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提升实验设计,处理信息、做出解释等科学探究方面的能力。为建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模型奠定基础。 描绘v-t图像,并通过对图像观察、思考,找出物体速度变化的规律。 经历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体会研究直线运动的一般思路。 使用软件绘制v-t图像,拟合数据,得到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通过纸带上的点迹计算加速度;根据图像分析加速度的情况。 【教学难点】实验过程的规范性,加速度计算教法与学法【教法】实验演示法 【学法】实验探究法教学流程基于深度学习的活动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和内容 师生活动【知识回顾】 教师提问:测量速度有哪些方法? 学生回答:略 教师活动:及时点评总结 教师提问:打点计时器可以直接测量什么物理量? 学生回答:位移、时间 并且位移用刻度尺测量;时间为两计时点的时间间隔——0.02s 教师提问: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以间接求什么物理量? 学生回答:可以求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一点的瞬时速度→加速度【教师演示】 实验目的 1.进一步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及利用纸带求瞬时速度。 2.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 会用v-t图像处理数据,并由图像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实验原理和方法 1.瞬时速度的计算: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可用以该点为中间时刻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代替 2.根据v-t图象判断运动性质:用描点法可作出小车的v-t图象,根据图象的形状可判断小车的运动性质。 3.加速度的计算:利用v-t图象的斜率求出小车的加速度。 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导轨、小车、纸带、细绳、槽码、刻度尺、导线、交流电源。 槽码的图片给学生看一下 实验操作 1.如图所示, 在长木板上固定打点计时器,连接电路。让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安装好纸带。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启动打点计时器,释放小车,打点完成后关闭电源,观察纸带的点迹是否清晰,不够清晰则重复试验。【学生实验与数据处理】 将学生分为四组,每组选取一位学生上台进行实验,每次实验可增加所挂槽码(或在小车上放置重物),得到四条纸带。 每组其他同学分任务完成以下步骤: 找到合适的0计数点; 选取合适的时间间隔,保证有6组以上的瞬时速度数据; 标记计数点,测量每个计数点的位移,记入表格; 计算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记录到表格; 绘制v-t图像,使各点尽量在图像上,或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 观察图像特点,通过图像计算斜率。 斜率代表什么?【计算机绘制图像&总结】 课后老师收集学生的四组数据,用计算机拟合得到v-t图像, 第二节课时,比较拟合结果的斜率与学生得到的斜率,并比较四组数据的R值(线性相关指数)。 总结实验过程的问题与不足,总结实验结果,得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