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河南省南阳市新未来高一第二学期6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2025.06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美索不达米亚传统中,为神庙制砖是一件极其重要并具仪式性的事件。亚述帝国时期的萨尔贡二世在关于新都修造的铭文中说:“在一个适宜的月份,在一个吉利的日子,在库拉神之月,在艾什淑节之日,我命(工匠)挥锄制砖。”据此可知,两河流域( )A.与埃及文明联系密切 B.呈现出多元文化特征C.建造神庙的技术高超 D.王权与神权联系密切2.早在波斯帝国时期,中国的丝绸已到达地中海东岸。东汉的班超为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在征服地中海东部地区后,当地商人也有意向东,尝试与汉朝建立直接联系。这体现了当时( )A.农耕文明的扩展 B.早期人类文明产生C.区域文明的交流 D.地区性大国的兴起3.中世纪时期,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为加强对北意大利的控制,授予伦巴第同盟城市选举官员、组建民兵的权利,以换取城市对帝国权威的承认。法国国王路易九世为筹措军费,允许巴黎等城市通过缴纳赎金获得管理商业赋税的自治权。据此可知,欧洲中世纪( )A.王权借助城市力量打击教会权威B.王权与城市形成利益交换的政治联盟C.封建割据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D.市民阶层通过武装斗争争取自治权利4.威尼斯商人发现,在1519—1529年的十年间,原本经地中海转运的香料贸易量锐减75%,来自里斯本、安特卫普的商船却满载东方货物涌入欧洲市场。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 )A.商业革命改变贸易格局 B.殖民扩张导致物种交换C.价格革命引发通货膨胀 D.宗教改革冲击教会势力5.牛顿以他对支配万物的寥寥数条规律的概括,彰显了人的理性的伟大,暴露了宗教非理性主义的荒谬,促使人们由对牛顿和自然规律的崇拜发展出一种探寻人类社会客观规律的热忱。这体现了( )A.宗教改革促进民众觉醒 B.科学革命助推思想解放C.文艺复兴摧毁封建制度 D.牛顿力学体系的全面性6.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威廉一世试图使用“德国的皇帝”这一称号,但由于其含有对其他各邦拥有主权的意思而被巴伐利亚和符腾堡国王拒绝,最终改为只具有民族意义的称号——“德意志皇帝”。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 )A.外部的安全压力增加 B.实行中央集权制C.社会结构具有脆弱性 D.内部的权力分散7.18世纪末,英国煤矿普遍采用蒸汽动力抽水机排除矿坑积水。这一技术革新使矿井开采深度大幅增加,原本主要从事地面辅助劳动的男性劳动力被大量调入地下采矿,而地面的装卸、筛选等工作则更多由妇女和儿童承担。这反映出( )A.产业结构的变化扩大劳动力需求 B.蒸汽技术导致传统就业结构崩溃C.能源革命直接引发社会阶层对立 D.工业化进程加剧了贫富差距扩大8.“尽管马克思从未对公社的长期前景有过多少幻想,可此时他还是立刻凭借直觉感知到了巴黎的这场新革命潜藏着多么重大的意义,他赶上了潮流。从长期来看,公社对马克思的影响要远大于马克思对公社的影响。”这一观点揭示出巴黎公社( )A.促进了世界工人阶级联合 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C.具有社会主义政权的性质 D.成为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9.19世纪中后期,德国在东非殖民地建立咖啡种植园,通过军事据点保护经济掠夺;英国为控制南非钻石产区,与荷兰移民后裔布尔人爆发了两次战争。这反映出当时( )A.非洲资源得到合理开发 B.列强海外扩张冲突加剧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D.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10.20世纪初,摩洛哥成为法国和德国之间的争夺焦点。法国希望加强在摩洛哥的控制,而德国则试图挑战法国的优势地位。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后,法国在摩洛哥获得更多特权,但德国也获得了在非洲的部分土地作为补偿。法国和德国在摩洛哥的争斗反映了( )A.非洲成为主要的殖民战场 B.法国对殖民地控制力加强C.日益加剧的帝国主义竞争 D.德国统一增强了综合国力11.1935年意大利入侵国联成员国埃塞俄比亚,国联试图对意大利实施经济制裁,但措施未包括关键的石油禁运,也没有军事干预,无法有效阻止意大利的行动,意大利最终占领了埃塞俄比亚。这表明国联( )A.加剧了地区性冲突 B.遭到了各国普遍反对C.未能发挥有效作用 D.宗旨是维护大国利益12.1924年,苏联人均用于购买衣服和鞋类的现金开支总额比1923年增加37.7%;面包、各类谷物、土豆的消费量日益减少,而肉类、油脂、奶制品、蛋类的消费量日益增加。这( )A.反映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B.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桎梏C.体现了集体农庄的优势 D.表明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13.1947年,美国一位漫画家创作了《复兴的欧洲》,画中一位身着星条旗的人物正将一桶桶标有“美元”字样的液体倒入一台巨大的机器,机器下方连接着欧洲各国的管道,管道另一端的欧洲城市正从废墟中逐渐恢复生机。漫画中“身着星条旗的人物”寓指( )A.北约组织 B.杜鲁门主义 C.华约组织 D.马歇尔计划14.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放松了航空和电信行业的管制,允许新的航空公司和电信服务商进入市场,增加竞争,最终降低消费者价格并提高了效率。这一做法( )A.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B.促进了资本的全球流动C.推动了市场活力的提升 D.解决了经济“滞胀”现象15.1968年,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提出了“有限主权论”,即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各国的主权受到“整体利益”的限制。一旦某个国家的政策被认为威胁到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稳定,苏联便有权进行干涉。下列属于该理论应用的是( )A.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 B.中苏爆发了珍宝岛战役C.东欧各国实施计划经济 D.南斯拉夫最早进行改革16.下表所示为1960—1970年部分亚洲与欧洲国家或组织发布的宣言(法律)。这些宣言(法律)颁布的主要目的是( )时间 国家或组织 法案或宣言 内容1960年 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 《喜马拉雅山区资源开发与保护协定》 对喜马拉雅山区内的水资源、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行使共同管辖权1965年 欧洲经济共同体 《关于共同体成员国边境资源管理的决议》 成员国在边境地区的自然资源开发需考虑共同体整体利益,进行合理规划1970年 阿拉伯国家联盟 《阿拉伯半岛沿海资源保护宣言》 对阿拉伯半岛沿海的渔业资源、石油资源等进行保护,防止过度开发A.保障地区和平稳定 B.加强区域资源管控C.推动国际贸易发展 D.提升国际政治地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两河流域在历史上留下了大量历史文献,其中有王室碑铭、通信、文件档案、条约、编年史等,使人们得以大致了解历代君主的姓名、统治年代和主要“伟业”。这一传统对曾在两河流域广泛游历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产生了影响。希罗多德所撰《历史》一书以专章记载希腊周边地区国家和民族,如埃及、巴比伦、波斯和斯基泰人的地理、历史、民族、宗教、经济、政治和风土人情等,并对这些国家的文明持赞赏的态度。在对希波战争的研究中,他表现出“从历史自身去解释历史”的倾向,而不是将历史归之于神意,这种人本思想开创了希腊乃至西方史学的新时期。材料二辉煌灿烂的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摇篮。然而,在希腊文明的童年时期,它也曾经从邻近的世界文明发源地——近东,尤其是两河流域吸收大量丰富的养料,从而形成自己卓尔不凡的独特文明,为西方文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从领域上看,它涉及文字、文学、科学、史学、宗教、建筑等许多方面,从而大大丰富了古希腊文明的内涵。希腊因此保存了两河流域的古老文化并将其传播到整个西方。——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黄民兴《试论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概括希罗多德《历史》编纂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向希腊传播的影响。(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们以“理性”为核心武器,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蒙昧主义。伏尔泰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腐朽,称其为“迷信的恶魔和狂信的九头蛇”,主张“开明专制”以保障公民权利;孟德斯鸠主张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强调权力制衡以防止专制;卢梭则倡导“社会契约论”,认为国家权力源于人民的共同意志,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这些思想如同火炬,照亮了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道路。——摘编自【美】彼得·赖尔、艾伦·威尔逊《启蒙运动百科全书》材料二启蒙思想的传播依托于多种新兴媒介。咖啡馆成为思想交流的重要场所,巴黎、伦敦等地的知识分子常在此辩论社会问题,伏尔泰的《哲学通信》便在咖啡馆中被广泛传阅;沙龙文化盛行,贵族女性主持的沙龙汇聚了思想家、文学家,如德·莱斯皮纳斯小姐的沙龙成为狄德罗编纂《百科全书》的讨论阵地;此外,报纸和期刊迅速发展,《伦敦杂志》《法兰西信使》等定期刊物登载启蒙文章,使先进思想突破精英圈层,向市民阶层扩散。——摘编自【美】乔纳森·伊斯雷尔《启蒙运动的生意:〈百科全书〉出版史》(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三位启蒙运动主要思想家的政治主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传播的媒介特点及对欧洲社会的影响。(8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6世纪至18世纪中后期,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多呈现分散性特征。斗争往往局限于局部区域,由地方封建主或宗教领袖发起,如非洲部分部落对欧洲奴隶贸易据点的袭击、印度土邦对东印度公司早期渗透的抵抗。此时的反抗缺乏统一的政治纲领,武器以冷兵器为主。材料二18世纪末,海地爆发黑人奴隶起义,以杜桑·卢维杜尔为领袖,首次在拉美地区建立独立黑人国家。19世纪初,拉丁美洲掀起民族独立浪潮,玻利瓦尔、圣马丁等资产阶级革命家领导斗争,颁布《卡塔赫纳宣言》等纲领性文件,号召拉美各地革命者互相支援,共同来解放拉美。同期,亚洲的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虽仍带有宗教或农民战争色彩,但开始出现反封建与反殖民的双重诉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凯末尔革命以资产阶级民族主义为旗帜,推翻苏丹制度并击退列强干涉,建立世俗化共和国;印度国大党在甘地领导下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将民众动员与宪政斗争相结合,标志着民族解放运动进入现代阶段。——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16世纪至18世纪中后期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局限性。(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至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阶段性突破,并分析其国际背景。(8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当代世界中的经济全球化既是世界大变局的一种表现,又是世界大变局的一个结果。之所以说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大变局的一种表现,是因为经济全球化的重大变化正是世界大变局的一个重要内容。经济全球化的重大变化表现为:与此前任何时期相比,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影响的范围更大、程度更深。从范围来看,世界上几乎没有任何经济体能够绕过经济全球化而独自前行,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下,既没有人是一个孤岛,也没有一个经济体在孤岛之中能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影响的程度来看,世界各个经济体都因经济全球化而相互依赖、相互嵌入,这种状况也超出了历史任何时期。之所以说经济全球化又是世界大变局的结果,是因为世界大变局最重要的是国际权力的转移,这也就意味着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在变化,因而经济全球化本身也必然随之而变化。无论是作为世界大变局的表现还是结果,经济全球化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态势。——摘编自胡键《经济全球化的新态势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变革》从材料中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大变局”,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024—2025学年度河南省南阳市新未来高一第二学期6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C B A B D A B B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A D C A 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答案】(12分)(1)特点:受两河流域历史编写传统影响;注重实地考察;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具有人本思想。(6分,答出三点即可)(2)影响:丰富了古希腊文明的内涵(若答出具体内容,如文字、科学等亦可);促进了古希腊社会的进步;有利于西方的历史文化发展。(6分)18.【答案】(14分)(1)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主张“开明专制”,保障公民权利。(2分)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强调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制衡以防止专制。(2分)卢梭:倡导“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2分)(2)特点:场所的开放性与公共性;传播主体的多元性;渠道的大众化。(4分,答出两点即可)影响:进一步冲击了宗教神权和封建专制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直接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促进了民主政体和法治社会的建立;推动了教育普及和公民意识觉醒,有利于欧洲近代化转型;推动了文化产业(如出版业)的发展,丰富了欧洲近代文化的内涵。(4分,答出两点即可)19.【答案】(14分)(1)局限性:斗争范围分散;缺乏先进阶级领导;缺乏统一纲领;武器装备落后。(6分,答出三点即可)(2)突破:领导力量革新,资产阶级革命家成为主导,取代封建势力;斗争目标深化,从单纯反殖民转向反封建与反殖民相结合;制定纲领文件,统一指挥体系;民众动员扩大,突破精英阶层局限;斗争方式多元化,既有武装革命,也有非暴力抗争和宪政斗争。(4分,答出两点即可)国际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瓜分世界,亚非拉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启蒙思想、民族主义思潮扩散;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播;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4分,答出两点即可)20.【答案】(12分)示例论题:经济全球化主导力量的变迁塑造了世界经济格局。(2分)阐述:16—18世纪,欧洲列强凭借军事力量和航海技术进行殖民扩张。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在美洲、非洲和亚洲建立殖民地,掠夺资源并进行贸易。它们以欧洲为中心,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起来,初步形成了全球贸易网络。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凭借先进技术和丰富资源成为世界工厂,其制造业在全球占据领先地位,通过大规模生产和贸易出口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英国也成为“日不落帝国”,确立了全球霸权。到了20世纪初,美国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先进技术和庞大市场,成为世界经济新引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全球贸易和金融自由化。20世纪末以来,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货物出口国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贸易和投资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综上所述,经济全球化主导力量的变迁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对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产生了深远影响。(10分)(“示例”仅供阅卷参考,其他参考论题: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大变局的相互关系;经济全球化的新变化等)【评分细则】本题论题2分,阐述说明部分10分。等级 评分标准一等(9—12分) 论题明确;要素分解全面、科学,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5—8分) 论题明确;要素分解较全面,论证较充分;表述清楚三等(0—4分) 论题不明确或偏离材料主题;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