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微学案1 分析访谈技巧教材“学习活动”“学习资源” 命题点提炼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 访谈之前要作充分准备。可以查阅相关材料,也可实地考察风景名胜、建筑设施,或走访本地博物馆和档案馆等。先要了解采写的对象,确定访谈的主题(如家乡名称的来历和演变、家乡的历史传说等),然后拟定访谈提纲,根据访谈主题选定合适的访谈对象并征得对方同意。 访谈(分析访谈技巧)《访谈法》(王思斌)访谈,是就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1.访谈的基本特征针对性 访谈的内容主要是针对一定的对象、一定的事件或一定的问题,在现实的情境中提问的,因此访谈内容紧扣话题,富有针对性。专题性 访谈的问题需要经过高度的提炼,突出某一方面的问题,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不能求大求全,否则会影响问题的深入,体现不了新闻的价值。典型性 访问的对象、设定的问题、谈论的事件有一定的典型性,也就是说访谈的内容具有代表性。它应该是在一定的起点或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对可以成为“话题”的、新鲜的事实的报道,对大众普遍关心的、能引起共鸣的问题进行的专访。2.访谈的提问形式(1)一般提问方法,要么直接问,要么旁敲侧击。可以细分为:趣问 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或提问方式发问,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直问 不拐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推问 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旁问 有意岔开,先说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氛。(2)访谈对象的回答有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访谈者要及时抓住新情况,调节控制好访谈过程,使访谈顺利、深入地进行下去。追问 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使访谈对象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予以回答。延伸 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拓宽范围,避免片面性。对比 在访谈对象就某一个现象在回答不同问题的陈述不尽相同时,访问者进行对比提问。或引入其他人对同一问题的观点进行对比提问。(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阅读本单元“学习资源”中的《访谈法》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借助某种通信工具进行的间接访谈,访谈效果差,所以不能成为访谈的主要方式。B.结构性访谈有提纲,较规范,非结构性访谈花费的时间多,结构性访谈比非结构性访谈实用。C.访谈前要尽可能地全面了解调查对象的情况,以保证访谈过程中发问得体,取得好的访谈效果。D.访谈时,要尊重被访谈对象,可以重复提问重要问题,要做好记录。C [A项,说间接访谈“访谈效果差”无依据,且与“不能成为访谈的主要方式”构不成因果关系。B项,“结构性访谈比非结构性访谈实用”无依据,采用哪一种访谈形式,要依具体情况而定。D项,“要做好记录”表述不恰当,原文是说“经调查对象同意后进行记录”。]解答访谈技巧题“6关注”1.关注提问者的一组问题是否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2.关注提问者的每个问题是否明确单一;3.关注不同的问题采用的语气是否不同;4.关注提问者是否运用平实的、口语化的语句;5.关注提问者是否善于通过简单点评对方的回答或引用对方的话(观点)讲出自己的理解,从而引出对方的进一步阐述;6.关注提问者运用了哪种提问的艺术技巧,并需要掌握这种提问技巧的作用(提问技巧的具体作用,见“相关知识”)。(2024·吉林长春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材料一:参考消息网10月26日报道(文/李倩薇 李力可)10月22日晚,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在成都闭幕,这也是中国首次举办世界科幻大会。2023世界科幻大会的主题是“共生纪元”,寓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以科幻之名欢聚成都,在这里碰撞思想,交流情感,共创大会。“科幻文学是一种独特的将全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的文学,科幻小说所描写的梦想是全人类共同的梦想,所描写的危机也是人类共同要面对的,所以它是一个连接全世界不同文化的桥梁。”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说。长期以来,国外经典科幻文学和电影对中国读者和观众产生了重要影响,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中国的科幻文化也进入快速发展期,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幻作品“出海”。在当代中国科幻创作浪潮中,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故事的做法也越来越受到创作者和读者的青睐。21日晚,“90后”科幻作家海漄凭借历史性科幻小说《时空画师》获得2023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小说。在海漄看来,科学是全球通行的,但科幻中的想象力却是每个民族独特的财富。将传统文化融入科幻创作,不仅能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也能让中国的科幻作品走向世界。过去许多科幻文学和电影中的描述正成为现实,而现在的科幻作品正想象着一幅未来的图景。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首届产业发展峰会上,总投资约80亿元人民币的21个科幻产业项目集中签约,进一步推动成都科幻产业量级提升。围绕科幻,成都已聚集华为、京东方、完美世界等关联企业1 000余家,正在布局量子科技、6G通信、合成生物、超级高铁、扩展现实(XR)、脑科学应用等未来赛道,为科幻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想象源泉。(摘编自参考消息网《中国科幻力量快速崛起有目共睹》)材料二:中新网:听说您最近“推翻”了一个30万字的手稿,那个作品是写什么的?为什么不继续写下去了?刘慈欣:因为不满意啊。我写了一个是和未来能源有关的东西,后来发现这个想法一点都不新鲜。现在时代变化很快,写的时候认为是很震撼的一个科幻创意,可能过了时间不长就变得平淡无奇了。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写出来,它也是一个没有什么可读性的东西。中新网:山西的文学作品总是离不开这片大山、黄土,山西的这种环境给你带来什么样的灵感?刘慈欣:山西的文学是一个厚重的、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文学,这块土地有厚重的三晋文化,确实离科幻有一定距离。但写科幻的人和周围的环境,不一定有直接的关系。特别是在我们资讯发达的现代社会,一个人处在什么环境之下都能完整地接触到现代社会的各种信息,也能完整地接触到科技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变化。所以不管是在山西也好,还是在大都市,科幻文学面临的环境都差不多。中新网:您怎么评价像以ChatGPT、脑机接口、记忆备份为代表的新技术?刘慈欣:ChatGPT应该是人工智能技术在近期的一个突破,它对我们的影响可能是很深远的,至少它可能会代替很多人的工作。科技对于人类未来是一件不可少的东西。科技不可能停止发展,科技的发展和突破是人类的希望。当我们面临某种灭顶之灾的时候,很可能科技的力量是我们唯一的希望。虽然科技飞速发展,但是直到今天科技的发展并没有涉及人自身的生物学上的进化。但包括脑机接口、记忆遗传、记忆备份等技术,会让我们在生物学特征上发生巨大变化,它产生的影响现在很难想象。真到了那个时候,很多我们认为最基本的东西都会被重新定义。那时,科幻也就真的没什么土壤了。中新网:您能不能定义一下科幻是什么?是一种思维方式还是对未来的想象?刘慈欣:目前对科幻的定义据说有300多个,我们没有办法给它一个定义。随着科幻的发展,科幻的风格趋于多样化。我认为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就是,科幻是一种超现实的但不是超自然的文学,它不能借助于那些超自然的神力去推动情节。科幻的能力就是,它能让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对大自然、对宇宙以及对人和大自然、宇宙的关系产生兴趣,同时也能让他们激发一种开拓新世界的激情。中新网:中国的科幻文学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未来会走向哪里?刘慈欣:中国的科幻文学发展历程很坎坷,中国科幻文学起源的并不晚,它在清末民初就起源了,离世界第一篇科幻小说诞生的时间并不是太久,但后来因为多种原因数次中断。虽然中国科幻的发展历程很长,但是不断地重新开始,才走到今天。总的来说,中国的科幻文学还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状态。科幻文学的基础就是科学的神奇感,以及科学可能创造的那种未来。但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东西被慢慢削弱了,这个对科幻文学的打击是很沉重的。中新网:您平常喜欢读什么样的书?刘慈欣:主要是一些科学传播类的、技术类的、军事类的、历史类的书,文学的不是太感兴趣。很奇怪,这可能也是我作品的缺陷之一吧。中新网:您之前说过,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人生毫无意义。人生的意义要靠每个人去寻找,那么您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刘慈欣:我的人生意义就是尽可能创造出那种能让大家共享的、共同感到震撼的想象世界,这个世界有很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更多的人去看到这样一个想象世界。(摘编自胡健《专访刘慈欣:科技的突破是人类的希望》)采访者设计访谈问题时可以运用哪些技巧?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4分)[尝试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思维]第一步:精准审题,确定答题切入点由题干中的“哪些技巧”可知,本题考查访谈技巧。解答此题时,需要借助文本内容和相关的访谈技巧进行综合思考。第二步:速读文本,构建答题思维链文本内容及分析 答案要点“听说您最近‘推翻’了一个30万字的手稿,那个作品是写什么的?为什么不继续写下去了?” 从被采访者创作情况切入话题,自然且便于打开话题。“山西的这种环境给你带来什么样的灵感?”“您能不能定义一下科幻是什么?是一种思维方式还是对未来的想象?”“中国的科幻文学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未来会走向哪里?” 紧扣主题,从创作体验到对科幻的定义理解,再到对科幻的现状与未来的看法,层层深入。“您平常喜欢读什么样的书?”“您之前说过,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人生毫无意义。人生的意义要靠每个人去寻找,那么您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从个人的生活与观点来收束话题,深入挖掘人物精神。纵观访谈内容,采访者做了准备。比如对被采访者的个人情况和专业行业发展、现实问题等有基本的了解,故而提出的问题具有专业性,从而引起被采访者的谈话兴趣,访谈内容真实、深入。 采访者依据面对的人物的专业背景,个人观点,最新的发展情况切入话题;同时采访者在采访前也做了功课,对相关的专业知识,被采访者的最近创作情况等也有一定的了解。第三步:组织语言,落实答题采分点(1)答出“从被采访者创作情况入题”“自然入题”等关键点,给1分。(2)答出“从创作体验到对科幻的定义理解”“对科幻的现状与未来的看法”等关键点,给1分。(3)答出“从个人的生活与观点来收束话题”“挖掘人物精神”等关键点,给1分。(4)答出“准备”“专业性”“了解作者观点,创作情况以及科幻面临的现实问题”等关键点,给1分。[组织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从被采访者创作情况切入话题,自然且便于打开话题;②紧扣主题,从创作体验到对科幻的定义理解,再到对科幻的现状与未来的看法,层层深入;③从个人的生活与观点来收束话题,深入挖掘人物精神;④做好访谈准备,提问具有专业性,不仅掌握专业术语,还了解作者个人观点,最近的创作情况,对科幻当下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有一定了解。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共生纪元”作为本届的主题,既有科幻的语言特色,又点明文化交流共创的美好愿景。B.材料一指出了科技发展对科幻作品的影响,肯定了科技发展的积极作用,这与材料二的观点一致。C.材料二中,刘慈欣认为山西文学作品注重历史与现实,与科幻精神相悖,这对科幻创作并无助益。D.材料二中,刘慈欣强调,因为文学风格日趋多样化,使得“科幻文学”很难获得统一的准确定义。A [B项,“材料一指出了科技发展对科幻作品的影响”错误,依据材料一的消息可知,消息内容主要报道了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相关盛况,以及中国科幻文学发展的情况。C项,“与科幻精神相悖,这对科幻创作并无助益”于文无据,依据原文“山西的文学是一个厚重的、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文学,这块土地有厚重的三晋文化,确实离科幻有一定距离。但写科幻的人和周围的环境,不一定有直接的关系”可知,原文并未有山西文学是否与科幻精神相悖的阐述,现实主义文学对科幻创作的作用也没有论述。D项,“因为文学风格日趋多样化,使得‘科幻文学’很难获得统一的准确定义”错误,原文“目前对科幻的定义据说有300多个,我们没有办法给它一个定义”可知,很难获得准确定义的原因是定义太多。]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科幻作家海漄的《时空画师》于此届世界科幻大会斩获奖项,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幻创作融合的成果。B.材料一虽是新闻,却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如“出海”一词,表现出对中国科幻作品走出国门的喜悦之情。C.材料二中,刘慈欣担心科技发展会引发人在生物学上的进化,从而重新定义人们的认知,导致科幻文学处境艰难。D.材料二通过访谈的形式,读者不仅能够了解科幻文学的特征,而且会产生对科幻文学未来发展的关注和思考。C [C项,“刘慈欣担心科技发展会引发人在生物学上的进化”错误,由原文“虽然科技飞速发展,但是直到今天科技的发展并没有涉及人自身的生物学上的进化。但包括脑机接口、记忆遗传、记忆备份等技术,会让我们在生物学特征上发生巨大变化,它产生的影响现在很难想象”可知,刘慈欣是客观陈述科技的发展没有对人自身生物性产生影响,并没有选项表述的主观情感的“担心”。]3.下面说法不符合材料二中刘慈欣对科幻与科幻创作的理解的一项是(3分)( )A.科幻文学点燃了人们科学探索的兴趣。B.现实关怀是科幻想象力的重要内容和立足点。C.科幻创作者应该主动接触、学习、吸收最新的科技发现与成果。D.国产科幻离世界科幻先进水平仍存在不小差距。B [B项,材料二是人物专访,主要的访谈内容:科学技术是科幻创作的基础,也是人类的希望。没有体现关于现实关怀与科幻创作关系的内容。]4.系列电影《流浪地球》改编自刘慈欣同名小说,讲述了太阳系即将毁灭,人类为拯救地球,倾全球之力,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奔往新家园的故事。影片中对科幻世界的呈现,获得了称赞,尤其是“太空电梯”的镜头可与一些世界级作品相媲美。影片上映以来,受到了世界各地的观众的追捧。请结合材料分析该电影获得成功的原因。(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由材料一“在当代中国科幻创作浪潮中,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故事的做法也越来越受到创作者和读者的青睐”“在海漄看来,科学是全球通行的,但科幻中的想象力却是每个民族独特的财富。将传统文化融入科幻创作,不仅能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也能让中国的科幻作品走向世界”可知,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人类倾尽全力带地球离开太阳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园情怀”,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故事,获得了年轻人的青睐;由材料一“过去许多科幻文学和电影中的描述正成为现实,而现在的科幻作品正想象着一幅未来的图景”、材料二“当我们面临某种灭顶之灾的时候,很可能科技的力量是我们唯一的希望”“科幻的能力就是,它能让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对大自然、对宇宙以及对人和大自然、宇宙的关系产生兴趣,同时也能让他们激发一种开拓新世界的激情”可知,影片对科幻世界的呈现,正表现出科学的神秘感,以及科学可能创造的那种未来,符合人们对科幻的想象与审美的追求;由材料一“科幻文学是一种独特的将全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的文学,科幻小说所描写的梦想是全人类共同的梦想,所描写的危机也是人类共同要面对的,所以它是一个连接全世界不同文化的桥梁”可知,作品所描写的危机虽然发生在未来,却也是人类共同要面对的,它引发了人对宇宙关系的思考,连接了全世界不同文化的桥梁。[答案] ①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人类倾尽全力带地球离开太阳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园情怀”,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故事,获得了年轻人的青睐;②影片对科幻世界的呈现,正表现出科学的神秘感,以及科学可能创造的那种未来,符合人们对科幻的想象与审美的追求;③作品所描写的危机虽然发生在未来,却也是人类共同要面对的,它引发了人对宇宙关系的思考,连接了全世界不同文化的桥梁。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