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2028届强基班期末试卷 化学(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合成新物质是研究化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意大利科学家最近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氧分子,下列关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和互为同素异形体 B. 个分子由两个分子构成C. 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 和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转化2.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使酚酞溶液呈红色的溶液中:Na+、K+、SO42-、CO32-B . 无色透明的溶液中:Cu2+、K+、SO42-、NO3-、Fe3+C. 含有大量Cu2+的溶液中:Mg2+、NH4+、SO42-、Cl-、OH-D .使石蕊溶液呈红色的溶液中:Na+、K+、CO32-、NO3-3. 某同学向一定体积的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说明生成的不是电解质B. a时刻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C. 实验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 BC段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大,主要是由于过量的电离出的离子导电4.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之间B. 用平行光照射溶液和胶体,可以加以区分C. 把饱和溶液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以制取胶体D. 早晨树林中的晨曦,该现象与丁达尔效应有关5、下列化学方程式中,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都正确的是A. B.C. D.6、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离子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A.过氧化钠与足量水反应:B.金属钠与水反应:C.将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D.将氧化铜与稀硫酸混合:7、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甲 乙 丙 丁A H2SO4 Na2SO4 NaOH NaClB KCl K2CO3 KOH HClC O2 CO CuO CD Cu CuCl2 Zn HClA.A B.B C.C D.D8、 现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若某溶液中含有、和,要除去而不氧化和,可以加入的试剂是浓A. B. C. D.9、将H2S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FeCl3、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回收S,其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程①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 B.过程②中,发生反应为S2-+2Fe3+=S↓+2Fe2+C.过程③中,氧气是氧化剂 D.整个转化过程中Fe3+可以循环使用10.某无色透明的溶液a中可能含有和中的一种或几种离子,为了确定该溶液的组成,取一定体积的上述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色沉淀1”和“白色沉淀2”中都含有B.加入时会发生反应C.“溶液a”中可能存在和D.向“溶液2”中滴加稀酸化的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a”中含有11.复印机工作时易产生臭氧,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可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蓝。反应为O3+2KI+H2O===2KOH+I2+O2,关于此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个O3得到4个电子 B.O3是氧化剂,H2O与KI是还原剂C.氧化性强弱顺序:O3>I2 D.氧化产物I2与还原产物KOH的个数之比是1∶212. 已知氧化还原反应:①Fe2++Zn=Fe+Zn2+ ②Cu2++Fe=Fe2++Cu ③2Fe3++Cu=2Fe2++Cu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氧化性:Fe3+>Cu2+>Fe2+>Zn2+ B. 还原性:Zn>Fe>Cu>Fe2+C. Fe3+不能与Zn反应 D. Fe2+在反应②中是氧化产物,在反应③中是还原产物13. 含有氧化剂的溶液与亚硫酸钠溶液恰好反应完全,已知被氧化为 ,并且参加反应的 与 的个数比为2:3,则还原产物中元素X 的价态是A. +2 价 B. -2 价 C. +1 价 D. -1 价14.已知氧化性:Fe2+A.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银B.若剩余固体中仅含有银,则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Zn2+、Cu2+C.若剩余固体中含有铜和银,则反应后的溶液中肯定不含Fe3+和Ag+D.若剩余固体中含有Zn,则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Zn2+,可能含有Fe2+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8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58分。15、I. 下图为五个椭圆交叉构成的图案,图中相邻相交的两椭圆中的物质均可按一定标准归为一类,A、B、C、D为相应的分类标准代号。(1)相邻的两种物质都是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填分类标准代号,下同)。(2)图中相邻的两种物质能够相互反应的是___________。(3)上述五种物质中的某一物质能与某种强酸反应生成上述中的另一种物质,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Ⅱ. 某化学兴趣小组欲利用下图装置进行相关探究实验。首先在水槽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同时将一个表面光滑的小球(与硫酸铜不反应)放入溶液中,小球悬浮在溶液中央,闭合开关K,电流表发生偏转。(4)向溶液中逐滴加入与硫酸铜溶液的密度相同的Ba(OH)2溶液至反应完全,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此过程中小球的位置变化___________。16. 现有下列9种物质:①铜 ②CaO ③NaOH溶液 ④CO2 ⑤NaHCO3晶体 ⑥碳酸钙固体 ⑦NaHSO4固体 ⑧气态HCl ⑨酒精。(1)上述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给定状态下能导电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属于盐的有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2)少量④通入③的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3)写出⑤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写出⑦熔融时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4)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NaHSO4溶液至Ba2+恰好完全沉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此时溶液显___________性(酸,碱,中)。II.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中的几种离子。(1)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 。(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消失,原溶液中肯定有的离子是 。(3)取(2)的滤液加入过量,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 ,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4)原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下列中的(填序号) 。A. B. C. D.17. 生活处处有化学,制作馒头、面包等所用的发酵粉,主要成分是由Na2CO3、NaHCO3和固体有机酸混合而成的,晓露同学猜想:发酵粉加热或加水时都能产生CO2,并进行如下实验:(1)将Na2CO3和NaHCO3分别加热,能产生CO2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其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2)晓露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发酵粉加水能否产生CO2,并探究过氧化钠是否可作呼吸面具供氧剂。请回答:①A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②观察到B装置产生白色浑浊,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③实验证实发酵粉加水也能产生CO2,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④C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⑤写出D中过氧化钠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收集D装置产生的气体,要验证它是氧气,方法是___________。18. 氧化还原反应在物质制备方面应用广泛。(1)下面三个方法都可以用来制氯气:①②③根据以上三个反应,回答下列有关问题。I.反应②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个数之比为___________。反应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个数之比为___________。Ⅱ.反应③的离子反应为___________。Ⅲ.已知反应④:,该反应也能制得氯气。提示:反应条件越简单反应越容易发生,说明反应物性质越强烈。则三种物质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Ⅳ.补全方程式并配平__________。28届强基班月考化学参考答案选择题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A A B C B A C D B B C C A D(每道题2分,共10分)(1)CD (2)D (3)Fe2O3+6H+=2Fe3++3H2O(4). Ba2++2OH-+Cu2++=BaSO4↓+Cu(OH)2↓ 小球下沉16、(除标注之外,每空2分,共23分)(1) ②⑤⑥⑦⑧ ①③ ⑤⑥⑦ ④⑨CO2 +2OH-=+H2O(3) NaHCO3=Na++ NaHSO4=Na++(4) Ba2++OH-++H+=BaSO4↓+H2O 碱 (1分)Ⅱ.(1) (1分) (2) (1分) (3) (1分) Mg2++2OH-=Mg(OH)2↓ (4)B (1分)17、(除标注之外,每空2分,共14分)(1) ①. NaHCO3 (1分) ②. 2NaHCO3Na2CO3+ H2O+CO2↑(2) ①. 分液漏斗(1分) ②. CO2+Ca(OH)2=CaCO3↓+H2O ③. 当加入水后,有机酸会电离出氢离子,氢离子与碳酸根、碳酸氢根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④. 吸收水蒸气 ⑤. 2Na2O2+2CO2=2Na2CO3+O2 ⑥.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18、(除标注之外,每空2分,共11分)(1) ①. 5:1 ②. 1:2 ③. ④. KMnO4>MnO2>O2 ⑤. 2 5 3H2SO4 2 1 5 3 (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