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氨的转化与生成第3章 物质的性质与转化1.认识氨气、铵盐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典型的实验现象,能书写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道它们的主要应用.2通过对氨气的转化与生成的实验探究以及NH4+的检验方法,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喷泉实验一、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气无色、易液化(液氨常用作致冷剂),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且能快速溶解。[实验原理]少量水溶解大量气体,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迅速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烧瓶内而形成喷泉[实验现象]烧杯中的水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现红色[实验操作]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水进入圆底烧瓶[实验结论]NH3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二、氨气的化学性质1.与H2O反应:NH3+H2O NH3· H2O一水合氨NH3· H2O NH4++OH-NH3· H2O电离方程式:NH3· H2O是一元弱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氨气的检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二、氨气的化学性质2.与酸反应:NH3+HCl = NH4Cl2NH3+H2SO4 = (NH4)2SO4NH3+HNO3 = NH4NO3大量白烟(NH4Cl或NH4NO3小颗粒)化合反应:氨+酸→盐注:浓盐酸、浓硝酸等挥发性酸遇氨会产生白烟,硫酸等难挥发性酸也能与氨反应生成铵盐,但不会产生白烟。利用这点可以检验浓氨水或氨的存在。3.氨的还原性:4NH3+5O2 ==== 4NO+6H2O催化剂① 氨的催化氧化(工业上制硝酸的基础)②氨和氯气的反应:氨气过量:8NH3 + 3Cl2 = N2+6NH4Cl2NH3+3CuO = N2+3Cu+6H2O③氨还原氧化铜:④氨还原一氧化氮:4NH3+6NO =5N2+6H2O用于检验氯气是否泄露氨气不足:2NH3 + 3Cl2 = N2 + 6HCl[现象]黑色固体变为紫红色三、氨气的用途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以做制冷剂氨是氮肥工业和硝酸工业的重要原料(氮元素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之一)四、氨水的性质NH3·H2O是一种可溶性的一元弱碱,具有碱的通性,能使指示剂变色,使酚酞试液变红色,使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化学性质:①NH3·H2O易分解:NH3·H2O == NH3↑+H2O②和盐的反应:Al3++3NH3·H2O = Al(OH)3↓+3NH4+Fe3++3NH3·H2O = Fe(OH)3↓+3NH4+氨水中的微粒:三分子:NH3、H2O、NH3· H2O三离子:NH4+、OH-、H+(1)液氨可用作制冷剂,是因为其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2)氨极易溶于水,因此可用来做喷泉实验( )(3)NH3溶于水能导电,因此NH3为电解质( )(4)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会在中间产生大量的白烟( )√√××1、正误判断2. 关于氨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氨水的主要成分是NH3·H2OB.氨水可使酚酞指示剂变红C.氨水中含三种分子和两种离子D.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密度越小C五、铵盐及其性质铵盐全部易溶于水(一)物理性质(二)化学性质1.铵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结论]NH4Cl === NH3↑+ HCl ↑△[结论]NH4HCO3===NH3↑+CO2 ↑ + H2O△①NH4Cl受热[实验现象]固体逐渐减少,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试管口有白色固体生成。②NH4HCO3受热NH3+ HCl=NH4Cl注:不是所有的铵盐都受热分解,不是所有的铵盐受分解都产生氨气不能用加热氯化铵的方法获取氨气2.铵盐和碱反应[结论]NaOH+NH4Cl = NH3↑+NaCl+H2O△[实验现象]试管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试纸变蓝NaOH和NH4Cl反应注:①铵盐和碱在溶液中反应:加热:△NH4+ + OH- ===NH3↑+ H2O不加热:NH4+ + OH- = NH3 H2O②检验铵根离子:取少量溶液于小试管中,滴加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若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就可以判断该物质是铵盐。(三)铵盐性质的应用1.碳酸氢铵在常温下就有明显的分解。在储存碳酸氢铵化肥时,应密封包装并放在阴凉通风处,施肥时,应将其埋在土下以保持肥效。2.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如石灰、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合施用。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A 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 NH3与HCl反应产生了NH4Cl固体B 浓硫酸附近无白烟 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C 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H3与水反应生成了NH3·H2O,NH3·H2O可以部分电离出OH-,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 氯化物溶液变浑浊 可能是MgCl2溶液与NH3·H2O反应生成Mg(OH)23、利用培养皿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给出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B4.判断正误(1)铵盐都易溶于水,且都易分解( )(2)铵盐都不稳定,受热分解都生成NH3( )(3)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验证,试纸未变蓝,则溶液中一定无NH4+ ( )(4)实验室可以用加热NH4Cl固体的方法获得NH3( )(5)除去NaCl中少量的NH4Cl,可采用加热的方法( )×√×××六、氨气的实验室制备(一)制备原理2NH4Cl+Ca(OH)2 == CaCl2+2NH3↑+2H2O△(二)实验装置1.反应装置:固固加热型2.收集装置:向下排空气法3.棉花作用:①防止NH3与空气的对流②蘸有水或稀硫酸,吸收多余的NH34.验满方法:①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色,说明氨气已收集满。②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有白烟生成,说明氨气已收集满。5.干燥装置:用碱石灰干燥(或氢氧化钠固体、氧化钙固体)6.尾气处理装置:防倒吸7.实验室制取氨气另外一种方法:在锥形瓶中加入NaOH固体,在分液漏斗中加入浓氨水制备氨气(装置如图乙)。5、实验室可用下列几组试剂制取少量NH3:①固体Ca(OH)2和NH4Cl;②浓氨水和固体CaO;③浓氨水。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上述三组试剂制取少量NH3,需要加热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第②组试剂中产生NH3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的制取装置图中,方法①应选用装置________(填“A”或“B”,下同),方法②应选用装置________。①③NH3·H2O+CaO=Ca(OH)2+NH3↑BA(3)在制取后,如果要干燥氨气,应选用的干燥剂是________(填字母)。 A.浓硫酸 B.固体氢氧化钠 C.五氧化二磷 D.碱石灰 E.固体CaO F.无水CaCl2(4)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氨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为防止环境污染,以下装置(盛放的液体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NH3的是________(填序号)。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NH3已集满BDE②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