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1.(2025七下·北仑期末)选择合适的观察工具才能有效地观察。下列活动中,需要用到显微镜的是(  )
A.观察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 B.观察小麦根系特点
C.观察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 D.观察木质茎横切面的结构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毛细胞等物质结构过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放大后进行观察。
【解答】A、观察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用肉眼或放大镜即可,故A错误;
B、根系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用肉眼观察即可,故B错误;
C、根毛细胞结构较小,需要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故C正确;
D、观察木质茎横切面的结构,例如导管、筛管等,使用放大镜观察即可,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2025七下·北仑期末)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具有输送氧气、二氧化碳、各种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的功能。人们常常形象地把血液称为“流动”的(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答案】B
【知识点】组织;血液
【解析】【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解答】 血液中有大量的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类。这些细胞与血浆共同构成血液,完成物质运输等功能,所以血液是一种组织,属于结缔组织。血液可以流动,因此称做“流动的组织”。
故答案为:B。
3.(2025七下·北仑期末)草莓适合生长在通气、能保水和保肥的土壤中,所以种植草莓需要选择的土壤类型为(  )
A.砂土类土壤 B.壤土类土壤 C.黏土类土壤 D.难以确定
【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沙土类土壤透气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弱;黏土类土壤保水性能好,但透气性差。
【解答】既能透气,又能保水、保肥的土壤是壤土类土壤。
故答案为:B。
4.(2025七下·北仑期末)观察根尖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处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B.成熟区是指②
C.根的伸长与结构③和④有关
D.移栽时需要尽量保护④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①处是根毛区,②是伸长区,③是分生区,④是根冠。
【解答】AB、①处是根毛区,又称为成熟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故A正确,B错误;
C、根的伸长与分生区和伸长区有关,即与图中的②和③有关,故C错误;
D、移栽时需要尽量保护根毛区,即①,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5.(2025七下·北仑期末)我国科学家利用超高温陶瓷与难熔金属制造出新型复合金属材料,用于超高音速导弹的发动杋及表面的防护材料。根据用途推测,下列性质中,不是该材料必须具有的为(  )
A.耐高温 B.具有磁性 C.强度大 D.抗氧化
【答案】B
【知识点】不同物质的物理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导弹的使用环境进行分析,可知需要材料耐高温、抗氧化、强度大。
【解答】ACD、由“科学家利用超高温陶瓷与难熔金属制造出新型复合金属材料,用于超高音速导弹的发动机及表面的防护材料”和导弹运动时,与空气摩擦产生大量的热,可知该材料必须具有的性质为耐高温、抗氧化,还需要有较大的强度,不易变形,故ACD不符合题意;
B、在导弹运行过程中,不需要具有磁性,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2025七下·北仑期末)初中阶段,同学们正处于青春期,正确看待青春期生理现象和行为习惯;科学认识青春期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有关认识或做法合理的是(  )
A.为了保持良好的体形,长期不吃早餐
B.女孩出现月经、男孩出现遗精,属于不正常的生理现象
C.性意识的萌动、对异性产生好感,属于不正常的心理现象
D.对烟酒、不健康的书刊和网络游戏的诱惑保持警惕,更要远离毒品
【答案】D
【知识点】青春期的变化
【解析】【分析】要正视青春期的变化,包括生理变化和生理变化。
【解答】A、长期不吃早餐不利于身体健康,故A错误;
B、女孩出现月经、男孩出现遗精,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故B错误;
C、性意识的萌动、对异性产生好感,属于正常的心理现象,故C错误;
D、烟酒、毒品对身体健康不利,对烟酒、不健康的书刊和网络游戏的诱惑保持警惕,更要远离毒品,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7.(2025七下·北仑期末)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不属于模型的是(  )
A.甲烷分子 B.氦原子
C.电流表 D.细胞结构
【答案】C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符号:能简单明了的表示事物,还可避免事物外形不同、表达的语言文字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例如计算公式、电路图等。
【解答】A、甲烷分子模型属于模型,故A不符合题意;
B、氦原子模型属于模型,故B不符合题意;
C、电流表用表示,属于符号,不属于模型,故C符合题意;
D、细胞结构属于模型,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2025七下·北仑期末)如图所示为黄豆种子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为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
B.②为胚根,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
C.③为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D.①②③共同组成胚,种子主要由种皮和胚等结构组成
【答案】D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①为胚轴,②为胚根,③为胚芽,④为子叶。
【解答】A、由图可知,①为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②为胚根,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③为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①②③④共同组成胚,种子主要由种皮和胚等结构组成,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2025七下·北仑期末)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念。下列有关叶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叶片的表皮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B.植物叶片的表皮细胞对叶片内的结构具有保护作用
C.植物叶片中有叶脉,能输送水分、无机盐以及有机物
D.仙人掌叶呈针状,有利于减少因蒸腾作用过多失水
【答案】A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植物叶肉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解答】A、植物的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A错误,符合题意;
B、表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叶脉具有运输功能,能输送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植物体内的水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为了减少水分散失,仙人掌液退化成针状,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2025七下·北仑期末)下列关于“2”的含义正确的是(  )
A.Ca2+中的“2”表示钙原子带有2个单位正电荷
B.H2O中的“2”表示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
C.H2SO4中的“2”表示1个硫酸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D.O中的“2”表示1个镁原子的化合价为正二价
【答案】C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分子由原子构成,表达分子与原子的关系时,分子前有个数,才能在原子前加个数。
【解答】A、Ca2+中的“2”表示1个钙离带有2个单位正电荷,故A错误;
B、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数字写在原子的右下角,H2O中的“2”表示1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故
B错误;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数字写在原子的右下角,H2SO4中的“2”表示1个硫酸分子中含有2个氢
原子,故C正确;
D、O中的“2”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二价,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1.(2025七下·北仑期末)科学实验要操作规范、保障安全。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 (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
【解答】A、不能用点燃的酒精灯去点另一盏酒精灯,故A错误;
B、使用试管夹时,手不能直接握住长柄和短柄,只需握住长柄,故B错误;
C、不能向点燃的酒精灯中加入酒精,故C错误;
D、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2.(2025七下·北仑期末)木耳是常见的食用真菌,但长时间泡发的木耳上可能会滋生一种细菌。下列对于细菌和真菌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细菌都有细胞核
B.真菌都是多细胞生物
C.细菌可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
D.细菌对人们都是有害的,真菌对人们都是有利的
【答案】C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细菌与人的关系;真菌与人的关系
【解析】【分析】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菌含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解答】A、细菌都没有细胞核,故A错误;
B、真菌可能是单细胞生物,例如酵母菌,也可能是多细胞生物,例如食用菌,故B错误;
C、细菌通过分裂繁殖,属于无性生殖,故B正确;
D、细菌和真菌都有对人类有利的,也有对人类有害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3.(2025七下·北仑期末)下列生活现象中,属于植物细胞吸水的是(  )
A.糖拌西红柿,盘子里会出现很多水
B.对植物施肥过多,会出现“烧苗”现象
C.把发蔫的青菜泡到清水里,青菜会硬挺起来
D.用盐腌菜,菜会变软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解析】【分析】细胞吸水的条件:外界环境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溶液浓度。
【解答】A、糖拌西红柿,盘子里会出现很多水,是因为细胞失水,故A错误;
B、对植物施肥过多,会出现“烧苗”现象,是因为植物细胞失水,故B错误;
C、把发蔫的青菜泡到清水里,青菜会硬挺起来,是因为细胞吸水,故C正确;
D、用盐腌菜,菜会变软,是因为细胞失水,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4.(2025七下·北仑期末)制墨技艺历史悠久,下列制墨的工序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烧制墨烟 B.搅拌墨烟
C.捶打磨条 D.翻晾墨条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在化学变化中,会有一些新的物质生成,而在物理变化中,物质的形状可能会有改变,但不会生成其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之间相互接触后会发生不同的反应,会产生新的分子。 而在物理变化中,原子之间的距离和分子本身都不会产生变化。
【解答】A、烧制墨烟过程中伴随燃烧,燃烧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
B、搅拌研磨墨烟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捶打墨条成形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天然晾千墨条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15.(2025七下·北仑期末)《汉书·地理志》记载了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类似城堡的沙丘地貌(如图),后在很多干旱地区也发现了类似地貌。形成这种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A.风力 B.流水 C.冰川 D.海浪
【答案】A
【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影响地貌的外力因素主要有: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让地势变得更平坦。
【解答】在干旱地区形成的沙丘地貌是由于风力导致的。
故答案为:A。
16.(2025七下·北仑期末)密度公式因能被写成如图所示的样式,而被称为“物理最美公式”,下列关于密度、质量、体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由公式可知ρ与m成正比,m越大ρ越大
B.铁比铝“重”,“重”指的是铁的质量比铝的质量大
C.一罐氧气用掉部分后,罐内氧气的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为定值
【答案】D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可知,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为该物质的密度。
【解答】A、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与质量无关,故A错误;
B、铁比铝“重”,“重”指的是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故B错误;
C、一罐氧气用掉部分后,罐内氧气减少,可知氧气的质量变小,氧气的体积不变,由可知,
瓶内氧气的密度变小,故C错误;
D、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等因素无关, 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
密度相同,其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为密度,可知为一定值,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7.(2025七下·北仑期末)推理是科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
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就是单质
D.化合物含有多种元素,所以含多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化合物
【答案】D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离子的书写与意义;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混合物中含有多种物质,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单质是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化合物是含有两种或以上元素的纯净物。
【解答】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例如电子和质子也带电,故A错误;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但物质不全是由分子构成的,原子和离子也可以构成物质,故B错误;
C、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但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可能是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故C错误;
D、化合物含有多种元素,含多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8.(2025七下·北仑期末)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苹果,常看到苹果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熔化后汽化
C.先液化后升华 D.先凝华后升华
【答案】A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物态变化:熔化:由固态转化为液态;凝固:由液态转化为固态;凝华:由气态转化为固态;升华:由固态转化为气态;汽化: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液化:由气态转化为液态。
【解答】苹果变湿,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苹果,在苹果表面液化,后变干是因为苹果表面的水吸收热量蒸发了。
故答案为:A。
19.(2025七下·北仑期末)氧化镓(Ga2O3)是第四代半导体材料,应用前景广泛,其中镓元素的化合价为 (  )
A.+2 B.+3 C.2 D.- 3
【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
【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之和为零进行计算。
【解答】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镓元素的化合价为,解得x=+3。
故答案为:B。
20.(2025七下·北仑期末)负氧离子被誉为“空气维生素”,是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与氧分子结合形成的负电离子,广泛存在于森林、瀑布、海边等地方。一个负氧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8 B.17 C.16 D.15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
【解答】一个氧原子中含有8个电子,负氧离子带有一个单位负电荷,可知一个负氧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故答案为:B。
21.(2025七下·北仑期末)宁波奉化水蜜桃色泽艳丽,肉质细软,汁多味甜,香气浓郁,有“琼浆玉露”之美誉,广受游客喜爱。
(1)桃花有鲜艳的色彩和香甜的气味,属于   (选填“虫媒花”或“风媒花”)。
(2)水蜜桃甜蜜的汁水来自细胞中的   (选填“细胞质”或“液泡”),吃完后剩下的果核里面的种子由   发育而来。
(3)为保持其优良性状,建议果农采用   (选填“有性”或“无性”)生殖来繁殖植株。
【答案】(1)虫媒花
(2)液泡;胚珠
(3)无性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植物的无性生殖;传粉及其途径;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分析】(1)虫媒花一般都有鲜艳的色彩和香甜的气味,可以吸引昆虫为其传粉。
(2)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胚珠发育成种皮,子房壁发育成果皮。
(3)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是有性生殖需要两性细胞的结合,而无性生殖不需要两性细胞的结合。
【解答】(1)桃花有鲜艳的色彩和香甜的气味,可以吸引昆虫为其传粉,可知是虫媒花。
(2)汁水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
(3)无性生殖不需要进行两性细胞的结合,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22.(2025七下·北仑期末) 75%的酒精是常用的医用消毒剂,能有效杀死病毒。
(1)使用时闻到浓浓酒精味,这是因为酒精分子在   。
(2)消毒时酒精擦拭在手上会感觉到凉爽,因为酒精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会   (选填“吸热”或“放热”)。
(3)在配制酒精溶液时,将酒精和水混合,发现混合后的体积比混合前的总体积小。从微观角度分析,这是因为   。
【答案】(1)不断的做无规则运动
(2)汽化;吸热
(3)分子间存在空隙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分析】(1)闻到气味,说明分子不断的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2)由液体转化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吸热。
(3)分子间存在空隙,所以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体积之和。
【解答】(1)使用时闻到酒精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做无规则运动。
(2)酒精汽化吸热,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所以手上会感觉凉爽。
(3)分子间存在空隙,将酒精和水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跑到彼此的间隙时,导致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体积之和。
23.(2025七下·北仑期末)如图甲所示,是小科“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图甲中的器材安装顺序是    (选填“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
(2)实验中采用水浴加热法,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   。
(3)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    。
(4)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5)比较图像中AB段与CD段可知:该物质在   (选填“AB”或“CD”)段吸热能力强。
【答案】(1)从下至上
(2)使物质混合均匀,且温度上升慢,便于测量
(3)2℃
(4)晶体
(5)C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熔化与熔化现象;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1)组装装置的顺序:自下而上、从左往右。
(2)水浴加热的优点是物质受热均匀,误差减小,且升温慢,便于测量。
(3)示数自下而上逐渐变大,说明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上,结合分度值进行读数。
(4)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可知熔化图像中存在温度不变的阶段的物质属于晶体。
(5)根据图像进行分析,温度变化量一定时,加热时间越长,说明物质的吸热能力越强。
【解答】(1)需要根据酒精灯火焰的高度确定烧杯的位置,可知组装装置时要从下而上安装。
(2)水浴加热可以使物质混合均匀,且温度上升慢,便于测量。
(3)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2℃。
(4)由图可知,在BC段物质的温度不变,说明存在固定的熔点,属于晶体。
(5)由图可知,AB段和CD段温度变化值相同,但CD段需要加热更长的时间,说明CD段吸收的热量更多,即CD段吸热能力强。
24.(2025七下·北仑期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导航系统.具备全球覆盖、高精度定位和短报文通信功能,广泛应用于交通、农业、救援等领域。其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尤其在无网络区域仍能通信。
(1)运输卫星用的火箭外壳主要材料为铝合金和钛合金。如图一所示为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钛原子核外有   个电子层。
②对图中钛原子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可多选)。
A. 图中x的数值为10
B. 核电荷数为22
C. 在化学反应中,钛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D. 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2)、、分别表示氢元素的三种原子,火箭推进剂中的液氢含,制造氢弹要用 、,如图二所示为氢弹爆炸原理过程,其中甲、乙、丙是三种原子,“”“ ”“●”分别表示原子中的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三种原子均属于氢元素的原因是   。
②图中粒子“ ”所带电性为   (填“正电”、“负电”或“不带电”)。
【答案】(1)4;CD
(2)质子数均为1;不带电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周期表;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1)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2)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可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
【解答】(1)①由图可知,钛原子核外有4层电子层。
②A、由图可知,钛的原子序数为22,可知一个原子中含有22个质子,可知含有22个电子,可知:x=22-8-2-2=10,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核电荷数等于原子序数,可知钛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2,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钛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可知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单位是“1”,不是“g”,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2)①、、三种原子中均含有一个质子,可知均属于氢元素。
② 表示的是中子,中子不带电。
25.(2025七下·北仑期末)如图A~E表示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整个人体都是A 细胞   (选填“精子”、“卵细胞”或“受精卵”,发育而成的,A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形成B。在此过程中,母细胞内出现的遗传物质最终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2)B通过   形成C,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
(3)在图示的结构层次中,人体具有而植物体没有的结构层次是   。
【答案】(1)受精卵
(2)细胞分化
(3)E系统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结构与层次;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
【解析】【分析】(1)新生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2)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数目变多;细胞生长的结果是细胞体积变大。
(3)AB是细胞,C是组织,D是器官,E是系统,植物没有系统。
【解答】(1)受精卵是生命的起点,整个人体是由受精卵发育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而成的。
(2)由B到C,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B经过细胞分化形成C。
(3)人体具有而植物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E系统。
26.(2025七下·北仑期末)近年来土地盐渍化加重,梭梭人工林出现严重退化,某团队就梭梭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开展研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10个相同的花盆,分别装入等量、除杂、烘干后的同种沙土。
②选300粒饱满的梭梭种子用蒸馏水浸泡,15min后平均撒入5个花盆中并覆上沙土,记为A1~A5组。
③另取300粒饱满的梭梭种子用浓度为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min后平均撒入另5个花盆中并覆上沙土, 记为B1~B5组。
④将花盆置于温度为25℃、湿度为50%的培养箱中,每天向各个花盆喷洒等量的不同浓度的盐溶液,7天后记录种子的萌发数量,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花盆编号 1 2 3 4 5
盐溶液浓度/% 0 1 3 5 7
A组种子萌发率/% 99 95 89 42 4
B组种子萌发率/% 100 99 95 92 41
(1)每组选取300粒种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2)本实验将培养箱温度设为25℃,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   
(3)根据表中A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4)综合分析A、B组数据,请对土壤盐渍化地区提高梭梭种子萌发率提出合理建议:   。
【答案】(1)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
(2)适应的温度
(3)土地盐渍化对种子的萌发有不利影响,且盐渍化程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
(4)在播种前,先用浓度为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1)每组中含有多颗种子,可以避免偶然性。
(2)种子萌发的条件2: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3)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盐水浓度越大,表示盐渍化越严重,种子的萌发率越低说明受到的不利影响越大。
(4)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可知使用高锰酸钾浸泡有利于提高种子的萌发率。
【解答】(1)每组选取300粒种子进行重复实验,能避免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
(2)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为了防止温度对实验造成影响,应将培养箱的温度设置为适宜种子萌发的25℃。
(3)由表中数据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盐溶液的浓度越大,种子的萌发率越低,故可得:土地盐渍化对种子的萌发有不利影响,且盐渍化程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
(4)由表中数据可知,相同条件下,使用高锰酸钾浸泡过的种子的萌发率要高于使用蒸馏水浸泡的种子,故建议为:在播种前,先用浓度为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
27.(2025七下·北仑期末)某同学做了如图中的实验:
(1)根、茎、叶中的导管和筛管在植物体内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管道系统。其中筛管负责运输   。
(2)纵切枝条,观察发现红色越往上越浅是因为()。
A.上面水太多了,把红色冲淡
B.下面的红色随水分蒸腾了
C.水分是从下往上运输的,越上就越浅
D.这是枝条自身的一个特点,不是水分引起的
(3)如果想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____。
A.放在黑暗环境中
B.放在阳光下照射,加快植物叶片的蒸腾
C.放在通风的环境中
(4)某些树木树干中空,却依然生机勃勃,这是因为在茎中有   。可产生运送水分的新细胞。
【答案】(1)有机物
(2)C
(3)A
(4)导管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2)(4)茎中木质部中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韧皮部中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3)加快蒸腾作用的方式:升高温度、加快空气流速等。
【解答】(1)韧皮部中的筛管负责运输有机物。
(2)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越往上,红色越浅。
故答案为:C。
(3)A、放在黑暗的条件下,蒸腾作用减弱,实验效果更不明显,故A符合题意;
B、放在阳光下照射,加快植物叶片的蒸腾,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可知实验现象更明显,故B不符合题意;
C、放在通风的环境中,加快植物叶片的蒸腾,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可知实验现象更明显,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茎中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28.(2025七下·北仑期末)小科所在的项目化学习小组通过建构分子模型来解释物质的变化,以下是项目化学习记录单的一部分。
任务一:制作水分子模型
【资料】水的化学式为H2O, 氢原子直径为0.53×10- 米, 氧原子的直径为1.48×10- 米。
【材料】若干圆纸片
序号 颜色 直径 序号 颜色 直径
①) 白色 2厘米 ④ 黑色 2厘米
② 白色 5.6厘米 ⑤ 0.92 5.6厘米
③ 白色 8厘米 ⑥ 黑色 8厘米
【评价标准】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能区分原子种类、并符合原子实际比列 能区分原子种类、不符合原子实际比列 不能区分原子种类且不符合原子实际比列
任务二:利用建构的分子模型解释电解水过程中的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评价标准,选择材料①、⑤制作的水分子模型评定为    。
(2)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
①请在图丁方框中画出相应微粒的示意图   。
②甲、乙、丙三个方框中的模型相同的是都含有   (选填字母)。
A. 氢气
B. 氢分子
C. 氢原子
③从微观角度解释电解水的变化的实质是   。
【答案】(1)优秀
(2);C;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氧分子,氢原子又重新组成成氢分子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分析】(1)根据资料中的提示计算氧原子和氢原子的直径之比,再与①、⑤圆片的直径之比进行对比,若相同,则为优秀。
(2)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可知需要补充的是氧分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解答】(1)由资料可知,氧原子与氢原子直径之比为,①、⑤圆片的直径之比为,符合原子直径之比,且圆片颜色不同,可以区分原子种类,故等级为优秀。
(2)①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由图可知,丁中物质为氧气,示意图为。
②甲、乙、丙三个方框中的模型相同的是都含有的是氢原子。
故答案为:C。
③从微观角度解释电解水的变化的实质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氧分子,氢原子又重新组成成氢分子。
29.(2025七下·北仑期末)为测量自制白酒的度数,小科进行了如下操作:
(1)游码归零,分度盘如图甲所示,此时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直至天平平衡。
(2)将容积为100mL、质量为16克的溢水杯放在天平左盘,将溢水杯中装满白酒。
添加砝码,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如图乙所示,此时溢水杯和白酒的总质量为   克。
(3)算出白酒密度,对照表中可知此白酒的度数为   度。
酒精度(度) 43 53 65
密度(克/立方厘米) 0.93 0.92 0.9
(4)若换另一白酒进行测量,重复上述步骤,天平平衡时,游码位于图乙所示的游码位置左侧,砝码质量不变,则该白酒的度数可能是表格中   度的白酒。
【答案】(1)右
(2)108
(3)53
(4)65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密度公式的应用;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调平天平时,指针向哪边偏,平衡螺母向反方向调。
(2)总质量等于砝码加游码。
(3)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白酒的密度,结合表中数据进行判断。
(4)游码在左侧,说明该酒的质量更小,根据密度公式可知,密度更小,由表中数据可知,酒精的度数更大。
【解答】(1)由图可知,指针向左偏,说明左侧偏重,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直至指针指示分度盘中央,即天平平衡。
(2)总质量m=100g+5g+3=108g。
(3)白酒的密度,由表中数据可知,酒精度数为53°。
(4)游码位于图乙所示的游码位置左侧,即总质量减小,由可知,密度将减小,由表中数据可知,可能是65°白酒。
30.(2025七下·北仑期末)如图示中,图一和图二分别是家蚕和蝗虫的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蝗虫主要以多种植物的叶和茎为食,且会集群迁飞,使农作物遭到严重破坏。在图一中,消灭蝗虫最佳的时期是    (填字母)时期。蝗虫的发育属于   发育。
(2)在图二中,为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    .(填字母)时期。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诗句中“到死”两个字的表述是否科学 为什么    。
【答案】(1)B;不完全变态
(2)c
(3)不科学,因为蚕在成虫期不会吐丝
【知识点】昆虫的发育过程
【解析】【分析】(1)A受精卵、B幼虫,C成虫。
(2)a成虫,b受精卵,c幼虫,d蛹期。
(3)蚕只在幼虫期吐丝,可知说法是不科学的。
【解答】(1)蝗虫在B幼虫期活动范围小,是消灭蝗虫的最佳时期。
蝗虫的发育不需要经历蛹期,可知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2)蚕在幼虫期吐丝,可知为了提高蚕丝的产量,应设法延长c幼虫期。
(3)蚕在幼虫期吐丝,在蛹期以及成虫期不会吐丝,但此时蚕并未死亡,所以是不科学的。
31.(2025七下·北仑期末) 人们为了解释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
材料一:1803年,道尔顿在原子论中提出:物质由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原子构成。
材料二: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粒子。
材料三:1911年,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α粒子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轰击金箔实验。结
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被金箔弹了回来。
(1)汤姆生的发现否定了道尔顿原子论中的   观点
(2)当α粒子轰击金属箔时,图中所示的运动轨迹不可能是   。(填图中序号)
(3)卢瑟福根据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   。
【答案】(1)原子不可再分
(2)③
(3)原子核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汤姆生发现原子内还有更小的结构,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
(2)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与原子核相互吸引的轨迹③是错误的。
(3)卢瑟福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原子内有一个体积小,质量大的原子核。
【解答】(1)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否定了道尔顿关于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
(2)α粒子带正电,与原子核所带电荷相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轨迹③中α粒子与原子核相互吸引,可知是不可能的。
(3)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说明原子内部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被金箔弹了回来,说明原子核带正电且体积小、质量大。
32.(2025七下·北仑期末)小科同学养植绿萝过程中发现该绿萝比正常的绿萝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为解决绿萝植株矮小瘦弱,叶片泛黄现象,小科可选择的化肥有()(填字母,可多选)。
A.尿素 B.磷酸钙
C.碳酸钾 D.硝酸钾(
(2) 俗称尿素,其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3) 60克( 中含氮元素多少克
【答案】(1)A;D
(2)1:4:1:2
(3)60克( 中含氮元素的质量。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1)氮是合成叶绿素的元素,叶片发黄,说明缺氮,选择含有氮元素的化肥。
(2)个数比等于各原子的下角标之比。
(3)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等于物质的质量与该元素的质量分数的乘积。
【解答】(1)植株矮小瘦弱,叶片泛黄现象,说明缺失氮肥,尿素 和硝酸钾( 中含有氮肥。
故答案为:AD。
(2) 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4:1:2。
33.(2025七下·北仑期末)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现常被用于制造模型。某同学选用了ABS 塑料(如图1所示)来打印3D作品, 求:
(1)该同学用这种ABS 材料打印了一个镂空的花盆如图2-所示,安装时的打磨过程中,塑料的质量   ,密度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已知体积为1cm3的ABS塑料质量为1.05g,求这种材料的密度。
(3)已知图2的作品的体积为50cm3,质量为47.25g,请你通过计算来判断该作品是空心还是实心的 若为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少
【答案】(1)减小;不变
(2)材料的密度
(3)质量为47.25g的材料,其体积为,可知该作品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质量指的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所含的物质减少,则物体的质量减小。
(2)根据密度公式计算材料的密度。
(3)根据材料的质量和密度计算材料的体积,若作品的体积等于材料的体积,则作品是实心的,若作品的体积大于材料的体积,则作品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等于作品体积与材料体积的差值。
【解答】(1)打磨时,塑料所含的物质减少,可知塑料的质量减小。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等无关,可知打磨过程中塑料的密度不变。
1 / 1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1.(2025七下·北仑期末)选择合适的观察工具才能有效地观察。下列活动中,需要用到显微镜的是(  )
A.观察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 B.观察小麦根系特点
C.观察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 D.观察木质茎横切面的结构
2.(2025七下·北仑期末)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具有输送氧气、二氧化碳、各种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的功能。人们常常形象地把血液称为“流动”的(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3.(2025七下·北仑期末)草莓适合生长在通气、能保水和保肥的土壤中,所以种植草莓需要选择的土壤类型为(  )
A.砂土类土壤 B.壤土类土壤 C.黏土类土壤 D.难以确定
4.(2025七下·北仑期末)观察根尖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处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B.成熟区是指②
C.根的伸长与结构③和④有关
D.移栽时需要尽量保护④
5.(2025七下·北仑期末)我国科学家利用超高温陶瓷与难熔金属制造出新型复合金属材料,用于超高音速导弹的发动杋及表面的防护材料。根据用途推测,下列性质中,不是该材料必须具有的为(  )
A.耐高温 B.具有磁性 C.强度大 D.抗氧化
6.(2025七下·北仑期末)初中阶段,同学们正处于青春期,正确看待青春期生理现象和行为习惯;科学认识青春期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有关认识或做法合理的是(  )
A.为了保持良好的体形,长期不吃早餐
B.女孩出现月经、男孩出现遗精,属于不正常的生理现象
C.性意识的萌动、对异性产生好感,属于不正常的心理现象
D.对烟酒、不健康的书刊和网络游戏的诱惑保持警惕,更要远离毒品
7.(2025七下·北仑期末)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不属于模型的是(  )
A.甲烷分子 B.氦原子
C.电流表 D.细胞结构
8.(2025七下·北仑期末)如图所示为黄豆种子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为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
B.②为胚根,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
C.③为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D.①②③共同组成胚,种子主要由种皮和胚等结构组成
9.(2025七下·北仑期末)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念。下列有关叶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叶片的表皮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B.植物叶片的表皮细胞对叶片内的结构具有保护作用
C.植物叶片中有叶脉,能输送水分、无机盐以及有机物
D.仙人掌叶呈针状,有利于减少因蒸腾作用过多失水
10.(2025七下·北仑期末)下列关于“2”的含义正确的是(  )
A.Ca2+中的“2”表示钙原子带有2个单位正电荷
B.H2O中的“2”表示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
C.H2SO4中的“2”表示1个硫酸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D.O中的“2”表示1个镁原子的化合价为正二价
11.(2025七下·北仑期末)科学实验要操作规范、保障安全。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 (  )
A. B. C. D.
12.(2025七下·北仑期末)木耳是常见的食用真菌,但长时间泡发的木耳上可能会滋生一种细菌。下列对于细菌和真菌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细菌都有细胞核
B.真菌都是多细胞生物
C.细菌可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
D.细菌对人们都是有害的,真菌对人们都是有利的
13.(2025七下·北仑期末)下列生活现象中,属于植物细胞吸水的是(  )
A.糖拌西红柿,盘子里会出现很多水
B.对植物施肥过多,会出现“烧苗”现象
C.把发蔫的青菜泡到清水里,青菜会硬挺起来
D.用盐腌菜,菜会变软
14.(2025七下·北仑期末)制墨技艺历史悠久,下列制墨的工序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烧制墨烟 B.搅拌墨烟
C.捶打磨条 D.翻晾墨条
15.(2025七下·北仑期末)《汉书·地理志》记载了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类似城堡的沙丘地貌(如图),后在很多干旱地区也发现了类似地貌。形成这种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A.风力 B.流水 C.冰川 D.海浪
16.(2025七下·北仑期末)密度公式因能被写成如图所示的样式,而被称为“物理最美公式”,下列关于密度、质量、体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由公式可知ρ与m成正比,m越大ρ越大
B.铁比铝“重”,“重”指的是铁的质量比铝的质量大
C.一罐氧气用掉部分后,罐内氧气的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为定值
17.(2025七下·北仑期末)推理是科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
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就是单质
D.化合物含有多种元素,所以含多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化合物
18.(2025七下·北仑期末)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苹果,常看到苹果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熔化后汽化
C.先液化后升华 D.先凝华后升华
19.(2025七下·北仑期末)氧化镓(Ga2O3)是第四代半导体材料,应用前景广泛,其中镓元素的化合价为 (  )
A.+2 B.+3 C.2 D.- 3
20.(2025七下·北仑期末)负氧离子被誉为“空气维生素”,是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与氧分子结合形成的负电离子,广泛存在于森林、瀑布、海边等地方。一个负氧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8 B.17 C.16 D.15
21.(2025七下·北仑期末)宁波奉化水蜜桃色泽艳丽,肉质细软,汁多味甜,香气浓郁,有“琼浆玉露”之美誉,广受游客喜爱。
(1)桃花有鲜艳的色彩和香甜的气味,属于   (选填“虫媒花”或“风媒花”)。
(2)水蜜桃甜蜜的汁水来自细胞中的   (选填“细胞质”或“液泡”),吃完后剩下的果核里面的种子由   发育而来。
(3)为保持其优良性状,建议果农采用   (选填“有性”或“无性”)生殖来繁殖植株。
22.(2025七下·北仑期末) 75%的酒精是常用的医用消毒剂,能有效杀死病毒。
(1)使用时闻到浓浓酒精味,这是因为酒精分子在   。
(2)消毒时酒精擦拭在手上会感觉到凉爽,因为酒精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会   (选填“吸热”或“放热”)。
(3)在配制酒精溶液时,将酒精和水混合,发现混合后的体积比混合前的总体积小。从微观角度分析,这是因为   。
23.(2025七下·北仑期末)如图甲所示,是小科“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图甲中的器材安装顺序是    (选填“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
(2)实验中采用水浴加热法,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   。
(3)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    。
(4)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5)比较图像中AB段与CD段可知:该物质在   (选填“AB”或“CD”)段吸热能力强。
24.(2025七下·北仑期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导航系统.具备全球覆盖、高精度定位和短报文通信功能,广泛应用于交通、农业、救援等领域。其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尤其在无网络区域仍能通信。
(1)运输卫星用的火箭外壳主要材料为铝合金和钛合金。如图一所示为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钛原子核外有   个电子层。
②对图中钛原子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可多选)。
A. 图中x的数值为10
B. 核电荷数为22
C. 在化学反应中,钛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D. 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2)、、分别表示氢元素的三种原子,火箭推进剂中的液氢含,制造氢弹要用 、,如图二所示为氢弹爆炸原理过程,其中甲、乙、丙是三种原子,“”“ ”“●”分别表示原子中的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三种原子均属于氢元素的原因是   。
②图中粒子“ ”所带电性为   (填“正电”、“负电”或“不带电”)。
25.(2025七下·北仑期末)如图A~E表示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整个人体都是A 细胞   (选填“精子”、“卵细胞”或“受精卵”,发育而成的,A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形成B。在此过程中,母细胞内出现的遗传物质最终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2)B通过   形成C,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
(3)在图示的结构层次中,人体具有而植物体没有的结构层次是   。
26.(2025七下·北仑期末)近年来土地盐渍化加重,梭梭人工林出现严重退化,某团队就梭梭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开展研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10个相同的花盆,分别装入等量、除杂、烘干后的同种沙土。
②选300粒饱满的梭梭种子用蒸馏水浸泡,15min后平均撒入5个花盆中并覆上沙土,记为A1~A5组。
③另取300粒饱满的梭梭种子用浓度为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min后平均撒入另5个花盆中并覆上沙土, 记为B1~B5组。
④将花盆置于温度为25℃、湿度为50%的培养箱中,每天向各个花盆喷洒等量的不同浓度的盐溶液,7天后记录种子的萌发数量,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花盆编号 1 2 3 4 5
盐溶液浓度/% 0 1 3 5 7
A组种子萌发率/% 99 95 89 42 4
B组种子萌发率/% 100 99 95 92 41
(1)每组选取300粒种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2)本实验将培养箱温度设为25℃,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   
(3)根据表中A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4)综合分析A、B组数据,请对土壤盐渍化地区提高梭梭种子萌发率提出合理建议:   。
27.(2025七下·北仑期末)某同学做了如图中的实验:
(1)根、茎、叶中的导管和筛管在植物体内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管道系统。其中筛管负责运输   。
(2)纵切枝条,观察发现红色越往上越浅是因为()。
A.上面水太多了,把红色冲淡
B.下面的红色随水分蒸腾了
C.水分是从下往上运输的,越上就越浅
D.这是枝条自身的一个特点,不是水分引起的
(3)如果想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____。
A.放在黑暗环境中
B.放在阳光下照射,加快植物叶片的蒸腾
C.放在通风的环境中
(4)某些树木树干中空,却依然生机勃勃,这是因为在茎中有   。可产生运送水分的新细胞。
28.(2025七下·北仑期末)小科所在的项目化学习小组通过建构分子模型来解释物质的变化,以下是项目化学习记录单的一部分。
任务一:制作水分子模型
【资料】水的化学式为H2O, 氢原子直径为0.53×10- 米, 氧原子的直径为1.48×10- 米。
【材料】若干圆纸片
序号 颜色 直径 序号 颜色 直径
①) 白色 2厘米 ④ 黑色 2厘米
② 白色 5.6厘米 ⑤ 0.92 5.6厘米
③ 白色 8厘米 ⑥ 黑色 8厘米
【评价标准】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能区分原子种类、并符合原子实际比列 能区分原子种类、不符合原子实际比列 不能区分原子种类且不符合原子实际比列
任务二:利用建构的分子模型解释电解水过程中的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评价标准,选择材料①、⑤制作的水分子模型评定为    。
(2)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
①请在图丁方框中画出相应微粒的示意图   。
②甲、乙、丙三个方框中的模型相同的是都含有   (选填字母)。
A. 氢气
B. 氢分子
C. 氢原子
③从微观角度解释电解水的变化的实质是   。
29.(2025七下·北仑期末)为测量自制白酒的度数,小科进行了如下操作:
(1)游码归零,分度盘如图甲所示,此时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直至天平平衡。
(2)将容积为100mL、质量为16克的溢水杯放在天平左盘,将溢水杯中装满白酒。
添加砝码,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如图乙所示,此时溢水杯和白酒的总质量为   克。
(3)算出白酒密度,对照表中可知此白酒的度数为   度。
酒精度(度) 43 53 65
密度(克/立方厘米) 0.93 0.92 0.9
(4)若换另一白酒进行测量,重复上述步骤,天平平衡时,游码位于图乙所示的游码位置左侧,砝码质量不变,则该白酒的度数可能是表格中   度的白酒。
30.(2025七下·北仑期末)如图示中,图一和图二分别是家蚕和蝗虫的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蝗虫主要以多种植物的叶和茎为食,且会集群迁飞,使农作物遭到严重破坏。在图一中,消灭蝗虫最佳的时期是    (填字母)时期。蝗虫的发育属于   发育。
(2)在图二中,为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    .(填字母)时期。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诗句中“到死”两个字的表述是否科学 为什么    。
31.(2025七下·北仑期末) 人们为了解释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
材料一:1803年,道尔顿在原子论中提出:物质由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原子构成。
材料二: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粒子。
材料三:1911年,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α粒子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轰击金箔实验。结
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被金箔弹了回来。
(1)汤姆生的发现否定了道尔顿原子论中的   观点
(2)当α粒子轰击金属箔时,图中所示的运动轨迹不可能是   。(填图中序号)
(3)卢瑟福根据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   。
32.(2025七下·北仑期末)小科同学养植绿萝过程中发现该绿萝比正常的绿萝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为解决绿萝植株矮小瘦弱,叶片泛黄现象,小科可选择的化肥有()(填字母,可多选)。
A.尿素 B.磷酸钙
C.碳酸钾 D.硝酸钾(
(2) 俗称尿素,其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3) 60克( 中含氮元素多少克
33.(2025七下·北仑期末)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现常被用于制造模型。某同学选用了ABS 塑料(如图1所示)来打印3D作品, 求:
(1)该同学用这种ABS 材料打印了一个镂空的花盆如图2-所示,安装时的打磨过程中,塑料的质量   ,密度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已知体积为1cm3的ABS塑料质量为1.05g,求这种材料的密度。
(3)已知图2的作品的体积为50cm3,质量为47.25g,请你通过计算来判断该作品是空心还是实心的 若为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毛细胞等物质结构过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放大后进行观察。
【解答】A、观察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用肉眼或放大镜即可,故A错误;
B、根系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用肉眼观察即可,故B错误;
C、根毛细胞结构较小,需要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故C正确;
D、观察木质茎横切面的结构,例如导管、筛管等,使用放大镜观察即可,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答案】B
【知识点】组织;血液
【解析】【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解答】 血液中有大量的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类。这些细胞与血浆共同构成血液,完成物质运输等功能,所以血液是一种组织,属于结缔组织。血液可以流动,因此称做“流动的组织”。
故答案为:B。
3.【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沙土类土壤透气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弱;黏土类土壤保水性能好,但透气性差。
【解答】既能透气,又能保水、保肥的土壤是壤土类土壤。
故答案为:B。
4.【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①处是根毛区,②是伸长区,③是分生区,④是根冠。
【解答】AB、①处是根毛区,又称为成熟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故A正确,B错误;
C、根的伸长与分生区和伸长区有关,即与图中的②和③有关,故C错误;
D、移栽时需要尽量保护根毛区,即①,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5.【答案】B
【知识点】不同物质的物理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导弹的使用环境进行分析,可知需要材料耐高温、抗氧化、强度大。
【解答】ACD、由“科学家利用超高温陶瓷与难熔金属制造出新型复合金属材料,用于超高音速导弹的发动机及表面的防护材料”和导弹运动时,与空气摩擦产生大量的热,可知该材料必须具有的性质为耐高温、抗氧化,还需要有较大的强度,不易变形,故ACD不符合题意;
B、在导弹运行过程中,不需要具有磁性,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答案】D
【知识点】青春期的变化
【解析】【分析】要正视青春期的变化,包括生理变化和生理变化。
【解答】A、长期不吃早餐不利于身体健康,故A错误;
B、女孩出现月经、男孩出现遗精,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故B错误;
C、性意识的萌动、对异性产生好感,属于正常的心理现象,故C错误;
D、烟酒、毒品对身体健康不利,对烟酒、不健康的书刊和网络游戏的诱惑保持警惕,更要远离毒品,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7.【答案】C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符号:能简单明了的表示事物,还可避免事物外形不同、表达的语言文字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例如计算公式、电路图等。
【解答】A、甲烷分子模型属于模型,故A不符合题意;
B、氦原子模型属于模型,故B不符合题意;
C、电流表用表示,属于符号,不属于模型,故C符合题意;
D、细胞结构属于模型,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答案】D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①为胚轴,②为胚根,③为胚芽,④为子叶。
【解答】A、由图可知,①为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②为胚根,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③为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①②③④共同组成胚,种子主要由种皮和胚等结构组成,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答案】A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植物叶肉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解答】A、植物的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A错误,符合题意;
B、表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叶脉具有运输功能,能输送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植物体内的水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为了减少水分散失,仙人掌液退化成针状,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答案】C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分子由原子构成,表达分子与原子的关系时,分子前有个数,才能在原子前加个数。
【解答】A、Ca2+中的“2”表示1个钙离带有2个单位正电荷,故A错误;
B、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数字写在原子的右下角,H2O中的“2”表示1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故
B错误;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数字写在原子的右下角,H2SO4中的“2”表示1个硫酸分子中含有2个氢
原子,故C正确;
D、O中的“2”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二价,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1.【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
【解答】A、不能用点燃的酒精灯去点另一盏酒精灯,故A错误;
B、使用试管夹时,手不能直接握住长柄和短柄,只需握住长柄,故B错误;
C、不能向点燃的酒精灯中加入酒精,故C错误;
D、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2.【答案】C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细菌与人的关系;真菌与人的关系
【解析】【分析】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菌含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解答】A、细菌都没有细胞核,故A错误;
B、真菌可能是单细胞生物,例如酵母菌,也可能是多细胞生物,例如食用菌,故B错误;
C、细菌通过分裂繁殖,属于无性生殖,故B正确;
D、细菌和真菌都有对人类有利的,也有对人类有害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3.【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解析】【分析】细胞吸水的条件:外界环境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溶液浓度。
【解答】A、糖拌西红柿,盘子里会出现很多水,是因为细胞失水,故A错误;
B、对植物施肥过多,会出现“烧苗”现象,是因为植物细胞失水,故B错误;
C、把发蔫的青菜泡到清水里,青菜会硬挺起来,是因为细胞吸水,故C正确;
D、用盐腌菜,菜会变软,是因为细胞失水,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4.【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在化学变化中,会有一些新的物质生成,而在物理变化中,物质的形状可能会有改变,但不会生成其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之间相互接触后会发生不同的反应,会产生新的分子。 而在物理变化中,原子之间的距离和分子本身都不会产生变化。
【解答】A、烧制墨烟过程中伴随燃烧,燃烧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
B、搅拌研磨墨烟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捶打墨条成形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天然晾千墨条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15.【答案】A
【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影响地貌的外力因素主要有: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让地势变得更平坦。
【解答】在干旱地区形成的沙丘地貌是由于风力导致的。
故答案为:A。
16.【答案】D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可知,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为该物质的密度。
【解答】A、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与质量无关,故A错误;
B、铁比铝“重”,“重”指的是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故B错误;
C、一罐氧气用掉部分后,罐内氧气减少,可知氧气的质量变小,氧气的体积不变,由可知,
瓶内氧气的密度变小,故C错误;
D、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等因素无关, 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
密度相同,其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为密度,可知为一定值,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7.【答案】D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离子的书写与意义;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混合物中含有多种物质,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单质是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化合物是含有两种或以上元素的纯净物。
【解答】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例如电子和质子也带电,故A错误;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但物质不全是由分子构成的,原子和离子也可以构成物质,故B错误;
C、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但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可能是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故C错误;
D、化合物含有多种元素,含多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8.【答案】A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物态变化:熔化:由固态转化为液态;凝固:由液态转化为固态;凝华:由气态转化为固态;升华:由固态转化为气态;汽化: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液化:由气态转化为液态。
【解答】苹果变湿,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苹果,在苹果表面液化,后变干是因为苹果表面的水吸收热量蒸发了。
故答案为:A。
19.【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
【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之和为零进行计算。
【解答】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镓元素的化合价为,解得x=+3。
故答案为:B。
20.【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
【解答】一个氧原子中含有8个电子,负氧离子带有一个单位负电荷,可知一个负氧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故答案为:B。
21.【答案】(1)虫媒花
(2)液泡;胚珠
(3)无性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植物的无性生殖;传粉及其途径;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分析】(1)虫媒花一般都有鲜艳的色彩和香甜的气味,可以吸引昆虫为其传粉。
(2)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胚珠发育成种皮,子房壁发育成果皮。
(3)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是有性生殖需要两性细胞的结合,而无性生殖不需要两性细胞的结合。
【解答】(1)桃花有鲜艳的色彩和香甜的气味,可以吸引昆虫为其传粉,可知是虫媒花。
(2)汁水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
(3)无性生殖不需要进行两性细胞的结合,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22.【答案】(1)不断的做无规则运动
(2)汽化;吸热
(3)分子间存在空隙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分析】(1)闻到气味,说明分子不断的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2)由液体转化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吸热。
(3)分子间存在空隙,所以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体积之和。
【解答】(1)使用时闻到酒精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做无规则运动。
(2)酒精汽化吸热,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所以手上会感觉凉爽。
(3)分子间存在空隙,将酒精和水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跑到彼此的间隙时,导致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体积之和。
23.【答案】(1)从下至上
(2)使物质混合均匀,且温度上升慢,便于测量
(3)2℃
(4)晶体
(5)C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熔化与熔化现象;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1)组装装置的顺序:自下而上、从左往右。
(2)水浴加热的优点是物质受热均匀,误差减小,且升温慢,便于测量。
(3)示数自下而上逐渐变大,说明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上,结合分度值进行读数。
(4)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可知熔化图像中存在温度不变的阶段的物质属于晶体。
(5)根据图像进行分析,温度变化量一定时,加热时间越长,说明物质的吸热能力越强。
【解答】(1)需要根据酒精灯火焰的高度确定烧杯的位置,可知组装装置时要从下而上安装。
(2)水浴加热可以使物质混合均匀,且温度上升慢,便于测量。
(3)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2℃。
(4)由图可知,在BC段物质的温度不变,说明存在固定的熔点,属于晶体。
(5)由图可知,AB段和CD段温度变化值相同,但CD段需要加热更长的时间,说明CD段吸收的热量更多,即CD段吸热能力强。
24.【答案】(1)4;CD
(2)质子数均为1;不带电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周期表;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1)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2)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可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
【解答】(1)①由图可知,钛原子核外有4层电子层。
②A、由图可知,钛的原子序数为22,可知一个原子中含有22个质子,可知含有22个电子,可知:x=22-8-2-2=10,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核电荷数等于原子序数,可知钛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2,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钛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可知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单位是“1”,不是“g”,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2)①、、三种原子中均含有一个质子,可知均属于氢元素。
② 表示的是中子,中子不带电。
25.【答案】(1)受精卵
(2)细胞分化
(3)E系统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结构与层次;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
【解析】【分析】(1)新生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2)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数目变多;细胞生长的结果是细胞体积变大。
(3)AB是细胞,C是组织,D是器官,E是系统,植物没有系统。
【解答】(1)受精卵是生命的起点,整个人体是由受精卵发育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而成的。
(2)由B到C,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B经过细胞分化形成C。
(3)人体具有而植物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E系统。
26.【答案】(1)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
(2)适应的温度
(3)土地盐渍化对种子的萌发有不利影响,且盐渍化程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
(4)在播种前,先用浓度为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1)每组中含有多颗种子,可以避免偶然性。
(2)种子萌发的条件2: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3)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盐水浓度越大,表示盐渍化越严重,种子的萌发率越低说明受到的不利影响越大。
(4)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可知使用高锰酸钾浸泡有利于提高种子的萌发率。
【解答】(1)每组选取300粒种子进行重复实验,能避免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
(2)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为了防止温度对实验造成影响,应将培养箱的温度设置为适宜种子萌发的25℃。
(3)由表中数据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盐溶液的浓度越大,种子的萌发率越低,故可得:土地盐渍化对种子的萌发有不利影响,且盐渍化程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
(4)由表中数据可知,相同条件下,使用高锰酸钾浸泡过的种子的萌发率要高于使用蒸馏水浸泡的种子,故建议为:在播种前,先用浓度为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
27.【答案】(1)有机物
(2)C
(3)A
(4)导管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2)(4)茎中木质部中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韧皮部中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3)加快蒸腾作用的方式:升高温度、加快空气流速等。
【解答】(1)韧皮部中的筛管负责运输有机物。
(2)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越往上,红色越浅。
故答案为:C。
(3)A、放在黑暗的条件下,蒸腾作用减弱,实验效果更不明显,故A符合题意;
B、放在阳光下照射,加快植物叶片的蒸腾,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可知实验现象更明显,故B不符合题意;
C、放在通风的环境中,加快植物叶片的蒸腾,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可知实验现象更明显,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茎中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28.【答案】(1)优秀
(2);C;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氧分子,氢原子又重新组成成氢分子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分析】(1)根据资料中的提示计算氧原子和氢原子的直径之比,再与①、⑤圆片的直径之比进行对比,若相同,则为优秀。
(2)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可知需要补充的是氧分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解答】(1)由资料可知,氧原子与氢原子直径之比为,①、⑤圆片的直径之比为,符合原子直径之比,且圆片颜色不同,可以区分原子种类,故等级为优秀。
(2)①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由图可知,丁中物质为氧气,示意图为。
②甲、乙、丙三个方框中的模型相同的是都含有的是氢原子。
故答案为:C。
③从微观角度解释电解水的变化的实质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氧分子,氢原子又重新组成成氢分子。
29.【答案】(1)右
(2)108
(3)53
(4)65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密度公式的应用;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调平天平时,指针向哪边偏,平衡螺母向反方向调。
(2)总质量等于砝码加游码。
(3)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白酒的密度,结合表中数据进行判断。
(4)游码在左侧,说明该酒的质量更小,根据密度公式可知,密度更小,由表中数据可知,酒精的度数更大。
【解答】(1)由图可知,指针向左偏,说明左侧偏重,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直至指针指示分度盘中央,即天平平衡。
(2)总质量m=100g+5g+3=108g。
(3)白酒的密度,由表中数据可知,酒精度数为53°。
(4)游码位于图乙所示的游码位置左侧,即总质量减小,由可知,密度将减小,由表中数据可知,可能是65°白酒。
30.【答案】(1)B;不完全变态
(2)c
(3)不科学,因为蚕在成虫期不会吐丝
【知识点】昆虫的发育过程
【解析】【分析】(1)A受精卵、B幼虫,C成虫。
(2)a成虫,b受精卵,c幼虫,d蛹期。
(3)蚕只在幼虫期吐丝,可知说法是不科学的。
【解答】(1)蝗虫在B幼虫期活动范围小,是消灭蝗虫的最佳时期。
蝗虫的发育不需要经历蛹期,可知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2)蚕在幼虫期吐丝,可知为了提高蚕丝的产量,应设法延长c幼虫期。
(3)蚕在幼虫期吐丝,在蛹期以及成虫期不会吐丝,但此时蚕并未死亡,所以是不科学的。
31.【答案】(1)原子不可再分
(2)③
(3)原子核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汤姆生发现原子内还有更小的结构,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
(2)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与原子核相互吸引的轨迹③是错误的。
(3)卢瑟福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原子内有一个体积小,质量大的原子核。
【解答】(1)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否定了道尔顿关于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
(2)α粒子带正电,与原子核所带电荷相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轨迹③中α粒子与原子核相互吸引,可知是不可能的。
(3)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说明原子内部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被金箔弹了回来,说明原子核带正电且体积小、质量大。
32.【答案】(1)A;D
(2)1:4:1:2
(3)60克( 中含氮元素的质量。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1)氮是合成叶绿素的元素,叶片发黄,说明缺氮,选择含有氮元素的化肥。
(2)个数比等于各原子的下角标之比。
(3)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等于物质的质量与该元素的质量分数的乘积。
【解答】(1)植株矮小瘦弱,叶片泛黄现象,说明缺失氮肥,尿素 和硝酸钾( 中含有氮肥。
故答案为:AD。
(2) 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4:1:2。
33.【答案】(1)减小;不变
(2)材料的密度
(3)质量为47.25g的材料,其体积为,可知该作品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质量指的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所含的物质减少,则物体的质量减小。
(2)根据密度公式计算材料的密度。
(3)根据材料的质量和密度计算材料的体积,若作品的体积等于材料的体积,则作品是实心的,若作品的体积大于材料的体积,则作品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等于作品体积与材料体积的差值。
【解答】(1)打磨时,塑料所含的物质减少,可知塑料的质量减小。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等无关,可知打磨过程中塑料的密度不变。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