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四川省广安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三零诊)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99四川省广安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三零诊)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安市2025年高2023级第零次诊断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考古学家在距今约4300-4100年的陶寺古城遗址(位于今山西襄汾)中发现了面积达280万平方米的古城,城内不仅有围墙环绕的宫城、集中分布的大型墓葬,还有小件青铜器和带有书写符号的陶壶。据此可知,陶寺遗址( )
A.为延伸中华文明史提供了重要实证 B.表明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C.代表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明成就 D.推动长江流域早期国家雏形的出现
2.两汉时期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志向,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壮志,张骞“凿空”的勇气,班超“投笔从戎”“立功绝域”的追求,这反映了汉代
A.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 B.以武力安天下的情怀
C.震铄古今的文人理想 D.中外交流的世界视野
3.关于科举制度创立时间的争议,有学者提出应以“自由投考”(考生无需士族举荐即可自主报名)为标志,主张科举制应定为唐朝创立。这一观点主要强调科举制( )
A.弱化地方举荐强化中央集权 B.增加报考人员提升官员素质
C.推动阶层流动促进公平公正 D.简化报考程序提高行政效率
4.北宋诗人张耒在《卖饼儿》中写道:“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对该诗解读正确的是( )
A.折射出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B.体现了士人价值观念的变化
C.体现了佛释道思想交流融合 D.反映出宋代阶层流动的频繁
5.有观点认为“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打破这一政治平衡的做法是( )
A.唐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B.元朝中书省的设置
C.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 D.清雍正帝设军机处
6.明朝建立之初,政府以宝钞与铜钱作为主币,明令“禁民间不得以金银货物交易”。到了嘉靖初年,白银不仅成为流通领域的主币,而且成为政府实际认可的主币定型状态。这一变化产生的背景是( )
A.赋役征收制度调整 B.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C.国内外市场联系的加强 D.政府货币政策出现转变
7.晚清时期,中国产生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如:“外洋”“新学”“洋务”“改良、维新”“革命”“民主、科学”等。这些词语反映了中国( )
A.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
C.民族民主革命的日益高涨 D.西方学说逐渐本土化
8.下图是沈伯尘先生于1918年创作的一幅漫画。这表明当时( )
A.人民生活艰难困苦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辛
C.封建义务日益废除 D.反帝反封成为国民共识
9.1929年,毛泽东在新泉整训期间整理了红四军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个人领导与党的领导”“军事观点与政治观点”“分权主义与集权”等。为此,他发动红四军官兵进行大讨论,让大家在讨论中认清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危害性以及纠正这一错误思想的必要性,从而实现思想统一。据此可知,此次大讨论
A.汲取了反“围剿”失败的教训 B.解决了党内关于革命道路的分歧
C.有利于提高人民军队战斗力 D.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10.1951年1月,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提议“在同意从朝鲜撤退一切外国军队及朝鲜内政由朝鲜人民自己解决的基础上,召开中、苏、英、美、法、印、埃七国会议,就迅速结束朝鲜战争问题进行谈判”。由此可推知( )
A.朝鲜半岛问题得到和平解决 B.战争各方的利益诉求达成一致
C.实现民族自决是联合国宗旨 D.新中国积极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11.阅读下表可知( )
1980—2010年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构成表(%)
年份 食品 衣着 居住 家庭设备及通讯 文教娱乐 医疗保健及其他
1980 61.8 12.3 13.8 3 5.1 4
1990 58.8 7.8 17.3 6.7 5.4 4
2000 49.1 5.7 15.5 10.1 11.3 8.3
2010 41.1 6.0 19.1 15.8 8.4 9.6
A.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消费多样化
B.乡村经济发展提升了农民生活水平
C.农村居民日常支出成本在不断提高
D.全面脱贫促进了居民消费结构完善
12.汉谟拉比允许个人土地买卖、出租、抵押、赠予,但又规定了地租的限额;允许私人经商、保护商人利益,但规定商人必须守法,不准抬高物价;支持高利贷者,又对高利贷进行限制。汉谟拉比这些措施( )
A.调整了封建制度生产关系 B.激化了奴隶社会阶级矛盾
C.压制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D.扩大了其政权的社会基础
13.较之于古代世界其他航海指南,13—15世纪的西欧航海图鉴注重标出等角航线、罗盘刻度盘、风向玫瑰图和比例尺,通过不同颜色标注和描绘特定形貌,注重图鉴准确性,宗教内容居于次要地位,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制图技术缘于新航路的开辟 B.宗教改革得到了深入发展
C.航行积累了科学实用的知识 D.认识自然产生革命性变化
14.19世纪70年代中叶,德意志帝国议会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如商业法、营业自由法、统一的度量衡法、民权和迁徙自由法、保护国外的商业法,以及对邮政、交通、银行等事务的管理法;同时成立“帝国铁路局”,协调帝国铁路线、各邦铁路线、私营铁路线的建设、准备和营运。德国此举反映出( )
A.德国的政治统一催生国内市场 B.帝国议会掌握立法大权
C.君主立宪制确立推动经济发展 D.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15.长期以来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现在随着生活节奏变快,准时准点成为人们生活的准则。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材料主要表明( )
A.城市化是人们生活节奏变化主因 B.科技的发展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须 D.时间的统一有利于国家经济管理
16.下图是美国作为主要发起方的经济制裁次数及效果趋势图。该图从本质上掲示了( )
A.美国霸权主义政策失灵 B.经济全球化加快 C.美国强化国家宏观调控 D.第三世界的崛起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所示为康熙二十四年(1685)部分省份漕粮起运(主要多为运至京师)与存留情况。
省别 起存总额(两) 起运(两) 百分比(%) 存留(两) 百分比(%)
山东 3191415 2504209 78.47 687206 21.53
山西 3017289 2678779 88.78 338510 11.22
河南 2709157 2268602 83.74 440555 16.26
江苏 3978516 2836593 71.3 1141923 28.7
安徽 1689859 1153291 68.25 536568 31.75
甘肃 211092 105969 50.2 105123 49.8
——摘编自陈锋《清代财政史论稿》
材料二 在抗战时期,四川征粮、购粮总额占全国征粮总额的三分之一。除川湘水陆联运线的军粮征运外,重庆市拟定了《重庆市米业运商联营采购办法》,组织粮商采购集团,划区购运粮食。1941年,重庆设陪都民食供应处,办理民食采购、储藏、运销调节事宜。粮食运输过程中“一切掺水、掺假、侵蚀、盗卖等,层见叠出,防不胜防”。1941年度政府为四川拨付的运费远不能满足粮运的需求,有乡民写信申述其缴纳粮谷时所受到的痛苦:“保甲通知限令送到十余里外的偏僻地方堰塘坎去缴,逾期就要受罚”。
——摘编自谭刚《抗战时期四川的粮食运输管理》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中国“北粮南运”格局逐渐形成。2023年全国粮食产量省份排名中,前5名有4个位于北方,南北方发挥各自比较优势进行资源重组,推动粮食主产区向北方集中,符合“效益优先”的市场资源配置规律。
——摘编自重庆日报《“北粮南运”带来挑战“中国饭碗”要一起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视角分析造成清中期各省漕粮起运与存留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四川粮食运输的特点及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时期我国“北粮南运”格局形成的意义。综合上述材料,说明粮食运输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18.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历史叙事模式,“西方中心论”盲目地把欧洲或西方置于世界(历史)的中心。17世纪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在《利维坦》中强调“文明社会”需由欧洲式主权国家构建,暗含非西方社会处于“前文明”状态的预设;19世纪社会学家孔德提出“三阶段论”,将人类历史划分为“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暗示只有西方完成了向“实证阶段”(工业文明)的进化,而亚洲、非洲仍停滞在“神学阶段”;冷战期间,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表面强调多元文明共存,实则暗含“西方文明代表普世价值”的预设。“西方中心论”是西方殖民主义的理论基础,把“西方”与“非西方”对立起来,以实现资本主义中心国家对处于边缘地位的其他地区和国家的统治或压制,使世界“西方化”。
——摘编自董欣洁《透视“西方中心论”》等
根据材料,从横向选择一个阶段或从纵向选择一个角度拟定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在较短时间里全国建立起数量庞大的放映队,每个放映队要配备1台移动放映机、1台发电机、1套扩大装置、1个自耦变压器、3个收束银幕、1个均衡电阻、30个600米片盘、10个左右120米片盘、10个片箱。他们携带影片进入工矿、农村地区,让电影真正深入到基层。
1950—1957年18个省市区平均每十万人拥有的放映单位数量
北京 上海 天津 吉林 山西 内蒙古 浙江 山东 江西
1950 1.6 1.6 1.0 0.6 0.2 0.3 0.1 ____ 0.1
1952 4.9 2.3 1.5 1.1 0.5 0.4 0.3 0.2 0.4
1957 7.0 2.6 2.9 3.2 2.5 2.7 1.1 1.0 15
____ 福建 湖南 河南 广西 甘肃 青海 贵州 四川 新疆
1950 0.2 0.1 0.0 0.1 0.1 0.1 0.0 0.1 1.4
1952 0.3 0.2 0.2 0.2 0.2 0.9 0.1 0.3 1.6
1957 1.3 0.9 0.8 1.2 1.9 6.0 1.0 1.4 5.8
——据徐鹤涛《电影如何下乡——新中国放映队体系的建立》
材料二 1951年3月8日在全国26个城市同时举行的“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展映了《新儿女英雄传》《白毛女》《翠岗红旗》《上饶集中营》《民主青年进行曲》《团结起来到明天》《陕北牧歌》《辽远的乡村》等20部故事片和《中国人民大团结》等6部新闻纪录片。这批影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工农兵形象迅速占领银幕……。
——陆弘石、舒晓鸣《中国电影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电影放映事业发展的特点,并说明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电影下基层工作发挥的作用。
参考答案
1.A
2.A
3.C
4.B
5.C
6.C
7.C
8.A
9.C
10.D
11.B
12.D
13.C
14.D
15.B
16.B
17.(1)原因:地方财政状况的差异(地方税收水平的差距);粮食供需关系的差距(地区人地矛盾的不同);交通运输条件的不同;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博弈;漕粮货币化水平不同。
(2)特点:占据全国征粮的重要地位;具有战时特征;政府主导;重视保障民生;存在经费不足、运输困难、管理混乱等问题。作用: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利于抗战大后方的社会经济稳定;带动了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发展。
(3)意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增进南北经济交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与提高经济效益。关系:粮食运输在国家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是粮食运输与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18.示例:
论题:西方中心论是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意识形态工具。
阐述:“西方中心论”以“文明优越论”的形式,塑造了一种片面的世界认知。从古代文明的起源来看,世界存在着多个独立的文明中心,他们各自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无视印第安人文明的辉煌成就,视印第安人为“野蛮人”,对美洲展开殖民掠夺和屠杀。近代以来,西方通过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地位。然而,西方的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导致了这些地区的贫困和落后。亚非拉地区的人民经过反侵略斗争,在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们的文明同样值得尊重和肯定。结论:总之,西方学者提出的一系列“西方中心论”观点,都忽视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世界各地区的文明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只有打破“西方中心论”的束缚,才能客观地认识世界文明的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19.(1)特点:党和国家重视;起步落后,发展迅速;放映队统一配置;深入基层,服务人民群众;存在地区差异。
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开展工业化建设;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提出“双百”方针,发展群众文化事业,推动电影业发展;苏联的援助。
(2)作用: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培养爱党爱国、支持社会主义建设、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思想情感;促进电影业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