点】反应类型的判定【解析】【解答】由题意知,反应物为1个,生成物有3个,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答案为:A。【分析】1.分解反应的定义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特点可以总结为“一变多”。2.化合反应定义为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特点可以总结为“多变一”。3.置换反应的定义为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4.复分解反应的定义为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5.【答案】C【知识点】元素的简单分类【解析】【解答】元素的汉字偏旁为金字旁的,属于金属元素;汞、金的偏旁不为金字旁,但也属于金属元素;除此之外,其他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因此碳、氟、硫、氧为非金属元素。故答案为:C。【分析】元素的汉字偏旁为金字旁的,属于金属元素;汞、金的偏旁不为金字旁,但也属于金属元素;除此之外,其他元素都属于非金属。6.【答案】C【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合价规律和原则;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解析】【解答】A、二氧化钛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所以设Ti的化合价为x,所以x+(-2)×2=0,所以x=+4,A不符合题意;B、氧化物的定义为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二氧化钛符合该定义,所以二氧化钛属于氧化物,B不符合题意C、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可以省略,但不是克,所以钪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4.96, C符合题意;D、元素周期表单元格左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所以钪的原子序数为21,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1.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的中文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2.单质中任何元素的化合价都为零;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在化合物,各元素常显的价态:(1)H、K、Na、Ag:+1;(2)Ca、Ba、Mg、Zn:+2;(3)Al:+3;(4)O:-2,在过氧化物中,氧元素显-1价;(5)Fe:+2、+3(6)Cl和N为变价元素。7.【答案】B【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矿物油具有可燃性,A不符合题意;B、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无法更改;点燃灯头的过程是周围环境的温度超过了矿物油的着火点,B符合题意;C、由图知,点燃不同数量的灯头可调控火力大小 ,C不符合题意;D、 将火焰盖灭应用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中的氧气与可燃物的接触,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1.物质跟氧气发生的燃烧反应必须同时满足如下三个条件才能发生:(1)物质本身是可燃的(可燃物);(2)可燃物与充足的氧气接触;(3)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1)使温度降低着火点以下,如用嘴吹灭燃烧的蜡烛;(2)隔绝氧气或空气;如油锅着火时,可盖严锅盖;(3)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如森林失火时,经常砍掉一片树木形成隔离带。8.【答案】B【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解析】【解答】A、铁具有磁性,所以可以被磁铁吸引,A不符合题意;B、稀盐酸具有酸性,所以可以除去铁锈;而氯化钠溶液不具有酸性,所以不能使用氯化钠溶液代替稀盐酸,B符合题意C、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可以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有铜析出,C不符合题意;D、塑封后可以隔绝空气、水与金属接触,能防止班徽生锈,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1.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位置越靠前,其金属活动性就越强。(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稀盐酸、稀硫酸中的氢。(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4)钾、钙、钠三种金属不能将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原因是他们太活泼(5)一种金属若能与两种盐溶液反应,遵循“远距离的先置换”的规律;一种盐溶液若能与两种金属反应,遵循“远距离的先置换”的规律。(6)金属铁与酸溶液或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都只能得到+2价的亚铁盐,不能得到+3价的铁盐。2.铁需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才能生锈。因此防止金属生锈的途径有:(1)把金属放在干燥的环境中;(2)在金属的外面加一层保护层如:涂油(3)把金属与空气隔绝(刷油漆、烤瓷);(4)在一种金属中加入另一些金属制成合金如:铝合金、车圈镀铬。9.【答案】D【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物质的除杂、净化【解析】【解答】A、白醋可以挥发出酸味而食盐水不能,可以鉴别二者,A不符合题意;B、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因此可以通过测量温度变化来鉴别二者,B不符合题意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氮气反应,可以用浓硫酸除去氮气中的水蒸气,C不符合题意;D、铜不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所以不能使用稀硫酸除去氧化铜的铜。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1.鉴别问题应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去分析;2.除杂题的基本思路:必须在保留主要物质的前提除去杂质,且不能引入新杂质。10.【答案】D【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溶液的稀释【解析】【解答】A、由图1知,M点时溶液的pH>7,显碱性,可以使紫色石蕊试剂变蓝,A不符合题意;B、由图1知,N点时溶液的pH>7,显碱性;加入再多的水溶液溶液的pH只能无限接近7,但不能<7,B不符合题意C、由图2知,P点溶液的pH=7,呈中性, 加入锌粒不能产生气泡,C不符合题意;D、 Q→S过程中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再增加,溶液的质量再增加,所以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减小 ,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1.一个酸性溶液再如何稀释都能不可能变成中性溶液更不可能变成碱性溶液;一个碱性溶液再如何稀释都能不可能变成中性溶液更不可能变成酸性溶液。2.关于图2的分析:盐酸还未滴入,中和反应还未发生,所以溶液的溶质只有NaOH;盐酸已经滴入,中和反应已经开始,所以溶液的溶质有NaOH和NaCl;P点:烧杯中存在的氢氧化钠与滴入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溶液的溶质有NaCl;Q点:烧杯中的NaOH已经被反应完,再滴入的盐酸开始剩余,所以溶液的溶质有NaCl和HCl。11.【答案】(1)磷肥;滴灌(或喷灌)(2)有机物;铁【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矿物质与微量元素;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解析】【解答】(1)由化学式可知,磷酸二氢钙中含有磷元素,因此属于磷肥;滴灌可以按照需求对农作物浇水,节省水资源;(2)淀粉和蛋白质都属于典型的有机物;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关键原料。当人体对铁的摄入量不足时,血红蛋白的合成会受到阻碍,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随之下降,进而导致缺铁性贫血。其常见症状有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分析】1.氮、磷、钾,是植物生长需要的三种营养元素。化学肥料通常可以分为钾肥、氮肥、磷肥和复合肥料。复合肥料是指含有氮磷钾中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铵态氮肥通常不能与显碱性的物质混用,如草木灰。2.氮肥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绿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的作用;磷肥的作用是促进植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钾肥促进作物结果和提高作物的抗寒、抗病能力,从而提高农业产量。3.根据元素在机体内的含量,可划分为常量与微量两种:含量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称常量元素,如碳、氢、氧元素。含量占人体总量万分之一以下称微量元素,如铁元素。(1)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关键原料。当人体对铁的摄入量不足时,血红蛋白的合成会受到阻碍,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随之下降,进而导致缺铁性贫血。其常见症状有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2)钠是维持体液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的重要电解质。人体缺钠时,主要表现为电解质紊乱,症状有乏力、恶心、呕吐等;(3)钙在维持骨骼和牙齿健康、神经肌肉兴奋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缺钙主要会引发骨质疏松、肌肉痉挛等问题;(4)碘主要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相关;人体缺碘时,容易患上甲状腺肿大(即大脖子病)。12.【答案】(1)物理(2)天然;稳定(或不活泼)(3)【知识点】合成纤维及其应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解析】【解答】(1) 在甲骨和青铜器上刻字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 竹简、丝帛中的纤维都属于天然纤维;墨的主要成分为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3)见答案。【分析】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的产生,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2.材料可以分为:无机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可分为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3.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1) 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 :明确反应中的所有物质,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2) 写出化学式 :使用正确的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3) 配平化学方程式 :通过添加系数使等号两边各元素的原子数量相等。(4) 标注物质状态 :沉淀和气体,需要在化学式后面标注“↓”或“↑”等符号。13.【答案】(1)越大(2)40(3)不饱和(4)=(5)恒温蒸发溶剂【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解析】【解答】(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0-60℃,温度越高硫酸铜溶解度越大;(2)有溶解度可知,60℃时硫酸铜的溶解度为40g;(3)有溶解度可知,60℃时硫酸铜的溶解度为40g; 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为36g,溶剂质量为100g,温度为60℃,所以为硫酸铜的不饱和溶液;(4) ①与③温度相同,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相同,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5)恒温蒸发溶剂可使溶质结晶析出。【分析】1.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必须指定具体温度,否则没有意义。2.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两个方面的作用:(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或者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2)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3.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14.【答案】(1)不发生(2)加快(3)1:1(4)22(5)用于灭火【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由图知,反应前有氢原子、氧原子、碳原子,反应后有氢原子、氧原子、碳原子,因此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发生变化;(2)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3)由图知,该反应为CO与H2O反应生成CO2和H2,化学方程式为, 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分子个数比为1:1。(4)设生成丙的质量为x,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14+9=x+1,所以x=22g;(5)丙为二氧化碳,其既不可燃又不支持燃烧,所以可以用来灭火。【分析】1.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分子的过程。2.催化剂参与化学反应,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影响生成物的产量,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3.化学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作质量守恒定律。15.【答案】(1)CaO(2)增大反应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3)引流(4)(5)降低【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解析】【解答】(1)见答案;(2)为加快反应速率,通常将废渣粉碎为细小颗粒;(3)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4)由流程图可知,滤液Ⅰ的溶质为氯化钙和氢氧化钙,因此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和;(5)石灰水中氢氧化钙中通过反应转化为碳酸钙,最终转化成产品,则将石灰水换为氢氧化钠溶液,会使产品的产量降低。【分析】1.增大反应速率常见的措施有:将原料粉碎、增大反应溶液浓度等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1) 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 :明确反应中的所有物质,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2) 写出化学式 :使用正确的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3) 配平化学方程式 :通过添加系数使等号两边各元素的原子数量相等。(4) 标注物质状态 :沉淀和气体,需要在化学式后面标注“↓”或“↑”等符号。16.【答案】(1)水雾;H、O(2)除去金属表面氧化物及污物,防止干扰实验;强;左侧红墨水液面先上升后恢复至原状【知识点】电解水实验;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氢气燃烧会产生水蒸汽,水蒸汽遇到干燥的烧杯,会在烧杯壁形成水雾;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 ① 见答案;② 左侧有气泡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右侧无气泡说明金属X与稀盐酸不反应,因此镁的金属活动性比X强;③ 镁和稀盐酸反应放热 且生成氢气,使气球膨胀;温度恢复至室温,气球轻微缩小;因此红墨水的变化为 左侧红墨水液面先上升后恢复至原状 。【分析】1.电解水实验的知识点可以总结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即电源正极连接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为氧气,电源负极连接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为氢气,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2.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位置越靠前,其金属活动性就越强。(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稀盐酸、稀硫酸中的氢。(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4)钾、钙、钠三种金属不能将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原因是他们太活泼(5)一种金属若能与两种盐溶液反应,遵循“远距离的先置换”的规律;一种盐溶液若能与两种金属反应,遵循“远距离的先置换”的规律。(6)金属铁与酸溶液或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都只能得到+2价的亚铁盐,不能得到+3价的铁盐。17.【答案】(1)呼吸(2)分子之间有间隔,压缩时分子间隔减小(3)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4)(5)湿润氧气(6)制氧仓中压强增大,将液体逐渐下降到隔板下方,固液分离,从而反应停止(7)氧气瓶的气密性(开关是否灵活等)【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碱的化学性质;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解析】【解答】(1)氧气可以供给呼吸;(2)见答案;(3)氢氧化钠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钙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4)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5)氧气从制氧室出来后经过乙室,氧气可以被润湿;(6)见答案;(7)见答案。【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式一般有3种: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氯酸钾在加热及二氧化锰催化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氧气和水;前两种的发生装置都是固体加热型,后一种的发生装置为固-液常温型。18.【答案】(1)(2)解:设100g洗剂中碳酸锌的质量为x。则该洗剂中的质量分数为答:该洗剂中的质量分数为12.5%。【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1)碳酸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水和二氧化碳;硫酸过量时,多余的硫酸会存在在溶液中;【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思路:首先,要搞清楚问题是什么,即题目中要求的未知量是什么;其次,要弄清楚化学反应的原理,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明确题目中哪些已知量是有用的;第三,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定量关系,确定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第四,将上述关系列成比例式求解;最后,检查计算过程和结果 。无误后,简明地写出答案。1 / 1河北省2025年中考化学真题1.(2025·河北)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从绿色低碳的角度考虑,下列能源中最理想的是( )A.氢能 B.煤 C.石油 D.天然气【答案】A【知识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解析】【解答】A、氢能燃烧时只产生水,符合绿色低碳理念,A正确;B、煤属于化石能源,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碳,B错误;C、石油属于化石能源,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D、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碳,D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煤、石油、天然是三大化石能源。2.(2025·河北) 如图所示为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其中没有用到的仪器是( )A.集气瓶 B.试管 C.燃烧匙 D.烧杯【答案】B【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解析】【解答】由图知,该实验用到的仪器有集气瓶、燃烧匙、烧杯、导管,未用到试管。故答案为:B。【分析】掌握常见实验仪器的名称是解答该题的关键。3.(2025·河北) “中国水周”期间,学生制作了简易净水器,其中主要用于吸附水中色素的材料是( )A.小卵石 B.石英砂 C.活性炭 D.塑料瓶【答案】C【知识点】水的净化【解析】【解答】A、 简易净水器中小卵石的作用是过滤水中的杂质,A不符合题意;B、简易净水器中石英砂的作用是过滤水中的杂质,B不符合题意C、简易净水器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C不符合题意;D、塑料瓶的作用为固定各个部位,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1.净化水的步骤一般为:沉降、过滤、吸附、杀菌消毒。2.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形成较大的颗粒,加速其沉降,3.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4.(2025·河北) 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发射均取得圆满成功,飞船使用的某种发动机利用了反应:,该反应属于(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答案】A【知识点】反应类型的判定【解析】【解答】由题意知,反应物为1个,生成物有3个,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答案为:A。【分析】1.分解反应的定义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特点可以总结为“一变多”。2.化合反应定义为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特点可以总结为“多变一”。3.置换反应的定义为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4.复分解反应的定义为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5.(2025·河北) 我国科研团队设计的一种锂载体分子可无损修复废旧锂离子电池。由碳、氟、硫、氧、锂元素组成,上述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答案】C【知识点】元素的简单分类【解析】【解答】元素的汉字偏旁为金字旁的,属于金属元素;汞、金的偏旁不为金字旁,但也属于金属元素;除此之外,其他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因此碳、氟、硫、氧为非金属元素。故答案为:C。【分析】元素的汉字偏旁为金字旁的,属于金属元素;汞、金的偏旁不为金字旁,但也属于金属元素;除此之外,其他元素都属于非金属。6.(2025·河北) 我国科研人员在二氧化钛()里混入的稀土元素钪,制备出新型光解水催化材料,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钪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 B.属于氧化物C.钪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4.96g D.钪的原子序数为21【答案】C【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合价规律和原则;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解析】【解答】A、二氧化钛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所以设Ti的化合价为x,所以x+(-2)×2=0,所以x=+4,A不符合题意;B、氧化物的定义为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二氧化钛符合该定义,所以二氧化钛属于氧化物,B不符合题意C、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可以省略,但不是克,所以钪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4.96, C符合题意;D、元素周期表单元格左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所以钪的原子序数为21,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1.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的中文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2.单质中任何元素的化合价都为零;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在化合物,各元素常显的价态:(1)H、K、Na、Ag:+1;(2)Ca、Ba、Mg、Zn:+2;(3)Al:+3;(4)O:-2,在过氧化物中,氧元素显-1价;(5)Fe:+2、+3(6)Cl和N为变价元素。7.(2025·河北) 如图所示为一种多灯头便携式热源,罐内装有环保矿物油,使用时点燃灯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矿物油具有可燃性B.点燃灯头过程中提高了矿物油的着火点C.点燃不同数量的灯头可调控火力大小D.将火焰盖灭应用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答案】B【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矿物油具有可燃性,A不符合题意;B、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无法更改;点燃灯头的过程是周围环境的温度超过了矿物油的着火点,B符合题意;C、由图知,点燃不同数量的灯头可调控火力大小 ,C不符合题意;D、 将火焰盖灭应用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中的氧气与可燃物的接触,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1.物质跟氧气发生的燃烧反应必须同时满足如下三个条件才能发生:(1)物质本身是可燃的(可燃物);(2)可燃物与充足的氧气接触;(3)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1)使温度降低着火点以下,如用嘴吹灭燃烧的蜡烛;(2)隔绝氧气或空气;如油锅着火时,可盖严锅盖;(3)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如森林失火时,经常砍掉一片树木形成隔离带。8.(2025·河北) 如图所示为某班学生用废旧金属制作班徽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中利用了铁能被磁铁吸引的性质B.②中稀盐酸可用氯化钠溶液替代C.④中铁板上会出现红色图案D.⑤中塑封是为了防止班徽生锈【答案】B【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解析】【解答】A、铁具有磁性,所以可以被磁铁吸引,A不符合题意;B、稀盐酸具有酸性,所以可以除去铁锈;而氯化钠溶液不具有酸性,所以不能使用氯化钠溶液代替稀盐酸,B符合题意C、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可以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有铜析出,C不符合题意;D、塑封后可以隔绝空气、水与金属接触,能防止班徽生锈,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1.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位置越靠前,其金属活动性就越强。(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稀盐酸、稀硫酸中的氢。(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4)钾、钙、钠三种金属不能将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原因是他们太活泼(5)一种金属若能与两种盐溶液反应,遵循“远距离的先置换”的规律;一种盐溶液若能与两种金属反应,遵循“远距离的先置换”的规律。(6)金属铁与酸溶液或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都只能得到+2价的亚铁盐,不能得到+3价的铁盐。2.铁需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才能生锈。因此防止金属生锈的途径有:(1)把金属放在干燥的环境中;(2)在金属的外面加一层保护层如:涂油(3)把金属与空气隔绝(刷油漆、烤瓷);(4)在一种金属中加入另一些金属制成合金如:铝合金、车圈镀铬。9.(2025·河北)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鉴别白醋和食盐水 闻气味B 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加水溶解,测量温度变化C 除去氮气中的水蒸气 通过足量浓硫酸D 除去氧化铜中的铜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A.A B.B C.C D.D【答案】D【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物质的除杂、净化【解析】【解答】A、白醋可以挥发出酸味而食盐水不能,可以鉴别二者,A不符合题意;B、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因此可以通过测量温度变化来鉴别二者,B不符合题意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氮气反应,可以用浓硫酸除去氮气中的水蒸气,C不符合题意;D、铜不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所以不能使用稀硫酸除去氧化铜的铜。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1.鉴别问题应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去分析;2.除杂题的基本思路:必须在保留主要物质的前提除去杂质,且不能引入新杂质。10.(2025·河北) 常温下,某小组同学向氢氧化钠溶液a中加水,向氢氧化钠溶液b中逐滴加稀盐酸,利用pH传感器分别测得溶液pH的变化如图1、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M点时的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B.图1:向N点时的溶液中加大量水可使溶液的C.图2:向P点时的溶液中加入锌粒能产生气泡D.图2:Q→S过程中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答案】D【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溶液的稀释【解析】【解答】A、由图1知,M点时溶液的pH>7,显碱性,可以使紫色石蕊试剂变蓝,A不符合题意;B、由图1知,N点时溶液的pH>7,显碱性;加入再多的水溶液溶液的pH只能无限接近7,但不能<7,B不符合题意C、由图2知,P点溶液的pH=7,呈中性, 加入锌粒不能产生气泡,C不符合题意;D、 Q→S过程中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再增加,溶液的质量再增加,所以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减小 ,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1.一个酸性溶液再如何稀释都能不可能变成中性溶液更不可能变成碱性溶液;一个碱性溶液再如何稀释都能不可能变成中性溶液更不可能变成酸性溶液。2.关于图2的分析:盐酸还未滴入,中和反应还未发生,所以溶液的溶质只有NaOH;盐酸已经滴入,中和反应已经开始,所以溶液的溶质有NaOH和NaCl;P点:烧杯中存在的氢氧化钠与滴入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溶液的溶质有NaCl;Q点:烧杯中的NaOH已经被反应完,再滴入的盐酸开始剩余,所以溶液的溶质有NaCl和HCl。11.(2025·河北) 河北省在盐碱地治理与利用方面持续发力,让盐碱地成为农业发展的新沃土。(1)培肥“控”盐、节水“阻”盐是常用的盐碱地治理方法。磷酸二氢钙是一种土壤改良剂,属于 (填“氮肥”“磷肥”或“钾肥”);写出一种节水灌溉的方法: 。(2)河北省持续培育旱碱麦新品种,亩产大幅度提高。旱碱麦富含的淀粉和蛋白质均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旱碱麦还富含多种元素,其中 (填“铁”“锌”或“钾”)元素的适量摄入有利于血红蛋白的合成,可预防贫血。【答案】(1)磷肥;滴灌(或喷灌)(2)有机物;铁【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矿物质与微量元素;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解析】【解答】(1)由化学式可知,磷酸二氢钙中含有磷元素,因此属于磷肥;滴灌可以按照需求对农作物浇水,节省水资源;(2)淀粉和蛋白质都属于典型的有机物;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关键原料。当人体对铁的摄入量不足时,血红蛋白的合成会受到阻碍,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随之下降,进而导致缺铁性贫血。其常见症状有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分析】1.氮、磷、钾,是植物生长需要的三种营养元素。化学肥料通常可以分为钾肥、氮肥、磷肥和复合肥料。复合肥料是指含有氮磷钾中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铵态氮肥通常不能与显碱性的物质混用,如草木灰。2.氮肥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绿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的作用;磷肥的作用是促进植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钾肥促进作物结果和提高作物的抗寒、抗病能力,从而提高农业产量。3.根据元素在机体内的含量,可划分为常量与微量两种:含量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称常量元素,如碳、氢、氧元素。含量占人体总量万分之一以下称微量元素,如铁元素。(1)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关键原料。当人体对铁的摄入量不足时,血红蛋白的合成会受到阻碍,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随之下降,进而导致缺铁性贫血。其常见症状有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2)钠是维持体液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的重要电解质。人体缺钠时,主要表现为电解质紊乱,症状有乏力、恶心、呕吐等;(3)钙在维持骨骼和牙齿健康、神经肌肉兴奋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缺钙主要会引发骨质疏松、肌肉痉挛等问题;(4)碘主要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相关;人体缺碘时,容易患上甲状腺肿大(即大脖子病)。12.(2025·河北) 文字的载体——甲骨、青铜器、简牍、丝帛和纸张等,在中华文明传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在甲骨和青铜器上刻字,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简牍探中华,帛书藏春秋。竹简、丝帛中的纤维都属于 (填“天然”或“合成”)纤维;用墨在竹简、丝帛上书写的文字历经千年而不变色,其主要原因是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纸书《天工开物》中有锻造铁器的记载,“受锻之时,十耗其三为铁华、铁落”。“铁华、铁落”中含有四氧化三铁,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物理(2)天然;稳定(或不活泼)(3)【知识点】合成纤维及其应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解析】【解答】(1) 在甲骨和青铜器上刻字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 竹简、丝帛中的纤维都属于天然纤维;墨的主要成分为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3)见答案。【分析】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的产生,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2.材料可以分为:无机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可分为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3.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1) 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 :明确反应中的所有物质,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2) 写出化学式 :使用正确的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3) 配平化学方程式 :通过添加系数使等号两边各元素的原子数量相等。(4) 标注物质状态 :沉淀和气体,需要在化学式后面标注“↓”或“↑”等符号。13.(2025·河北) 感探究之趣,赏化学之美——制作美丽硫酸铜晶体。图1所示为硫酸铜的溶解度曲线,图2所示为制作硫酸铜晶体的实验过程(不考虑水的蒸发)。请回答下列问题:(1),温度越高,硫酸铜的溶解度 。(2)A点的意义:60℃时,硫酸铜的溶解度为 g。(3)②中溶液是60℃时硫酸铜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4)比较①③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① ③(填“>”“=”或“<”)。(5)写出一种处理③中溶液的方法: 。【答案】(1)越大(2)40(3)不饱和(4)=(5)恒温蒸发溶剂【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解析】【解答】(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0-60℃,温度越高硫酸铜溶解度越大;(2)有溶解度可知,60℃时硫酸铜的溶解度为40g;(3)有溶解度可知,60℃时硫酸铜的溶解度为40g; 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为36g,溶剂质量为100g,温度为60℃,所以为硫酸铜的不饱和溶液;(4) ①与③温度相同,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相同,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5)恒温蒸发溶剂可使溶质结晶析出。【分析】1.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必须指定具体温度,否则没有意义。2.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两个方面的作用:(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或者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2)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3.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14.(2025·河北) 如图所示为工业生产中常用的降低水煤气中CO含量的反应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 变化。(2)该反应使用催化剂的目的是 反应速率。(3)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分子个数比为 。(4)若反应中消耗14g甲和9g乙,则生成 g丙和1g丁。(5)丙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答案】(1)不发生(2)加快(3)1:1(4)22(5)用于灭火【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由图知,反应前有氢原子、氧原子、碳原子,反应后有氢原子、氧原子、碳原子,因此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发生变化;(2)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3)由图知,该反应为CO与H2O反应生成CO2和H2,化学方程式为, 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分子个数比为1:1。(4)设生成丙的质量为x,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14+9=x+1,所以x=22g;(5)丙为二氧化碳,其既不可燃又不支持燃烧,所以可以用来灭火。【分析】1.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分子的过程。2.催化剂参与化学反应,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影响生成物的产量,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3.化学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作质量守恒定律。15.(2025·河北) 高纯氧化钙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如图所示为小组同学以某工厂废渣(主要成分为,含少量和)为原料,在实验室制备高纯氧化钙的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1)氧化钙的化学式为 。(2)将废渣粉碎为细小颗粒的目的是 。(3)步骤②中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4)步骤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即可)。(5)以相同质量的废渣为原料,仅将步骤②中的石灰水换为氢氧化钠溶液,会使产品的产量 (填“提高”“不变”或“降低”)。【答案】(1)CaO(2)增大反应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3)引流(4)(5)降低【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解析】【解答】(1)见答案;(2)为加快反应速率,通常将废渣粉碎为细小颗粒;(3)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4)由流程图可知,滤液Ⅰ的溶质为氯化钙和氢氧化钙,因此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和;(5)石灰水中氢氧化钙中通过反应转化为碳酸钙,最终转化成产品,则将石灰水换为氢氧化钠溶液,会使产品的产量降低。【分析】1.增大反应速率常见的措施有:将原料粉碎、增大反应溶液浓度等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1) 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 :明确反应中的所有物质,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2) 写出化学式 :使用正确的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3) 配平化学方程式 :通过添加系数使等号两边各元素的原子数量相等。(4) 标注物质状态 :沉淀和气体,需要在化学式后面标注“↓”或“↑”等符号。16.(2025·河北) 根据图1、图2所示实验回答问题。(1)图1所示为验证水的组成及变化的实验。在电解器玻璃管中加满水,通电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经检验,a中气体为氧气,b中气体为氢气;点燃b中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 。由此表明水是由 (填元素符号)两种元素组成的。(2)图2所示为探究镁和X金属活动性强弱、金属与酸反应吸放热情况的实验。①反应前打磨金属的目的是 ;②左侧有气泡,右侧无气泡,说明镁的金属活动性比X ;③得出镁和稀盐酸反应放热,依据的现象:一是左侧小气球先胀大后轻微缩小,二是 。【答案】(1)水雾;H、O(2)除去金属表面氧化物及污物,防止干扰实验;强;左侧红墨水液面先上升后恢复至原状【知识点】电解水实验;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氢气燃烧会产生水蒸汽,水蒸汽遇到干燥的烧杯,会在烧杯壁形成水雾;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 ① 见答案;② 左侧有气泡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右侧无气泡说明金属X与稀盐酸不反应,因此镁的金属活动性比X强;③ 镁和稀盐酸反应放热 且生成氢气,使气球膨胀;温度恢复至室温,气球轻微缩小;因此红墨水的变化为 左侧红墨水液面先上升后恢复至原状 。【分析】1.电解水实验的知识点可以总结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即电源正极连接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为氧气,电源负极连接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为氢气,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2.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位置越靠前,其金属活动性就越强。(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稀盐酸、稀硫酸中的氢。(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4)钾、钙、钠三种金属不能将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原因是他们太活泼(5)一种金属若能与两种盐溶液反应,遵循“远距离的先置换”的规律;一种盐溶液若能与两种金属反应,遵循“远距离的先置换”的规律。(6)金属铁与酸溶液或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都只能得到+2价的亚铁盐,不能得到+3价的铁盐。17.(2025·河北) 供氧自救器可用于生产生活中遇到有害气体时应急自救,某兴趣小组探究并自制了供氧自救器。活动I:探究供氧自救器【分析原理】为防止人体吸入有害气体,使用自救器时夹住鼻子,只用嘴呼吸,使气体在“气囊人体清洁罐气囊”间形成循环(如图1所示)。【交流讨论】(1)用氧气瓶为人体提供氧气,是因为氧气能供给 。(2)氧气经压缩储存于氧气瓶中,从微观角度分析,氧气可被压缩是因为 。(3)清洁罐中填充有吸收剂。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均可吸收,理由是 。资料显示:氢氧化钠比氢氧化钙价格高,且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实际选用氢氧化钙作吸收剂。活动II:自制简易供氧自救器小组同学利用化学方法提供氧气,制作简易供氧自救器。(4)【回忆旧知】获取氧气的化学方法:一是加热高锰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二是混合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组同学经讨论选择了第二种方法。【设计制作】参照图1所示原理,利用透明塑料板、导管等材料,设计并制作了图2所示的简易供氧自救器(鼻夹、排气阀等未画出)。【分析讨论】使用时,打开开关、,从注液口加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自救器开始工作。工作时,乙中水的作用是 (写一条即可)。(6)关闭开关a可使制氧室中的反应基本停止,其原理是 。(7)【实践应用】小组同学试用了自制的简易供氧自救器,效果很好。反思拓展:供氧自救器需要科学维护,应定期检查: (写一条即可)。【答案】(1)呼吸(2)分子之间有间隔,压缩时分子间隔减小(3)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4)(5)湿润氧气(6)制氧仓中压强增大,将液体逐渐下降到隔板下方,固液分离,从而反应停止(7)氧气瓶的气密性(开关是否灵活等)【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碱的化学性质;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解析】【解答】(1)氧气可以供给呼吸;(2)见答案;(3)氢氧化钠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钙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4)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5)氧气从制氧室出来后经过乙室,氧气可以被润湿;(6)见答案;(7)见答案。【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式一般有3种: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氯酸钾在加热及二氧化锰催化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氧气和水;前两种的发生装置都是固体加热型,后一种的发生装置为固-液常温型。18.(2025·河北) 炉甘石洗剂可用于皮肤止痒,其中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为测定某炉甘石洗剂中的质量分数,从混合均匀的洗剂中取出100g,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生成4.4g二氧化碳(只有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全部逸出)。请回答:(1)稀硫酸过量时,所得溶液中溶质主要为和 (写化学式)。(2)该洗剂中的质量分数。(要求有必要的化学方程式和计算步骤)【答案】(1)(2)解:设100g洗剂中碳酸锌的质量为x。则该洗剂中的质量分数为答:该洗剂中的质量分数为12.5%。【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1)碳酸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水和二氧化碳;硫酸过量时,多余的硫酸会存在在溶液中;【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思路:首先,要搞清楚问题是什么,即题目中要求的未知量是什么;其次,要弄清楚化学反应的原理,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明确题目中哪些已知量是有用的;第三,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定量关系,确定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第四,将上述关系列成比例式求解;最后,检查计算过程和结果 。无误后,简明地写出答案。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河北省2025年中考化学真题(学生版).docx 河北省2025年中考化学真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