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5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一、选择题1.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它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不属于中和反应应用的是( )A.用稀硫酸除铁锈B.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残余的硫酸D.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如斯达舒)来治疗胃酸过多2.山药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新鲜山药在去皮时会出现一种滑腻的白色汁液,汁液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素,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下列生活用品中能达到快速止痒效果的是( )A.食醋 B.肥皂水C.苏打水 D.食盐水3.胃溃疡严重的病人胃酸过多,可内服含有能跟盐酸起反应的物质成分的胃药,以减少胃中盐酸的含量而又不造成胃穿孔。下列物质中最适宜作为治疗胃溃疡的胃药成分的是( )A.BaCO3 B.Al(OH)3 C.NaCl D.Ca(OH)24.下列关于酸和碱反应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图中酸碱反应结束后,溶液pH=0B.酸碱反应的实质是H++OH-=H2OC.酸和碱的质量相等才能恰好完全反应D.酸碱反应的实质是Na++Cl-=NaCl5.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相关量之间关系的是( )A. B. C. D.6.下列物质中能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且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A.Ba(OH)2 B.K2CO3 C.Mg(OH)2 D.BaCl27.稀HCl和NaOH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两者已发生了化学反应,下列操作及实验现象(或结果),一定能证明反应已经发生的是( )A.在混合液中加无色酚酞,溶液仍呈无色B.在混合液中加碳酸钠溶液,有气泡产生C.在混合液中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D.在混合液中加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产生8.用100克9.8%的硫酸溶液恰好中和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如果改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再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 )A.紫色 B.蓝色 C.红色 D.无色9.向加有酚酞试液的溶液中滴入过量稀盐酸,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B.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适量溶液,可验证稀盐酸有剩余C.烧杯中和数目减少,和数目增多D.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比反应前少10.如图是稀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图,下列据图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将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中B.B点时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C.A点时,溶液的溶质为NaOH、NaClD.B点时加入的溶液的质量和另一种溶液的质量一定相同二、填空题11.请写出下列有关的化学方程式:(1)铁与稀硫酸反应 ;(2)用氢氧化铝中和胃酸 ;(3)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12.图甲是某同学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操作。图乙是该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1)图甲实验现象是 。(2)图乙“”表示 (填离子符号)。(3)已知酚酞在 pH<8.2的溶液中均呈无色。下列能证明溶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的是 。A.CO2 B.Fe C.CuCl2 D.BaCl213.如图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A表示的微粒是 。(用微粒符号表示)(2)该反应的实质是 。(3)下列物质能证明反应后盐酸有剩余的是________。A.金属锌 B.酚酞试液C.碳酸钠溶液 D.硝酸银溶液14.某同学为探究酸碱中和反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当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停止实验。最终溶液中的溶质是 (酚酞除外);若把NaOH溶液换成等质量等浓度的KOH溶液,盐酸质量不变,则反应后的溶液能与 (填字母)反应。A.CO2 B.Mg C.Na2CO3溶液 D.AgNO3溶液 E、CuCl215.氯化氢(HCl)是极易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其水溶液称为盐酸。(1)在充满HCl气体的试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水,现象是 。(2)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通入HCl气体,直至溶液的pH=7,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的种类如图所示,则其中能使酚酞变红的是 (选填“①”“②”或“③”)。16.某浓盐酸的生产基地,将工业废水排入废液池中,进行处理。(1)废液池上方有时会出现白雾,这是因为浓盐酸具有 性(2)处理废液时,往往加入一定量的熟石灰,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通过测定废液的值,可确定废液池中的盐酸是否已被恰好反应,测定pH的方法是 。17.如图1所示,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一个“彩灯游戏”,游戏规则如下:在“电源开关”处填入一种化合物的溶液,使其与三条支路上的灯笼对应的物质均能发生反应,三盏彩灯即可同时亮起。(1)电源开关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以是 (填写一种)。(2)图2为灯笼中三种物质的二歧分类检索表,表示CO2的是 (选填“甲”“乙”或“丙”)。(3)若开关处溶质为一种碱,B中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18.酸和碱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甲实验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测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的变化情况,得到图乙和图丙。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胶头滴管中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2)要配制50g15%的稀盐酸,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浓盐酸 g。(3)该同学推断出图丙中V的值为12,他的理由是 。三、解答题19.实验室有一瓶标签被腐蚀的盐酸,小丽为了测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在烧杯中配制了8g10%的NaOH溶液。然后往烧杯中滴加该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与滴入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了8g10%的NaOH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 g;(2)计算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20.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10g稀盐酸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1)a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 。(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 。(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1.5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A B B C A A C A C1.A【详解】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属于金属氧化物,稀盐酸属于酸,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氧化铁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符合题意;B、熟石灰是氧氧化钙的俗称,属于碱,氢氧化钙和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属于碱,硫酸属于酸,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铝属于碱,盐酸(胃酸的有效成分)属于酸,氢氧化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氧化铝和水,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A。2.A【分析】汁液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素,所选的物质应该能与碱反应且对皮肤无副作用。【详解】A、食醋显酸性,能与碱性汁液发生反应,正确;B、肥皂水显碱性,不能与碱性汁液发生反应,不符合要求,错误;C、苏打水显碱性,不能与碱性汁液发生反应,错误;D、食盐水显中性,不能与碱性汁液发生反应,,错误。故选A。3.B【详解】A、碳酸钡能够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钡有毒,会危害人体健康,甚至是生命,选项错误;B、氢氧化铝不溶于水,能够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可用于治疗胃溃疡,选项正确;C、氯化钠不能与盐酸反应,不能用于治疗胃溃疡,选项错误;D、氢氧化钙能够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但氢氧化钙有腐蚀性,会危害人体健康,不能用于治疗胃溃疡,选项错误;故选B。4.B【详解】A、由图可知,图中酸碱反应结束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溶液pH=7,选项错误;B、酸碱反应的实质是H++OH-=H2O,选项正确;C、酸和碱的质量相等不一定能恰好完全反应,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的数目相等才能恰好完全反应,选项错误;D、酸碱反应的实质是H++OH-=H2O,选项错误,故选B。5.C【分析】往氢氧化钙中加入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详解】A、氢氧化钙和盐酸的本质反应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钙离子数目不变,错误;B、没有加入盐酸时,溶液中不存在氯化钙,随着反应的进行,氯化钙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氯化钙的质量最大,继续加入盐酸相当于对氯化钙进行稀释,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会逐渐减小,错误;C、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pH>7,加入盐酸后,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pH逐渐减小,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为中性,pH=7,继续加入稀盐酸,溶液显酸性,pH<7,正确;D、由于氢氧化钙溶液的溶剂是水,所以加入盐酸之前溶液中有水,加入稀盐酸后,水的量增加,增加的包括盐酸中的水和生成的水,恰好完全后,再继续加入稀盐酸,只增加盐酸中的水,所以开始的变化趋势大,后来的变化趋势要小,故D错误。故选C。6.A【详解】A、Ba(OH)2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 反应,符合题意;B、K2CO3是盐,而不是碱,该反应不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且反应过程中不能产生白色沉淀,不合题意;C、Mg(OH)2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但没有沉淀生成,不合题意;D、BaCl2是盐,不是碱,该反应不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不合题意。故选A。7.A【分析】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时,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反应物一定被消耗。【详解】A 、在混合液中加无色酚酞,溶液仍呈无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氢氧化钠消失,从而说明两者已发生了化学反应,正确;B、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有气泡产生,说明混合液中有盐酸存在,不能确定盐酸被消耗,不能说明两者已发生了化学反应,错误;C、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也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不能确定有新物质生成,不能说明两者已发生了化学反应,错误;D、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会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说明混合液中有氢氧化钠存在,不能确定氢氧化钠被消耗,不能说明两者已发生了化学反应,错误。故选A。8.C【详解】设与100克9.8%的稀硫酸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x。x=8g设与8g氢氧化钠反应需要氯化氢的质量分数为9.8%的溶液质量为y。y≈74.4g由此判断可知,盐酸有剩余,故剩余溶液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选C。9.A【详解】A、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酚酞溶液只有在碱性溶液变红色,因此实验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正确;B、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因此不能验证稀盐酸有剩余,错误;C、烧杯中钠离子和氯离子数目不变,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减少,错误;D、反应没有气体、固体和沉淀生成,因此溶液质量不变,错误。故选A。10.C【详解】A、根据图像可知,反应开始时溶液的pH>7,呈碱性,则烧杯中为氢氧化钠,滴入的是稀盐酸,故A错误。B、B点时溶液的pH=7,此时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加入酚酞试液不变色,故B错误。C、A点时反应正在进行,则溶质为反应产物NaCl与剩余的NaOH,故C正确。D、由于不知道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无法确定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故D错误。故选C。11.(1)(2)(3)【详解】(1)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2.(1)溶液红色褪去(2)Cl-(3)C【详解】(1)图甲中未滴加盐酸时,烧杯中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加入盐酸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完全反应后溶液红色消失;(2)图乙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钠离子与氯离子保持不变,“”表示氯离子,符号为:Cl-;(3)A、C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无明显现象,不能证明溶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B、Fe与氢氧化钠不反应,不能证明溶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C、CuCl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能证明溶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D.BaCl2不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证明溶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故选C。13.(1)Na+(2)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3)AC【详解】(1)在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氢氧化钠在溶液中会电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盐酸在溶液中会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根据图示,A是钠离子,符号为Na+。(2)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3)A、金属锌与盐酸反应会产生氢气,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说明盐酸有剩余,正确;B、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变红,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不变色,取样加入酚酞试液,若溶液呈无色,反应后溶液可能呈中性,酚酞试液不能证明盐酸有剩余,错误;C、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取样加入少量Na2CO3粉末,若有气泡产生,说明盐酸有剩余,正确;D、硝酸银溶液与氯离子反应会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反应后溶液中的氯化钠也能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沉淀,所以不能证明盐酸有剩余,错误。故选AC。14. 氯化钠/NaCl BCD【详解】当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停止实验,此时溶液中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可以得出4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消耗36.5份质量的氯化氢,氢氧化钾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KOH+HCl=KCl+H2O,可以得出56份质量的氢氧化钾消耗36.5份质量的氯化氢,若把NaOH溶液换成等质量等浓度的KOH溶液,盐酸质量不变,稀盐酸有剩余,溶液显酸性。稀盐酸能与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与CO2、CuCl2反应。故答案为:氯化钠;BCD。15.(1)紫色的纸条变红色(2) 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 ②【详解】(1)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显酸性,在充满HCl气体的试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水,现象是紫色的纸条变红色;(2)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通入HCl气体,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直至溶液的pH=7,溶液显中性,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结合 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由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的种类,则其中能使酚酞变红的是氢氧根离子,序号是②。16. 挥发 2HCl+Ca(OH)2=CaCl2+2H2O 用洁净玻璃棒蘸取少量试液滴在pH试纸上,待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照【详解】(1)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废液池上方有时会出现白雾;(2)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3)测定pH的方法是:用洁净玻璃棒蘸取少量试液滴在pH试纸上,待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照。17.(1)NaOH等(2)乙(3)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详解】(1)氢氧化钠是一种碱,既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也能够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还能够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所以电源开关处化合物的可以是氢氧化钠,其化学式是NaOH,故填NaOH。(2)二氧化碳是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与2a相符,故填乙。(3)开关处溶质为一种碱,与B,即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是中和反应,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故填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18.(1)NaOH(2)25(3)图丙中体积为V时放出的热量最多,此时溶液显中性,溶液的pH=7,V的值为12【详解】(1)图象中pH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使pH增大,说明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图甲胶头滴管中溶液的溶质是NaOH。故填:NaOH;(2)设需要质量分数为30%的浓盐酸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50g×15%=x×30%,x=25g。故填:25;(3)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图丙中体积为V时,放出的热量最多,此时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的pH=7,故该兴趣小组同学推断出图丙中V的值为12。故填:图丙中体积为V时放出的热量最多,此时溶液显中性,溶液的pH=7,V的值为12。【点睛】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9.(1)7.2(2)设10g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为x,x=0.73g,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7.3%;答: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详解】(1)配制8g10%的NaOH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8g×(1-10%)=7.2g;(2)见答案。20. 钠离子和氯离子/Na+、Cl- 16g 7.3%【详解】(1)根据题中图示:a点表示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因此a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钠离子和氯离子(或Na+、Cl-)。(2)从图中可知,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pH等于7,此时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16g。(3)根据题意,由恰好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可以求出盐酸的质量分数。解:加入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6g×5%=0.8g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解得x=7.3%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