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期末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期末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期末试卷
1.(2025七下·海曙期末)壁虎在受到攻击时尾巴会自行折断,断尾还会扭动,以吸引敌害的注意,它则乘机逃脱。壁虎断尾后,尾巴还会重新长出来,在这个过程中细胞发生的变化一般不涉及(  )
A.细胞数量增加 B.细胞种类增加
C.遗传物质改变 D.细胞体积增大
【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解析】【分析】细胞分裂前细胞核很大,因为染色体要进行复制,再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所以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
【解答】尾巴断掉又重新长出来,细胞的数目增多、种类增多、体积变大,但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因为在细胞分裂前,遗传物质会进行复制并平均分配给两个子细胞。
故答案为:C。
2.(2025七下·海曙期末)青春期是人的第二次快速生长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应该(  )
A.为了生长发育,选择暴饮暴食
B.不运动多看书,来促进智力发展
C.不与异性交往,保持身心健康
D.培养自我管理,不沉迷网络游戏
【答案】D
【知识点】青春期的变化
【解析】【分析】青春期生长发育较快,要适当补充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要进行适当的运动。
【解答】A、暴饮暴食不利于身体健康,故A错误;
B、适当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故B错误;
C、与异性正常交往不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故C错误;
D、网络游戏不利于身心健康,所以不能沉迷于网络游戏,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3.(2025七下·海曙期末)如果将两只母鸡长期养在笼子里,不与其他鸡接触,则这两只母鸡(  )
A.不能生蛋
B.能生蛋,但这蛋孵不出小鸡
C.能生蛋,但这蛋只能孵出小母鸡
D.能生蛋,蛋也能正常孵出小公鸡或小母鸡
【答案】B
【知识点】鸟的生殖方式
【解析】【分析】受精的鸡蛋才能孵化出小鸡。
【解答】即使只有母鸡,也会下蛋,但没有公鸡,就不能形成受精卵,可知鸡蛋孵不出小鸡。
故答案为:B。
4.(2025七下·海曙期末)要使一株茶树上开出不同颜色的花,可以采用的技术是(  )
A.枝条嫁接 B.枝条压条 C.枝条扦插 D.种子繁殖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嫁接后花的性状与接穗相同。
【解答】要使一株茶树上开出不同颜色的花,可以将开不同颜色的花的枝条嫁接在茶树上。
故答案为:A。
5.(2025七下·海曙期末)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  )
A.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B.用燃着的火柴点燃酒精灯
C.用嘴吹灭酒精灯
D.用酒精灯内焰加热液体药品
【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使用酒精灯加热液体时,要用外焰加热,且试管内的水不能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一。
【解答】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故A错误;
B、应用燃着的火柴点燃酒精灯,故B正确;
C、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故C错误;
D、用酒精灯内焰加热液体药品,手不能同时接触试管夹的长柄和短柄,容易导致试管脱落,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6.(2025七下·海曙期末)下列选项中,属于铸造技术的是(  )
A.轧制成钢轨
B.挤压成铝合金窗
C.拉拔成铜丝
D.液态合金压入模具
【答案】D
【知识点】金属制品及其制造技术
【解析】【分析】铸造技术:将液态金属注入模具,待金属凝固,再移除模具得到所需产品的制造技术。
【解答】ABC、轧制成钢轨、挤压成铝合金窗和拉拔成铜丝都属于成型技术,故ABC错误;
D、液态合金压入模具属于铸造技术,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7.(2025七下·海曙期末)如图所示,一环形金属丝表面覆盖一层肥皂膜,环上系三根松弛棉线,中间连在一起。用热针刺破甲侧肥皂膜,则乙和丙部分肥皂膜形状将变为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分析】肥皂膜形状发生改变的原理是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解答】用热针刺破甲侧肥皂膜,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甲和乙以及甲和丙之间的棉线被拉直。
故答案为:C。
8.(2025七下·海曙期末)如图所示,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作的记录卡片。根据图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a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模型
【解析】【分析】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判断,山谷易形成河流。
【解答】由图b可知,小组要探究河流受污染情况,由图a可知,②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起,为山谷,易形成河流。①③海拔高度高于400m,④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起,为山脊,不会形成河流。
故答案为:B。
9.(2025七下·海曙期末)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都是带电的粒子
B.原子构成分子,所以原子的体积、质量一定比分子小
C.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D.都是能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答案】D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的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原子构成分子,原子通过得失电子转化为离子,离子带电,原子和分子不带电。
【解答】A、分子和原子均不带电,故A错误;
B、原子构成分子,所以原子的体积、质量一定比它构成的分子小,但不一定比其他分子小,故B错误;
C、原子还可以再分,不是最小的微粒,故C错误;
D、原子、分子和离子都能构成物质,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0.(2025七下·海曙期末) 如图为某种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7
B.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5
C.该阴离子可表示为S2-
D.该阴离子的核电荷数小于核外电子数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原子得到电子转化为阴离子。
【解答】A、阴离子带负电,说明电子数大于质子数,若X等于,则电子数为2+8+7=17,等于质子数,故A错误;
B、由图可知,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7,故B错误;
C、该离子的质子数为17,S2-的质子数为16,可知不能表示 S2- ,故C错误;
D、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阴离子中质子数小于电子数,可知核电荷数小于电子数,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1.(2025七下·海曙期末)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
A.一定是单质 B.不可能为化合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一定是纯净物
【答案】B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混合物中含有多种物质,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单质是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化合物是含有两种或以上元素的纯净物。
【解答】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若为纯净物,则为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例如将氧气和臭氧放置在一起。
故答案为:B。
12.(2025七下·海曙期末)下列含有碘元素的物质, 它们按下列顺序排列: ①NaI;②I2;③HIO; ④X;⑤KIO4。根据这种排列规律,X不可能是(  )
A.AgI B.KIO3 C.I2O4 D.I2O3
【答案】A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
【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之和为零计算碘元素的化合价,单质的化合价为0。
【解答】①NaI碘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②I2碘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③HIO碘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④X;⑤KIO4碘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可知是按碘元素化合价逐渐变大的顺序排列的。则X中碘元素的化合价在+1和+7之间。
A、AgI碘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A符合题意;
B、KIO3碘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故B不符合题意;
C、I2O4碘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C不符合题意;
D、I2O3碘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2025七下·海曙期末)下列有关元素和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钙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由大到小: CaCO3、CaCl2、Ca(OH)2
B.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 FeO、Fe2O3、FeS
C.氮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 HNO3、NH3、NO
D.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O、Si、Fe、Al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分析】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B中S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当于两个氧原子,可简化计算过程。
【解答】A、C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CaCl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故A错误;
B、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FeO相当于Fe2O2、Fe2O3、FeS相当于Fe2O4,可知 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 FeO、Fe2O3、FeS,故B正确;
C、H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C错误;
D、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O、Si、Al、Fe,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4.(2025七下·海曙期末)用托盘天平称取5.4g食盐,若指针稍微偏左,接下来的操作应是(  )
A.减少砝码或向左移动游码 B.增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
C.适当减少食盐,至天平平衡 D.适当增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答案】C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在测量时,不能调整砝码和游码,只能调整食盐。
【解答】要计划称量一定质量的食盐,在称量前应先放置好砝码和游码,之后添加食盐,直至天平平衡,此时指针偏左,说明食盐的质量偏大,应适当取出部分食盐,直至天平平衡。
故答案为:C。
15.(2025七下·海曙期末)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15.6g药品(1g以下用游码),误将砝码放在左盘,则该同学所称量药品的实际质量为(  )
A.16.4g B.14.4g C.15.4g D.15.6g
【答案】B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左物右码放反且移动游码,药品的质量等于砝码减游码。
【解答】天平左盘物质的质量=右盘物质的质量+游码,1g以下用游码,将砝码放在左盘,可知砝码的质量为15g,游码为0.6g,则药品的实际质量为m=15.0g-0.6g=14.4g。
故答案为:B。
16.(2025七下·海曙期末)如图某同学将一个瘪了但没有破裂的乒乓球放入装有热水的杯中,观察到乒乓球恢复了球形。此过程中,对于球内气体而言,没发生变化的是(  )
A.体积 B.温度 C.密度 D.质量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质量指的是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状态、温度、位置等因素无关。
【解答】瓶内气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受热膨胀,体积变大,所含物质没有改变,可知质量不变,由可知,气体的密度减小。
故答案为:D。
17.(2025七下·海曙期末)用相同的容器分别盛装200g的酒精、水、食盐水和水银( ),则装酒精的容器是 (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和四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进行判断。
【解答】由题中信息可知,酒精的密度最小,四种液体的质量相同,由可知,酒精的体积最大。
故答案为:A。
18.(2025七下·海曙期末)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很快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该过程中(  )
A.一直吸热且状态不变
B.一直吸热且由固态变为液态
C.先吸热,后放热;先熔化后凝固
D.先放热,后吸热;先凝固后熔化
【答案】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凝固与凝固现象
【解析】【分析】物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在凝固的过程中放出热量。
【解答】解: 开水倒入杯中后, 夹层间的“神奇物质” 先吸收热量,由固态变为液态;当水温低于55℃后开始放热,由液态变为固态,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9.(2025七下·海曙期末)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开始沸腾以后,碗中的水将(  )
A.同时沸腾
B.温度能达到水的沸点,但不会沸腾
C.稍后沸腾
D.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不会沸腾
【答案】B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沸腾的体积: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吸热。
【解答】锅里的水开始沸腾,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碗里的水温度升高至沸点后,水温与锅内的水相同,不再继续吸热,可知碗里的水温度虽然可以达到沸点,但由于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故答案为:B。
20.(2025七下·海曙期末)小金利用烧杯装某种液体,用天平和量筒测量该液体的密度,将得到的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体积为80cm3时, 液体质量为100g
B.烧杯质量为100g
C.
D.
【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图像与纵坐标的交点即为烧杯的质量。
【解答】B、由图可知,当液体的体积为零时,总质量为20g,可知烧杯的质量为20g,故B错误;
CD、液体的密度为,故C错误,D正确;
A、液体体积为80cm3时, 液体质量为,故A错误。
故答案为:D。
21.(2025七下·海曙期末)用化学用于完成下列填空:
(1)氩气   ;
(2)干冰   ;
(3)3个铜离子   ;
(4)5个硫酸根离子   ;
【答案】(1)Ar
(2)CO2
(3)3Cu2+
(4)5SO42-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1)稀有气体元素符号即可表示这种物质。
(2)氧化物在书写化学式时,将氧元素写在右侧。
(3)(4)表示离子个数的数字写在离子符号前面,表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字写在右上角。
【解答】(1)氩气是稀有气体,化学式为:Ar。
(2)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3)一个铜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3个铜离子:3Cu2+。
(4)表示离子个数的数字写在离子符号前面,5个硫酸根离子:5SO42-。
22.(2025七下·海曙期末)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
(1) H2O:    
(2) Mg2+:    
【答案】(1)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2)1个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1)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数字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2)表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字写在离子符号的右上角。
【解答】(1) H2O中的“2”表示的是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2)Mg2+中的“2”表示的是1个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23.(2025七下·海曙期末)中国的陶瓷器驰名中外。陶瓷器制造主要有揉泥[目的:   ]、制坯、干燥、素烧、   、烧制等步骤。
【答案】排空泥料中的气泡;施釉
【知识点】陶瓷器及其制造流程
【解析】【分析】制作陶瓷器最重要的步骤是素烧,对陶瓷器的性能影响很大。
【解答】在制作陶瓷器时揉泥的目的是排尽泥料中的气泡,在素烧后要进行施釉,使陶瓷器表面变得光亮。
24.(2025七下·海曙期末)如图是细胞分裂、生长、分化的大致过程,请回答:
(1)表示细胞分裂的过程是   。
(2)e、f、g形成的组织中,失去分裂能力的是   。
(3)d过程是细胞不断从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这就是细胞的生长,它使细胞的   逐渐增大。
【答案】(1)a、b、c
(2)A和B
(3)体积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解析】【分析】(1)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数目变多。
(2)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
(3)细胞生长的结果是细胞的体积变大,数目和形态均不会发生改变。
【解答】(1)细胞分裂后数目将变多,可知属于细胞分裂过程的是:a、b、c。
(2)由图可知,AB形态与原来不同,可知已经失去分裂能力,分化成了不同种类的细胞。
(3)细胞生长的结果是细胞的体积变大。
25.(2025七下·海曙期末)以下都是验证土壤成分的各种实验,请根据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A实验为了验证土壤中有   ;
B实验中能看到的现象是   ;
C实验为了验证土壤中有   。
【答案】空气;试管口有水珠附着(产生);无机盐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中含有空气、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等。
【解答】A验证的是土壤中是否含有空气,浸没土壤所需的水多余浸没等体积铁块所需的水。
B实验验证的是土壤中是否有关,将观察到试管口有小水珠附着。
C实验验证的是土壤中是否存在无机盐,若含有无机盐,蒸发后会由固态晶体残留。
26.(2025七下·海曙期末)相同分子数的SO2和SO3,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相同质量的SO2和SO3,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为使SO2和SO3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则SO2和SO3的质量比应为   。
【答案】2:3;5:6;6:5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等于物质的质量与该元素的质量分数的乘积。
【解答】由化学式可知,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三个氧原子,每个氧原子的质量相同,可知质量比等于个数比,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分子个数相同,可知氧元素质量比为:2:3。
设两种物质的质量均为m,则二氧化硫中氧元素的质量为,三氧化硫中氧元素的质量为,质量比为。
氧元素质量相同,即氧原子个数相同,可知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分子个数比为3:2,则质量为比。
27.(2025七下·海曙期末)有一块金、铜合金块,总质量为185.5g,总体积为15cm3,已知 求此合金中含金   g。
【答案】96.5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分别列出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式,联立两式计算金和铜的体积,通过密度公式计算金的质量。
【解答】设金的体积为x,铜的体积为y,则有,,联立两式,可得,则金的质量为。
28.(2025七下·海曙期末)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2024年10月30日成功发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因此,保障航天员的氧气需求至关重要。目前空间站已实现电解水制氧,如图1是电解水实验的简易装置,图2是收集到的气体a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3是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分析】
(1)实验前常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   。
(2)图1中开始电解后观察到的现象:   。
(3)气体a是   ,检验此气体的方法是   。
(4)请在图2中画出理论上产生的气体b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变化图。
(5)图3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其中①②③的正确顺序是   。
(6)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
【实验结论】水是由   组成的。
【答案】(1)增强水的导电性
(2)两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且两试管中的液面都下降
(3)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观察是否复燃
(4)
(5)②③①
(6)水→氢气+氧气;氢元素和氧元素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1)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大,导电性增强。
(2)氢气和氧气都不易溶于水,将观察到两边均有气泡产生。
(3)(4)根据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两倍判断两侧气体的种类以及氢气的体积。
(5)水电解的实质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组合成氢气,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气。
(6)由水电解产物可知,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解答】(1)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加快电解水的速度。
(2)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可知观察到的现象为:两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且两试管中的液面都下降。
(3)a中气体的体积更少,可知是氧气,检验方法为: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观察是否复燃。
(4)气体b是氢气,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据此作图。
(5)①表示的是氢分子和氧分子,②表示的是水分子,③表示的是氢原子和氧原子,顺序为:②③①。
(6)由前面探究可知,水电解产生了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9.(2025七下·海曙期末)某同学为探究“植物生长是否需要无机盐”,他选取了2株大小相似生长旺盛的玉米幼苗。将两株幼苗的根部洗净[尽量不损伤根毛],分别放入盛有等量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的2支大试管中,如图所示。经过两个星期,他发现2株玉米幼苗长势相差甚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指出实验中的不足之处:   。
(2)为什么要“将两株幼苗的根部洗净”:   。
(3)盛有   的试管中植株长的好,这是因为:   。
(4)若该同学想进一步探究“钾对玉米生长的影响”,那么两支试管中应分别盛等量的   和   。
【答案】(1)只选取2株玉米幼苗,实验对象数量少,实验结果存在偶然性
(2)排出土壤中无机盐对实验的干扰
(3)土壤浸出液;土壤浸出液中有无机盐,可促进植物生长
(4)土壤浸出液;去钾的土壤浸出液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1)为了避免偶然性,应多用几根枝条进行实验。
(2)洗净可以防止根表面残留的无机盐对实验造成干扰。
(3)无机盐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可知土壤浸出液中的幼苗长势更好。
(4)根据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一份溶液中含钾、一份不含钾。
【解答】(1)实验只选取2株玉米幼苗,实验对象数量少,实验结果存在偶然性,应多用几枝枝条进行重复实验。
(2)根表面残留的无机盐可能会对实验造成干扰,所以在实验前要先将根洗净。
(3)土壤浸出液中含有植物生长需要的无机盐,所以放在土壤浸出液中的幼苗长势更好。
(4)探究钾元素的影响,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应在一只试管内盛放土壤浸出液,在另一只试管内盛放等量的去钾的土壤浸出液。
30.(2025七下·海曙期末)小宁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   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他应向   (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   ,酱油的密度为    kg/m3。
(3)小宁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   (填“偏大”或“偏小”)。
(4)实验中,小宁向老师提出了疑惑:天平没有了砝码能不能测呢 老师回答道:也能测出酱油的密度。于是老师给小宁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一个滴管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将一个烧杯倒入适量水,另一个烧杯倒入一定量的酱油。分别放在已调平的天平左、右两盘中;
②   ,使天平平衡;
③用量筒分别测出烧杯中水的体积V1,酱油的体积V2;
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答案】(1)游码;右
(2)45g;1.125×103
(3)偏大
(4)用滴管向右盘烧杯中添加适量酱油或用滴管向左盘烧杯中添加适量水;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液体密度的测量;设计实验测密度
【解析】【分析】(1)调平天平时,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方向相反的一侧调。
(2)酱油的质量等于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减去烧杯的质量。
(3)酱油质量测量准确,体积偏小,由密度公式可知,测得的密度将偏小。
(4)实验中用水的质量等于酱油的质量测量酱油的密度。
【解答】(1)调平天平前,应先将游码归零,图甲中指针向左偏,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直至天平平衡。
(2)酱油的质量m=50g+10g+2g-17g=45g。
由图丙可知,酱油的体积为40mL=40cm3,酱油的密度为。
(3)将酱油倒入量筒内时,会有部分酱油残留在烧杯中,导致体积测量值偏小,由可知,测得的密度将偏大。
(4)用滴管向右盘烧杯中添加适量酱油或用滴管向左盘烧杯中添加适量水,直至天平平衡,此时水的质量等于酱油的质量。
酱油的密度。
31.(2025七下·海曙期末)尿素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高效氮肥,它的化学式为CO(NH2)2。
(1)尿素含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
(2)120g该尿素中含氮元素的质量
(3)多少克硝酸铵[NH4NO3]中的氮元素与 120g该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相等
【答案】(1)四;60
(2)尿素中: ,
(3)硝酸铵中: ,,也可用关系量法: 设质量为x的硝酸铵与120g尿素含有相同质量的氮元素,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分析】(1)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和。
(2)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等于物质的质量与该元素的质量分数的乘积。
(3)根据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等于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进行计算。
【解答】(1)由尿素的化学式可知,尿素中含有碳、氧、氢、氮四种元素,相对分子质量为。
32.(2025七下·海曙期末)有一质量为5.4kg的铝球,体积是3000cm3。 (ρ值=2.7g/cm3)
(1)试判定这个铝球是实心还是空心
(2)如果是空心,则空心部分体积多大
(3)如果给空心部分注满水,则球的总质量为多少 kg
【答案】(1)假设该铝球是实心的,所需材料为V铝,
∴该铝球为空心的。
(2)
(3)g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所给的质量和密度计算实心球的体积,若所得体积小于题中铝球的体积,说明铝球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的体积=铝球体积-实心材料的体积。
(3)水的体积等于空心部分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计算水的质量,水的质量与铝球的质量之和即为球的总质量。
33.(2025七下·海曙期末)冬天干冷时,用嘴向手上“哈气”(即缓慢地吹气),手会感到暖和。若用劲向手上快速“吹气”,手不但不会暖和,反而会觉得更冷。都是从嘴里出来的“气”,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 请你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加以解释。
【答案】“哈气”是①嘴里吹出热的水蒸气遇冰冷的手液化放热,③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使手暖和。快速“吹气”①加快了手表面的空气流速,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②蒸发吸热,温度降低,使手感觉得更冷。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汽化: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汽化吸热;液化:由气态转化为液态,液化放热。
【解答】用嘴向手上“哈气”(即缓慢地吹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放出热量,受吸热、感觉到暖和。
快速吹气,空气流速变快,蒸发加快,蒸发吸热,所以感觉更冷。
1 / 1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期末试卷
1.(2025七下·海曙期末)壁虎在受到攻击时尾巴会自行折断,断尾还会扭动,以吸引敌害的注意,它则乘机逃脱。壁虎断尾后,尾巴还会重新长出来,在这个过程中细胞发生的变化一般不涉及(  )
A.细胞数量增加 B.细胞种类增加
C.遗传物质改变 D.细胞体积增大
2.(2025七下·海曙期末)青春期是人的第二次快速生长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应该(  )
A.为了生长发育,选择暴饮暴食
B.不运动多看书,来促进智力发展
C.不与异性交往,保持身心健康
D.培养自我管理,不沉迷网络游戏
3.(2025七下·海曙期末)如果将两只母鸡长期养在笼子里,不与其他鸡接触,则这两只母鸡(  )
A.不能生蛋
B.能生蛋,但这蛋孵不出小鸡
C.能生蛋,但这蛋只能孵出小母鸡
D.能生蛋,蛋也能正常孵出小公鸡或小母鸡
4.(2025七下·海曙期末)要使一株茶树上开出不同颜色的花,可以采用的技术是(  )
A.枝条嫁接 B.枝条压条 C.枝条扦插 D.种子繁殖
5.(2025七下·海曙期末)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  )
A.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B.用燃着的火柴点燃酒精灯
C.用嘴吹灭酒精灯
D.用酒精灯内焰加热液体药品
6.(2025七下·海曙期末)下列选项中,属于铸造技术的是(  )
A.轧制成钢轨
B.挤压成铝合金窗
C.拉拔成铜丝
D.液态合金压入模具
7.(2025七下·海曙期末)如图所示,一环形金属丝表面覆盖一层肥皂膜,环上系三根松弛棉线,中间连在一起。用热针刺破甲侧肥皂膜,则乙和丙部分肥皂膜形状将变为图中的(  )
A. B.
C. D.
8.(2025七下·海曙期末)如图所示,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作的记录卡片。根据图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a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9.(2025七下·海曙期末)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都是带电的粒子
B.原子构成分子,所以原子的体积、质量一定比分子小
C.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D.都是能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10.(2025七下·海曙期末) 如图为某种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7
B.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5
C.该阴离子可表示为S2-
D.该阴离子的核电荷数小于核外电子数
11.(2025七下·海曙期末)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
A.一定是单质 B.不可能为化合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一定是纯净物
12.(2025七下·海曙期末)下列含有碘元素的物质, 它们按下列顺序排列: ①NaI;②I2;③HIO; ④X;⑤KIO4。根据这种排列规律,X不可能是(  )
A.AgI B.KIO3 C.I2O4 D.I2O3
13.(2025七下·海曙期末)下列有关元素和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钙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由大到小: CaCO3、CaCl2、Ca(OH)2
B.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 FeO、Fe2O3、FeS
C.氮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 HNO3、NH3、NO
D.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O、Si、Fe、Al
14.(2025七下·海曙期末)用托盘天平称取5.4g食盐,若指针稍微偏左,接下来的操作应是(  )
A.减少砝码或向左移动游码 B.增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
C.适当减少食盐,至天平平衡 D.适当增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15.(2025七下·海曙期末)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15.6g药品(1g以下用游码),误将砝码放在左盘,则该同学所称量药品的实际质量为(  )
A.16.4g B.14.4g C.15.4g D.15.6g
16.(2025七下·海曙期末)如图某同学将一个瘪了但没有破裂的乒乓球放入装有热水的杯中,观察到乒乓球恢复了球形。此过程中,对于球内气体而言,没发生变化的是(  )
A.体积 B.温度 C.密度 D.质量
17.(2025七下·海曙期末)用相同的容器分别盛装200g的酒精、水、食盐水和水银( ),则装酒精的容器是 (  )
A. B. C. D.
18.(2025七下·海曙期末)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很快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该过程中(  )
A.一直吸热且状态不变
B.一直吸热且由固态变为液态
C.先吸热,后放热;先熔化后凝固
D.先放热,后吸热;先凝固后熔化
19.(2025七下·海曙期末)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开始沸腾以后,碗中的水将(  )
A.同时沸腾
B.温度能达到水的沸点,但不会沸腾
C.稍后沸腾
D.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不会沸腾
20.(2025七下·海曙期末)小金利用烧杯装某种液体,用天平和量筒测量该液体的密度,将得到的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体积为80cm3时, 液体质量为100g
B.烧杯质量为100g
C.
D.
21.(2025七下·海曙期末)用化学用于完成下列填空:
(1)氩气   ;
(2)干冰   ;
(3)3个铜离子   ;
(4)5个硫酸根离子   ;
22.(2025七下·海曙期末)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
(1) H2O:    
(2) Mg2+:    
23.(2025七下·海曙期末)中国的陶瓷器驰名中外。陶瓷器制造主要有揉泥[目的:   ]、制坯、干燥、素烧、   、烧制等步骤。
24.(2025七下·海曙期末)如图是细胞分裂、生长、分化的大致过程,请回答:
(1)表示细胞分裂的过程是   。
(2)e、f、g形成的组织中,失去分裂能力的是   。
(3)d过程是细胞不断从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这就是细胞的生长,它使细胞的   逐渐增大。
25.(2025七下·海曙期末)以下都是验证土壤成分的各种实验,请根据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A实验为了验证土壤中有   ;
B实验中能看到的现象是   ;
C实验为了验证土壤中有   。
26.(2025七下·海曙期末)相同分子数的SO2和SO3,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相同质量的SO2和SO3,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为使SO2和SO3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则SO2和SO3的质量比应为   。
27.(2025七下·海曙期末)有一块金、铜合金块,总质量为185.5g,总体积为15cm3,已知 求此合金中含金   g。
28.(2025七下·海曙期末)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2024年10月30日成功发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因此,保障航天员的氧气需求至关重要。目前空间站已实现电解水制氧,如图1是电解水实验的简易装置,图2是收集到的气体a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3是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分析】
(1)实验前常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   。
(2)图1中开始电解后观察到的现象:   。
(3)气体a是   ,检验此气体的方法是   。
(4)请在图2中画出理论上产生的气体b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变化图。
(5)图3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其中①②③的正确顺序是   。
(6)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
【实验结论】水是由   组成的。
29.(2025七下·海曙期末)某同学为探究“植物生长是否需要无机盐”,他选取了2株大小相似生长旺盛的玉米幼苗。将两株幼苗的根部洗净[尽量不损伤根毛],分别放入盛有等量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的2支大试管中,如图所示。经过两个星期,他发现2株玉米幼苗长势相差甚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指出实验中的不足之处:   。
(2)为什么要“将两株幼苗的根部洗净”:   。
(3)盛有   的试管中植株长的好,这是因为:   。
(4)若该同学想进一步探究“钾对玉米生长的影响”,那么两支试管中应分别盛等量的   和   。
30.(2025七下·海曙期末)小宁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   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他应向   (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   ,酱油的密度为    kg/m3。
(3)小宁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   (填“偏大”或“偏小”)。
(4)实验中,小宁向老师提出了疑惑:天平没有了砝码能不能测呢 老师回答道:也能测出酱油的密度。于是老师给小宁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一个滴管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将一个烧杯倒入适量水,另一个烧杯倒入一定量的酱油。分别放在已调平的天平左、右两盘中;
②   ,使天平平衡;
③用量筒分别测出烧杯中水的体积V1,酱油的体积V2;
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31.(2025七下·海曙期末)尿素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高效氮肥,它的化学式为CO(NH2)2。
(1)尿素含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
(2)120g该尿素中含氮元素的质量
(3)多少克硝酸铵[NH4NO3]中的氮元素与 120g该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相等
32.(2025七下·海曙期末)有一质量为5.4kg的铝球,体积是3000cm3。 (ρ值=2.7g/cm3)
(1)试判定这个铝球是实心还是空心
(2)如果是空心,则空心部分体积多大
(3)如果给空心部分注满水,则球的总质量为多少 kg
33.(2025七下·海曙期末)冬天干冷时,用嘴向手上“哈气”(即缓慢地吹气),手会感到暖和。若用劲向手上快速“吹气”,手不但不会暖和,反而会觉得更冷。都是从嘴里出来的“气”,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 请你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加以解释。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解析】【分析】细胞分裂前细胞核很大,因为染色体要进行复制,再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所以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
【解答】尾巴断掉又重新长出来,细胞的数目增多、种类增多、体积变大,但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因为在细胞分裂前,遗传物质会进行复制并平均分配给两个子细胞。
故答案为:C。
2.【答案】D
【知识点】青春期的变化
【解析】【分析】青春期生长发育较快,要适当补充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要进行适当的运动。
【解答】A、暴饮暴食不利于身体健康,故A错误;
B、适当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故B错误;
C、与异性正常交往不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故C错误;
D、网络游戏不利于身心健康,所以不能沉迷于网络游戏,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3.【答案】B
【知识点】鸟的生殖方式
【解析】【分析】受精的鸡蛋才能孵化出小鸡。
【解答】即使只有母鸡,也会下蛋,但没有公鸡,就不能形成受精卵,可知鸡蛋孵不出小鸡。
故答案为:B。
4.【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嫁接后花的性状与接穗相同。
【解答】要使一株茶树上开出不同颜色的花,可以将开不同颜色的花的枝条嫁接在茶树上。
故答案为:A。
5.【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使用酒精灯加热液体时,要用外焰加热,且试管内的水不能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一。
【解答】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故A错误;
B、应用燃着的火柴点燃酒精灯,故B正确;
C、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故C错误;
D、用酒精灯内焰加热液体药品,手不能同时接触试管夹的长柄和短柄,容易导致试管脱落,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6.【答案】D
【知识点】金属制品及其制造技术
【解析】【分析】铸造技术:将液态金属注入模具,待金属凝固,再移除模具得到所需产品的制造技术。
【解答】ABC、轧制成钢轨、挤压成铝合金窗和拉拔成铜丝都属于成型技术,故ABC错误;
D、液态合金压入模具属于铸造技术,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7.【答案】C
【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分析】肥皂膜形状发生改变的原理是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解答】用热针刺破甲侧肥皂膜,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甲和乙以及甲和丙之间的棉线被拉直。
故答案为:C。
8.【答案】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模型
【解析】【分析】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判断,山谷易形成河流。
【解答】由图b可知,小组要探究河流受污染情况,由图a可知,②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起,为山谷,易形成河流。①③海拔高度高于400m,④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起,为山脊,不会形成河流。
故答案为:B。
9.【答案】D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的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原子构成分子,原子通过得失电子转化为离子,离子带电,原子和分子不带电。
【解答】A、分子和原子均不带电,故A错误;
B、原子构成分子,所以原子的体积、质量一定比它构成的分子小,但不一定比其他分子小,故B错误;
C、原子还可以再分,不是最小的微粒,故C错误;
D、原子、分子和离子都能构成物质,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0.【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原子得到电子转化为阴离子。
【解答】A、阴离子带负电,说明电子数大于质子数,若X等于,则电子数为2+8+7=17,等于质子数,故A错误;
B、由图可知,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7,故B错误;
C、该离子的质子数为17,S2-的质子数为16,可知不能表示 S2- ,故C错误;
D、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阴离子中质子数小于电子数,可知核电荷数小于电子数,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1.【答案】B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混合物中含有多种物质,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单质是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化合物是含有两种或以上元素的纯净物。
【解答】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若为纯净物,则为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例如将氧气和臭氧放置在一起。
故答案为:B。
12.【答案】A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
【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之和为零计算碘元素的化合价,单质的化合价为0。
【解答】①NaI碘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②I2碘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③HIO碘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④X;⑤KIO4碘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可知是按碘元素化合价逐渐变大的顺序排列的。则X中碘元素的化合价在+1和+7之间。
A、AgI碘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A符合题意;
B、KIO3碘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故B不符合题意;
C、I2O4碘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C不符合题意;
D、I2O3碘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分析】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B中S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当于两个氧原子,可简化计算过程。
【解答】A、C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CaCl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故A错误;
B、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FeO相当于Fe2O2、Fe2O3、FeS相当于Fe2O4,可知 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 FeO、Fe2O3、FeS,故B正确;
C、H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C错误;
D、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O、Si、Al、Fe,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4.【答案】C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在测量时,不能调整砝码和游码,只能调整食盐。
【解答】要计划称量一定质量的食盐,在称量前应先放置好砝码和游码,之后添加食盐,直至天平平衡,此时指针偏左,说明食盐的质量偏大,应适当取出部分食盐,直至天平平衡。
故答案为:C。
15.【答案】B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左物右码放反且移动游码,药品的质量等于砝码减游码。
【解答】天平左盘物质的质量=右盘物质的质量+游码,1g以下用游码,将砝码放在左盘,可知砝码的质量为15g,游码为0.6g,则药品的实际质量为m=15.0g-0.6g=14.4g。
故答案为:B。
16.【答案】D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质量指的是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状态、温度、位置等因素无关。
【解答】瓶内气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受热膨胀,体积变大,所含物质没有改变,可知质量不变,由可知,气体的密度减小。
故答案为:D。
17.【答案】A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和四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进行判断。
【解答】由题中信息可知,酒精的密度最小,四种液体的质量相同,由可知,酒精的体积最大。
故答案为:A。
18.【答案】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凝固与凝固现象
【解析】【分析】物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在凝固的过程中放出热量。
【解答】解: 开水倒入杯中后, 夹层间的“神奇物质” 先吸收热量,由固态变为液态;当水温低于55℃后开始放热,由液态变为固态,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9.【答案】B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沸腾的体积: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吸热。
【解答】锅里的水开始沸腾,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碗里的水温度升高至沸点后,水温与锅内的水相同,不再继续吸热,可知碗里的水温度虽然可以达到沸点,但由于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故答案为:B。
20.【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图像与纵坐标的交点即为烧杯的质量。
【解答】B、由图可知,当液体的体积为零时,总质量为20g,可知烧杯的质量为20g,故B错误;
CD、液体的密度为,故C错误,D正确;
A、液体体积为80cm3时, 液体质量为,故A错误。
故答案为:D。
21.【答案】(1)Ar
(2)CO2
(3)3Cu2+
(4)5SO42-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1)稀有气体元素符号即可表示这种物质。
(2)氧化物在书写化学式时,将氧元素写在右侧。
(3)(4)表示离子个数的数字写在离子符号前面,表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字写在右上角。
【解答】(1)氩气是稀有气体,化学式为:Ar。
(2)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3)一个铜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3个铜离子:3Cu2+。
(4)表示离子个数的数字写在离子符号前面,5个硫酸根离子:5SO42-。
22.【答案】(1)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2)1个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1)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数字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2)表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字写在离子符号的右上角。
【解答】(1) H2O中的“2”表示的是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2)Mg2+中的“2”表示的是1个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23.【答案】排空泥料中的气泡;施釉
【知识点】陶瓷器及其制造流程
【解析】【分析】制作陶瓷器最重要的步骤是素烧,对陶瓷器的性能影响很大。
【解答】在制作陶瓷器时揉泥的目的是排尽泥料中的气泡,在素烧后要进行施釉,使陶瓷器表面变得光亮。
24.【答案】(1)a、b、c
(2)A和B
(3)体积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解析】【分析】(1)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数目变多。
(2)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
(3)细胞生长的结果是细胞的体积变大,数目和形态均不会发生改变。
【解答】(1)细胞分裂后数目将变多,可知属于细胞分裂过程的是:a、b、c。
(2)由图可知,AB形态与原来不同,可知已经失去分裂能力,分化成了不同种类的细胞。
(3)细胞生长的结果是细胞的体积变大。
25.【答案】空气;试管口有水珠附着(产生);无机盐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中含有空气、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等。
【解答】A验证的是土壤中是否含有空气,浸没土壤所需的水多余浸没等体积铁块所需的水。
B实验验证的是土壤中是否有关,将观察到试管口有小水珠附着。
C实验验证的是土壤中是否存在无机盐,若含有无机盐,蒸发后会由固态晶体残留。
26.【答案】2:3;5:6;6:5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等于物质的质量与该元素的质量分数的乘积。
【解答】由化学式可知,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三个氧原子,每个氧原子的质量相同,可知质量比等于个数比,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分子个数相同,可知氧元素质量比为:2:3。
设两种物质的质量均为m,则二氧化硫中氧元素的质量为,三氧化硫中氧元素的质量为,质量比为。
氧元素质量相同,即氧原子个数相同,可知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分子个数比为3:2,则质量为比。
27.【答案】96.5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分别列出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式,联立两式计算金和铜的体积,通过密度公式计算金的质量。
【解答】设金的体积为x,铜的体积为y,则有,,联立两式,可得,则金的质量为。
28.【答案】(1)增强水的导电性
(2)两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且两试管中的液面都下降
(3)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观察是否复燃
(4)
(5)②③①
(6)水→氢气+氧气;氢元素和氧元素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1)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大,导电性增强。
(2)氢气和氧气都不易溶于水,将观察到两边均有气泡产生。
(3)(4)根据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两倍判断两侧气体的种类以及氢气的体积。
(5)水电解的实质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组合成氢气,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气。
(6)由水电解产物可知,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解答】(1)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加快电解水的速度。
(2)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可知观察到的现象为:两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且两试管中的液面都下降。
(3)a中气体的体积更少,可知是氧气,检验方法为: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观察是否复燃。
(4)气体b是氢气,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据此作图。
(5)①表示的是氢分子和氧分子,②表示的是水分子,③表示的是氢原子和氧原子,顺序为:②③①。
(6)由前面探究可知,水电解产生了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9.【答案】(1)只选取2株玉米幼苗,实验对象数量少,实验结果存在偶然性
(2)排出土壤中无机盐对实验的干扰
(3)土壤浸出液;土壤浸出液中有无机盐,可促进植物生长
(4)土壤浸出液;去钾的土壤浸出液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1)为了避免偶然性,应多用几根枝条进行实验。
(2)洗净可以防止根表面残留的无机盐对实验造成干扰。
(3)无机盐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可知土壤浸出液中的幼苗长势更好。
(4)根据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一份溶液中含钾、一份不含钾。
【解答】(1)实验只选取2株玉米幼苗,实验对象数量少,实验结果存在偶然性,应多用几枝枝条进行重复实验。
(2)根表面残留的无机盐可能会对实验造成干扰,所以在实验前要先将根洗净。
(3)土壤浸出液中含有植物生长需要的无机盐,所以放在土壤浸出液中的幼苗长势更好。
(4)探究钾元素的影响,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应在一只试管内盛放土壤浸出液,在另一只试管内盛放等量的去钾的土壤浸出液。
30.【答案】(1)游码;右
(2)45g;1.125×103
(3)偏大
(4)用滴管向右盘烧杯中添加适量酱油或用滴管向左盘烧杯中添加适量水;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液体密度的测量;设计实验测密度
【解析】【分析】(1)调平天平时,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方向相反的一侧调。
(2)酱油的质量等于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减去烧杯的质量。
(3)酱油质量测量准确,体积偏小,由密度公式可知,测得的密度将偏小。
(4)实验中用水的质量等于酱油的质量测量酱油的密度。
【解答】(1)调平天平前,应先将游码归零,图甲中指针向左偏,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直至天平平衡。
(2)酱油的质量m=50g+10g+2g-17g=45g。
由图丙可知,酱油的体积为40mL=40cm3,酱油的密度为。
(3)将酱油倒入量筒内时,会有部分酱油残留在烧杯中,导致体积测量值偏小,由可知,测得的密度将偏大。
(4)用滴管向右盘烧杯中添加适量酱油或用滴管向左盘烧杯中添加适量水,直至天平平衡,此时水的质量等于酱油的质量。
酱油的密度。
31.【答案】(1)四;60
(2)尿素中: ,
(3)硝酸铵中: ,,也可用关系量法: 设质量为x的硝酸铵与120g尿素含有相同质量的氮元素,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分析】(1)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和。
(2)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等于物质的质量与该元素的质量分数的乘积。
(3)根据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等于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进行计算。
【解答】(1)由尿素的化学式可知,尿素中含有碳、氧、氢、氮四种元素,相对分子质量为。
32.【答案】(1)假设该铝球是实心的,所需材料为V铝,
∴该铝球为空心的。
(2)
(3)g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所给的质量和密度计算实心球的体积,若所得体积小于题中铝球的体积,说明铝球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的体积=铝球体积-实心材料的体积。
(3)水的体积等于空心部分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计算水的质量,水的质量与铝球的质量之和即为球的总质量。
33.【答案】“哈气”是①嘴里吹出热的水蒸气遇冰冷的手液化放热,③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使手暖和。快速“吹气”①加快了手表面的空气流速,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②蒸发吸热,温度降低,使手感觉得更冷。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汽化: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汽化吸热;液化:由气态转化为液态,液化放热。
【解答】用嘴向手上“哈气”(即缓慢地吹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放出热量,受吸热、感觉到暖和。
快速吹气,空气流速变快,蒸发加快,蒸发吸热,所以感觉更冷。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