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8.1(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8.1(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202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必修3 政治与法治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8.1法治国家
01
建构体系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我国法制建设的历程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科学立法
法治社会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第三单元知识体系
全民守法
特征
第8课知识体系:
目标
主体
基础
共同建设
一体推进
建设法治中国是系统性工程,既需要党和国家的统筹与规划,更需要公民和社会的参与与推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02
课标考向解读
1.理解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内涵。
2.理解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
3.明确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措施和要求。
4.良法方能善治;建设法治政府不是减少政府职能。
高考试题主要结合政府机构改革、政府权力行使的具体做法等,考查法治政府的内涵、建设法治政府的措施等;结合宪法宣誓、宪法宣传等活动,考查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措施与意义。命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综合性强。
课程标准
课标要求
考向预测
03
考点突破
1、法治国家的内涵:
①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
②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工作依法开展
③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
2、法治国家基本特征:
(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①原因: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意愿,符合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
②要求: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
2、法治国家基本特征:
(2)坚持良法之治
①原因: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
②良法标准:
a.从实质上看: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
b.从形式上看: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③要求: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注意:一部法律是否属于良法最大的标准是否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
①良法与善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②良法要求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善治要求把制定的良法付诸实施,将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实现良法的价值。
③良法本身不是目的,制定良法是为了发挥法律在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最终达到善治的目标。
拓展:良法与善治的关系
①原因:
a.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包括人身权、财产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
b.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②要求: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
(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特别注意:公民权利≠公民政治权利
政治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2、法治国家基本特征:
①内容:国家的各项权力,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督权等,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
②要求: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4)规范国家权力运行
2、法治国家基本特征:
(1)按国家机关与非国家机关监督分类:
(2)按民主与法制监督分类
(3)按行政系统内部与外部监督分类
国家机关 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上级政府、审计部门、下级政府),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人大),国家监察机关的监督(监察委)、司法机关的监督(法院、检察院)
非国家机关 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纪委),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
民主监督 人民政协、社会与公民的监督
法制监督 国家权力机关、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
行政系统内部监督 上级政府、审计部门、下级政府的监督
行政系统外部监督 国家权力机关、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的监督;党的监督;政协、社会与公民的监督
拓展提升:关于监督的形式
①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法治的根本原则
②坚持良法之治——法治的前提和基础
③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法治的精髓所在
④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对国家权力的制约
总结:. 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
(1)总体要求:
法治国家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
(2)具体措施:
①推进宪法实施
a.原因: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b.要求: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3、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怎样建设
【名词点击】
◇宪法解释:是依宪法规定享有宪法解释权的国家机关,依据宪法精神对宪法规范的内容、含义和界限等所作的说明。(在我国,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
◇合宪性审查又称宪法监督:是指特定的机关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对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等规范性文件和特定主体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并做出处理的制度。其作用在于保障宪法的实施、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
②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a.原因: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
b.要求:在宪法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
(2)具体措施具体措施:
a.原因:已经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有效实施。
b.要求:
政府部门:依法履职,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
社会公众:自觉守法,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③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一法律体系包括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宪法
法律体系
宪法相关法
行政法
经济法
社会法
刑法
(7个法律部门)
法律层级
4. 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
(1)国家机关角度
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2)公民角度
(3)整个国家角度
知识总结:
一个内涵: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两个意义: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三个措施:推进宪法实施、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四个表现: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坚持良法之治、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87页探究与分享:(教材变)
备案审查的意义
1.有利于维护宪法的地位和权威,建设法治国家
2.有利于完善中特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
3.有利于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推动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4.有利于维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确保人民当家做主。
1、备案审查:对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进行备案审查,是法律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全国人大要对审查中发现存在与宪法法律相抵触或不适当问题进行处理。合宪性审查又称宪法监督。
2、宪法解释是指宪法制定者或依照宪法的规定享有宪法解释权的国家机关,对已经存在并且正在生效的宪法规范的内容、含义和界限作出说明。
我宪法规定宪法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
202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收到公民、组织提出的审查建议2827件,法工委对审查建议逐一进行研究,与有关方面进行沟通,加强调查论证,提出审查意见,并按规定向审查建议人反馈。
04
真题研析
(2025北京卷)9. 近年来,露营成为北京市民新的休闲方式,赏花、钓鱼、观鸟……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人走进自然,释放消费活力。为引导露营市场的有序发展,北京市相关部门制定了《关于规范引导帐篷露营地发展的意见(试行)》。这一文件( )

A. 既规范相关行业行为,也规范政府权力运行
B. 充分发挥乡规民约作用,解决基层社会治理难题
C. 凸显政府关注新兴领域,旨在规范市民露营行为
D. 通过单行条例的规范作用,实现社会自我治理
【答案】A
【解析】
【详解】A:政府制定《关于规范引导帐篷露营地发展的意见(试行)》,一方面对露营相关行业进行规范,比如规定露营地的设立标准、经营要求等,从而规范相关行业行为,引导露营市场有序发展。 另一方面,该文件也规范了政府权力运行,明确政府在管理露营市场过程中的职责、权限和工作流程等,防止权力滥用, A正确。
B:乡规民约是由乡村群众集体制定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适用于乡村基层社会治理。而本题中是北京市相关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属于乡规民约 ,B错误。C:政府制定该文件确实关注到了露营这一新兴领域,但目的不仅仅是规范市民露营行为,更重要的是规范整个露营市场,促进露营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释放消费活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旨在规范市民露营行为” 表述片面,C错误。
D:单行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区域自治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制定的单项法规。本题中北京市相关部门制定的《关于规范引导帐篷露营地发展的意见(试行)》不属于单行条例,同时也不是社会自我治理,而是政府对营市场的管理规范,D错误。
故本题选A。
(湖南卷)法治是互联网治理的基本方式。网络法治与10亿多网民直接相连,与14亿多人民群众息息相关。面对网络传谣、网络暴力等现实问题,需要加大治理力度,对“按键伤人”坚持严惩立场,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网络法治需要( )
①政府依法开展网络执法,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②司法机关强化网络立法,健全网络法律体系
③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凝聚依法治网强大力量
④畅通群众投诉渠道,保障网民各项利益实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网络法治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网络法治需要政府依法开展网络执法,营造清朗网络空间,需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凝聚依法治网强大力量,①③正确。立法机关科学立法,健全网络法律体系,司法机关应坚持公正司法,②说法错误。“保障网民各项利益实现”说法错误,应是保障网民合法合理利益实现,④不选。
A
(2022·天津·高考真题)新业态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法律问题。2021年8月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提出,及时跟进研究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相关法律制度,抓紧补齐短板,保障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这体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 )
A.坚持文明规范执法 B.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C.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D.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D
(2023·广东·高考真题)近年来,广东某法院加强涉侨审判工作,健全“海外联络员”“归侨陪审员”等工作机制,大力推广跨境诉讼“云服务”,多措并举满足广大海内外华侨华人的司法需求,为促进海内外侨胞与家乡深度融合发展增添了法治成色。这种做法( )
①表明广东已经全面建成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②有利于团结广大侨胞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体现了人民法院维护侨胞合法权益的实践创新
④旨在尊重和保障我国公民权利、践行司法为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2023·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近年来,深圳、保定、南京等城市兴建宪法主题公园,以多种景观形式和宪法实践活动精彩呈“宪”。2022年12月9日对外开放的南京宪法公园,宪法主题雕塑、宣誓广场、宪法宣传教育展,亮点纷呈。其中,作为“宪之核”的宪法宣誓广场,于组合浮雕中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主旨。在江苏省暨南京市第五个“宪法宣传周”主题活动期间,律师向市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40名新入职的检察官、法官、行政执法人员,在市民的注视下进行宪法宣誓:“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阐述宪法主题公园的精彩呈“宪”对于坚持依宪治国、建设法治社会的作用。(12分)
①兴建宪法主题公园,精彩呈“宪”,彰显了宪法的国家根本大法的地位,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坚持依法治国首先坚持依宪治国。
②宪法主题公园以多种景观形式和实践活动精彩呈“宪”,成为开展全民普法教育的宣传载体,有利于提高民众的宪法意识,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③宪法主题公园精彩呈“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开展宪法宣誓活动,有利于增强公职人员的宪法观念,树立宪法权威,坚持依宪治国,有助于提高社会法治化水平。
④宪法主题公园精彩呈“宪”,在“宪法宣传周”期间,向市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有助于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获得有效的法律帮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