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广西玉林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卷(图片版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99广西玉林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卷(图片版 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春季期高二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历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王国维认为:“汤(商王)名天乙,见于《世本》及《荀子·成相》篇,而《史记》仍之。卜
辞有大乙,无天乙。观于大戊,卜辞亦作天戊。盖天、大二字形近,故互讹也。且商初叶诸帝,
如大丁,如大甲,如大庚,如大戊,皆冠以大字,则汤自当称大乙。”商汤当称“大乙”而非
“天乙”的理由中,最具说服力的是
A.《史记》沿袭《世本》《荀子》
B.甲骨文中有“大乙”无“天乙”
C.“天”“大”字形相近易混滑
D。商初诸帝皆冠以“大”字命名
2.下表为汉代四个时期人口变化情况,影响汉代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汉代人口统计
西汉初年
约1400万
汉宜帝末年(前49年)
约5000万
东汉初年
约1000万
汉和帝时期(157年)
约6000万
A.经济发展
B.国家政策
C.社会环境
D.阶级矛盾
3.如果说“五胡十六国”的出现并没有得到汉族史家的认同,那么鲜卑人建立的北魏则实现了这
种突破。北魏兴兵南下进攻南朝宋,虽然没有实现灭亡南朝宋的目的,却将疆域扩大到淮河以
北地区,而更为重要的是北魏成为第一个被纳入中国“正统”王朝序列中的由边疆民族建立的
王朝。北魏的这种突破
A.缓和了当时南北方政权之间的矛盾
B.得益于孝文帝改革的一系列举措
C,促进了史家对北魏正统地位的承认
D.奠定了中国结束分裂的物质基础
4.下图是一位历史教师梳理的盛唐气象的四个元素。如果要对盛唐气象进行更全面的了解,下列
史料中最可靠的是
一、经济的繁荣景象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发展
(底气)
和气)
盛唐气象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大气)
(才气)
A.李白诗歌
B.
《资治通鉴》
C.云冈石窟
D.唐三彩
高二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
5,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统治者吸取了汉
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孤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
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元朝的地方行政区划
A.打破犬牙交错,形成山川形便
B.鉴于唐宋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
C.消除地方割据,利于中央集权
D.开创了地方行政管理的新模式
6.虎门销烟后,林则徐认为:英国以其船坚炮利而称强,但其兵船笨重,陆战难能有为。英国以
其奢靡挥霍而艳其富,但其富全赖对外贸易,若中国扼制住自己的码头,便会绝其富源。这表
明林则徐
A.有开眼看世界的强烈欲望
B.认识到了英国富强的根源
C.对战争的危险性估计不足
D.深感中英之间的巨大差距
7.郑观应认为:关税自主权,经济上可以“庶千万巨款权自我操”,不再被迫暗中祖护外国人:
政治上“而于中华政体所保全者为尤大也。”他希望清政府利用国际法与西方国家就此正当权
益进行平等交涉。这些主张
A.源于中国关税权的完全丧失
B.符合当时国际法的相关规定
C.保护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具有爱国性和明显的空想性
8.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首次取消了帝制时代的祭天典礼,代之以西方引入的就职
宜誓礼仪,但其“誓词”中既没有西方“上帝”的位置,也没有提到中国的“天”,监誓者变
成了“全体国民”。此举
A.体现了中西融汇的思想特点
B.彰显了凝聚国家复兴力量的愿望
C.制约了北洋政府的独裁统治
D.实现了从君本位到民本位的转变
9.毛泽东曾发表演讲:“我们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是从全部敌我因素的相互关系产生的结论…
我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加强,缺点则因我之努力而克服。所以我能最后胜利,避免灭亡,敌
则将最后失败。”毛泽东的这一思想
A.增强了中华民族坚持抗战的决心
B.强调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C.反映了抗日战争战场态势的转变
D.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0.1956年7月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人民日报》宣布改版:扩大报道范围,多发新闻:开
展自由讨论,阐发社会言论:改进文风、活泼空气。据改版后7、8两月的统计,2篇头条新
闻中,反映经济建设31篇、文化教育5篇、人民生活5篇、会议新闻2篇、涉外新闻14篇、
公告性新闻4篇。此次改版体现了
A“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
B.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
C.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
D.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要求
11.中国史学研究的“现代化范式”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但此后至40年代“革命史范式”
占据了史学界的主导地位。20世纪80年代,陈旭麓等历史学家对“革命史范式”的主要线索
提出了质疑,“现代化范式”进入复兴时期。中国史学研究“现代化范式”得以复兴的主要原
因是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始
B.史学家的质疑与创新
C.西方史学影响下的观念转变
D.改革开放的时代环境
高二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