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情分析试题(卷)八年级历史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 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共 8 页,满分 75 分,考试时间 80 分钟。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3. 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第 Ⅰ卷 选择题(共30 分)本部分共 1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下面两张历史图片见证了 ( )。1919年 5 月 4 日,北京三千余名 1949年 10 月 1 日,毛泽东等国家学生在天安门广场集会 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B. 天安门广场的兴建C. 社会主义革命的艰难性 D.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2.“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这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是为了 ( )。A. 维护亚洲和平 B. 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C. 捍卫国家安全 D. 打击美国的嚣张气焰3.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人口流动高峰出现在 1952—1957 年,城市职工的人数从 1603 万增加到 3101万,当时东北三省成为主要的人口迁移目的地。上述人口流动 ( )。A. 适应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B. 推进了农业集体化进程C. 加快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速度 D. 有力支援了工业化建设4. 我国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采取了以下办法:第一步,号召农民组织农业互助组;第二步,号召农民组织带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三步,依据自愿和互利的原则,组织大型的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表明社会主义改造旨在 ( )。A. 巩固和发展小农经济 B. 循序渐进,变私为公C. 消灭剥削,实现平等 D. 恢复经济,巩固政权5. 促使右图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公有制的确立 B. 完善国民经济体系C. 贯彻执行八字方针 D.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八年级历史 第 1 页 共 6 页6. 1978 年9 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考察。当时担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的王恩茂说:“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过去不敢讲的问题,开始敢讲了。”王恩茂书记“敢想敢说”得益于 ( )。A.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B. “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C. 经济体制改革起步 D.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7. 1982 年4 月,深圳“泮溪酒家 ”正式开张迎客,打破了原先“有粮票才能吃饭”的局面,解决了特区建立后两年间涌入的三十多万建设者的吃饭问题。不久后连企业单位的职工食堂也可以“通融”,不用粮票“买饭”的地方越来越多,这说明我国 ( )。A. 由闭关锁国向对外开放转变 B. 由物资匮乏向物资丰盈转变C. 由农业为主向工业为主转变 D. 由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8.1987 年,海南工业增加值仅有 7.69 亿元;1988 年以后,工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大部分工业从无到有;2002 年,全省工业增加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达 102 亿元。海南工业发展主要得益于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 国企改革全面展开 C. 建立了经济特区 D. 设立自由贸易区9.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逐渐形成了如下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 )。A. 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B. 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C. 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 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10. 骑共享电单车是一种新的出行方式,通过扫码开锁,实现循环共享,这是新时代下共享经济促成的结果。按照全国共享电单车约 800 万的投放总量来看,共享电单车行业一年可减少的碳排量达163.6 万吨。共享电单车的投放 ( )。A. 表明中国与世界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B. 反映生活水平提高C. 明中国已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 体现了新发展理念11. 数据统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面是“海峡两岸贸易总额的增长 ”与“台胞来大陆人次的变化 ”杜状图,这些数据的变化反映出 ( )。A.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 祖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C. 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 D. 经济交往是两岸交往的主体12. “我是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如需帮助,请在 16 频道呼叫我。”自 2008 年以来,这条以汉英双语播发的通告从未间断。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助力亚丁湾、索马里这个世界上“最危险海域 ”重新成为“黄金航道”。这表明中国海军 ( )。A. 维护世界和平 B. 装备日趋完善 C. 防御体系健全 D. 守护国土安全13. 2020 年《求是》杂志的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出现三次创业高潮,第一次是改革开放之初到 1984 年;第二次是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期;第三次是 2002 年至 2004 年”。其中催生 2002—2004 年创业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 )。A. 鼓励创办乡镇企业 B.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D. 全面恢复高考制度14. 2025 年 4 月24 日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主题为“海上生明月,九天揽星河”,该主题寓意全世界全人类共享同一片浩瀚星空。航天日的设立源于 1970 年4 月 24 日……,这一伟大成就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这一伟大成就是 ( )。A.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C. “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实现太空行走 D.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5. 下表是盂县二中八年级历史学习兴趣小组以“共享春晚盛宴 ·感受时代脉搏”为主题,搜集的不同年代春晚的广告,春晚广告的变迁体现了我国 ( )。时期 春晚广告20 世纪 80—90 年代 手表、 自行车、缝纫机的“老三样”时代20 世纪 90 年代—21世纪初 电器、饮料等品牌百花齐放,植入式广告爆发2015 年至今 互联网巨头、 白酒企业、新能源汽车等轮番成为春晚赞助商A. 国防科技的进步 B. 文化教育的成就 C. 交通事业的发展 D. 社会生活的变迁第 Ⅱ卷 非选择题(共45 分)本部分共 4 题,16 题 8 分,17 题 10 分,18 题 12 分,19 题 15 分,共 45 分。16. 传唱红色歌曲 ·弘扬民族精神。盂县二中八年级同学进行了“红歌 ·时代的心声”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活动。【项目目标】通过收集红歌、查找资料,认识到红歌是党的发展历史留下的重要见证,也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和源泉。【项目任务】任务一 :一组同学将收集到的新中国成立后的一组红歌进行布展。歌曲① 歌曲② 歌曲③《社会主义好》 《翻身农奴把歌唱》 《赞赞新时代》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 我们的新时代雅鲁藏布江翻波浪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又是一个春天驱散乌云见太阳富起来强起来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 幸福的歌声传四方建设高潮……歌曲④ 歌曲⑤《春天的故事》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979 年那是一个养天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游边画了一个圈………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1992 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 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篇 ……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问题 1:请按时间顺序在空格处填写正确的序号(2 分)⑤ —口一 ① —口一 ③任务二: 二组同学探究红色歌曲创作时代背景和起到的作用,并制作了以下表格。红歌 时代心声示例:歌曲反映了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①段,人民的喜悦之情。鼓舞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彰显了中国其产党▲ 的使命感,激励人民奋发困强,建设国家。②▲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取得建立新中国的伟大成就;表达了人民对▲ 中国共产党的衷心拥护。④▲问题 2:按照示例,将歌曲与相应的时代心声进行匹配。(提示:歌曲填序号)(4 分)问题 3:根据这次项目化学习,简述红色音乐文化的作用。(2 分)17.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0 年6 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至 1952 年底,包括老解放区在内,已完成土地改革的农业人口占全国农业人口总数的90%以上。这是中国几千年来土地制度上一次最重大、最彻底、最大规模的改革,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此被彻底消灭。——摘编自罗平汉《土地改革运动史》(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土地改革的重要作用。(2 分)材料二 1978 年9 月至 1981年底,中国共向 50 个国家派出各类留学人员 10356 名,大部分就读于美国、联邦德国、 日本、英国、法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随后,我国自费留学政策逐渐放开。从1978 年改革开放到2013年,在“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 ”的政策指导下,我国出国留学的总人数已经超过300 万人,遍布世界 100 多个国家,留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理想和国家需要,在不同专业领域深造。——摘编自欧阳雪梅《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2)根据材料二,概括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留学教育具有的新特点,并分析产生这些新特点的主要原因。(4 分)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尤其重视经济落后地区的铁路建设,西南地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成渝铁路于 1952 年全线通车。……到2015 年底,全国建成了四通八达、交通便利的铁路网,其中高铁营业里程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铁路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了大批铁路职工和工程技术人员, 中国的铁路建设技术不断被非洲、欧洲、亚洲与美洲地区引进,中国铁路标准也日益成为国际标准。——摘编自潘健《共产党人对孙中山〈建国方略〉的践行——以新中国铁路建设为例》(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交通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并简述交通事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4分)18. 制度筑基 ·伟力铸魂——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会议名称 代表产生及内容1949 年9 召开。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等代表共第一届中国人民 662人参加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 。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确定首都、 国政治协商会议 旗、代国歌等。1954 年9 召开。代表 1226 名,包括我国当时所有的民主阶级和民主党派的代表,他第一届全国人民们的年龄从十八到九十岁以上的都有。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代表大会 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以“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为 目标,把少数民族视 为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并且通过制度安排,体现各民族的平等地位,更把令国各民族都联合起来, “组成一个大家庭”就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体。——贾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聚自觉》材料三 “一国两制”的构想从实际出发,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因而是各方面可以接受的、合 情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 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态方针。——摘编自杨先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根据材料二,写出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的两项民主制度并归纳其特点。(3 分)(2)根据材料一,说明新中国是如何通过制度安排体现各民族平等地位的 并简述这一制度对我国 产生的影响。(4 分)(3)根据材料三,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并说明这一构想具有可行性。(4 分)(4)综上所述,归纳影响国家制度制定的主要因素。(2 分)19. 胸怀家国 ·放眼世界。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科技创新的浪潮推动民族复兴,和平发 展的理念闪耀国际舞台。回望奋斗历程,中国以其独特的智慧与坚定的担当,谱写了壮丽的发展篇 章。【解读改革密码】(1)根据下面示意图呈现的史实,简述图中①②③处史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概括经济体制改革的 特点。(4 分)【致敬科学脊梁】(2)分别简述图一、图二人物的发明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并归纳两位科学家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4分)图一袁隆平 图二 屠呦呦【书写大国华章】(3)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请你从下面的史事中任选三例,以“大国智慧 ·彰显担当”为题,写一篇 150 字左右的小短文。(7 分)时间 外交成就1953 年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 年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1971 年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 年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 日建交1979 年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001 年 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 年 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新思想理念2017 年 举办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学情分析试题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A C D B C D B C B D C A B A D16. 问题 1: ②(1分) ④(1分)问题 2:红歌 时代心声示例:歌曲反映了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①初级阶段,人民的喜悦之情。鼓舞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答案:③ 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彰显了中国其产党的使命感,激励人民奋发困强,建设国家。(1分)参考答案:反映了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农奴也获得解放、自由、地位提高的历史变②化;表达了西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和爱戴。(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 1分)答案:⑤ 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取得建立新中国的伟大成就;表达了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衷心拥护。(1分)参考答案: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④ 化的历史史实;反映了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表达了人民对邓小平同志的崇敬和对改革开放的拥护。(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 1分)问题 3:反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反映了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初心;表达了人民对党、对国家的拥护爱戴;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激发了人民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热情。(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 2分)17.(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 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 1分,共 2分。)(2)新特点:公派留学和自费留学相结合;留学生人数大幅增加;留学生遍布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所学专业受个人兴趣和国家需要影响;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 1分,共 2分。)主要原因: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个人教育发展的需求;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国家建设需要大量各类优秀人才;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 1分,共 2分。)(3)成就:落后地区的铁路建设有了快速发展;建成了遍布全国的铁路网;高铁营业里程居世界第一;中国铁路建设技术提高;中国铁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 1分,共 2分。)影响:促进了人员、商品的流通与信息的传递;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等等。(任意一点得 1分,共 2分。)18.(1)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分)特点:广泛性;民主性;真实性等(答出任意一点得 1分)。(2)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1949年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载入宪法。(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 2分)影响:这一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充分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答出任意一点得 1分,共 2分。)(3)内涵: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2分)可行性:“一国”即在国家统一的前提下,有利于实现国家的统一;“两制”尊重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维护当地人民的利益,有利于当地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有利于降低统一中的阻力,推动国家的统一进程;有利于统一后国家的稳定。(答出任意一点得 1分,共 2分。)(4)现实国情;国内外政治形势;政治文化因素;传统文化等等。(任意一点得 1分,共 2分。)19.(1)内在联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分)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之后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城市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增强了企业活力;(1分)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特点: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局部试点向全国推广;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出任意一点得 1分。)(2)影响:图一: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重大贡献。(答出任意一点 1分)图二: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答出任意一点 1分)共同原因:科学家发扬了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党和政府对科研工作的重视;教育的发展等。(任意一点 1分,共 2分。)(3)示例 大国智慧·彰显担当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与中国智慧。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将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由此可见,中国的外交方针、对外交往,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评分说明】围绕主题,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关系清晰,观点论述与 3例史事及其影响建立联系,并紧扣文章主题,进行解释和扩展可得 7分。之后按等级逐条赋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