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八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调研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一、选择题(共14题 共28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选项 B B D C B A D D D A B B C C二、非选择题(共3题 共32分)15.(1)(6分)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③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⑤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⑥“一老一小”问题关乎千家万户,解决好养老、教育等民生问题,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评分说明:答出一点可得2分,答出三点可得6分,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6分。15(2)(4分)①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粮食,践行“光盘行动”,合理消费;节约水电,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等。②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时,要爱护文物和名胜古迹,遵守参观规定,不破坏文物和古迹(或不乱涂乱画);宣传保护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遗产的知识。③发现危及国家安全的行为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在网络上不信谣、不传谣,维护国家荣誉;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冲突时,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评分说明:从不同角度列举与材料中的宪法内容相对应的行动事例即可,每个具体行动事例2分,答出两项具体行动事例可得4分。16(1)(6分)这种观点是片面的。①从材料中各地的“宠客”措施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游客的权益。②轻微交通违章宽容处理体现了人性化执法,以劝导教育警告为主,契合法治精神,能有效提升执法亲和度和社会和谐度。③行使权利有界限。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④树立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观念。虽然政府保障游客的合法权利,但是游客也必须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同时还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义务。评分说明:结合材料分析,观点明确,理由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公民应正确行使权利,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可得6分。若从法治与自由的关系角度作答,也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6分。16(2)(4分)权利:自主选择权、安全保障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监督权、获得赔偿权等。义务: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等。评分说明:分别列举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一例2分,总分不超过4分。17(1)(6分)①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如湖北省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科学决策和统一部署,确保发展方向的正确性。)②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人大代表积极行使职权,反映人民意愿,将民意转化为惠民举措,推动湖北发展。(如“学生午休躺睡”和“课后服务全覆盖”建议被采纳,关注学生健康成长。)③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如省政协聚焦民生热点问题,“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提案惠及20万居民,为湖北建设建言献策,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了科学民主决策和社会和谐发展。)④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湖北全面落实国家“民营经济31条”,出台了“荆楚民营10条”配套政策,激发民营经济动力,彰显我国经济制度的强大活力。)评分说明: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方面作答,每点2分,总分不超过6分。17(2)(6分)①听党话,跟党走,做到:从小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厚植家国情怀,把个人梦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党和人民事业的可靠接班人。②遵纪守法,明德修身,做到:养成守法意识,遵守校规校纪、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③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做到:珍惜时光,勤奋学习,锻炼本领,树立远大志向,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将来为祖国和人民贡献力量。评分说明:从政治引领(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跟党走)、法治意识(树立遵纪守法意识,遵守社会公德,培养规则意识)、责任担当(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成为栋梁之材)三个方面作答,每个方面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6分。2025年八年级下学期调研考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题号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答案 A A B D A D C D D B C B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30.【文艺里的新中国】(8分)(1)时代背景:新中国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成为国家主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2分,答对一点得2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2)历史事件:抗美援朝(或上甘岭战役);精神内涵:爱国主义与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团结协作与集体主义精神;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国际主义与追求和平。(4分,答对一点得2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3)影响:激发广大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意识;激励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树立国际形象,提升国际地位。(2分,答对一点得2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31.【农村政策的调整】(10分)(1)生产方式:图5:集体统一经营;合作社统一安排生产计划、劳动力调配。图6:家庭分散经营;包产到户,农户自主决定种植、管理、分配;分户经营、自负盈亏。(4分,答对一点得2分,两点4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2)原因:政府重视与支持;科技投入与创新;经营方式的转变;基础设施的完善;农民素质的提高。(4分,答对一点得2分,两点4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3)依据: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服务国家战略调整:配合不同时期发展目标;坚持实事求是,维护群众利益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农民利益。(2分,答对一点得2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32.【交通运输的变革】(8分)(1)原因: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的增强;广大铁路建设者发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2分,答出任意一点给2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2)意义:高铁:提升运输效率;缩短各地间的时空距离,密切各地经济联系;彰显科技实力(如“复兴号”自主创新)。(2分,答对一点得2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慢火车:保障偏远地区基本出行;缩小城乡差距;服务乡村振兴(如低价运输农产品)。(2分,答对一点得2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3)认识:交通建设的发展成就离不开党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交通建设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变迁;交通运输革新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实践,保障基本民生。(2分,答对一点得2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33.【创新与发展】(10分)标题 论述标题准确(2分) 7-8分 观点明确,有新意或有思想深度,紧扣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述,运用相关历史史实加以论述,能够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5-6分 观点明确,能够围绕观点运用相关史实进行论述,但不够充分或不够典型,基本做到史论结合,条理基本清楚3-4分 观点不够明确,有论述或说明,但材料不充分,或史论结合不充分1-2分 没有凝练出观点,观点、论述与材料无关空白卷0分答案示例1标题:制度创新推动社会发展(2分)论述:1954年,随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从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澳门的回归祖国开辟了新途径,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导下,我国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也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找到了新思路。综上所述,制度的创新,不仅推动了民主政治和国家统一的发展,还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发展。(8分)答案示例2标题: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2分)论述:20世纪六七年代,我国“两弹一星”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对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也有重大贡献。综上所述,科技创新推动了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8分)答案示例3标题:科技自强助力国家繁荣富强(2分)论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科技自强,推动科技创新,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提供了强大动力。1964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颗原子弹,这一历史性突破不仅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这一成就的背后,是邓稼先等科学家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这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钱学森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为中国的卫星技术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综上所述,从原子弹的研制到卫星技术的掌握,中国的科技创新不仅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实力,也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8分)其他角度: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制度创新奠定国家发展的基石;科技自强推动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