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洞庭湖《念奴娇·过洞庭》01洞庭:洞庭湖,古称云梦、洞庭湖南纳四水汇入,北与长江相连。位于相对“中原”的位置,古代文人游学、就任、流放、贬谪、漂泊多经过或逗留于此处,均留下诗词文赋,为洞庭湖积淀了深层的文化内涵。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李白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范仲淹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1160年的南宋,洞庭湖迎来了它的另一位知音,那就是张孝祥。洞庭湖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感受词中描绘的洞庭湖的美景。2、反复诵读,体会词的韵味,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3、通过重点字词的品味,来理解词中所表现的作者遭遇困境却光明磊落、处变不惊的心境、超拔高洁的人格和旷达的胸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 赤壁怀古词牌名词题目苏轼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名叫念奴的歌伎。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尽挹 澄澈细斟 萧骚 玉鉴琼田yì chéng chè zhēnsāo qióng 正音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念奴娇·过洞庭风势美玉附着小船洁白的月亮天河里里外外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作者此前为官广西经过一年月光衣衫单薄,身体发冷青苍色的水舀万物赞叹夜色美好,使人沉醉,竟忘掉一切青草湖稀疏撮口作声镜子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静态之景纵目洞庭总的印象:多诵读,悟诗情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比喻以玉比喻湖水清澈透明之美湖水明净光洁,一大一小的对比中,展示出洞庭的浩淼和开阔,也衬托出词人豪迈的气概。夸张三万顷极言湖面之广对比玉鉴琼田三万顷扁舟一叶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空间上:明月光辉四射,银河与明月一同映入湖水之中,上下全都清亮明洁。从秋月写到秋水。双关手法:词人巧妙地将星月辉映,波光粼粼、洁净清朗的洞庭月夜景色,与作者澄澈纯净的内心世界有机结合。借景抒情: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表现自己“肝肺皆冰雪”的高洁情怀。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①洞庭湖是澄澈的,词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达到了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万物的空明,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这种美妙体验难以言说。②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孤独?请在下片中找到“孤独”的依据。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词的上片,作者描绘了一幅动中有静的洞庭秋色图画,并非只立意于歌颂自然,而是借此自比品格,并烘托自己的心绪,为词的下片蓄势。小结上阕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这种孤独感体现在哪里呢?月光的孤独正是一种自喻。这里是指作者被贬担任广南西路经略抚使,在任一年的政治生涯中,他自信光明磊落,如月光相照,冰清玉洁,无瑕疵可指,却仍受到了他人诬陷,一切的困难都是自己在扛,前路坎坷也只有自己在走。冰雪比喻心地的纯洁,体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性。多诵读,悟诗情 孤光萧条冷落,这里指头发稀疏。借代手法,以部分代全体,月夜清冷,衣服单薄,凉意顿生,一语双关,既是词人从岭表炎热之地北来,衣衫单薄的客观表述,也有官场人情冷暖,不免有萧条冷落之感。——现实中自己虽遭贬,变得萧条冷落,但自己的心神无一丝动摇,仍沉稳地泛舟洞庭,显得洒脱、豪迈,心胸开阔。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挹,舀也,《景德传灯录》卷八记马祖语曰:“‘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此处禅宗话语,表明自己的心胸开阔。“细斟北斗”,屈原《楚辞·九歌·东君》:“援北斗兮酌桂浆。此时正适于表达词人的豪纵气概。这几句词是全词感情的高潮。连用了三个比喻,想象奇特,气魄宏大。词人化身为万物之神,把西江水作美酒,把北斗星作酒器,以天下万物为宾客,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一个“扣舷”与“独啸”的动作、声音配合,把全词推上了感情的顶峰,传神地勾勒出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作者此时已经完全沉醉在这湖光山色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孤独之情也油然而生。“不知今夕何夕”呼应前面的“近中秋”。这两句作全词的结尾,收得很轻松,很有余味。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下片着重抒情,写自己内心的澄澈。抒发了豪爽坦荡的志士胸怀,表现了旷达胸襟和超脱的人生观。下片写什么?知作者 张孝祥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其词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是南宋词坛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才华卓绝:“天上张公子,少年观国光。”“幼敏悟,书再阅成诵,文章俊逸,顷刻千言,出人意表。” 二十三岁被皇帝钦点状元。官海沉浮:主战派,一生主张恢复中原:冒死上疏,为岳飞平反昭雪。两次被投降派弹劾罢官。英年早逝:“以当暑送虞雍公(虞允文),饮芜湖舟中,中暑卒。宋孝宗乾道二年(1160年),因受政敌谗害,被说成“专事游宴”,正直且自视甚高的张孝祥被罢官返家。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即景生情,写下《念奴娇·过洞庭》。当蒙冤罢官,因长途跋涉而风尘满面的张孝祥遇上清澈通透的洞庭,是何其的幸运啊!但这对洞庭湖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背景透视洞庭秋色美在哪里呢?点明主旨的语句是哪句?表里俱澄澈澄澈这里表里如一的美,是光洁透明的美,是最上一等的境界了。这五个字,描写周围的一切,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词人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自己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同时隐隐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这首词写了什么?(1)“________________”一句运用通感修辞,表明不仅无风,连风的影子都没有,表达富有新意。(2)“__________ , __ _________。”两句,写词人自己在清冷的月色中泛舟,心志坚定,绝不动摇。(3)《念奴娇·过洞庭》中,以江为酒,对星细酌,万物为友,用奇崛想象之语表达词人愉悦的心境和豪迈的气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描写秋月秋水之美,美在澄澈,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没有一丝一毫浑浊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更无一点风色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名句默写(5)“__________,____ ______。”作为上片的结语,同时巧妙引出下片抒情,回顾岭海一年。(6)《念奴娇·过洞庭》中,“__ ______,_____ __ ,_ ______。”三句的景与“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的情交相呼应,交相融合。(7)“__________ ”一句,以西江水为酒,极尽夸张之能事,凸显豪放之风。(8)苏轼《前赤壁赋》有“扣舷而歌之”之语,张孝祥则是用“________ __,___________。”两句写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尽挹西江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