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数学试题1.(2024高一下·六盘水期末)已知集合,则( )A. B. C. D.【答案】A【知识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间关系的判断【解析】【解答】解:因为,所以,,.故答案为:A.【分析】解一元二次方程得出集合,再根据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从而逐项判断找出正确的选项.2.(2024高一下·六盘水期末)下列图形中,可以表示函数的是( )A. B.C. D.【答案】B【知识点】函数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解答】解:根据函数的概念可知:B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函数的定义判断即可.3.(2024高一下·六盘水期末)已知,则( )A.1 B. C. D.2【答案】B【知识点】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复数的模【解析】【解答】解:因为,则.故答案为:B.【分析】利用复数乘法运算法则得出复数z,再结合复数求模公式得出复数z的模.4.(2024高一下·六盘水期末)已知函数且,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函数的值域为 B.若,则C.函数的图象恒过定点 D.若,则【答案】C【知识点】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解析】【解答】解:因为函数且为指数函数,所以,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为,值域为,故A错误;若,则在上单调递增,所以,则,故B错误;因为指数函数的图象恒过定点,故C正确;若,则在上单调递减,由,得,故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值域求解方法、图象恒过定点的性质,从而逐项判断找出正确的选项.5.(2024高一下·六盘水期末)已知长方体的长 宽 高分别为,则这个长方体外接球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为( )A. B. C. D.【答案】D【知识点】球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及应用;球内接多面体【解析】【解答】解:因为长方体的外接球直径为体对角线,且,则,所以,.故答案为:D.【分析】利用已知条件和长方体的外接球直径为体对角线,从而求出球的半径,再结合球的表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从而得出这个长方体外接球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6.(2024高一下·六盘水期末)在中,是边上靠近点的三等分点,是的中点,若,则( )A.0 B. C. D.1【答案】C【知识点】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解析】【解答】解:因为D是BC边上靠近点的三等分点,E是的中点,所以所以,因为不共线,所以,所以.故答案为:C.【分析】利用 D是BC边上靠近点的三等分点,E是的中点, 再根据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结合已知条件,则将用表示,再利用不共线,从而求出的值,进而得出的值.7.(2024高一下·六盘水期末)已知函数是定义域为的奇函数,.当时,,则( )A.-2 B.-1 C.0 D.2【答案】A【知识点】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周期性【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得,所以的周期是4,所以.故答案为:A.【分析】由已知条件和函数的周期性、奇偶性,从而得出函数的值.8.(2024高一下·六盘水期末)已知,则的值为( )A. B. C. D.【答案】B【知识点】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解析】【解答】解:由已知得:,,两式相加得:,,,所以.故答案为:B.【分析】利用已知条件和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正弦公式以及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从而得出的值.9.(2024高一下·六盘水期末)如图在正方体中,分别是的中点,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平面 B.平面C.四点共面 D.与所成的角为【答案】A,B,C【知识点】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共面向量定理【解析】【解答】解:对于A,在正方体中,连接,因为分别是的中点,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直线平面,故A正确;对于B,在正方体中,平面,面,所以,因为,是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所以平面,由面,则,分别是的中点,则,所以,在正方体中,平面,面,所以,因为,是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所以平面,由面,则,又因为,所以,又因为是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则平面,故B正确;对于C,由以上可知,两条平行线可以确定一个平面,所以四点共面,故C正确;对于D,连接相交于点,连接,在正方形中,点为的中点,可得,所以为与所成的角,设正方体的边长为2,,,,因为,,故D错误.故答案为:ABC.【分析】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线面垂直判定定理、两直线平行确定共面、两直线夹角定义法,从而逐项判断找出正确的选项.10.(2024高一下·六盘水期末)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B,C,D【知识点】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比较数(式)的大小;基本不等式在最值问题中的应用【解析】【解答】解:对于A,若,则,故A错误;对于B,由基本不等式,可得,故B正确;对于C,因为,故C正确;对于D,因为,所以,故D正确.故答案为:BCD.【分析】举反例可判断选项A;结合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方法,从而判断出选项B、选项C和选项D,进而找出正确的选项.11.(2024高一下·六盘水期末)已知向量的数量积(又称向量的点积或内积):,其中表示向量的夹角;定义向量的向量积(又称向量的叉积或外积):,其中表示向量的夹角,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面积为B.若为非零向量,且,则C.若,则的最小值为D.已知点为坐标原点,则【答案】B,C【知识点】基本不等式在最值问题中的应用;平面向量数量积定义与物理意义;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运算;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解析】【解答】解:对于A:因为,故选项A错误;对于B:若为非零向量,则,则,故选项B正确;对于C:因为,则,当且仅当时取到“”,故选项C正确;对于D:因为点为坐标原点,则故选项D错误.故答案为:BC.【分析】由新定义结合三角形面积公式,则判断出选项A;利用新定义建立关于的方程,从而得出的值,则判断出选项B;由已知得出,再结合向量的模的公式以及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方法,则判断出选项C;由新定义结合向量积、模的坐标公式,则判断出选项D,从而找出说法正确的选项.12.(2024高一下·六盘水期末)已知,则 .【答案】【知识点】平面向量加、减运算的坐标表示【解析】【解答】因为,所以,,所以.故答案为:.【分析】先表示出,的坐标,再根据线性运算的坐标表示,从而得出的坐标.13.(2024高一下·六盘水期末)已知函数,则 .【答案】【知识点】函数的值【解析】【解答】解:因为,,所以.故答案为:.【分析】根据分段函数的解析式和代入法,从而得出的值.14.(2024高一下·六盘水期末)已知分别为三个内角的对边,且,则面积的最大值是 .【答案】【知识点】基本不等式在最值问题中的应用;余弦定理的应用;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辅助角公式【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得:,由余弦定理得:则,当且仅当时取等号.故答案为:.【分析】利用已知条件和辅助角公式以及三角形中角A的取值范围,从而得出角A的值,再利用余弦定理和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方法,从而得出bc的最大值,再结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面积的最大值.15.(2024高一下·六盘水期末)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且对称轴为.(1)求的解析式;(2)求不等式的解集.【答案】(1)解:二次函数图象经过点和对称轴为,, ,.(2)解:,,, ,不等式的解集.【知识点】函数解析式的求解及常用方法;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解析】【分析】(1)利用已知条件和点代入法和二次函数的对称性,从而建立关于b,c的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出b,c的值,进而得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利用(1)中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结合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方法,从而得出不等式的解集.(1)二次函数图象经过点和对称轴为,,,.(2),,,,不等式的解集.16.(2024高一下·六盘水期末)已知函数,(1)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2)将函数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再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的图象.当时,求函数的最值.【答案】(1)解:,,,函数的最小正周期.(2)解:由(1)知,,把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再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当时,单调递减;当时,单调递增,当时,,当时,,当时,,,当时,,且无最大值.【知识点】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含三角函数的复合函数的周期;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变换;含三角函数的复合函数的值域与最值【解析】【分析】(1)利用二倍角公式和辅助角公式,则化简原函数为余弦型函数,再利用余弦型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公式,从而得出函数的最小正周期.(2)由(1)知,,再利用余弦型函数的图象变换得出函数h(x)的解析式,再结合x的取值范围和余弦型函数的单调性,从而得出当时的函数的最值.(1),,函数的最小正周期;(2)由(1)知,把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再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当时,单调递减,当时,单调递增,当时,,当时,,当时,,当时,,且无最大值.17.(2024高一下·六盘水期末)如图,直三棱柱中,分别是的中点,.(1)证明:平面;(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证明:连接,连结交于点,则为中点,因为是中点,连结,则是的中位线,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2)解:方法一:由题意,设,记点到平面距离为,在中,是的中点,所以,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又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平面,,,,,所以,,则,记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则.方法二:过作的垂线,垂足为,连接,在中,是的中点,所以,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又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平面,,又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则直线与面所成角为,在中由,由题意,设,则,则,则.【知识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锥体的体积公式及应用【解析】【分析】(1)利用已知条件和中位线定理得出线线平行,再利用线线平行证出线面平行,即证出平面.(2)利用两种方法求解.方法一:由中点的性质和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的推导关系,再结合等体积法和三棱锥的体积公式,从而得出点到平面距离,再利用正弦函数的定义得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思路二:用线面角的定义得出直线与面所成角为,再结合解三角形知识得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1)连接,连结交于点,则为中点,又是中点,连结,则是的中位线,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2)方法一:由题意设,记点到平面距离为,在中,是的中点,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又,,平面,所以平面;平面,,,,,,,记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方法二:过作的垂线,垂足为,连接.在中,是的中点,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又,,平面,所以平面;平面,,又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则直线与面所成角为,在中由,由题意设,知,求得.则.18.(2024高一下·六盘水期末)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作为普通市民,既是文明城市的最大受益者,又是文明城市的主要创造者.六盘水市为提高市民对文明城市创建的认识,举办了“创建文明城市”知识竞赛(满分100分),从所有答卷的成绩中抽取了容量为100的样本,将样本(成绩均为不低于50分的整数)分成五段: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1)求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值和估计样本的下四分位数;(2)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样本中抽取20份成绩,应从中抽取多少份;(3)已知落在的平均成绩是53,方差是4;落在的平均成绩为65,方差是7,求成绩落在的平均数和方差.(注:若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随机抽取两层,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每层抽取的样本量、样本平均数和样本方差分别为:.记这两层总的样本平均数为,样本方差为,则)【答案】(1)解:由已知可得,,则样本成绩在分以下的答卷所占的比例为,所以,样本成绩在分以下的答卷所占的比例为:,因此,样本成绩的下四分位数一定位于内,设为,则,解得,所以因此样本成绩的下四分位数为.(2)解: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样本中抽取份成绩,抽样的比例为,则样本成绩在有人,则从样本成绩中抽取人.(3)解:落在的人数为人,落在的人数为人,两组成绩的总平均数,两组成绩的总方差为:.【知识点】分层抽样方法;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极差、方差与标准差;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百分位数【解析】【分析】(1)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所有小矩形的面积之和为得到方程,解方程求出的值,再根据百分位数计算规则,从而估计出样本的下四分位数.(2)根据已知条件和分层抽样方法,从而得出应从中抽取的份数.(3)先求出各组的人数,再根据平均数公式、方差公式,从而计算可得成绩落在的平均数和方差.(1)由已知可得由已知可得,样本成绩在分以下的答卷所占的比例为,样本成绩在分以下的答卷所占的比例为,因此样本成绩的下四分位数一定位于内,设为,则,解得,所以因此样本成绩的下四分位数为;(2)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样本中抽取份成绩,抽样的比例为,样本成绩在有人,则从样本成绩中抽取人;(3)落在的人数为人,落在的人数为人,两组成绩的总平均数,两组成绩的总方差.19.(2024高一下·六盘水期末)对于定义域为的函数,如果存在区间,同时满足:①在上是单调函数;②当时,,则称是该函数的“优美区间”.(1)求证:是函数的一个“优美区间”;(2)求证:函数不存在“优美区间”;(3)已知函数有“优美区间”,当取得最大值时求的值.【答案】(1)证明:在区间上单调递增,又因为,当时,,根据“优美区间”的定义,是的一个“优美区间”.(2)证明:因为,设,可设或,则函数在上单调递增,若是的“优美区间”,则m,n是方程的两个同号且不等的实数根,方程无解,函数不存在“优美区间”.(3)解:因为,设,有“优美区间”,或,在上单调递增,若是函数的“优美区间”,则,是方程,则(*)的两个同号且不等的实数根,,或,由(*)式,得,或,当时,取得最大值,.【知识点】集合间关系的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性质;函数的最大(小)值;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解析】【分析】(1)根据优美区间的定义证出是函数的一个“优美区间”.(2)假设函数存在“优美区间”,再结合已知条件推出矛盾,从而证出函数不存在“优美区间”.(3)利用已知条件,将原题条件等价于是方程(*)的两个同号且不等的实数根,再结合判别式法可得的取值范围,再利用韦达定理,从而用表示,再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的方法,从而得出的最大值以及此时的a的值.(1)在区间上单调递增,又,当时,,根据“优美区间”的定义,是的一个“优美区间”;(2),设,可设或,则函数在上单调递增.若是的“优美区间”,则是方程的两个同号且不等的实数根.方程无解.函数不存在“优美区间”.(3),设.有“优美区间”,或,在上单调递增.若是函数的“优美区间”,则,是方程,即(*)的两个同号且不等的实数根.,或,由(*)式得.,或,当时,取得最大值..1 / 1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数学试题1.(2024高一下·六盘水期末)已知集合,则( )A. B. C. D.2.(2024高一下·六盘水期末)下列图形中,可以表示函数的是( )A. B.C. D.3.(2024高一下·六盘水期末)已知,则( )A.1 B. C. D.24.(2024高一下·六盘水期末)已知函数且,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函数的值域为 B.若,则C.函数的图象恒过定点 D.若,则5.(2024高一下·六盘水期末)已知长方体的长 宽 高分别为,则这个长方体外接球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为( )A. B. C. D.6.(2024高一下·六盘水期末)在中,是边上靠近点的三等分点,是的中点,若,则( )A.0 B. C. D.17.(2024高一下·六盘水期末)已知函数是定义域为的奇函数,.当时,,则( )A.-2 B.-1 C.0 D.28.(2024高一下·六盘水期末)已知,则的值为( )A. B. C. D.9.(2024高一下·六盘水期末)如图在正方体中,分别是的中点,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平面 B.平面C.四点共面 D.与所成的角为10.(2024高一下·六盘水期末)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B.C. D.11.(2024高一下·六盘水期末)已知向量的数量积(又称向量的点积或内积):,其中表示向量的夹角;定义向量的向量积(又称向量的叉积或外积):,其中表示向量的夹角,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面积为B.若为非零向量,且,则C.若,则的最小值为D.已知点为坐标原点,则12.(2024高一下·六盘水期末)已知,则 .13.(2024高一下·六盘水期末)已知函数,则 .14.(2024高一下·六盘水期末)已知分别为三个内角的对边,且,则面积的最大值是 .15.(2024高一下·六盘水期末)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且对称轴为.(1)求的解析式;(2)求不等式的解集.16.(2024高一下·六盘水期末)已知函数,(1)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2)将函数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再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的图象.当时,求函数的最值.17.(2024高一下·六盘水期末)如图,直三棱柱中,分别是的中点,.(1)证明:平面;(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18.(2024高一下·六盘水期末)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作为普通市民,既是文明城市的最大受益者,又是文明城市的主要创造者.六盘水市为提高市民对文明城市创建的认识,举办了“创建文明城市”知识竞赛(满分100分),从所有答卷的成绩中抽取了容量为100的样本,将样本(成绩均为不低于50分的整数)分成五段: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1)求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值和估计样本的下四分位数;(2)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样本中抽取20份成绩,应从中抽取多少份;(3)已知落在的平均成绩是53,方差是4;落在的平均成绩为65,方差是7,求成绩落在的平均数和方差.(注:若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随机抽取两层,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每层抽取的样本量、样本平均数和样本方差分别为:.记这两层总的样本平均数为,样本方差为,则)19.(2024高一下·六盘水期末)对于定义域为的函数,如果存在区间,同时满足:①在上是单调函数;②当时,,则称是该函数的“优美区间”.(1)求证:是函数的一个“优美区间”;(2)求证:函数不存在“优美区间”;(3)已知函数有“优美区间”,当取得最大值时求的值.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间关系的判断【解析】【解答】解:因为,所以,,.故答案为:A.【分析】解一元二次方程得出集合,再根据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从而逐项判断找出正确的选项.2.【答案】B【知识点】函数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解答】解:根据函数的概念可知:B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函数的定义判断即可.3.【答案】B【知识点】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复数的模【解析】【解答】解:因为,则.故答案为:B.【分析】利用复数乘法运算法则得出复数z,再结合复数求模公式得出复数z的模.4.【答案】C【知识点】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解析】【解答】解:因为函数且为指数函数,所以,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为,值域为,故A错误;若,则在上单调递增,所以,则,故B错误;因为指数函数的图象恒过定点,故C正确;若,则在上单调递减,由,得,故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值域求解方法、图象恒过定点的性质,从而逐项判断找出正确的选项.5.【答案】D【知识点】球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及应用;球内接多面体【解析】【解答】解:因为长方体的外接球直径为体对角线,且,则,所以,.故答案为:D.【分析】利用已知条件和长方体的外接球直径为体对角线,从而求出球的半径,再结合球的表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从而得出这个长方体外接球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6.【答案】C【知识点】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解析】【解答】解:因为D是BC边上靠近点的三等分点,E是的中点,所以所以,因为不共线,所以,所以.故答案为:C.【分析】利用 D是BC边上靠近点的三等分点,E是的中点, 再根据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结合已知条件,则将用表示,再利用不共线,从而求出的值,进而得出的值.7.【答案】A【知识点】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周期性【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得,所以的周期是4,所以.故答案为:A.【分析】由已知条件和函数的周期性、奇偶性,从而得出函数的值.8.【答案】B【知识点】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解析】【解答】解:由已知得:,,两式相加得:,,,所以.故答案为:B.【分析】利用已知条件和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正弦公式以及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从而得出的值.9.【答案】A,B,C【知识点】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共面向量定理【解析】【解答】解:对于A,在正方体中,连接,因为分别是的中点,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直线平面,故A正确;对于B,在正方体中,平面,面,所以,因为,是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所以平面,由面,则,分别是的中点,则,所以,在正方体中,平面,面,所以,因为,是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所以平面,由面,则,又因为,所以,又因为是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则平面,故B正确;对于C,由以上可知,两条平行线可以确定一个平面,所以四点共面,故C正确;对于D,连接相交于点,连接,在正方形中,点为的中点,可得,所以为与所成的角,设正方体的边长为2,,,,因为,,故D错误.故答案为:ABC.【分析】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线面垂直判定定理、两直线平行确定共面、两直线夹角定义法,从而逐项判断找出正确的选项.10.【答案】B,C,D【知识点】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比较数(式)的大小;基本不等式在最值问题中的应用【解析】【解答】解:对于A,若,则,故A错误;对于B,由基本不等式,可得,故B正确;对于C,因为,故C正确;对于D,因为,所以,故D正确.故答案为:BCD.【分析】举反例可判断选项A;结合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方法,从而判断出选项B、选项C和选项D,进而找出正确的选项.11.【答案】B,C【知识点】基本不等式在最值问题中的应用;平面向量数量积定义与物理意义;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运算;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解析】【解答】解:对于A:因为,故选项A错误;对于B:若为非零向量,则,则,故选项B正确;对于C:因为,则,当且仅当时取到“”,故选项C正确;对于D:因为点为坐标原点,则故选项D错误.故答案为:BC.【分析】由新定义结合三角形面积公式,则判断出选项A;利用新定义建立关于的方程,从而得出的值,则判断出选项B;由已知得出,再结合向量的模的公式以及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方法,则判断出选项C;由新定义结合向量积、模的坐标公式,则判断出选项D,从而找出说法正确的选项.12.【答案】【知识点】平面向量加、减运算的坐标表示【解析】【解答】因为,所以,,所以.故答案为:.【分析】先表示出,的坐标,再根据线性运算的坐标表示,从而得出的坐标.13.【答案】【知识点】函数的值【解析】【解答】解:因为,,所以.故答案为:.【分析】根据分段函数的解析式和代入法,从而得出的值.14.【答案】【知识点】基本不等式在最值问题中的应用;余弦定理的应用;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辅助角公式【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得:,由余弦定理得:则,当且仅当时取等号.故答案为:.【分析】利用已知条件和辅助角公式以及三角形中角A的取值范围,从而得出角A的值,再利用余弦定理和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方法,从而得出bc的最大值,再结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面积的最大值.15.【答案】(1)解:二次函数图象经过点和对称轴为,, ,.(2)解:,,, ,不等式的解集.【知识点】函数解析式的求解及常用方法;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解析】【分析】(1)利用已知条件和点代入法和二次函数的对称性,从而建立关于b,c的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出b,c的值,进而得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利用(1)中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结合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方法,从而得出不等式的解集.(1)二次函数图象经过点和对称轴为,,,.(2),,,,不等式的解集.16.【答案】(1)解:,,,函数的最小正周期.(2)解:由(1)知,,把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再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当时,单调递减;当时,单调递增,当时,,当时,,当时,,,当时,,且无最大值.【知识点】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含三角函数的复合函数的周期;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变换;含三角函数的复合函数的值域与最值【解析】【分析】(1)利用二倍角公式和辅助角公式,则化简原函数为余弦型函数,再利用余弦型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公式,从而得出函数的最小正周期.(2)由(1)知,,再利用余弦型函数的图象变换得出函数h(x)的解析式,再结合x的取值范围和余弦型函数的单调性,从而得出当时的函数的最值.(1),,函数的最小正周期;(2)由(1)知,把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再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当时,单调递减,当时,单调递增,当时,,当时,,当时,,当时,,且无最大值.17.【答案】(1)证明:连接,连结交于点,则为中点,因为是中点,连结,则是的中位线,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2)解:方法一:由题意,设,记点到平面距离为,在中,是的中点,所以,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又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平面,,,,,所以,,则,记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则.方法二:过作的垂线,垂足为,连接,在中,是的中点,所以,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又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平面,,又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则直线与面所成角为,在中由,由题意,设,则,则,则.【知识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锥体的体积公式及应用【解析】【分析】(1)利用已知条件和中位线定理得出线线平行,再利用线线平行证出线面平行,即证出平面.(2)利用两种方法求解.方法一:由中点的性质和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的推导关系,再结合等体积法和三棱锥的体积公式,从而得出点到平面距离,再利用正弦函数的定义得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思路二:用线面角的定义得出直线与面所成角为,再结合解三角形知识得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1)连接,连结交于点,则为中点,又是中点,连结,则是的中位线,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2)方法一:由题意设,记点到平面距离为,在中,是的中点,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又,,平面,所以平面;平面,,,,,,,记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方法二:过作的垂线,垂足为,连接.在中,是的中点,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又,,平面,所以平面;平面,,又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则直线与面所成角为,在中由,由题意设,知,求得.则.18.【答案】(1)解:由已知可得,,则样本成绩在分以下的答卷所占的比例为,所以,样本成绩在分以下的答卷所占的比例为:,因此,样本成绩的下四分位数一定位于内,设为,则,解得,所以因此样本成绩的下四分位数为.(2)解: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样本中抽取份成绩,抽样的比例为,则样本成绩在有人,则从样本成绩中抽取人.(3)解:落在的人数为人,落在的人数为人,两组成绩的总平均数,两组成绩的总方差为:.【知识点】分层抽样方法;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极差、方差与标准差;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百分位数【解析】【分析】(1)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所有小矩形的面积之和为得到方程,解方程求出的值,再根据百分位数计算规则,从而估计出样本的下四分位数.(2)根据已知条件和分层抽样方法,从而得出应从中抽取的份数.(3)先求出各组的人数,再根据平均数公式、方差公式,从而计算可得成绩落在的平均数和方差.(1)由已知可得由已知可得,样本成绩在分以下的答卷所占的比例为,样本成绩在分以下的答卷所占的比例为,因此样本成绩的下四分位数一定位于内,设为,则,解得,所以因此样本成绩的下四分位数为;(2)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样本中抽取份成绩,抽样的比例为,样本成绩在有人,则从样本成绩中抽取人;(3)落在的人数为人,落在的人数为人,两组成绩的总平均数,两组成绩的总方差.19.【答案】(1)证明:在区间上单调递增,又因为,当时,,根据“优美区间”的定义,是的一个“优美区间”.(2)证明:因为,设,可设或,则函数在上单调递增,若是的“优美区间”,则m,n是方程的两个同号且不等的实数根,方程无解,函数不存在“优美区间”.(3)解:因为,设,有“优美区间”,或,在上单调递增,若是函数的“优美区间”,则,是方程,则(*)的两个同号且不等的实数根,,或,由(*)式,得,或,当时,取得最大值,.【知识点】集合间关系的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性质;函数的最大(小)值;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解析】【分析】(1)根据优美区间的定义证出是函数的一个“优美区间”.(2)假设函数存在“优美区间”,再结合已知条件推出矛盾,从而证出函数不存在“优美区间”.(3)利用已知条件,将原题条件等价于是方程(*)的两个同号且不等的实数根,再结合判别式法可得的取值范围,再利用韦达定理,从而用表示,再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的方法,从而得出的最大值以及此时的a的值.(1)在区间上单调递增,又,当时,,根据“优美区间”的定义,是的一个“优美区间”;(2),设,可设或,则函数在上单调递增.若是的“优美区间”,则是方程的两个同号且不等的实数根.方程无解.函数不存在“优美区间”.(3),设.有“优美区间”,或,在上单调递增.若是函数的“优美区间”,则,是方程,即(*)的两个同号且不等的实数根.,或,由(*)式得.,或,当时,取得最大值..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数学试题(学生版).docx 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数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