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件(共4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件(共42张PPT)

资源简介

(共42张PPT)









鲁迅
创设情境,布置任务
近期,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将翻拍纪录片,剧组到我们班招募工作人员(包括导演、编剧、演员、道具师等),并征集拍摄创意。
请同学们做好准备,根据拍摄要求,挑选自己喜欢的职位(每人至少2个职位),踊跃参与到纪录片的拍摄中来。


1
拍摄前的准备
2
寻百草园之乐
3
三味书屋之味
4
跨时空的对话
01
拍摄前的准备
拍摄前的准备
在拍摄之前,我们要先了解鲁迅及文章内容。
鲁迅其人
鲁迅
1881年——1936年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笔名鲁迅,浙江绍兴人,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题目信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交代写作顺序:“从……到……”表明文章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由幼时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时间过程。
点明写作对象:写两个地方的生活——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标注拼音
窜 觅 跪 拗 确凿 轻捷
云霄 倘若 鉴赏 啄食 和蔼 恭敬
质朴 博学 倜傥 淋漓 盔甲 绅士
cuàn

ɡuì
niù
záo
jié
xiāo
tǎnɡ
jiàn
zhuó
ǎi
ɡōnɡ


tì tǎnɡ
lín lí
kuī
shēn
文章内容
说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要求:采用默读方式,不分心,不停顿,一口气读完全文。
文章记述了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童年生活经历。
02
寻百草园之乐
寻百草园之乐
鲁迅称:“(百草园)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本环节需要各位同学通过一系列任务,拍摄出百草园的“乐”。
寻百草园之乐

有趣的景物——百草园不同景色之乐
有趣的故事——听美女蛇的故事之乐
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之乐
寻百草园之乐
请道具组的同学结合文章第2段,思考你会如何布置百草园不同景色之趣?以“我会从_______(写法)角度进行布景,_________________(赏析),这样布置显得______________(妙处)”的格式回答。
温馨提示:从景物描写角度,如空间顺序、感官、修辞手法等角度赏析。
寻百草园之乐
我会从感官的角度进行布景,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这样布置显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增添了百草园多姿多彩的奇妙乐趣。
寻百草园之乐
我会从空间顺序的角度进行布景,从菜畦,到石井栏,再到皂荚树,角度由低到高,从桑葚、到何首乌藤、木莲藤再到覆盆子,角度由高而低。从鸣蝉到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再到斑蝥,角度由高而低。这样布置显得层次井然,错落有致。
寻百草园之乐
我会从修辞的角度进行布景,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运用比喻的手法,把覆盆子比作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油蛉、蟋蟀人动作,这样的布置显得妙趣横生,充满童真童趣。
寻百草园之乐
我会从整体到局部的角度布景,“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型结构从百草园整体到其中某一个局部,重点强调“单是”后面的内容,这样的布置突出了“泥墙根一带”的神秘吸引力和无穷乐趣。
寻百草园之乐
有人认为美女蛇这一故事是赘笔,应该删除。请演员组模拟长妈妈讲故事,编剧组说说你们的看法。
寻百草园之乐
美女蛇的故事不应该删除。美女蛇的故事写出了“我”听故事时的紧张、好奇,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寻百草园之乐
为再现雪地捕鸟之乐,请导演组完成“雪地捕鸟”的脚本设计。
人物动作
作用
人物心情变化
作用
作用
作用
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
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写出了雪后捕鸟的乐趣。
紧张期待——失望——沮丧——羡慕——佩服
捕鸟过程的心情起伏变化,更能体现趣味。
小结
作者通过生动而细腻的写作技法把一个人迹罕至的荒园变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乐园,这种乐趣的发现主要源自于一颗童心,更源自于他对无拘无束、自由自生活的追求。
03
三味书屋之味
三味书屋之味
“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作者告别了乐趣无穷的童年,开启了“三味书屋”的成长之旅。本环节需要各位同学通过一系列任务,拍摄三味书屋之味。
如果说百草园的生活是充满快乐的,那作者在三味书屋的生活如何呢?默读文章第10-24段,请导演组思考,你会拍摄哪些镜头,体现三味书屋的味?
以“我会拍摄___________的镜头,这一镜头体现了三味书屋的________(特点)”的格式回答。
三味书屋之味
三味书屋之味
我会拍摄开学行礼拜师的镜头,这一镜头体现了三味书屋的规矩严格。
我会拍摄先生拒绝回答“怪哉”一虫,只要我们读书的镜头,这一镜头体现了三味书屋学习氛围的枯燥、压抑。
三味书屋之味
我会拍摄在后园折腊梅、喂蚂蚁的镜头,这一镜头体现了三味书屋充满了孩子们对学习之外的事物的向往和热爱。
我会拍摄在课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的镜头,这一镜头体现了三味书屋充满童真童趣。
三味书屋之味
寿镜吾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演员们说说如果你要出演寿镜吾先生,你会展现出人物怎样的特点。
三味书屋之味
他拒绝回答“何曰怪哉”之类的怪题,只要求我们读书。
有点古板,迂腐
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教学认真、启发我对学习的兴趣
三味书屋之味
他从不轻易体罚学生,在学生不听话时,戒尺和罚跪“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比较开明,
心地善良
读到极好的文章时,他总是微笑起来,读得十分入神。
方正、质朴、博学
小结
三味书屋之味,有枯燥也有快乐,快乐源于对老师的敬慕,知识的渴求;源于读书之余的乐趣;源于课堂上的自得其乐。
04
跨时空的对话
跨时空的对话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以双重视角叙述,通过儿童视角与成年视角的碰撞交错来描绘儿时的乐园,表达情感。本环节需要各位同学通过一系列任务,拍摄大小鲁迅跨时空的对话。
跨时空的对话
文中有些语句中穿插着大小鲁迅的口吻,请编剧组从两个视角解读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跨时空的对话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似乎”和“确凿”是否矛盾?)
不矛盾。前一句是从“大鲁迅”的视角来看的,在“大鲁迅”眼里的百草园没有什么动人之处;而后一句是从“小鲁迅”的视角来看的,在“小鲁迅”的眼里,百草园里的一切都那么有趣。
跨时空的对话
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先从“小鲁迅”的视角写我对长妈妈讲的故事深信不疑,“但直到现在”一句将视角转向“大鲁迅”,作者以自嘲的方式结束回忆,增添了幽默与乐趣,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情回味。
跨时空的对话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告别“百草园”时呼喊出“Ade”这个德语单词,显然也出自“大鲁迅”之口,这样的呼唤将“大鲁迅”对百草园的无限怀想与留恋表现得淋漓尽致。
跨时空的对话
后来,为要钱用,卖给了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
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对童趣不再的叹惋,对眼前生活的遗憾。
跨时空的对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结合助读资料,你是如何理解“朝花夕拾”含义的?
知人论世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章,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朝花夕拾》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在厦门。在《故事新编·序言》中说,写作《朝花夕拾》是“一个人住在厦门的石屋里,对着大海,翻着古书,四近无生人气,心里空空洞洞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事物,来寄一丝安慰,排解一些苦闷。
“朝花夕拾”之意
朝花:童年鲁迅的乐





三味书屋之趣
夕拾:成年鲁迅的失
百草园被卖
绣像遗失
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生活
对童年自由自在、美好生活的眷恋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拍摄纪录片的形式,一起走进了鲁迅记忆中的童年生活,探访了作者鲁迅人生中最美好、最温暖的精神胜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是时间上的成长,是空间上的转变,更是思想上的成熟。当我们走入其中,置身其中,也将收获这美好的记忆。同学们,当鲁迅在人生的困顿时期,他想起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心里便有了莫大安慰。他把这样温暖的记忆写出来,当你读到后,这个记忆也进入了你的记忆,成了你记忆的一部分。
作业布置
仿照课文第2段,写写你童年记忆中的那片“百草园”,学习文中的写作手法、角度等。(不少于3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