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试卷类型:A永寿县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统编版)考生注意: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题号二总分得分一、实践运用·参加校园活动(共7小题,计24分】区县腹有诗书气自华。学校举办以“书香润心·阅读赋能”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探寻阅读之益】学校举办以“书香致远”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以下是你演讲稿中的部分内学校容,请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对一个人来说,读书濡养智、识、思,外塑言止气度、内造境界格调,让人无论穷通而襟怀洒落。林语堂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钱学森一生与书为伴,班级不仅为他的科学研究殿定坚实基础,更成就了其开阔视野、深邃思想和高尚的精神境界。可以说,当今时代,阅读传递的知识可能通过其他方式也唾手可得,但经过阅读锻造的思雏能力、认知水平、创造能力,以及带来的精神滋养却能凝结成智慧,长久不退色。考场1.请确认演讲稿中加点字的读音。(2分)(1)茅塞(A.saiB.sè)(2)鄙见(A.bǐB.bi)2校对演讲稿时发现其中有错别字,请改正。(2分)考(1)殿定(2)退色【品味阅读之美】学校举办经典诗文分享会,下面是小语分享的感悟,请你补全空缺内容。姓3.漫述山川田居之事,品读诗文情意之绵。(1)吟诵“名”(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感受可以穿破空间阻隔,消除心中苦闷的真挚友情;(2)吟诵“”(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察诗人由己及人的博大胸襟;(3)吟诵“”(杜甫《石壕吏》)感受饱经战乱之人九死一生、苟且偷生的辛酸与痛楚;(4)吟诵“水击三千里,”(《北冥有鱼》)感受大鹏鸟迁徙南冥的非凡气势;(5)吟诵“—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贺敬之《回延安》)感受诗人对延安的深情眷恋。(11分)【传播阅读之风】学校举办阅读推广讲座,你负责整理稿件,下面是稿件中的部分内容,请修改完善。①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树立,涵养一。”③一个人,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会因为阅读,抵达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④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4月23日设为(世界读书日》,呼吁全球各地的人们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⑤为阅读设节、为阅读立法、为阅读举办大会、为阅读建立机制、为阅读开辟空间、为阅读营造氛国…⑥今天,阅读因为是国民成长的密钥,所以是国家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塑造的基石。[永寿县八年级语文期未质量监测A-统编版第1页共8页]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实践运用·参加校园活动(24 分)1. (2 分)(1)B (2)B2. (2 分)(1)“殿定”改为“奠定” (2)“退色”改为“褪色”3. (11 分)(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5)身长翅膀吧脚生云4. (2 分)B、C、A5. (2 分)将《世界读书日》的书名号改为双引号。6. (2 分)不仅……更……(或“不但……而且……”)7. (3 分)第三组最符合。理由:保尔在身体残疾后坚持文学创作,坚守革命信仰;谢廖沙参军投身革命,体现对理想的追求,两组情节均突出“信仰的力量”。二、文化采风·感受人文底蕴(46 分)(一)现代文阅读(30 分)8. (3 分)①注意力的碎片化;②思维的单向度化;③意义的空心化。9. (3 分)①深化全民阅读,营造书香氛围;②优化阅读资源供给,完善阅读设施;③融合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快慢结合、深浅并用。10. (3 分)C(二)现代文阅读(21 分)11. (5 分)①小学时用母亲卖东西换来的钱买纸做作业本;②写稿时避开纸上硬疤,不浪费;③写错字只修改不撕纸;④写作品时尽量把稿纸写满;⑤从报社调走时索要剩余稿纸。12. (6 分)(1)运用拟人手法,“虚心”赋予废纸篓人的情态,形象写出“我”极少浪费稿纸,体现对纸的爱惜。(3 分)(2)“保守和落伍”指“我”坚持用钢笔在稿纸上写作,不用电脑,实则体现对传统书写方式的坚守和对文字的敬畏。(3分)13. (4 分)不能删。第⑧段写其他作家也用稿纸写作,说明“我”的坚守并非个例,体现传统书写方式的价值,丰富文章内涵,深化主题。14. (6 分)推荐“创作坚守”栏目。理由:文章通过“我”多年坚持用稿纸写作、爱惜纸张的经历,表达对传统书写方式的坚守和对文字的敬畏,与“创作坚守”主题契合。(三)古诗文阅读(12 分)15. (4 分)(1)有时 (2)同“现”,表现 (3)到 (4)都16. (2 分)C17. (4 分)(1)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2 分)(2)唐太宗亲自到长乐坡,马到了新丰,向西边鸣叫跳跃。(2 分)18. (2 分)乙文中唐太宗下令寻访千里马,最终找到并善待老千里马,使其生下千里驹,体现“伯乐(唐太宗)发现人才(千里马)”的观点。(四)诗歌阅读(4 分)19. (2 分)运用心理描写,“衣正单”与“愿天寒”对比,突出卖炭翁矛盾心理,表现其生活艰辛,暗含同情。20. (2 分)“翩翩”写出宫使骑马姿态轻快,反衬其掠夺行为的丑恶,表达诗人对宫使的讽刺和对卖炭翁的同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pdf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