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 科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 科学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 科学
1.(2025八下·余姚期末)小余将一根通电直导线靠近桌面上静止的指南针,发现指针偏转。两百多年前也有一位科学家做了类似的实验,最早发现电与磁之间的联系,这位科学家是()
A.沈括 B.安培 C.法拉第 D.奥斯特
2.(2025八下·余姚期末)动物个体或群体能够对外界变化的环境做出适应性的反应和活动,这些反应和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项动物行为不同的是()
A.青蛙鼓起鸣囊叫声响亮
B.蝴蝶鲜艳的体色给敌害以警告
C.春天的燕子在屋檐下筑巢
D.交配期前后雄性香鱼体色发生变化
3.(2025八下·余姚期末) 小余想要将太阳光会聚于一点,仅选择一个光学器具的情况下,下列可以选择的是()
A.平面镜 B.凸面镜 C.凹面镜 D.凹透镜
4.(2025八下·余姚期末) 图中电学仪器可以用来测量()
A.导体的电阻
B.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C.电流周围的磁场强弱
D.做电磁感应实验时导体中产生的电流
5.(2025八下·余姚期末) 近年来,由于国产动画的崛起,配音演员这个职业也因此备受关注。优秀的配音演员可以通过声音塑造不同角色,这体现了声音的多种特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动画片中角色声音的音调越高,表示声带振动频率越快
B.用不同方言配音同一角色时,改变的是声音的传播速度
C.每个人说话时的音色不同,这是由发声体振动幅度决定的
D.配音演员模仿老人低沉的声音时主要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
6.(2025八下·余姚期末) 下面是四名同学判断通电螺线管极性时的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7.(2025八下·余姚期末) 在物理学中,有些单位可以通过一定的关系式推导出来。根据欧姆定律,下列关于单位的推导,正确的是()
A.1V=1Ω/A B.1Ω=1A/V C.1Ω=1A·V D.1V =1Ω·A
8.(2025八下·余姚期末) 如图所示,是利用潜望镜对物体进行观察时的光路图,其中属于反射角的是(  )
A.∠1 B.∠2 C.∠3 D.∠4
9.(2025八下·余姚期末) 下列关于信息传递和能量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磁波传递信息需要介质
B.人们可以利用声波传递能量
C.电磁波是真实存在的物质,也具有能量
D.人耳无法听到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的频率太低
10.(2025八下·余姚期末)小余在湿地公园游玩时看到水池里有各式各样的锦鲤,下列哪幅图是小余看见水中锦鲤的光路图(  )
A. B.
C. D.
11.(2025八下·余姚期末)研究表明,汞和铅等重金属元素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尤其是汞,它能干扰人体内的碘代谢,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该激素的内分泌腺位于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2.(2025八下·余姚期末)如图是一种移动式办公电子白板,它通过顶部的投影仪使白板呈现影像,便于观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呈现影像的白板是一个光源
B.光在白板上的反射是漫反射
C.光在白板上的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该现象说明光的反射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3.(2025八下·余姚期末)如图甲是旋钮式变阻器示意图,图乙为滑动变阻器示意图,结合图片,下列关于变阻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变阻器都是通过改变接入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B.若连接滑动变阻器 AC 两个接线柱,则向右移动滑片,电阻变小
C.若连接旋钮式变阻器 AC 两个接线柱,则顺时针转动旋钮触片电阻变小
D.为保证安全,旋钮触片和滑片应该用陶瓷制作
14.(2025八下·余姚期末)对晶状体中央厚度和眼球前后径长度测量的数据,可以作为判断青少年视力问题的重要参考。下表是有关14~16周岁青少年眼球的相关数据,根据数据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生物统计值 正常情况 同学A 同学B
晶状体中央厚度 3.5~3.9mm 3.8mm 4.1mm
眼球前后径长度 23.0~23.5mm 25mm 23.2mm
A.同学A 和同学B 都可能有近视的风险
B.同学A 和同学B 都可能有远视的风险
C.同学A 可能有近视的风险,同学B 可能有远视的风险
D.同学A可能有远视的风险,同学B 可能有近视的风险
15.(2025八下·余姚期末)“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实验中使用四根电阻丝,其材料规格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编号 材料 长度/m 横截面积 灯泡亮度
① 锰铜合金 0.5 0.8 亮
② 镍铬合金 0.5 0.8 较亮
③ 镍铬合金 0.5 0.4 较暗
④ 镍铬合金 1.0 0.4 暗
A.四根电阻丝中①号电阻丝电阻最大
B.②③实验可以得出电阻的大小与横截面积有关
C.将④号电阻丝直接对折接入电路也可以探究长度对电阻大小的影响
D.本实验仅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方法
16.(2025八下·余姚期末)如图所示,一束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反射光恰好照在光屏的 A 处,若要让反射光照在光屏的 B处,则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
①只将光屏向左移动一段距离
②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 O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 (<90°)
③只将平面镜向左移动一段距离
④只将入射光线绕入射点O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
A.只有①④ B.只有②③ C.只有①② D.只有③④
17.(2025八下·余姚期末)在如图所示电路图中,两电表均已调零,且各电器元件均无故障。闭合开关 S,两电表均有示数,且偏转角度一致,下列关于 R1、R2两电阻的判断正确的是
A. B. C. D.无法判断
18.(2025八下·余姚期末)人类借助工具可以探索未知的世界。如图所示,利用显微镜,我们可以探索微观世界;利用天文望远镜,我们可以探索宇宙星空。下列关于这两种工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投影仪
B.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利用望远镜观察时景物在物镜的二倍焦距以外
D.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分别相当于凸透镜和凹透镜
19.(2025八下·余姚期末) “伏特电池”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在 1800 年发明的,他把金属条浸入强酸溶液中时,发现在两个金属条间产生了稳定而又强劲的电流。小余利用两杯相同的可乐、铜片、锌片、LED小灯珠等材料制作可乐电池,模拟伏特电池的发明过程,实物连接如图所示。在实验中,他发现LED灯发光微弱,电压表示数为0.2V。关于本次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乐电池的铜片为电源正极
B.一杯可乐产生的电压约为0.1V
C.若LED灯短路,则电压表仍有示数
D.再串联两杯可乐能够使LED灯更亮
20.(2025八下·余姚期末)如图所示是某项目化小组设计的身高与体重测量仪,其中 AB 和 CD为两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电压表 V1,V2的示数分别用来显示身高与体重的测量值。下列关于该测量仪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测量仪中V1的示数随身高的增加而增大
B.该测量仪中V2的示数随体重的增大而减小
C.当测量者的身高增大时,通过AB的电流不变
D.当测量者的体重增大时,通过CD的电流变小
21.(2025八下·余姚期末)2025 年 3 月 29 日,发生了今年全球首场日食,这是一次日偏食,太阳看起来就像是被“咬”了一部分,图甲是当时拍摄到的日偏食照片。为了防止直接观测太阳对眼睛的伤害,也可以用图乙所示的方法进行观察,在水里滴几滴黑墨水,用来间接观看日食。
(1)用图乙所示方法来观察日食的原理是   。小余通过水面看到了墨水中太阳的像,进入人眼的光线是由   (填“太阳”或“太阳的像”)发出的。
(2)若太阳离水面的距离为a,水盆内水的深度为b,那么水中太阳的像到真实太阳的距离为   。
22.(2025八下·余姚期末)小余根据所学的知识画出了如图甲所示的 ab两个磁极间的磁感线分布图。
(1)据此判断,P处的磁场强度   (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Q处的磁场强度。
(2)若在Q处放置一枚小磁针,则小磁针的指向应为图乙中的   (填序号)。
(3)采用磁感线来研究磁场,属于科学方法中的____。
A.控制变量法 B.模型法 C.类比法 D.转换法
23.(2025八下·余姚期末)2025 宁波马拉松于3月23日早上7点在宁波阳光广场鸣枪开跑。当天阴天,气温8~16℃,东南风3级。
(1) “气温8~16℃, 东南风3级”所指的是当地的   (填“天气”或“气候”)。
(2)在跑步过程中,小余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调节呼吸和心跳的结构位于脑的   。
(3)请写出人体在跑步过程中增加散热的方式   (写出一种即可)。
24.(2025八下·余姚期末)电吉他的发音是通过拾音器连接扬声器来实现的。拾音器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其工作原理是:金属弦在磁体的磁场中被磁化,当其被拨动而产生振动时,在线圈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1)要保证金属弦的磁化效果,其制作材料中可能含有的金属是   (填一种即可)。
(2)当金属弦振动时,与线圈间产生了相对运动,相当于线圈切割金属弦磁场的   ,从而产生感应电流。由于金属弦来回振动,故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是   (填“变化”或“不变”)的。
25.(2025八下·余姚期末)小余在进行“凸透镜”学习时,尝试画出了平行光经过两个凸透镜的光路图。
(1)据图可知,凸透镜1的焦距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凸透镜2的焦距,凸透镜2对光具有   作用。
(2)若撤去凸透镜2,将凸透镜1固定在20cm处,在光具座0cm的位置放上一个“F”字光源,在凸透镜右侧放上一个光屏,调节“F”字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光屏可在20~120cm 之间任意移动,光屏上是否能出现清晰的像 若能,请写出像的性质;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
26.(2025八下·余姚期末)科技馆中有一个游客体验项目——“静电滚球”,如图甲所示,当转动手轮时,电路接通,托盘上的金属小球会径直冲向中心半球,而当金属小球触碰到中心半球时,会立刻四散开来,直到抵达托盘边缘,金属小球又会向中心跑去,如此周而复始。其内部构造如图乙所示。
(1)小余查阅资料后了解到,金属小球本身并不带电,但转动手轮后,会使中心半球带负电荷,吸引金属小球冲向中心半球。请叙述为什么金属小球在碰到中心半球后,会立刻四散开来:   。
(2)在金属小球触碰到边缘时,金属小球上携带的电荷会被导入大地,金属小球重新变为不带电状态,则在电荷被导入大地的过程中,接地线上电流的方向为   (填“从边缘流向大地”或“从大地流向边缘”)。
27.(2025八下·余姚期末)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电压表示数为 6V,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右端向左移动至某点的过程中,记录两个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如图乙所示图像,图乙中的   (填“Ix”或“Iy”) 是电流表A1的示数, A点纵坐标为   ,定值电阻R1阻值和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之比为   。
28.(2025八下·余姚期末) 某短视频平台主播推荐一款“神奇”隔音材料,声称“贴在窗户上可降低噪音20分贝”。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决定通过实验验证这一说法。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噪音源置于窗外1米处,开启噪音发生器(可持续输出1000HZ,85dB的噪声);
②不贴任何材料时,测量室内噪声为82dB;
③在同一环境下,分别安装三种材料,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材料类型 室内噪声(dB) 降噪效果(dB)
普通海绵 72 10
网红隔音贴 68  
专业隔音棉 62 20
(第28题表)
(1)实验中测量“不贴任何材料时”的噪声值, 目的是   。
(2)根据实验数据,网红隔音贴的实际降噪效果为   dB。
(3)为了提高实验的可靠性,请对本实验提出改进措施   (写出一点即可)。
29.(2025八下·余姚期末)在学习了“植物感应性现象”之后,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对植物的弯曲生长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
(1)小余同学认为选   (填“成熟小麦”或“小麦幼苗”)进行实验现象会更明显。
(2)小余同学将图1 所示植物横向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其生长如图 2 所示,这是由于茎的生长具有   。
(3)图4 表示生长素浓度与茎生长的关系。则图 3 中植物向光弯曲生长时,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更接近图4中   (填图中字母)点浓度。
30.(2025八下·余姚期末)小余同学在进行“测量小灯泡电阻”实验时,提供的实验器材有:3节新干电池、开关、滑动变阻器(50Ω 1.0A)、电压表、电流表、小灯泡、导线若干。所有器材完好,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1)根据图甲的电路图,完成图乙中的实物连接图。
(2)小余同学一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后迅速熄灭,为了判断小灯泡是否烧坏,他断开开关,拆下小灯泡,用自制的工具连接该小灯泡后进行测试,下列自制工具可以选择的是   (填字母),经测试,发现小灯泡烧坏,小灯泡烧坏的可能原因是   。
(3)小余更正了自己的错误,并更换完好的小灯泡再次实验,小余根据所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丙所示图像,并计算了4组灯泡阻值的平均值,你认为由此得出的小灯泡电阻值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   。
31.(2025八下·余姚期末)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与人的神经系统功能十分相似,以自动刹车系统为例,当汽车前部的摄像头“感知”前方有行人时,会将路况数据迅速传输到分析处理层,自动进行数据信号转换,从而实现自动帮助驾驶员刹车。据此回答:
(1)当行人靠近摄像头时,所呈的像   (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获取图像的摄像头相当于反射弧中的   。
(2)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目前尚不完善,在路况复杂的情况下,仍需要驾驶员主动刹车,驾驶员的该行为属于   (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
32.(2025八下·余姚期末)小余以两节串联的干电池为电源,用若干定值电阻和一只电压表来“探究串联电流电压的特点”,实验电路如图所示,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序号
1 5 1.1 5 1.1 10 2.2
2 5 0.8 10 1.6 15 2.4
3 4 0.5 16 2.0 20 2.5
4 5 0.6 15 1.9 20 2.5
5 8 1.0 12 1.5 20 2.5
(1)分析实验数据,除了能得到 的规律外,还能发现:
①U1、U2与 R1、R2之间存在以下关系:U1:U2=_____(用R1、R2表示)。
②当R总不变时,ab两端的电压 Uab大小不变,当R总发生变化时,Uab大小    (填“会”或“不会”)变化。
(2)当R1和R2的阻值为都为5Ω时,求通过R1的电流。
(3) 断开开关S, 拆除R1、R2, 将 并联接到 ab之间,闭合开关S。求 ab两点之间的电压。
33.(2025八下·余姚期末) 如右图所示为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的“自动注水”水箱模型。当水位较低时,注水水泵会自动注水;当水位到达设定高度时,注水水泵会自动停止注水。其中 Rp是可调节的电阻箱, 是一个放置在水箱底部的力敏电阻,其阻值随水位h变化如表所示:
已知:电阻箱 Rp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为 20Ω,控制电路的电压( 为4V,工作电路的电压 U2为220V,线圈电阻忽略不计,当线圈中电流I≤0.1A 时, 衔铁被拉起。
0 5 10 20 25 30 35 40
3 7 11 20 26 33 40 50
(1)据表分析,在一定范围内,当压力增大时,力敏电阻. 的阻值   (填“变大”或“变小”)。
(2)请计算当注水水泵停止工作时,水箱内的水位高度。
(3)控制电路中可调节电阻箱 Rp的作用除了保护电路外,还可以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
【解析】【分析】最早发现电生磁的科学家是奥斯特。
【解答】将一根通电直导线靠近桌面上静止的指南针,发现指针偏转,原理是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最早发现该原理的科学家是奥斯特。
故答案为:D。
2.【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动物的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等。
【解答】青蛙鼓起鸣囊叫声响亮、春天的燕子在屋檐下筑巢和交配期前后雄性香鱼体色发生变化,这些动物的行为都与繁殖有关,而蝴蝶鲜艳的体色是为了给敌害以警告,该行为与繁殖无关,属于防御行为。
故答案为:B。
3.【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凸面镜和凹面镜;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分析】凸面镜和凹透镜具有发散光线的能力。
【解答】想要将太阳光会聚于一点,说明该器具具有聚光性,可知选择的是凹面镜。
故答案为:C。
4.【答案】D
【知识点】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
【解析】【分析】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可以指示电流方向。
【解答】由图可知,该元件为灵敏电流计,可用于做电磁感应实验时测量导体中产生的电流,不仅可以测量电流的大小,还能指示电流的方向。
故答案为:D。
5.【答案】A
【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声音音调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响度大小与声音振动幅度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形状等有关。
【解答】A、声音的音调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故A正确;
B、用不同方言配音同一角色时,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色,故B错误;
C、每个人说话时的音色不同,这是由发声体的形状决定的,振动幅度影响的是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配音演员模仿老人低沉的声音时主要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低,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6.【答案】C
【知识点】右手螺旋定则;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根据右手螺旋定则的使用方法进行判断。
【解答】使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时,四指弯曲方向表示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的方向为N极的方向。
故答案为:C。
7.【答案】D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欧姆定律进行判断,要熟悉每个物理量的单位。
【解答】AD、V是电压的单位,由U=IR可知,,故A错误,D正确;
BC、由可知,,故BC错误。
故答案为:D。
8.【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为对应的入射角、反射角或折射角。
【解答】由图可知,入射光线从右侧进入,法线与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反射角,由图可知,属于反射角的是∠2。
故答案为:B。
9.【答案】A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电磁波
【解析】【分析】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所以可用于太空中信息的传递。
【解答】A、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所以人们可以利用声波传递能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电磁波是真实存在的物质,也具有能量,还能传递信息,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次声波的频率低于人类听声范围,所以人类听不到次声波,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折射角指的是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不是折射光线与水面之间的夹角。
【解答】能看见水中的鱼,是因为有光线从鱼经过水和空气进入人眼,光线经过不同介质,将发生折射,空气中的折射角大于水中的入射角。
故答案为:C。
11.【答案】B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①是垂体,②是甲状腺,③是肾上腺,④是性腺。
【解答】甲状腺在喉咙附近,即图中的②。
故答案为:B。
12.【答案】A
【知识点】光源;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分析】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解答】A、白板自身不会发光,不属于光源,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光在白板上的反射是漫反射,反射光线从不同角度射出,从不同角度都能看见白板上的影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顶部投影将像呈现在白板上,说明反射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答案】A
【知识点】导体和绝缘体;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
【解析】【分析】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有效长度越长,连入电路的阻值越大。
【解答】A、由图可知,两种滑动变阻器都通过改变滑片的位置改变连入电路的有效长度,来改变连入电路的阻值大小,故A正确;
B、将AC连入电路,滑片向右移,连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变长,电阻将变大,故B错误;
C、连接旋钮式变阻器AC两个接线柱,旋钮触片尾连入电路,转动触片,电阻的阻值不会发生改变,故C错误;
D、旋钮触片和滑片不能用陶瓷制作,陶瓷是绝缘体,不能导电,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14.【答案】A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根据眼球前后径长度过长或晶状体中央厚度过厚,像成在视网膜前方,都有近视的风险,结合表中数据进行分析。
【解答】眼球前后径长度过长或晶状体中央厚度过厚,都有近视的风险,由表中数据可知,同学A的眼球前后径长度过长,同学B的晶状体中央厚度过厚。两位同学都有近视的风险。
故答案为:A。
15.【答案】B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转换法:用更易观察的现象来反映不易观察的现象。
【解答】A、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①中灯泡亮度最大,说明电路中电流最大,电阻最小,可知四根电阻丝中①号电阻丝电阻最小,故A错误;
B、由表中数据可知,②③两电阻除了横截面积外的条件都相同,灯泡亮度不同,说明电阻不同,可知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有关,故B正确;
C、将④号电阻丝直接对折接入电路,同时改变了横截面积和长度,存在两个变量,不能用于探究长度对电阻大小的影响,故C错误;
D、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用灯泡亮度反映电阻大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6.【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分析】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答】①只将光屏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反射光线会提前与光屏相遇,可知反射光线与光屏的交点会向下移动,故①不可行;
②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 (<90°),入射角将减小,则反射角也将减小,可知反射点会向下移动,故②不可行;
③只将平面镜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与平面镜会延后相交,入射点会向上移,可知反射光线也将向上移动,导致反射光线与光屏的交点向上移动,故③可行;
④只将入射光线绕入射点O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入射角变大,可知反射角也将变大,反射光线与光屏的交点向上移动,故④可行。
故答案为:D。
17.【答案】B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电流表同一位置,大量程读数是小量程读数的5倍,结合并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关系和欧姆定律判断电阻大小关系。
【解答】由电路图可知,电路为并联电路,电流表A1测量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量R2所在支路电流,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支路电流之和,可知A1的示数大于A2的示数,此时两表偏转角度相同,可知A1连接的是大量程,A2连接的是小量程,A1的示数为A2的5倍,则经过R1的电流是经过R2电流的4倍。并联电路支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由可知,R2的阻值是R1阻值的4倍。
故答案为:B。
18.【答案】C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 :物镜(投影仪)→倒立实像 + 目镜(放大镜)→倒立虚像;
望远镜 :物镜(照相机)→倒立缩小的实像(景物在二倍焦距外) + 目镜(放大镜)→放大虚像。
【解答】A、显微镜的目镜相当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
B、显微镜通过物镜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放大为倒立虚像,故B错误;
C、望远镜观察的远处景物(如天体)距离物镜极远,光线近似平行入射,物镜将其聚焦在二倍焦距以内(焦点附近),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
D、开普勒望远镜(如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均为凸透镜;伽利略望远镜的目镜为凹透镜,但题目未特指类型,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9.【答案】C
【知识点】电压;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解析】【分析】使用电压表测量用电器两端电压时,电流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解答】A、由图可知,锌电极与电压表负接线柱相连,可知锌电极为电源负极,则铜电极为电源正极,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图中两个电源串联后总电压表为0.1V,可知一杯可乐产生的电压约为0.1V,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电压表测量LED灯两端电压,若灯短路,电压表相当于测量一段导线两端的电压,导线的电阻几乎为零,可知电压表不会有示数,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再串联两杯可乐,电源电压变大,电路中电流变大,灯将更亮,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答案】D
【知识点】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电压表的阻值很大,相当于断路,所以当电压表接在滑片上时,此时的滑动变阻器相当于一个定值电阻,移动滑片,电路中的电流保持不变。
【解答】AC、由图可知,电压表V1接在滑片上,AB相当于一个定值电阻,移动滑片,电路中总电阻不变,由可知,电路中电流不变,电压表V1测量P1和P2之间的电压,升高增大时,P1向上移动,P1和P2之间的变大,电阻丝的阻值变大,由U=IR可知,电压变大,即电压表V1的示数将增大,故AC正确,不符合题意;
BD、电压表V2接在滑片上,CD相当于一个定值电阻,移动滑片,电路中总电阻不变,由可知,电路中电流不变。体重增大,弹簧被压缩,P3向下移动,与电压表并联部分的电阻丝长度减小,由=IR可知,电压将变小,可知V2的示数将变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1.【答案】(1)光的反射;太阳
(2)2a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
(2)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进行分析,像距等于物距,像距的大小与水的深度无关。
【解答】(1)墨水相当于平面镜,可知观察日食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太阳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从而使人观察到太阳的像。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太阳离水面的距离为a,可知像与水面的距离也为a,则像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为2a。
22.【答案】(1)小于
(2)①
(3)B
【知识点】磁体、磁极、磁化;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和磁感线
【解析】【分析】(1)磁感线的疏密程度可以表示磁场强度,磁感线越密,说明磁场强度越大。
(2)根据磁体周围磁感线的方向及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同名磁极相互排斥进行分析。
(3)磁感线本身并不存在,是人为引入描述磁场的模型。
【解答】(1)由图可知,P点的磁感线更疏,可知P点的磁场强度更弱。
(2)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N极指向S极,可知a为N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针左侧为S极。
故答案为:①。
(3)磁感线是人为引入的模型,可知采用磁感线来研究磁场的科学方法为模型法。
故答案为:B。
23.【答案】(1)天气
(2)脑干
(3)出汗;血管扩张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体温的控制;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1)短时间内的天气状况称为天气,较长时间的天气状况称为气候。
(2)脑干负责调节呼吸、心跳、血液循环、体温等。
(3)散热的方式:一般通过皮肤直接散热,也可通过汗液蒸发辅助散热。
【解答】(1)气温、风速、风向指的是短时间内的天气状况,可知指的是天气。
(2)调节呼吸和心跳的结构位于脑干。
(3)跑步时,产热增多,为了维持体温恒定,可通过汗液蒸发或血管扩张,增加流向体表的血流量来增加散热。
24.【答案】(1)铁
(2)磁感线;变化
【知识点】磁体、磁极、磁化;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
【解析】【分析】(1)金属弦要被磁化,则材料应为铁、钴、镍。
(2)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有关,只改变磁场方向或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发生改变。
【解答】(1)能被磁化的金属:铁、钴、镍。
(2)金属弦振动,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弦来回振动,改变切割磁感线的方向,但磁场方向不变,可知感应电流的方向发生改变。
25.【答案】(1)等于;会聚
(2)不能,因为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所以无法在光屏上出现实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该点为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为凸透镜的焦距。
(2)虚像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解答】(1)由图可知,凸透镜1和2的焦距均为30cm,可知两个凸透镜的焦距相等。
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可知凸透镜具有会聚光线的能力。
(2)将凸透镜1固定在20cm处,在光具座0cm的位置放上一个“F”字光源,此时物距为20cm,小于凸透镜的焦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的是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可知在光屏上不能出现清晰的像。
26.【答案】(1)金属小球碰到带负电荷的中心半球,金属小球因为接触起电,也带负电荷,由于异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金属小球和中心半球相互排斥,金属小球会四散开来
(2)从大地流向边缘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流和电流的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1)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进行分析。
(2)科学上规定,正电荷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解答】(1)不带电的小球与带负电的中心半球接触后,也会带上负电,小球与中心半球因带有相同电荷而相互排斥,所以小球会向四周散开。
(2)金属小球带的是负电荷,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电荷从边缘流入大地,可知电流将从大地流向边缘。
27.【答案】Iy;0.1;2:1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并联电路电流特点:干路电流等于支路电流之和;电压特点:支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
【解答】由电路图可知,电路为并联电路,电流表测量滑动变阻器所在支路电流,测量干路电流,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可知的示数大于的示数,可知表示电流表A1的示数的是Iy。
A点的示数为零,A1的示数即为经过定值电阻的电流。由B点可知,当经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为0.2A时,总电流为0.3A,可知经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为0.1A,电源电压不变,定值电阻的阻值也不变,可知经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也不变,则A点的纵坐标为0.1A。
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越大,总电阻越大,电路中电流越小,可知B点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经过滑动变阻器和定值电阻的电流之比为0.2A:0.1A=2:1,并联电路支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可知电阻比等于电流比的倒数,则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的阻值之比为1:2。
28.【答案】(1)作对照
(2)14
(3)多次实验;换用不同频率的噪声实验;换用不同响度的噪声实验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1)未做任何处理的一组为对照组,作用是对照。
(2)实际降噪效果等于对照组的室内噪声与实验组室内噪声的差值。
(3)为了避免偶然性,应采用不同频率和响度的噪声进行重复实验。
【解答】(1)不贴任何材料的一组为空白对照组,作用是对照。
(2)网红隔音贴的实际降噪效果:82-68=14dB。
(3)实验只使用了一种频率和响度,存在偶然性,应换用不同频率的噪声、换用不同响度的噪声进行重复实验。
29.【答案】(1)小麦幼苗
(2)背地性
(3)A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1)育苗生长速度快,现象更明显,所以实验选择幼苗进行探究。
(2)根据茎背地生长进行分析。
(3)生长素转移到背光侧,背光侧细胞生长受到促进,可知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较大,促进作用较弱。
【解答】(1)小麦幼苗生长速度较快,实验现象更明显。
(2)由图可知,茎背地生长,原因是茎具有背地性。
(3)弯向光源生长,是因为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较低,促进生长的作用不大,可知更接近A点浓度。
30.【答案】(1)
(2)A;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未在最大阻值处,导致电流过大
(3)不合理,由图可知,小灯泡的电阻是变化的,因此不能用多次实验取平均值的方法.
【知识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接进电路,且滑片移动后电阻大小变化要与电路图一致。
(2)为了电路安全,在闭合开关前,要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
(3)灯泡的电阻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不能通过取平均值的方式计算灯泡的电阻。
【解答】(1)由电路图可知,电路为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灯泡两端电压,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电阻变大,如图所示

(2)A中将灯泡连入电路,若灯泡不能发光,说明灯泡被烧坏。
BC中均没有电源,不能判断灯泡是否断路。
故答案为:A。
灯泡烧坏的原因可能是闭合开关前,没有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电路中电流过大,导致灯泡烧坏。
(3)由图丙可知,灯泡的电阻不是一个定值,所以通过取平均值来表示灯泡电阻大小是不合理的。
31.【答案】(1)变大;感受器
(2)条件反射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摄像头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
(2)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解答】(1)摄像头是凸透镜,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变小,像将变大。
摄像头的作用是获取信息,相当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2)刹车行为的神经中枢是大脑,是后天获得的能力,属于条件反射。
32.【答案】(1)R1:R2
(2)
(3),,由表可知,当ab间的总电阻为10Ω时,Uab=2.2V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结合表中数据进行分析,电压表等于电阻比。
(2)由表中数据可知,电阻为5欧姆时,电阻两端电压均为1.1V,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流。
(3)根据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计算总电阻,由表中数据可知总电阻为10欧姆时,两端电压为2.2V,并联电路电源电压与支路电压相等。
【解答】(1)①由表中1、2两组数据可知,电压比等于电阻比,即U1:U2=R1:R2。
33.【答案】(1)变大
(2),
R1=R总-Rp=40Ω-20Ω=20Ω,由图可知,h=20cm
(3)调节水箱的水位设定高度
【知识点】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深度越深,说明水越多,压力越大。
(2)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用电器电阻之和。
(3)根据电路中电流不变可知,可通过改变电阻箱的阻值改变力敏电阻的阻值,从而改变水位设定值。
【解答】(1)由表中信息可知水深度加深,即水的压力增大时,力敏电阻的阻值将变大。
(3)电路中将衔铁吸下的电流保持不变,电源电压不变,可知电路中总电阻不变,可知可通过改变电阻箱连入电路的阻值,从而改变衔铁被吸下时力敏电阻的阻值,起到调节水位设定高度的作用。
1 / 1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 科学
1.(2025八下·余姚期末)小余将一根通电直导线靠近桌面上静止的指南针,发现指针偏转。两百多年前也有一位科学家做了类似的实验,最早发现电与磁之间的联系,这位科学家是()
A.沈括 B.安培 C.法拉第 D.奥斯特
【答案】D
【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
【解析】【分析】最早发现电生磁的科学家是奥斯特。
【解答】将一根通电直导线靠近桌面上静止的指南针,发现指针偏转,原理是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最早发现该原理的科学家是奥斯特。
故答案为:D。
2.(2025八下·余姚期末)动物个体或群体能够对外界变化的环境做出适应性的反应和活动,这些反应和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项动物行为不同的是()
A.青蛙鼓起鸣囊叫声响亮
B.蝴蝶鲜艳的体色给敌害以警告
C.春天的燕子在屋檐下筑巢
D.交配期前后雄性香鱼体色发生变化
【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动物的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等。
【解答】青蛙鼓起鸣囊叫声响亮、春天的燕子在屋檐下筑巢和交配期前后雄性香鱼体色发生变化,这些动物的行为都与繁殖有关,而蝴蝶鲜艳的体色是为了给敌害以警告,该行为与繁殖无关,属于防御行为。
故答案为:B。
3.(2025八下·余姚期末) 小余想要将太阳光会聚于一点,仅选择一个光学器具的情况下,下列可以选择的是()
A.平面镜 B.凸面镜 C.凹面镜 D.凹透镜
【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凸面镜和凹面镜;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分析】凸面镜和凹透镜具有发散光线的能力。
【解答】想要将太阳光会聚于一点,说明该器具具有聚光性,可知选择的是凹面镜。
故答案为:C。
4.(2025八下·余姚期末) 图中电学仪器可以用来测量()
A.导体的电阻
B.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C.电流周围的磁场强弱
D.做电磁感应实验时导体中产生的电流
【答案】D
【知识点】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
【解析】【分析】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可以指示电流方向。
【解答】由图可知,该元件为灵敏电流计,可用于做电磁感应实验时测量导体中产生的电流,不仅可以测量电流的大小,还能指示电流的方向。
故答案为:D。
5.(2025八下·余姚期末) 近年来,由于国产动画的崛起,配音演员这个职业也因此备受关注。优秀的配音演员可以通过声音塑造不同角色,这体现了声音的多种特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动画片中角色声音的音调越高,表示声带振动频率越快
B.用不同方言配音同一角色时,改变的是声音的传播速度
C.每个人说话时的音色不同,这是由发声体振动幅度决定的
D.配音演员模仿老人低沉的声音时主要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
【答案】A
【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声音音调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响度大小与声音振动幅度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形状等有关。
【解答】A、声音的音调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故A正确;
B、用不同方言配音同一角色时,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色,故B错误;
C、每个人说话时的音色不同,这是由发声体的形状决定的,振动幅度影响的是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配音演员模仿老人低沉的声音时主要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低,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6.(2025八下·余姚期末) 下面是四名同学判断通电螺线管极性时的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右手螺旋定则;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根据右手螺旋定则的使用方法进行判断。
【解答】使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时,四指弯曲方向表示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的方向为N极的方向。
故答案为:C。
7.(2025八下·余姚期末) 在物理学中,有些单位可以通过一定的关系式推导出来。根据欧姆定律,下列关于单位的推导,正确的是()
A.1V=1Ω/A B.1Ω=1A/V C.1Ω=1A·V D.1V =1Ω·A
【答案】D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欧姆定律进行判断,要熟悉每个物理量的单位。
【解答】AD、V是电压的单位,由U=IR可知,,故A错误,D正确;
BC、由可知,,故BC错误。
故答案为:D。
8.(2025八下·余姚期末) 如图所示,是利用潜望镜对物体进行观察时的光路图,其中属于反射角的是(  )
A.∠1 B.∠2 C.∠3 D.∠4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为对应的入射角、反射角或折射角。
【解答】由图可知,入射光线从右侧进入,法线与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反射角,由图可知,属于反射角的是∠2。
故答案为:B。
9.(2025八下·余姚期末) 下列关于信息传递和能量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磁波传递信息需要介质
B.人们可以利用声波传递能量
C.电磁波是真实存在的物质,也具有能量
D.人耳无法听到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的频率太低
【答案】A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电磁波
【解析】【分析】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所以可用于太空中信息的传递。
【解答】A、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所以人们可以利用声波传递能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电磁波是真实存在的物质,也具有能量,还能传递信息,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次声波的频率低于人类听声范围,所以人类听不到次声波,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2025八下·余姚期末)小余在湿地公园游玩时看到水池里有各式各样的锦鲤,下列哪幅图是小余看见水中锦鲤的光路图(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折射角指的是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不是折射光线与水面之间的夹角。
【解答】能看见水中的鱼,是因为有光线从鱼经过水和空气进入人眼,光线经过不同介质,将发生折射,空气中的折射角大于水中的入射角。
故答案为:C。
11.(2025八下·余姚期末)研究表明,汞和铅等重金属元素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尤其是汞,它能干扰人体内的碘代谢,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该激素的内分泌腺位于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①是垂体,②是甲状腺,③是肾上腺,④是性腺。
【解答】甲状腺在喉咙附近,即图中的②。
故答案为:B。
12.(2025八下·余姚期末)如图是一种移动式办公电子白板,它通过顶部的投影仪使白板呈现影像,便于观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呈现影像的白板是一个光源
B.光在白板上的反射是漫反射
C.光在白板上的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该现象说明光的反射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答案】A
【知识点】光源;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分析】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解答】A、白板自身不会发光,不属于光源,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光在白板上的反射是漫反射,反射光线从不同角度射出,从不同角度都能看见白板上的影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顶部投影将像呈现在白板上,说明反射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2025八下·余姚期末)如图甲是旋钮式变阻器示意图,图乙为滑动变阻器示意图,结合图片,下列关于变阻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变阻器都是通过改变接入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B.若连接滑动变阻器 AC 两个接线柱,则向右移动滑片,电阻变小
C.若连接旋钮式变阻器 AC 两个接线柱,则顺时针转动旋钮触片电阻变小
D.为保证安全,旋钮触片和滑片应该用陶瓷制作
【答案】A
【知识点】导体和绝缘体;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
【解析】【分析】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有效长度越长,连入电路的阻值越大。
【解答】A、由图可知,两种滑动变阻器都通过改变滑片的位置改变连入电路的有效长度,来改变连入电路的阻值大小,故A正确;
B、将AC连入电路,滑片向右移,连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变长,电阻将变大,故B错误;
C、连接旋钮式变阻器AC两个接线柱,旋钮触片尾连入电路,转动触片,电阻的阻值不会发生改变,故C错误;
D、旋钮触片和滑片不能用陶瓷制作,陶瓷是绝缘体,不能导电,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14.(2025八下·余姚期末)对晶状体中央厚度和眼球前后径长度测量的数据,可以作为判断青少年视力问题的重要参考。下表是有关14~16周岁青少年眼球的相关数据,根据数据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生物统计值 正常情况 同学A 同学B
晶状体中央厚度 3.5~3.9mm 3.8mm 4.1mm
眼球前后径长度 23.0~23.5mm 25mm 23.2mm
A.同学A 和同学B 都可能有近视的风险
B.同学A 和同学B 都可能有远视的风险
C.同学A 可能有近视的风险,同学B 可能有远视的风险
D.同学A可能有远视的风险,同学B 可能有近视的风险
【答案】A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根据眼球前后径长度过长或晶状体中央厚度过厚,像成在视网膜前方,都有近视的风险,结合表中数据进行分析。
【解答】眼球前后径长度过长或晶状体中央厚度过厚,都有近视的风险,由表中数据可知,同学A的眼球前后径长度过长,同学B的晶状体中央厚度过厚。两位同学都有近视的风险。
故答案为:A。
15.(2025八下·余姚期末)“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实验中使用四根电阻丝,其材料规格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编号 材料 长度/m 横截面积 灯泡亮度
① 锰铜合金 0.5 0.8 亮
② 镍铬合金 0.5 0.8 较亮
③ 镍铬合金 0.5 0.4 较暗
④ 镍铬合金 1.0 0.4 暗
A.四根电阻丝中①号电阻丝电阻最大
B.②③实验可以得出电阻的大小与横截面积有关
C.将④号电阻丝直接对折接入电路也可以探究长度对电阻大小的影响
D.本实验仅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方法
【答案】B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转换法:用更易观察的现象来反映不易观察的现象。
【解答】A、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①中灯泡亮度最大,说明电路中电流最大,电阻最小,可知四根电阻丝中①号电阻丝电阻最小,故A错误;
B、由表中数据可知,②③两电阻除了横截面积外的条件都相同,灯泡亮度不同,说明电阻不同,可知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有关,故B正确;
C、将④号电阻丝直接对折接入电路,同时改变了横截面积和长度,存在两个变量,不能用于探究长度对电阻大小的影响,故C错误;
D、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用灯泡亮度反映电阻大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6.(2025八下·余姚期末)如图所示,一束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反射光恰好照在光屏的 A 处,若要让反射光照在光屏的 B处,则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
①只将光屏向左移动一段距离
②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 O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 (<90°)
③只将平面镜向左移动一段距离
④只将入射光线绕入射点O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
A.只有①④ B.只有②③ C.只有①② D.只有③④
【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分析】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答】①只将光屏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反射光线会提前与光屏相遇,可知反射光线与光屏的交点会向下移动,故①不可行;
②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 (<90°),入射角将减小,则反射角也将减小,可知反射点会向下移动,故②不可行;
③只将平面镜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与平面镜会延后相交,入射点会向上移,可知反射光线也将向上移动,导致反射光线与光屏的交点向上移动,故③可行;
④只将入射光线绕入射点O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入射角变大,可知反射角也将变大,反射光线与光屏的交点向上移动,故④可行。
故答案为:D。
17.(2025八下·余姚期末)在如图所示电路图中,两电表均已调零,且各电器元件均无故障。闭合开关 S,两电表均有示数,且偏转角度一致,下列关于 R1、R2两电阻的判断正确的是
A. B. C. D.无法判断
【答案】B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电流表同一位置,大量程读数是小量程读数的5倍,结合并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关系和欧姆定律判断电阻大小关系。
【解答】由电路图可知,电路为并联电路,电流表A1测量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量R2所在支路电流,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支路电流之和,可知A1的示数大于A2的示数,此时两表偏转角度相同,可知A1连接的是大量程,A2连接的是小量程,A1的示数为A2的5倍,则经过R1的电流是经过R2电流的4倍。并联电路支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由可知,R2的阻值是R1阻值的4倍。
故答案为:B。
18.(2025八下·余姚期末)人类借助工具可以探索未知的世界。如图所示,利用显微镜,我们可以探索微观世界;利用天文望远镜,我们可以探索宇宙星空。下列关于这两种工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投影仪
B.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利用望远镜观察时景物在物镜的二倍焦距以外
D.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分别相当于凸透镜和凹透镜
【答案】C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 :物镜(投影仪)→倒立实像 + 目镜(放大镜)→倒立虚像;
望远镜 :物镜(照相机)→倒立缩小的实像(景物在二倍焦距外) + 目镜(放大镜)→放大虚像。
【解答】A、显微镜的目镜相当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
B、显微镜通过物镜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放大为倒立虚像,故B错误;
C、望远镜观察的远处景物(如天体)距离物镜极远,光线近似平行入射,物镜将其聚焦在二倍焦距以内(焦点附近),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
D、开普勒望远镜(如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均为凸透镜;伽利略望远镜的目镜为凹透镜,但题目未特指类型,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9.(2025八下·余姚期末) “伏特电池”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在 1800 年发明的,他把金属条浸入强酸溶液中时,发现在两个金属条间产生了稳定而又强劲的电流。小余利用两杯相同的可乐、铜片、锌片、LED小灯珠等材料制作可乐电池,模拟伏特电池的发明过程,实物连接如图所示。在实验中,他发现LED灯发光微弱,电压表示数为0.2V。关于本次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乐电池的铜片为电源正极
B.一杯可乐产生的电压约为0.1V
C.若LED灯短路,则电压表仍有示数
D.再串联两杯可乐能够使LED灯更亮
【答案】C
【知识点】电压;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解析】【分析】使用电压表测量用电器两端电压时,电流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解答】A、由图可知,锌电极与电压表负接线柱相连,可知锌电极为电源负极,则铜电极为电源正极,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图中两个电源串联后总电压表为0.1V,可知一杯可乐产生的电压约为0.1V,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电压表测量LED灯两端电压,若灯短路,电压表相当于测量一段导线两端的电压,导线的电阻几乎为零,可知电压表不会有示数,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再串联两杯可乐,电源电压变大,电路中电流变大,灯将更亮,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2025八下·余姚期末)如图所示是某项目化小组设计的身高与体重测量仪,其中 AB 和 CD为两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电压表 V1,V2的示数分别用来显示身高与体重的测量值。下列关于该测量仪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测量仪中V1的示数随身高的增加而增大
B.该测量仪中V2的示数随体重的增大而减小
C.当测量者的身高增大时,通过AB的电流不变
D.当测量者的体重增大时,通过CD的电流变小
【答案】D
【知识点】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电压表的阻值很大,相当于断路,所以当电压表接在滑片上时,此时的滑动变阻器相当于一个定值电阻,移动滑片,电路中的电流保持不变。
【解答】AC、由图可知,电压表V1接在滑片上,AB相当于一个定值电阻,移动滑片,电路中总电阻不变,由可知,电路中电流不变,电压表V1测量P1和P2之间的电压,升高增大时,P1向上移动,P1和P2之间的变大,电阻丝的阻值变大,由U=IR可知,电压变大,即电压表V1的示数将增大,故AC正确,不符合题意;
BD、电压表V2接在滑片上,CD相当于一个定值电阻,移动滑片,电路中总电阻不变,由可知,电路中电流不变。体重增大,弹簧被压缩,P3向下移动,与电压表并联部分的电阻丝长度减小,由=IR可知,电压将变小,可知V2的示数将变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1.(2025八下·余姚期末)2025 年 3 月 29 日,发生了今年全球首场日食,这是一次日偏食,太阳看起来就像是被“咬”了一部分,图甲是当时拍摄到的日偏食照片。为了防止直接观测太阳对眼睛的伤害,也可以用图乙所示的方法进行观察,在水里滴几滴黑墨水,用来间接观看日食。
(1)用图乙所示方法来观察日食的原理是   。小余通过水面看到了墨水中太阳的像,进入人眼的光线是由   (填“太阳”或“太阳的像”)发出的。
(2)若太阳离水面的距离为a,水盆内水的深度为b,那么水中太阳的像到真实太阳的距离为   。
【答案】(1)光的反射;太阳
(2)2a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
(2)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进行分析,像距等于物距,像距的大小与水的深度无关。
【解答】(1)墨水相当于平面镜,可知观察日食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太阳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从而使人观察到太阳的像。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太阳离水面的距离为a,可知像与水面的距离也为a,则像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为2a。
22.(2025八下·余姚期末)小余根据所学的知识画出了如图甲所示的 ab两个磁极间的磁感线分布图。
(1)据此判断,P处的磁场强度   (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Q处的磁场强度。
(2)若在Q处放置一枚小磁针,则小磁针的指向应为图乙中的   (填序号)。
(3)采用磁感线来研究磁场,属于科学方法中的____。
A.控制变量法 B.模型法 C.类比法 D.转换法
【答案】(1)小于
(2)①
(3)B
【知识点】磁体、磁极、磁化;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和磁感线
【解析】【分析】(1)磁感线的疏密程度可以表示磁场强度,磁感线越密,说明磁场强度越大。
(2)根据磁体周围磁感线的方向及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同名磁极相互排斥进行分析。
(3)磁感线本身并不存在,是人为引入描述磁场的模型。
【解答】(1)由图可知,P点的磁感线更疏,可知P点的磁场强度更弱。
(2)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N极指向S极,可知a为N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针左侧为S极。
故答案为:①。
(3)磁感线是人为引入的模型,可知采用磁感线来研究磁场的科学方法为模型法。
故答案为:B。
23.(2025八下·余姚期末)2025 宁波马拉松于3月23日早上7点在宁波阳光广场鸣枪开跑。当天阴天,气温8~16℃,东南风3级。
(1) “气温8~16℃, 东南风3级”所指的是当地的   (填“天气”或“气候”)。
(2)在跑步过程中,小余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调节呼吸和心跳的结构位于脑的   。
(3)请写出人体在跑步过程中增加散热的方式   (写出一种即可)。
【答案】(1)天气
(2)脑干
(3)出汗;血管扩张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体温的控制;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1)短时间内的天气状况称为天气,较长时间的天气状况称为气候。
(2)脑干负责调节呼吸、心跳、血液循环、体温等。
(3)散热的方式:一般通过皮肤直接散热,也可通过汗液蒸发辅助散热。
【解答】(1)气温、风速、风向指的是短时间内的天气状况,可知指的是天气。
(2)调节呼吸和心跳的结构位于脑干。
(3)跑步时,产热增多,为了维持体温恒定,可通过汗液蒸发或血管扩张,增加流向体表的血流量来增加散热。
24.(2025八下·余姚期末)电吉他的发音是通过拾音器连接扬声器来实现的。拾音器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其工作原理是:金属弦在磁体的磁场中被磁化,当其被拨动而产生振动时,在线圈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1)要保证金属弦的磁化效果,其制作材料中可能含有的金属是   (填一种即可)。
(2)当金属弦振动时,与线圈间产生了相对运动,相当于线圈切割金属弦磁场的   ,从而产生感应电流。由于金属弦来回振动,故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是   (填“变化”或“不变”)的。
【答案】(1)铁
(2)磁感线;变化
【知识点】磁体、磁极、磁化;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
【解析】【分析】(1)金属弦要被磁化,则材料应为铁、钴、镍。
(2)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有关,只改变磁场方向或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发生改变。
【解答】(1)能被磁化的金属:铁、钴、镍。
(2)金属弦振动,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弦来回振动,改变切割磁感线的方向,但磁场方向不变,可知感应电流的方向发生改变。
25.(2025八下·余姚期末)小余在进行“凸透镜”学习时,尝试画出了平行光经过两个凸透镜的光路图。
(1)据图可知,凸透镜1的焦距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凸透镜2的焦距,凸透镜2对光具有   作用。
(2)若撤去凸透镜2,将凸透镜1固定在20cm处,在光具座0cm的位置放上一个“F”字光源,在凸透镜右侧放上一个光屏,调节“F”字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光屏可在20~120cm 之间任意移动,光屏上是否能出现清晰的像 若能,请写出像的性质;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
【答案】(1)等于;会聚
(2)不能,因为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所以无法在光屏上出现实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该点为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为凸透镜的焦距。
(2)虚像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解答】(1)由图可知,凸透镜1和2的焦距均为30cm,可知两个凸透镜的焦距相等。
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可知凸透镜具有会聚光线的能力。
(2)将凸透镜1固定在20cm处,在光具座0cm的位置放上一个“F”字光源,此时物距为20cm,小于凸透镜的焦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的是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可知在光屏上不能出现清晰的像。
26.(2025八下·余姚期末)科技馆中有一个游客体验项目——“静电滚球”,如图甲所示,当转动手轮时,电路接通,托盘上的金属小球会径直冲向中心半球,而当金属小球触碰到中心半球时,会立刻四散开来,直到抵达托盘边缘,金属小球又会向中心跑去,如此周而复始。其内部构造如图乙所示。
(1)小余查阅资料后了解到,金属小球本身并不带电,但转动手轮后,会使中心半球带负电荷,吸引金属小球冲向中心半球。请叙述为什么金属小球在碰到中心半球后,会立刻四散开来:   。
(2)在金属小球触碰到边缘时,金属小球上携带的电荷会被导入大地,金属小球重新变为不带电状态,则在电荷被导入大地的过程中,接地线上电流的方向为   (填“从边缘流向大地”或“从大地流向边缘”)。
【答案】(1)金属小球碰到带负电荷的中心半球,金属小球因为接触起电,也带负电荷,由于异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金属小球和中心半球相互排斥,金属小球会四散开来
(2)从大地流向边缘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流和电流的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1)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进行分析。
(2)科学上规定,正电荷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解答】(1)不带电的小球与带负电的中心半球接触后,也会带上负电,小球与中心半球因带有相同电荷而相互排斥,所以小球会向四周散开。
(2)金属小球带的是负电荷,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电荷从边缘流入大地,可知电流将从大地流向边缘。
27.(2025八下·余姚期末)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电压表示数为 6V,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右端向左移动至某点的过程中,记录两个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如图乙所示图像,图乙中的   (填“Ix”或“Iy”) 是电流表A1的示数, A点纵坐标为   ,定值电阻R1阻值和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之比为   。
【答案】Iy;0.1;2:1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并联电路电流特点:干路电流等于支路电流之和;电压特点:支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
【解答】由电路图可知,电路为并联电路,电流表测量滑动变阻器所在支路电流,测量干路电流,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可知的示数大于的示数,可知表示电流表A1的示数的是Iy。
A点的示数为零,A1的示数即为经过定值电阻的电流。由B点可知,当经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为0.2A时,总电流为0.3A,可知经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为0.1A,电源电压不变,定值电阻的阻值也不变,可知经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也不变,则A点的纵坐标为0.1A。
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越大,总电阻越大,电路中电流越小,可知B点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经过滑动变阻器和定值电阻的电流之比为0.2A:0.1A=2:1,并联电路支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可知电阻比等于电流比的倒数,则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的阻值之比为1:2。
28.(2025八下·余姚期末) 某短视频平台主播推荐一款“神奇”隔音材料,声称“贴在窗户上可降低噪音20分贝”。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决定通过实验验证这一说法。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噪音源置于窗外1米处,开启噪音发生器(可持续输出1000HZ,85dB的噪声);
②不贴任何材料时,测量室内噪声为82dB;
③在同一环境下,分别安装三种材料,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材料类型 室内噪声(dB) 降噪效果(dB)
普通海绵 72 10
网红隔音贴 68  
专业隔音棉 62 20
(第28题表)
(1)实验中测量“不贴任何材料时”的噪声值, 目的是   。
(2)根据实验数据,网红隔音贴的实际降噪效果为   dB。
(3)为了提高实验的可靠性,请对本实验提出改进措施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作对照
(2)14
(3)多次实验;换用不同频率的噪声实验;换用不同响度的噪声实验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1)未做任何处理的一组为对照组,作用是对照。
(2)实际降噪效果等于对照组的室内噪声与实验组室内噪声的差值。
(3)为了避免偶然性,应采用不同频率和响度的噪声进行重复实验。
【解答】(1)不贴任何材料的一组为空白对照组,作用是对照。
(2)网红隔音贴的实际降噪效果:82-68=14dB。
(3)实验只使用了一种频率和响度,存在偶然性,应换用不同频率的噪声、换用不同响度的噪声进行重复实验。
29.(2025八下·余姚期末)在学习了“植物感应性现象”之后,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对植物的弯曲生长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
(1)小余同学认为选   (填“成熟小麦”或“小麦幼苗”)进行实验现象会更明显。
(2)小余同学将图1 所示植物横向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其生长如图 2 所示,这是由于茎的生长具有   。
(3)图4 表示生长素浓度与茎生长的关系。则图 3 中植物向光弯曲生长时,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更接近图4中   (填图中字母)点浓度。
【答案】(1)小麦幼苗
(2)背地性
(3)A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1)育苗生长速度快,现象更明显,所以实验选择幼苗进行探究。
(2)根据茎背地生长进行分析。
(3)生长素转移到背光侧,背光侧细胞生长受到促进,可知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较大,促进作用较弱。
【解答】(1)小麦幼苗生长速度较快,实验现象更明显。
(2)由图可知,茎背地生长,原因是茎具有背地性。
(3)弯向光源生长,是因为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较低,促进生长的作用不大,可知更接近A点浓度。
30.(2025八下·余姚期末)小余同学在进行“测量小灯泡电阻”实验时,提供的实验器材有:3节新干电池、开关、滑动变阻器(50Ω 1.0A)、电压表、电流表、小灯泡、导线若干。所有器材完好,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1)根据图甲的电路图,完成图乙中的实物连接图。
(2)小余同学一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后迅速熄灭,为了判断小灯泡是否烧坏,他断开开关,拆下小灯泡,用自制的工具连接该小灯泡后进行测试,下列自制工具可以选择的是   (填字母),经测试,发现小灯泡烧坏,小灯泡烧坏的可能原因是   。
(3)小余更正了自己的错误,并更换完好的小灯泡再次实验,小余根据所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丙所示图像,并计算了4组灯泡阻值的平均值,你认为由此得出的小灯泡电阻值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   。
【答案】(1)
(2)A;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未在最大阻值处,导致电流过大
(3)不合理,由图可知,小灯泡的电阻是变化的,因此不能用多次实验取平均值的方法.
【知识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接进电路,且滑片移动后电阻大小变化要与电路图一致。
(2)为了电路安全,在闭合开关前,要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
(3)灯泡的电阻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不能通过取平均值的方式计算灯泡的电阻。
【解答】(1)由电路图可知,电路为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灯泡两端电压,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电阻变大,如图所示

(2)A中将灯泡连入电路,若灯泡不能发光,说明灯泡被烧坏。
BC中均没有电源,不能判断灯泡是否断路。
故答案为:A。
灯泡烧坏的原因可能是闭合开关前,没有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电路中电流过大,导致灯泡烧坏。
(3)由图丙可知,灯泡的电阻不是一个定值,所以通过取平均值来表示灯泡电阻大小是不合理的。
31.(2025八下·余姚期末)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与人的神经系统功能十分相似,以自动刹车系统为例,当汽车前部的摄像头“感知”前方有行人时,会将路况数据迅速传输到分析处理层,自动进行数据信号转换,从而实现自动帮助驾驶员刹车。据此回答:
(1)当行人靠近摄像头时,所呈的像   (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获取图像的摄像头相当于反射弧中的   。
(2)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目前尚不完善,在路况复杂的情况下,仍需要驾驶员主动刹车,驾驶员的该行为属于   (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
【答案】(1)变大;感受器
(2)条件反射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摄像头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
(2)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解答】(1)摄像头是凸透镜,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变小,像将变大。
摄像头的作用是获取信息,相当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2)刹车行为的神经中枢是大脑,是后天获得的能力,属于条件反射。
32.(2025八下·余姚期末)小余以两节串联的干电池为电源,用若干定值电阻和一只电压表来“探究串联电流电压的特点”,实验电路如图所示,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序号
1 5 1.1 5 1.1 10 2.2
2 5 0.8 10 1.6 15 2.4
3 4 0.5 16 2.0 20 2.5
4 5 0.6 15 1.9 20 2.5
5 8 1.0 12 1.5 20 2.5
(1)分析实验数据,除了能得到 的规律外,还能发现:
①U1、U2与 R1、R2之间存在以下关系:U1:U2=_____(用R1、R2表示)。
②当R总不变时,ab两端的电压 Uab大小不变,当R总发生变化时,Uab大小    (填“会”或“不会”)变化。
(2)当R1和R2的阻值为都为5Ω时,求通过R1的电流。
(3) 断开开关S, 拆除R1、R2, 将 并联接到 ab之间,闭合开关S。求 ab两点之间的电压。
【答案】(1)R1:R2
(2)
(3),,由表可知,当ab间的总电阻为10Ω时,Uab=2.2V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结合表中数据进行分析,电压表等于电阻比。
(2)由表中数据可知,电阻为5欧姆时,电阻两端电压均为1.1V,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流。
(3)根据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计算总电阻,由表中数据可知总电阻为10欧姆时,两端电压为2.2V,并联电路电源电压与支路电压相等。
【解答】(1)①由表中1、2两组数据可知,电压比等于电阻比,即U1:U2=R1:R2。
33.(2025八下·余姚期末) 如右图所示为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的“自动注水”水箱模型。当水位较低时,注水水泵会自动注水;当水位到达设定高度时,注水水泵会自动停止注水。其中 Rp是可调节的电阻箱, 是一个放置在水箱底部的力敏电阻,其阻值随水位h变化如表所示:
已知:电阻箱 Rp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为 20Ω,控制电路的电压( 为4V,工作电路的电压 U2为220V,线圈电阻忽略不计,当线圈中电流I≤0.1A 时, 衔铁被拉起。
0 5 10 20 25 30 35 40
3 7 11 20 26 33 40 50
(1)据表分析,在一定范围内,当压力增大时,力敏电阻. 的阻值   (填“变大”或“变小”)。
(2)请计算当注水水泵停止工作时,水箱内的水位高度。
(3)控制电路中可调节电阻箱 Rp的作用除了保护电路外,还可以   。
【答案】(1)变大
(2),
R1=R总-Rp=40Ω-20Ω=20Ω,由图可知,h=20cm
(3)调节水箱的水位设定高度
【知识点】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深度越深,说明水越多,压力越大。
(2)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用电器电阻之和。
(3)根据电路中电流不变可知,可通过改变电阻箱的阻值改变力敏电阻的阻值,从而改变水位设定值。
【解答】(1)由表中信息可知水深度加深,即水的压力增大时,力敏电阻的阻值将变大。
(3)电路中将衔铁吸下的电流保持不变,电源电压不变,可知电路中总电阻不变,可知可通过改变电阻箱连入电路的阻值,从而改变衔铁被吸下时力敏电阻的阻值,起到调节水位设定高度的作用。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