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9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9.3 公正司法202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一宏观把握本书主线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根本保证本质特征基本方式有机统一坚实基础根本保证坚强保障根本保证坚实基础坚强保障二体系构建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 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原则总目标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科学立法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追根溯源—为什么把握当下—怎么做明确目标—是什么展望未来—how前提关键防线基础目标主体基础知识知识导图导图第九课知识体系内涵表现公正司法的内涵如何推进公正司法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公正司法司法的结果要公正司法的程序要公正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知识体系三课标要求课标要求搜集材料,阐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四核心考点突破1.公正司法的内涵和地位内涵: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具体就法院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也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地位: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核心考点:公正司法的内涵公正司法的具体要求:①人民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②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公正主体:司法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性质职权层级产生2.我国的司法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通过独立行使审判权,实现对国家法律的适用注意;检察权不等于监察权,监察委员会行使监察权通过独立行使检察权,实现对国家法律监督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①含义:意味着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司法过程严格依据诉讼法进行。要求3.公正司法的表现(特征、标准)②意义:通过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有效保护公民的程序权利,从而使得审判结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1)司法的程序要公正①含义:结果的公正意味着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判决结果合理合法。要求②意义:只有结果公正,才能有效解决案件纠纷,惩罚违法者,救济受害者。③实现方式:法律的公平正义正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公正的判决得以实现的。(2)司法的结果要公正程序公正≠结果公正程序公正结果公正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程序公正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结果公正是司法公正的根本目标、最终目的结果公正与程序公正共同构成司法公正的核心要素拓展提升名词解释辩护权: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被控告的内容进行申述、辩解的权利。辩论权:指当事人(包括第三人及其代理人)在诉讼进行中,就案件请求、争议的事实、证据材料及法律适用等方面各自陈述自己的主张,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互相进行反驳和论证的权利。措 施 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等的制度保障。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司法独立不受监督≠4、如何推进公正司法注意:“独立行使” ≠ 不受任何主体的影响”。知识拓展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其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和“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即犯罪行为的界定、种类、构成条件和刑罚处罚的种类、幅度均应当由法律加以规定,对于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这是刑事诉讼法中确立的旨在实现司法公平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制度,指对被告人定罪量刑必须依据确定、充分的证据。对于缺乏充分证据的案件,司法机关应当不起诉或判处被告人无罪。通常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侦查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使用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凡以非法方法取得的证据均不得在刑事审判中被采纳。非法证据排除疑罪从无罪刑法定五强化练习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具体就______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审判过程做到平等正当,也要求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 )A.法院 B.检察院 C.司法机关 D.政府A1943年,马锡五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他深入基层,依靠群众,就地办案,形式灵活,手续简便,被总结为“马锡五审判方式”。关于“马锡五审判方式”体现的法治意义,下列哪一说法是准确的( )A.是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的典范B.是努力树立司法权威及司法为民的典范C.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法治经验的典范D.是立足我国国情,坚持科学立法的典范B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其中的道理是深刻的,警示我们推进依法治国必须( )①对所有司法行为过程和结果公开②提高司法公信力,发挥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的引领作用③要保证法官个人独立行使司法权,不受外界干涉④加强对司法权的监督和约束,防止司法权的滥用等司法腐败现象和行为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D浙江桐庐定制法治公交专线、法治公交站等普法载体,把法治文化融入城市公共空间;广东惠东推出“普法微课堂”,通过专题讲座、情境课堂、普法沙龙等形式让更多人提高法治素养……各地各部门扎实推进全民普法和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这说明①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 ②我国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已经形成 ③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④遵法守法已经成为全体公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近年来,直播带货盛行,而知名电商主播翻车事件也屡见不鲜。直播带货领域出现的乱象,污染网络生态,侵害公众利益。国家网信办、公安部、商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已于2021年5月25日施行,对直播带货领域的乱象予以整治。这警示我们①为了国家和他人的利益,应当放弃个人利益 ②要讲诚信,遵守法律法规,遵循社会公序良俗 ③公民为避免权利受到侵害,要远离网络直播带货 ④在直播平台从事活动,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六对接高考(2024·全国·高考真题)近年来,某市将数字技术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相融合。行政执法69类证照证明实现“免提交”检查;203个线上办理事项提交材料的数量减少 40%,办事时间缩短 50%;教育、就业等19个领域的事项实现“一站式”办理。该市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是①完善行政执法制度体系的技术保障②更好满足公众政务服务需求的必然选择③优化革新政府治理流程和方式的重要举措④科学合理配置政府部门之间关系的制度基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2025北京卷)9. 近年来,露营成为北京市民新的休闲方式,赏花、钓鱼、观鸟……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人走进自然,释放消费活力。为引导露营市场的有序发展,北京市相关部门制定了《关于规范引导帐篷露营地发展的意见(试行)》。这一文件( ) A. 既规范相关行业行为,也规范政府权力运行B. 充分发挥乡规民约作用,解决基层社会治理难题C. 凸显政府关注新兴领域,旨在规范市民露营行为D. 通过单行条例的规范作用,实现社会自我治理【答案】A【解析】【详解】A:政府制定《关于规范引导帐篷露营地发展的意见(试行)》,一方面对露营相关行业进行规范,比如规定露营地的设立标准、经营要求等,从而规范相关行业行为,引导露营市场有序发展。 另一方面,该文件也规范了政府权力运行,明确政府在管理露营市场过程中的职责、权限和工作流程等,防止权力滥用, A正确。B:乡规民约是由乡村群众集体制定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适用于乡村基层社会治理。而本题中是北京市相关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属于乡规民约 ,B错误。C:政府制定该文件确实关注到了露营这一新兴领域,但目的不仅仅是规范市民露营行为,更重要的是规范整个露营市场,促进露营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释放消费活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旨在规范市民露营行为” 表述片面,C错误。D:单行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区域自治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制定的单项法规。本题中北京市相关部门制定的《关于规范引导帐篷露营地发展的意见(试行)》不属于单行条例,同时也不是社会自我治理,而是政府对营市场的管理规范,D错误。故本题选A。(2024,湖南,T6)法治是互联网治理的基本方式。网络法治与10亿多网民直接相连,与14亿多人民群众息息相关。面对网络传谣、网络暴力等现实问题,需要加大治理力度,对“按键伤人”坚持严惩立场,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网络法治需要( )①政府依法开展网络执法,营造清朗网络空间②司法机关强化网络立法,健全网络法律体系③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凝聚依法治网强大力量④畅通群众投诉渠道,保障网民各项利益实现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解析】①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网络法治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网络法治需要政府依法开展网络执法,营造清朗网络空间,需要建设法治社会,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凝聚依法治网强大力量,①③正确。②:立法机关科学立法,健全网络法律体系,司法机关公正司法,②错误。④:“保障网民各项利益实现”说法错误,应是保障网民合法合理利益实现,④排除。A(2023·浙江·高考真题)2022年以来,浙江省某县将2300多个执法事项和分散在8个县级部门的执法队同步归入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构建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新格局。这项改革会( )①减少县级行政部门 ②实现司法公平正义③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④增强执法机关公信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解析只是将分散在8个县级部门的执法队同步归入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并没有减少县级行政部门,①错误。这项改革属于行政部门改革,不涉及司法系统,②错误。(2025年1月·浙江·高考真题)24. 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70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据宪法制定和修改经济民生、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等各领域的法律制度。截至2024年9月,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现行有效的303部法律,都明确以宪法为依据。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还不断加强备案审查工作,确保每一部法律、每一项制度、每一条规定都符合宪法规定、宪法原则、宪法精神。2023年全年共督促制定机关修改或废止规范性文件260多件。此外,全国人大常委会已连续11年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2024年12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为前来人民大会堂参观的游客讲解宪法,推动宪法走进人民群众。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如何在推进依宪治国中发挥作用的。【答案】①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坚持宪法至上,依据宪法制定和修改其他法律,健全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本系。②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及时纠正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坚定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③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宪法宣传周”等活动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让宪法精神深入人心,为依宪治国夯实社会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