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一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1.1978年12月,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以按手印等方式写下包产到户的保证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割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这表明()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落实B:“包产到户”的责任制迅速推广C.农民尝试改革原有的经济体制D.农村大量出现“分田单干”现象2.发现于东地中海地区的《魏斯特卡尔莎草》文献,记载了一个关于法老从太阳神处获得统治权的故事。该记载反映的是()A.古代西亚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C.古代印度文明 D.古代希腊文明3.1967年,美国加尔布鲁斯在《新工业国》中写道,在现代大公司中,应该把权力从资本移织起来的知识”,建立一种“技术专家体制”和“智能集团”。这一观点根源于()A.信息时代科技的创新 B.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C.新中产阶层力量壮大 D.经营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4.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一张照片,其中有人民政府领导我们分到田地“郁金友分到五亩田地”等字样。照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银元之战 B.米棉之战 C.土地改革 D.抗美援朝5.1911年,列宁在《纪念公社》一文中指出“1871年的法国主要是一个小资产阶级(手工业者、农民、小店主等)的国家,资本主义发展还很不够。另一方面,还没有工人政党,工人阶级还没有准备和长期的训练一”他意在强调巴黎公社()A.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迅速发展B.缺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C.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D.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6.中国古代历史上,秦皇汉武两位君主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统治措施的共同点有()①加强中央集权 ②实行币制改革 ③反击匈奴 ④独尊儒学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④7.日本和朝鲜作为中国的近邻,长期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这在公元世纪具体表现为()A.都建立中央集权制 B.都曾闭关锁国C.都受到外部的侵略 D.都向西方学习8.两千多年前,中国和希腊两大文明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为人类文明演进作出了奠基性贡献他们为“人类文明”所贡献的发展形式分别为()A.农耕文明大陆文明 B.农耕文明海洋文明C.海洋文明游牧文明 D.海洋文明大陆文明9.意大利绘画发展到15世纪,出现了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他们是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他们的作品()①受到东正教文化的强烈影响 ②描绘了现世的生活③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 ④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10.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中世纪欧洲的制度其实就是把放大的个人(希腊)放小一点,把放大的国家(罗马)也放小一点,但把部落的习惯、家族血缘的习俗放大了。据此可知,中世纪西欧政治制度是()A.以土地为纽带的等级制度 B.国王加强王权的有力工具C.希腊罗马文化融合的产物 D.有氏族特征的奴隶制政治11.1954年,毛泽东指出“中间地带”先是介于美国和社会主义阵营间,又介于两大阵营之间20世纪60年代,又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思想,认为可以建立起包含苏联和广大中间地带国家和地区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毛泽东中间地带”思想的演变()A.加强了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合作 B.反映出两极格局的复杂多变C.摆脱了意识形态为外交的影响 D.基于对内外形势的客观分析12.下表是1913~192年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1913~192年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年份 1913 1914 1918 1919 1921纱锭 (枚) 484192 544780 647570 658748 1248282布机 (台) 1986 2310 2736 3839 4139A.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近代科学技术取得质的飞跃C.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D.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1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长期战乱中,原有的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民族之间接触频繁。下列两幅图能够说明这一时期()A.人口迁移促进南北方文化交流 B.民族交融呈现双向互动特征C.政权更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 D.丝路贸易丰富中原经济生活14.1940年,苏联女性就业者占就业总人数比重为38.4%,1944年提高至57.4%,1943年,18周岁以下少年在各工业部门的职工比重达到40%-60% 这些现象()A.得益于苏联提倡社会平等B.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有利条件C.加速实现了苏联的工业化D.适应了轻重工业比例调整的需要15.近代中国被卷入现代化大潮之初,采取的是应变”策略。为维护皇朝统治而仿造洋枪洋炮洋舰,即把变革纳入祖传体制内。这种应变性的现代化()A.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 B.瓦解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C.是地主阶级进行的保守变革 D.目的是实施富民兴国的战略16.拿破仑帝国与反法联盟的战争,以拿破仑帝国的失败而告终。它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这是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对落后的法国的胜利B.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激起了被占领区人民的民族复仇情绪C.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因严重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失去了国内的支持D.在欧洲,资本主义还不具备战胜封建主义的力量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05年,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要消灭商品经济。1921年,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我们要在许多经济领域退向国家资本主义,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退向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建立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摘编自边丽冉《论列宁商品经济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意义》材料二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宁经济思想的变化?根据材料一概括新经济政策的措施?(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在所有制结构和经济体制上有何改变?评价斯大林体制?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 1919年《新青年》的调查,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工人18万,加上交通运输码头工人12万、手工业工人20万,共计50万。当时,上海城市中人口才200万,工人占了四分之一。-邢建榕《近代上海不仅是商业性消费城市》材料二自 1921年中国共产党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就担负起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带领下,中国人民付出诸多努力,最终使中华民族起来”了。-党史学习教育,以“赶考”精神做好新时代答卷(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上海城市阶级结构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社会政治带来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为带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人民解放所作出的重大努力。三、论述题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探索包产到户的形式,改革原有的人民公社体制,C正确;当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没有得到落实,排除A;材料只是处于尝试阶段,迅速推广和大量出现的说法不符合材料,排除D。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学生需要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结合材料关键词和所学知识推导出正确答案。2.【答案】B【知识点】古代埃及文明3.【答案】A【知识点】现代信息技术与社会信息化【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把权力从资本移向组织起来的知识,建立一种技术专家体制和“智能集团”可知,加尔布鲁斯认为现代大公司注重知识与技术,这是现代大公司的发展方向,这一观点源于二战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即信息时代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故A正确;B、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强调的是知识和技术,而非企业管理制度,排除;C、结合所学知识,新中产阶层力量壮大是技术发展的结果,而非材料所述观点的根源,排除;D、结合所学知识,经营管理人员素质不等于知识和技术,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4.【答案】C【知识点】新中国的土地改革【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领导我们分到田地”郁金友分到五亩田地”并结合所学可知,照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使得广大农民分到了土地,C项正确;银元之战是建国初期,在上海发生的打击不法资本家金融投机的经济措施,与农民分得土地无关A 项错误;米棉之战主要是为了稳定物价,与农民分得土地无关B项错误;抗美援朝主要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农民分得土地无关D项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领导我们分到田地“郁金友分到五亩田地,结合新中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及其意义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5.【答案】D【知识点】巴黎公社6.【答案】A【知识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注重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对地方的控制①正确;秦始皇统一货币,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②正确;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等多次打击匈奴,取得了较大的成果,③正确;汉武帝独尊儒学,而秦始皇焚书坑儒,因此④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基础知识,难度较低。7.【答案】A【知识点】中古时期的东亚(日本、朝鲜)8.【答案】B【知识点】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志【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 中国和希腊两大文明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及所学可知,中国是依托黄河、长江、辽河等大河而兴起的农耕文明,希腊岛屿众多,多海岸线,有优良港湾,便宜对外贸易,工商业发展,属于海洋文明,B项正确;希腊沿海,不是大陆文明,中国以农耕为本,不是海洋文明,中国依托大河发展农业,属于农耕文明,希腊依托优良港湾,发展工商业,属于海洋文明,排除AC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及知识迁移的能力,解题时紧扣中国希腊”,联系文明特点,对比备选项便可得到正确答案。9.【答案】D【知识点】文艺复兴10.【答案】D【知识点】封君封臣制度;西欧庄园与农奴制度11.【答案】D【知识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12.【答案】D【知识点】民国初年的社会生活变化13.【答案】B【知识点】西晋的少数民族内迁14.【答案】B【知识点】“二战”的进程15.【答案】C【知识点】洋务运动16.【答案】D【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帝国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欧洲其他封建社会性质的国家为了阻止资本主义在欧洲大陆的蔓延,组织了反法联盟并最终打败了拿破仑帝国,这反映了在9世纪初,欧洲资本主义还不具备战胜封建主义的力量,D正确;A错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是在19世纪中期,而材料反映的是19世纪初;B错误,并不是所有反法联盟国家都是被占领区;C错误,拿破仑帝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军事帝国,其对外战争是为了迎合资产阶级的利益需要;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拿破仑帝国,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拿破仑帝国为了资本主义政权,颁布了《拿破仑法典》,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资本主义民法典。17.【答案】(1)变化:由排斥商品经济到依靠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措施: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私营企业发展;以租让制等形式引入外国资本。允许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分配。(2)改变:多种所有制到单一公有制;利用市场到建立计划经济。评价:积极:实现了工业化;建成了社会主义;卫国战争胜利;赢得国际声誉。局限:牺牲农民和农业;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制约以后的发展。【知识点】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18.【答案】(1)特点: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影响:为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2)努力:国民革命、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知识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及其意义19.【答案】示例: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变与不变”自西汉以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变”,首先体现在历史地位上,自汉武帝以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统治思想,但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因政权更迭的频繁使得儒家的“纲常礼教”深受冲击;直至隋唐五代十国时期,儒学的历史地位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冲击,此后,宋明理学形成,重新确立儒学的统治地位,直至明清。其次从思想内容的发展来看,儒家思想不断吸收其他思想文化,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提出天人感应学说。魏晋后,儒学与佛教和道教三教合流,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宋代形成理学,使儒学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并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明清时期,李贽、王夫之、黄宗羲等人,对儒学批判继承。黄宗羲等人提出反对君主专制,将传统的民本思想向民主思想转变。由此可见,无论是儒学的历史地位还是其思想内容,在漫长的历史当中都发生着变化。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不变”。就地位而言,儒学自汉代以来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明朝时期将程朱理学确立为统治思想,直至晚清始终处于统治地位;儒学的基本内涵和道德素养始终不变:孔子创立儒学所提倡的思想核心仁”和政治上的“民本”思想贯穿始终。儒家所提倡的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传承。这些思想也是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精华所在,传统文化的精髓不变。综上所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儒家思想在漫长的两千年历史中经历了变与不变”。儒家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但其历史地位和思想精髓没有发生根本改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家思想曾起到抑制思想发展的作用,但其在维护政治稳定和传承并塑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等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其他: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变与不变:变,可从中国古代历朝政治体制的演变论证,如秦朝的三公九卿、郡县制,汉朝的内外朝制度、刺史制度,隋唐的三省六部制、道州县制,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清的废丞相、设军机处;不变则主要表现为各朝中央官制、地方官制的调整,其核心都是围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知识点】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解析】【分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材料并明確与不变”的内涵;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论题必须明确;再次,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证,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可从专制主义制度、选官制度、儒学思想等角度分析。如确定论题: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变与不变”。阐述:从传统儒学的继承和发展角度论述,如孔孟儒学董仲舒新儒学-宋明理学一一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等。故答案为:示例: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变与不变”自西汉以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变”,首先体现在历史地位上,自汉武帝以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统治思想,但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因政权更迭的频繁使得儒家的“纲常礼教”深受冲击;直至隋唐五代十国时期,儒学的历史地位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冲击,此后,宋明理学形成,重新确立儒学的统治地位,直至明清。其次从思想内容的发展来看,儒家思想不断吸收其他思想文化,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提出天人感应学说。魏晋后,儒学与佛教和道教三教合流,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宋代形成理学,使儒学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并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明清时期,李贽、王夫之、黄宗羲等人,对儒学批判继承。黄宗羲等人提出反对君主专制,将传统的民本思想向民主思想转变。由此可见,无论是儒学的历史地位还是其思想内容,在漫长的历史当中都发生着变化。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不变”。就地位而言,儒学自汉代以来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明朝时期将程朱理学确立为统治思想,直至晚清始终处于统治地位;儒学的基本内涵和道德素养始终不变:孔子创立儒学所提倡的思想核心仁”和政治上的“民本”思想贯穿始终。儒家所提倡的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传承。这些思想也是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精华所在,传统文化的精髓不变。综上所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儒家思想在漫长的两千年历史中经历了变与不变”。儒家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但其历史地位和思想精髓没有发生根本改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家思想曾起到抑制思想发展的作用,但其在维护政治稳定和传承并塑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等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其他: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变与不变:变,可从中国古代历朝政治体制的演变论证,如秦朝的三公九卿、郡县制,汉朝的内外朝制度、刺史制度,隋唐的三省六部制、道州县制,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清的废丞相、设军机处;不变则主要表现为各朝中央官制、地方官制的调整,其核心都是围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点评】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综合考查了中国古代史知识,解答本题根据材料以及题干要求以变与不变为主题从政治、思想等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述即可,注意贯穿整个古代史,而不是某个历史阶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