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湘潭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湖南省湘潭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陕西石峁遗址发现了距今约4000年的高等级建筑基址、玉器和青铜器残片,其中部分玉器的形制与良渚文化玉器高度相似,青铜器冶炼技术则与四川三星堆文化存在关联。这最能说明( )
A.中原地区已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 B.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形成统一王朝
C.早期文明存在区域性交流与互动 D.商周文明直接继承西北地区文化
2.下图为出土于山西大同北魏墓葬群中的釉陶磨和釉陶执盆俑。陶俑为头戴鲜卑垂裙帽的妇人,她弓着步,双手执大盆。这组陶器可以用来研究北魏( )
A.民间制瓷业居主导地位 B.民族矛盾得到显著缓解
C.受到中原农耕文明影响 D.粮食加工技术进步明显
3.1265年,英国召开议会,出席的除教俗贵族和每郡两名骑士代表外,各个自由市也派两名市民参加。到1295年,骑士和市民出席议会得到普遍认可。这( )
A.调整了英国的封君封臣关系 B.有利于英国城市获得自治权
C.促使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D.加强了基督教会对西欧控制
4.桑海帝国时期,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奴隶劳动,手工业中在尚能知道的十二个部落中存在职业分工,如瓦利、特内等部落是铁匠;盐矿和金矿的开采,更是大规模地使用奴隶劳动。这反映出此时桑海帝国( )
A.统治阶层腐化堕落 B.社会发展水平较高
C.资本原始积累加速 D.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5.法属东印度公司的建立比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英国东印度公司晚半个多世纪。同样作为得到王权扶持的特权贸易公司,但直到18世纪后期被撤销之时,它都难以同荷、英东印度公司并驾齐驱,其在亚洲的影响力同法国在欧洲的地位极不相称。法属东印度公司发展受阻源于当时法国( )
A.对欧洲大陆霸权过于执着 B.资产阶级不青睐亚洲商品
C.封建制度束缚生产力发展 D.政治腐败削弱了财政实力
6.美国宪法明确地将国会置于政府权力中心,但即使在国会,也存在着监督和制约,因为国会本身划分为两院——参议院和众议院,而且两院必须以一致的方式批准所有的法律。总统对法律的实施负责,而法院则就有关法律问题的争议进行裁决。这可以用来说明,美国( )
A.平衡了各州权力分配 B.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C.遵循了主权在民原则 D.践行了分权制衡原则
7.19世纪上半期,欧洲的工人们正经历着苦难,劳动条件极其恶劣,厂房狭小简陋,烟尘和其他漂浮物几乎使人窒息。女工怀孕后直到分娩前还在工厂里工作,七八岁甚至五六岁的儿童进入工厂,每天至少工作10—12小时。上述现象导致了( )
A.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B.西欧工业革命的开展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早期工人运动的兴起
8.19世纪以来,印度本土精英号召“重返吠陀”,试图将对印度传统文化的解释权从殖民者手中夺回,并赋予《薄伽梵歌》等印度教经典以行动主义的自信与活力。这( )
A.开启了印度民族抗英斗争 B.打击了本国封建顽固势力
C.确立了印度教的正统地位 D.增强了印度民族独立意识
9.20世纪70年代,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爆发了“瑞典病”:巨额公共开支加剧了财政赤字,并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劳动积极性下降,生产增长率降低,产品竞争力下降,引发经济结构危机和失业率上升;企业、个人税务负担沉重,导致企业后劲不足,经济效益下降,国民收入增长缓慢。“瑞典病”的出现( )
A.反映出效益与公平的日益失衡 B.说明国家宏观调控存在严重缺陷
C.表明社会保障体系已亟需改革 D.折射出社会生产力水平快速下降
1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内部在对苏问题上出现激烈争论:一种是坚决反共,赞成对苏强硬;另一种是反对与苏联公开决裂,甚至主张用承认苏联在东欧的势力范围为代价,以换取苏联在经济上接受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这一争论( )
A.源于美苏均势的国际形势 B.反映出政党政治斗争的加剧
C.有效延缓了美苏冷战爆发 D.都服务于构建美国全球霸权
11.《国际联盟盟约》规定:“除本盟约或本条约另有明文规定外,凡大会或理事会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此规定( )
A.体现帝国主义强权政治 B.出于集体安全角度考虑
C.有效维护了世界的和平 D.是委任统治制度的表现
12.1943年,德国在苏联的卡廷森林发现了大量死亡的波兰军官,并认定此为苏联所为,美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在国内对“卡廷事件”的相关活动进行限制;1951年,美国国会成立了专门委员会,要求苏联参加卡廷罪行的公开调查。这一态度的转变体现了( )
A.美国力图追求事实真相 B.国际局势影响外交策略
C.社会制度存在尖锐对立 D.美德国家利益趋于一致
13.1917年4月,列宁指出:“我们应当巧妙地、谨慎地、循循善诱地引导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前进,从‘两个政权’进到工兵代表苏维埃掌握全部政权。”9月,列宁又提出:“布尔什维克在两个首都的工兵代表取得多数之后,可以而且应当夺取国家政权;只要立刻在莫斯科和彼得格勒两地夺得政权,我们毫无疑问一定能取得胜利。”列宁的这一变化( )
A.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途径 B.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
C.反映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D.立足于国际政治形势剧烈变迁
14.1942年1月10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开始向大城市的零售商店寄送卡片,要求他们参与并组织收集部分可回收材料——废金属、破布、橡胶,甚至一些特殊的食物废料,如脂肪(油脂)等。这一回收行为逐渐发展成全国性的运动。这一回收运动的出现和发展可用于说明( )
A.美国战争动员能力的严重不足 B.美国反法西斯情绪的日益高涨
C.战争引发了国内社会经济危机 D.战争态势改变了美国参战态度
15.基于对自身安全性的忧虑,法国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借口,伙同比利时于1923年出兵占领德国鲁尔区,引发国际危机。由于英美支持德国,法国不得已撤军;美国又推出“道威斯计划”,以帮助德国经济复兴为手段,促使德国有能力偿还战争赔款。这反映出( )
A.凡尔赛体系欠缺内部协调机制 B.美国事实上赢得战后世界霸主地位
C.法国与德国的宿怨基本得到了解决 D.一战的阴云是二战爆发的主因
16.如图所示为1960—2018年德国(联邦德国)国有企业占国内投资比重。对此的合理解读是( )
A.政府根据社会形势变化调整经济政策 B.国有企业的缩减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C.私有化浪潮避免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D.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有助于改善民生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中世纪早期,文化教育几乎全部为教会所垄断,异教学校被取缔。基督教教会为培养僧侣及为教会服务的人才,向群众宣传宗教,并设立了一些教育机构。其中水平较高的有僧院学校和大主教学校。僧院学校附设在僧院内,又分内学和外学。内学培养未来的僧侣,外学则旨在对俗人的子弟进行教民教育。两种学校的学习内容主要是神学和七艺。教师由僧侣担任,教学建立在盲目服从所谓圣书及其讲解人——教师——的权威的基础上,不许学生有任何探索和创造,强调背诵,也采用问答法进行教学。所有的教会学校都奉行禁欲主义,实行严格的管理和残酷的体罚。
——摘编自吴式颖、郭法奇《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 中世纪中期时,在阿尔卑斯山北侧,修院学校被城市教堂学校代替,在伦巴底则被半世俗化的市立学校代替。城市教堂学校和市立学校招生人数和教学队伍日渐扩大,其中一部分发展成大学。13世纪时,大学在几个大城市特别繁荣。巴黎、伦敦等北方地区的大学都由讲师团体主持,这和现在的美国大学实行的制度差不多,由院系来设置课程,安排学位和讲师。博洛尼亚的大学则由一群学生来管理,南方的其他大学也都采用类似制度,他们创立了一套严厉的规矩来规范讲师的操行。
——摘编自【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早期西欧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中期欧洲教育发展的表现及意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7年,美国古书商购得一幅标有“文兰”的古地图,将其交给耶鲁大学。这张地图引起了耶鲁大学的重视。根据北欧英雄传说《冰岛人的萨迦》记载,1001年,莱夫·埃里克松率领维京船队从格陵兰岛起航,向西进发,几天后看到一个前所未闻的陆地,将其命名为“文兰”即“美酒之地”。1960年,探险家根据历史传说在北美发掘了当年维京人的住所证实了“文兰”存在的真实性。1965年,耶鲁大学对外公布了《文兰地图》及其研究成果。认为这是一幅大概可以追溯到1440年的古地图。
这幅《文兰地图》是手绘在羊皮纸上的,如果是真的,那它就是欧洲中世纪唯一出现了美洲的地图,说明不止北欧人,整个西欧主流社会在哥伦布航海之前就意识到北美洲的存在。
然而,该地图在过去几十年一直是争议之源。有人提出地图上格陵兰岛的形状相当准确,这在当时是没办法了解到的。1974年,化学分析师沃尔特·麦克龙研究地图所用墨水,发现其中含有微量锐钛矿成分,这种物质直到1920年才出现,因此这幅地图被宣布为伪造。但几位科学家对麦克龙的结论表示怀疑,有人认为锐钛矿在中世纪可能以副产品的形式出现过。耶鲁大学方面又宣称该地图是真实地图。2002年,人们利用放射性碳定年代法证明了绘制地图的羊皮纸诞生于1434年前后。但与此同时,激光探针光谱分析的结论反而支持了麦克龙的观点。2004年,历史学家、制图师柯尔斯滕·西弗根据墨水、羊皮纸来源等多种因素,判定该地图为现代伪造品。截至2009年,人们对该地图做了进一步研究,包括利用中世纪的方法生产出带有锐钛矿的墨水,结果没有证据证明该地图为伪造。
因此,争论一直存在,无论被证明是真或假,这张地图实际和持久的价值,已经超出了其真实性或欺诈性。
——摘编自博·里芬堡《皇家地理学会伟大的探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史实,探究《文兰地图》出现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料辨析在史学研究中的作用。
19.【咖啡与世界】
《咖啡与世界》一书向我们展示了原产于非洲的一种普通物种是如何通过全球漫游,变成今天风靡全球的三大饮品之一的。该书首先介绍了咖啡作为一种商品在全球范围的种植、加工、销售贸易以及消费过程,并说明了它是如何在欧洲人的带领下,在工人阶级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下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的。其次,揭示了咖啡作为近代拉美、非洲等国家的主要农业产品,在世界经济贸易中越来越被动,始终处于西方国家附庸地位的秘密。再次,作为一种带有文化属性的消费品,以咖啡为载体的品牌塑造、商业创新、企业并购等企业经营战略也能在本书找到答案。
——[美]马克·彭德格拉斯特《左手咖啡,右手世界:一部咖啡的商业史》简介依据
材料并结合近代史相关知识,另选一物种,自拟一个能反映其与历史关联的书名,并为该书写一个简介。(要求:书名简洁明了,简介内容紧扣书名,关联性强,史实准确。)
《湖南省湘潭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B C D D D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B B B A A
17.(1)特点:教育目的宗教化;教学内容神学化;教育方法机械、严酷。
(2)表现:城市学校地位提升;大学教育兴起和发展;讲师团体掌握学校教育主导权;学生的自主权增强;教学制度趋于规范。(答出两点即可)
意义:冲击了教会势力的权威;适应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了欧洲市民阶层的文化素养,为欧洲社会思想解放奠定了基础;对后世西方文化教育产生深刻影响。(答出两点即可)
18.(1)影响:或将发现美洲的时间提前;会影响哥伦布在新航路开辟史上的地位;引发史学界争论,促进史学研究的发展;激发人们对历史真相的好奇;引发了对中世纪技术的再探讨;科技在历史研究中和探寻历史真相中的作用加强。(任答四点)
(2)作用:史料辨析能不断还原历史真相,揭示事件的本质;有助于挖掘被隐藏或被误解的历史,纠正传统观念中可能存在的误导;能提升人们的历史认知;史料辨析是历史解释的出发点;史料的辨析过程客观上也会促进史学研究方法的进步。(任答四点)
19.示例:
物种:茶叶。
书名:《茶叶与帝国:口味如何塑造现代世界》。
简介:《茶叶与帝国:口味如何塑造现代世界》一书以茶叶为独特视角,展现了东西方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及如何影响近代历史进程的。原产中国的茶叶,新航路开辟后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被带到欧洲和北美,起初只是作为贵族上流的奢侈品,18世纪英国为增强与中国茶叶的全球竞争力,在印度的阿萨姆开始大规模商业化种植,并通过鸦片走私来减少白银流入中国,引发中国的禁烟运动。在太平洋的另一边,为抵制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倾销,发生了波士顿倾茶事件,加速了北美的独立进程。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食品加工与冷藏技术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进以及工人阶级队伍的消费需求,不仅推动世界性茶叶市场的形成,而且使饮茶真正变成了普通人的休闲方式。通过本书,你将了解一部与众不同的“茶叶里的世界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