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雷锋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长沙市雷锋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雷锋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我国科学家在寻找“点击反应”的砌块过程中,发现一种新的化合物,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X、Y、Z和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与W是同一主族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电负性:Z>Y>W B.简单氢化物沸点:X>Y>W
C.简单离子半径:Z>Y>X D.X、W氧化物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2.《本草纲目》中“石碱”条目下记载:“彼人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久则凝淀如石……浣衣发面……”石碱的主要成分为。某同学按照如图所示流程制备少量石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①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B.加水溶解时可适当加热,以增大的溶解度和溶解速率
C.的热稳定性很差,受热易分解生成
D.图示方法的不足之处有二氧化碳排放较多和原料来源受限制等
3.以下物质间的转化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A. B.
C. D.
4.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结成冰,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减小
B.火是等离子体,其中只含有阴离子和阳离子
C.光导纤维中的二氧化硅为共价晶体
D.三星堆青铜大面具,其表面的铜绿主要是析氢腐蚀的结果
5.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都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A.HCl B.CH4 C.BF3 D.PCl3
6.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7.下列离子在指定条件下的溶液中,一定能共存的是
A.在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的溶液中:、、、
B.使石蕊变红色的溶液中:、、、
C.加入Na2O2的溶液中:、、、
D.澄清透明溶液中:、、、
8.下列实验的颜色变化中,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实验 现象
A 铜丝插入浓硝酸中 立即产生红棕色气体
B K2S溶液滴入AgCl浊液中 浊液中有黑色沉淀产生
C 浓硝酸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随后褪色
D K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 立即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A.A B.B C.C D.D
9.室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NaHS溶液的性质。
实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1 向0.1 mol·L-1NaHS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剂,溶液变红
2 向0.1 mol·L-1 NaHS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 mol·L-1 NaOH溶液充分混合
3 向0.1 mol·L-1 NaHS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无淡黄色沉淀产生
4 向0.1 mol·L-1 NaHS溶液中滴加过量CuCl2溶液,产生黑色沉淀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0.1 mol·L-1NaHS溶液中:c(S2-)>c(H2S)
B.实验2所得溶液中:c(Na+)=c(S2-)+c(HS-)+c(H2S)
C.实验3说明HS-不能被氯气氧化
D.实验4反应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中有c(Cu2+)·c(S2-)=Ksp(CuS)
10.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实验方案,对应的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A 将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反应结束后,将磁铁靠近产物 反应结束后有黑色固体生成,且该固体被磁铁吸引 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Fe3O4
B 取5mLFeCl3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Na2SO3溶液至过量。再加入过量稀盐酸和BaCl2溶液 加入稀盐酸前,溶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加入稀盐酸和BaCl2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 Fe3+和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发生双水解
C 为了验证Fe2+的还原性,取FeCl2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 Fe2+具有还原性
D 向少量蒸馏水的试管里滴加2滴K3[Fe(CN)6]溶液,然后再滴加2滴硫氰化钾溶液 溶液变血红色 CN-与Fe3+的配位能力小于SCN-
A.A B.B C.C D.D
11.高分子Y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温敏性聚肽高分子,其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G与X生成Y的过程中有加聚反应发生
B.一定条件下,X水解可得到E和F
C.X中有1个氨基和m个酰胺基
D.E中存在手性碳原子
12.25℃时,向20 mL 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 NaOH溶液,pH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a点pH可知CH3COOH的电离常数Ka ≈10-4.8
B.b点溶液中微粒浓度:c(Na+)>c(CH3COO-)>c(H+)
C.c点溶液中微粒对水的电离平衡的促进与抑制程度相同
D.a点→d点的过程中n(CH3COO-)持续增大
13.工业上利用和制备,相关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

键能 745 436 462.8 413.4 351
已知:①温度为时, 
②实验测得:,,、为速率常数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时,密闭容器充入浓度均为的、,反应至平衡,则体积分数为
B.反应
C.若温度为时,,则
D.时,若向平衡后的体系中再充入、、各,此时
14.如图为一种结构有趣的“糖葫芦”分子,其中W、X、Y、Z四种元素位于同一主族的相邻周期。X的电负性大于Z,工业上利用沸点差异从空气中分离出Y的单质。是短周期元素。与Y的价电子数之和与的质子数相同,与的电子结构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
B.X的第一电离能在同周期元素中排第三
C.简单氢化物键角:
D.已知电负性,则水解生成和
二、解答题
15.浓盐酸是一种化学实验室常用的试剂。实验用浓盐酸一般质量分数为37.0%。
(1)用浓盐酸配制100mL浓度为0.100 mol/L的稀盐酸,下列操作错误的有

A.浓盐酸稀释 B.上下颠倒摇匀 C.定容 D.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A.A B.B C.C D.D
(2)写出浓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生成MnCl2和Cl2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3)在用浓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制氯气过程中,发现氯气不再逸出时,固液混合物中仍存在盐酸和MnO2。
①关于MnO2剩余的原因,该小组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随着反应进行,c(H+)降低,Cl-的还原性减弱,不能被MnO2氧化
猜想ⅱ.随着反应进行,c(H+)降低,MnO2的氧化性减弱,不能氧化Cl-。
猜想ⅱi.随着反应进行,c(Cl-)降低,Cl-的还原性减弱,不能被MnO2氧化。
猜想iv.随着反应进行,c(Mn2+)升高,MnO2的氧化性减弱,不能氧化Cl-。
该小组设计原电池装置验证上述猜想。
恒温装置未画出。每组实验前都将电池装置放电至无明显现象且电流表归零为止。
组别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反思与评价
i 向右侧烧杯中滴入几滴浓盐酸 该操作不能验证猜想i,理由是① 。
ii 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② 。 预测现象:③ 。 猜想ii成立 正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④ 。
……
iv 在验证了猜想i不成立、猜想ii和iii均成立以后,向左侧烧杯中加入⑤ ,(填化学式)向右侧烧杯中加入⑥ 。(填化学式) 电流表几乎无示数 猜想iv成立
16.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图装置制备“84”消毒液并探究的化学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
(1)盛装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 ,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装置B的作用是 。
(3)取装置C中制得的“84”消毒液于试管中,滴入硫酸溶液,观察到黄绿色的气体产生,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装置D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 。
(5)某运输液氯的槽罐车发生泄漏,如果当时你在现场,你应该往哪里撤离? (填“高坡上”或“低洼处”)。消防官兵赶到现场后,立即向弥漫氯气的空中喷洒石灰水,写出有关物质之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7.氮、氧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第一电离能N O(填“>”或“<”或“=”)。
(2)肼(N2H4)可用作火箭燃料等,它的沸点远高于乙烯(C2H4)的原因是: 。
(3)尿素()中碳原子杂化类型 ;离子的空间构型为 。
(4)氨气极易溶于水的主要原因是 。
(5)H2O的键角 NH3的键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判断依据是 。
18.综合利用化石燃料,提高利用率,有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回答下列问题:
Ⅰ.利用-干重整反应不仅可以对天然气资源综合利用,还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该反应一般认为通过如下步骤来实现:


上述反应中C(ads)为吸附活性炭,反应历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1)-干重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的关系式表示反应热),反应Ⅱ是 (填“慢反应”或“快反应”)。
(2)在恒压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g)和(g)发生干重整反应时,各物质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已知在干重整中还发生了副反应: ,则表示平衡转化率的是曲线 (填“A”或“B”),判断的依据是 。
Ⅱ.在一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 和3mol (g)发生甲烷的水蒸气重整反应。甲烷的水蒸气重整涉及以下反应:


(3)如图所示,压强为kPa,温度低于700℃时,加入CaO可明显提高平衡体系混合气中的物质的量,原因是 。
(4)500℃时,反应相同时间后测得的转化率随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则图中E点和G点的浓度大小关系为c(G) c(E)(填“>”“<”或“=”),结合两图中的相关数据,计算此温度下反应③的压力平衡常数 (用分压代替浓度,分压等于总压×物质的量分数,列出计算式,无需化简)。
(5)我国科技工作者发明了一种电化学分解甲烷的方法。其电化学反应原理如图所示。请写出Ni-YSZ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雷锋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C D D D B D B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B B C D
15.(1)AB
(2)MnO2+4H++2Cl-Mn2++Cl2↑+2H2O
(3) 加入浓盐酸同时增大了右侧烧杯中的c(H+)和c(Cl-),从而无法判断猜想i成立还是猜想iii成立 向左侧烧杯中滴入少量浓硫酸 电流表指针有偏转(或示数增大),右侧烧杯中产生黄绿色气体 MnO2+4H++2e-=Mn2++2H2O MnSO4 NaCl
16.(1) 分液漏斗 (浓)
(2)除去氯气中的
(3)
(4)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5) 高坡上
17.(1)>
(2)肼分子间存在氢键,乙烯分子间无氢键
(3) sp2 V形
(4)氨分子能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氨气是极性分子;氨气能与水反应(任意作答两点即可)
(5) 小于 H2O中O和NH3中N均为sp3杂化,O有两对孤电子对,N有一对孤电子对,孤电子对越多,排斥力越大,键角越小
18.(1) +=2CO+ 2H2 =E3-E1 快反应
(2) B CO2的转化率大于
(3)加入CaO和反应使浓度降低,反应④平衡正向移动,平衡体系混合气中H2的物质的量增大
(4) >
(5)CH4-4e-+2O2-=CO2+2H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