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考 前 必 背第1章 走近细胞1.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分类依据: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4.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具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1.组成细胞的元素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微量元素也是必需的元素。2.水: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存在形式 自由水 结合水功能 良好的溶剂、参与细胞代谢、参与构成多细胞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 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系 3.无机盐:含量少,参与构成细胞结构和细胞中重要的化合物、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4.糖类(1)还原糖(单糖、麦芽糖、乳糖等)的检测斐林试剂+还原糖砖红色沉淀(2)储能物质:淀粉(植物细胞)、糖原(动物细胞)。5.脂质脂肪 组成元素:C、H、O检测: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生理作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具有保温、缓冲和减压的作用磷脂生理作用:构成细胞膜、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组成元素: C、H、O) 胆固醇 生理作用: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 生理作用:能够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 生理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6.蛋白质(1)检测: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2)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①氨基酸种类取决于R基。②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3)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以及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多样。(4)链状多肽中,肽键数=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n条肽链至少有n个氨基和n个羧基。7.核酸分类 DNA RNA分布 主要分布于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也有少量 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基本组成单位 (初步水解产物) 4种脱氧核苷酸 4种核糖核苷酸彻底水解产物 磷酸+脱氧核糖+碱基(A、C、G、T) 磷酸+核糖+碱基(A、C、G、U)联系 ①细胞生物含有DNA和RNA,遗传物质是DNA; ②病毒只有1种核酸,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1.细胞膜的功能2.细胞膜成分: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且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3.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磷脂双分子层是膜的基本支架。(2)蛋白质分子以不同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3)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4.细胞器的功能名称 功能内质网 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高尔基体 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溶酶体 细胞的“消化车间”,内部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液泡 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内含细胞液,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中心体 分布在动物与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核糖体 蛋白质的合成场所线粒体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和“能量转换站”(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注:动物细胞有中心体(低等植物细胞也有),无细胞壁、叶绿体、液泡。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液泡。5.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该过程以囊泡形式运输(核糖体不能形成囊泡),线粒体为该过程提供能量,该过程可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6.生物膜系统(1)概念: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膜结构构成。(2)内质网与核膜、细胞膜直接联系,与高尔基体膜通过囊泡间接联系。(3)原核细胞没有生物膜系统的原因:原核细胞中只有细胞膜,没有细胞器膜(核糖体无膜)和核膜。7.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细胞骨架维持着细胞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1.渗透作用的条件:具有半透膜,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2.动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1)外界溶液(低渗溶液)的浓度<细胞质的浓度 细胞吸水膨胀。(2)外界溶液(等渗溶液)的浓度=细胞质的浓度 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3)外界溶液(高渗溶液)的浓度>细胞质的浓度 细胞失水皱缩。3.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内因: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4.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胞吞 胞吐方向 高浓度→低浓度 低浓度→高浓度 胞外→胞内 胞内→胞外能量 不消耗能量 消耗能量跨膜方式 穿过磷脂分子、不需转运蛋白 需要转运蛋白(通道蛋白或载体蛋白) 需要载体蛋白 依赖膜的流动性,需要膜蛋白(不是转运蛋白)影响因素 浓度差、温度 浓度差、转运蛋白、温度 载体蛋白、能量、温度 能量、温度实例 无机小分子、脂溶性分子等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等 多数离子 生物大分子、颗粒物等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1.酶2.实验(1)验证淀粉酶具有专一性:①淀粉酶+淀粉/蔗糖——斐林试剂检测(水浴加热)。②淀粉酶/蔗糖酶+淀粉——碘液检测。3.低温不会使酶失活,低温适合保存酶。高温、过酸、过碱会使酶永久失活。4.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ATP与ADP可以相互转化,细胞代谢越快,两者的转化越快。5.细胞内产生ATP的反应:无氧呼吸第一阶段、有氧呼吸、光反应。6.有氧呼吸场所 过程第一阶段 细胞质基质 葡萄糖2丙酮酸+4[H]+少量能量第二阶段 线粒体基质 2丙酮酸+6H2O6CO2+20[H]+少量能量第三阶段 线粒体内膜 6O2+24[H]12H2O+大量能量 7.无氧呼吸第一阶段 葡萄糖2丙酮酸+4[H]+少量能量第二阶段 产生酒精 2丙酮酸+4[H]2C2H5OH(酒精)+2CO2 绝大多数植物细胞、酵母菌等产生乳酸 2丙酮酸+4[H]2C3H6O3(乳酸) 动物骨骼肌的肌细胞、马铃薯块茎细胞、甜菜块根细胞、乳酸菌等 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葡萄糖中的大部分能量存留在乳酸或酒精中。8.光合色素(1)提取:无水乙醇。(2)色素分离的依据: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扩散最快、溶解度最大的是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的是叶绿素a。(3)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9.光合作用光反应 暗反应场所 类囊体薄膜 叶绿体基质物质变化 ①水的光解: H2OH++O2; ②NADP++H+NADPH; ③ADP+Pi+能量ATP ①CO2的固定: CO2+C52C3; ②C3的还原: 2C3C5+(CH2O)能量变化 光能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 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CH2O)中的化学能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1.细胞周期(1)分裂间期: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分裂期——有丝分裂①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时期 主要特点前期 ①核仁解体、核膜消失; ②染色质形成染色体,散乱分布; ③纺锤体出现中期 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好时期)后期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末期 ①出现新的核仁和核膜; ②染色体变成染色质; ③纺锤丝逐渐消失,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 ②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高等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分裂前期 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移向两极的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分裂末期 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分割细胞 细胞膜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2.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选择性表达。3.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细胞含有形成完整个体所需的全套遗传信息。4.细胞衰老(1)自由基学说:自由基产生后会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2)端粒学说: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端粒逐渐缩短,从而导致端粒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受到损伤,使细胞活动渐趋异常。5.区别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1)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机体有利。(2)细胞坏死: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对机体有害。6.细胞自噬(1)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通过细胞自噬可以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2)细胞自噬可以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以及感染的微生物和毒素,从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3)有些激烈的细胞自噬,可能诱导细胞凋亡。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