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历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瀛寰志略》是在19世纪中叶由徐继畲所编纂。全书共收录地图42幅,除大清国以及日本、朝鲜的地图以外,其余均按照西方地图临摹而成。这反映出当时()
A.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学术研究服务于政治的需要
C.中体西用观念被国人认可D.中国传统的天下观有所突破
2.《英国档案有关鸦片战争资料选译》一书中提到:无论是当时的英国在华商人、驻华官员,还是当时的英外交大臣,都毫不隐讳鸦片贸易对于英国商人、殖民地和政府税收的巨大利益。这说明英国的鸦片贸易()
A.与攫取中国财富有重要关系B.旨在改变对华贸易顺差地位
C.其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大门D.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根本利益
3.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待百姓条例》中规定,“店铺买卖本利,皆系天王之本利,不许百姓使用,总归天王。“太平天国此举)
A.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
C.强调了国家的政治责任D.顺应了晚清社会发展的要求
4.19世纪90年代,“维新”一词流行,而20世纪的头10年“新政”一词泛滥。1911年,上海中国词典公司出版由国学扶轮社创办人沈知方请黄摩西主编而成的《普通百科新大词典》,也要特别在大词典中夹加一个“新”字。“新”,成为一个时代流行的用语。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否定传统文化价值的诉求B.社会变革利于思想的解放
C.具有贯通中西文化之倾向D.各思想流派呈现融合趋势
5.孙中山尤为重视“民权”。他指出,“我现在讲民权主义,便要大家明白民权究竟是什么意思?如果不明白这个意思,想做皇帝的心理永远不会消灭”。孙中山意在()
A.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B.抨击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为
C.完成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D.促使民众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6.1918年1月,中国新诗体首次出现在《新青年》4卷1号,所载9首诗中有刘半农的两首白话诗:《题女儿小蕙周岁日造像》《相隔一层纸》,后来被顽固派视为“非圣无法,罪大恶极”。这说明()
A.新文化运动的群众基础薄弱B.思想层面革命运动任重道远
C.民主与科学的渲染力度有限D.文学革命亟需动摇儒学根基
7.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的开篇中就明确指出,“他们这种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据此可知,毛泽东()
A.致使中共抛弃了“城市中心论”B.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
C.为中国革命道路选择做了探索D.主张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运动
8.1936年,粤汉铁路开通后,其中近60%的铁路里程在湖南境内,粤省众多商人纷纷前来长沙大量收购生猪后运销广州。湖南的矿产物改由铁路运至广州、香港,而关于改善各种采掘的机械,则由香港、广州输入。由此可知,粤汉铁路的开通()
A.奠定了抗战的物质基础B.促进了地域性商人集团形成
C.加强了区域经济的联系D.创新了近代商业的经营模式
9.从政权的组织结构来说,“三三制”原则规定了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人士在这个政权组织中的人数各占三分之一。这样,在边区各级参议会和政府的选举中,许多其他党派人士、开明绅士、工商界人士、知识分子及社会名流均有机会当选,参与政权管理。这一原则(
A.适应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B.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胜利
C.表明边区政府属于工农民主政权D.实现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任务的转型
10.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提出辩证地看待工商业。1949年9月,一方面为繁荣经济,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写入《共同纲领》;另一方面,为限制私人资本的消极性,鼓励其向国家资本主义方向发展。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
A.采用了符合时宜的经济政策B.积极融入国民经济建设之中
C.摧毁了国民政府的经济根基D.调动了工商业者建国的热情
11.1954年1月,在北京展览馆的建设工地上,当工程进入冬季施工最紧张的时候,18名青年团员自发地成立木工青年突击队,以181个工日完成原计划478个工日的任务。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青年木工技术水平高超B.社会主义社会的氛围良好
C.“左”倾的错误有所抬头D.人民参与国家建设的热情
12.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至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构成情况。这反映出()
1954年 1959年 1964年 1975年 1978年 1983年
中共党员 55% 57% 55% 75% 74% 68%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45% 43% 45% 10% 12% 20%
A.民主集中制成为主要原则B.政协与人大具有互补性
C.人大制度符合我国的国情D.民主政治发展过程曲折
13.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下,大批工矿企业、科研院所从一线迁往三线,数百万建设者从东北、东南沿海来到秦巴山区、大小凉山、河西走廊。到20世纪70年代末,西南地区形成了45个以重大产品为主的专业生产科研基地和30个各具特色的新兴工业城市和工业区。新中国的“三线建设”()
A.践行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B.奠定了工业化建设的初步基础
C.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D.提升了新中国应对风险的能力
14.在1986年承包经营责任制试点的基础上,1987年全国掀起第一次承包热潮,实行“两保一挂”,即保上交税利,保技术改革项目,工资总额与实现利税挂钩等政策。这一政策旨在()
A.推动政企职责分开B.改革企业经营管理方式
C.增加国家财政收入D.刺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5.从2000年起,我国在14个发达省市的93所学校兴办内地新疆高中班,免除贫困学生学费、住宿、伙食费,各地的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暑假都可以免费坐火车回到乌鲁木齐。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尊重少数民族地区风俗习惯B.发展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
C.实现教育公平和民族平等D.保护少数民族儿童受教育权
16.2023年9月15日,在中国和非洲国家赞比亚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下,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和赞方有关部门签署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领域合作计划、经济发展领域交流合作、加强绿色低碳发展合作和数字经济领域合作等五份合作文件。这体现了我国()
A.推动建设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B.完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努力
C.践行了“亲诚惠容”的睦邻友好关系D.实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4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同为切齿者,海军水师提督丁汝昌身荷厚恩,委以重任。今年又蒙恩赏尚书衔,当如何尽心图报。廼闻其带船出洋以未遇敌舟无从接仗,退守威海,藉口固防,并欲告病求退,李鸿章亦未参奏。
-摘自《礼部右侍郎志锐有关方伯谦接统丁汝昌之船之奏摺》
日本防卫厅所存《黄海海战彼我阵形略图解》(第六号)、《黄海海战两国舰队队形图》第七号、第八号原始记录:3幅图标记时间清楚(均为日本东京时间,早北京1小时);每图均有古日文记叙;另有各舰航行轨迹;其中第八号标画很清楚,在第八图日本第一游击队吉、高、秋、浪等四舰追击经、甲、济等3舰,其中4时30分击沉经远,至5时30分改南航归与本队汇合。
-摘编自林伟功《新发现的中日甲午战争史料及思考》
材料二
陈独秀曾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国土的割让,使举国上下如大梦初醒,稍有知识者大多承认了富强之策。”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外媒却评中日甲午战争:“既是日本的胜利,也是中国的胜利!”
-摘编自施亚英《中国的觉醒与甲午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则材料史料价值的不同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中日甲午战争:既是日本的胜利,也是中国的胜利!”这句话。(4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921年,人民出版社曾出版15种“马克思全书”、14种“列宁全书”等共计59种书籍,旨在“和海内外同志图谋精神上的团结”。除译介外,以李大钊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也纷纷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理论来宣传。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不满足于“只向知识阶级作“学理”的宣传”,他们对建立更大范围的“联合”抱以期待。为此,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传播实践中围绕“劳动”等具体观念,推动建立民众与知识阶层团结一致的阵线。1919年5月至1920年5月期间,国内各种报纸上登载俄国革命相关的译介文章约在110篇以上,其中态度客观及报以同情的文章达95篇之多。以《新青年》“俄罗斯研究”栏目为例,虽大多为译作,但内容涉及劳工联合、农业制度、经济政策、教育、妇女解放、文学文艺等众多议题,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
-摘编自蒋含平汪娜娜
《从“学说”到“思潮”的知识演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1917~1921)》
材料二
依照刘大年的看法,在近代社会的不同阶段中,帝国主义、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相互关系、它们的矛盾斗争各有特点。因此,新编写的中国近代史著作要根据历史演变的时间顺序讲述事件;不只讲政治事件,也要讲经济基础、意识形态;不只讲汉族地区的历史,也要讲国内各民族在斗争中与全国的联系和相互关系。刘大年作为亲历抗战全过程的学者,对抗日战争的历史时代作了认真地反思,他认为中国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各阶级、各族人民团结起来进行的中华民族解放战争。刘大年认为,讲过去的事,回答现在的问题,展望未来,是历史科学的基本特点。
-摘编自张海鹏《纪念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刘大年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材料三
“四史”学习教育,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四史”特点与重要性的深刻把握,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艰苦奋斗推动社会主义在中国确立和发展、锐意进取开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守正创新取得新时代十年历史性成就的历史主线和主流,贯穿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党的百年奋斗主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加强开展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活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摘编自刘海军《中国共产党“四史”学习教育的历史溯源、核心要义与目标向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刘大年的主要史学思想。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中国共产党“四史”学习教育的当代价值。(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时间 调整 主要内容 当时意义
1950年 土地改革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使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促进了生产发展,有力地巩固了新政权
1953年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建立农业合作社,把农民土地所有制转变为集体公有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适应了工业化的需要
1958年 人民公社化 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经营权高度集中,强调“一大二公” 由于过分强调“一大二公”,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仅没有解决合作社以来的问题,反而更加“左”倾
197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坚持土地公有的前提下,包产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生产,解决温饱问题
根据材料,围绕“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逻辑性强。)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21世纪初,粤港澳大湾区是由广州、深圳、东莞、珠海、佛山、江门、惠州、中山、肇庆9个城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随着这些年来经贸、人员往来,“通过大湾区的建设,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形成高效率的经济建设和发展网络”,在当前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条件下,粤港澳大湾区推动跨境一体化合作至关重要。对此有三个着力点:一是在周边地区,也就是亚太地区和东南亚地区推动自由贸易合作;二是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另外一个重点,就是要辐射“一带一路”;三是要面对全球,在全球构建一个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推动整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贸易投资的开放。
-摘编自徐豪《粤港澳大湾区将如何实现“世界级”目标?》
材料二
纽约湾区拥有优良的天然深水港纽约港,这不仅为湾区带来了大批的物产,而且使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通过它进入纽约市。依托海洋贸易,纽约的制造业在19世纪初逐渐兴起,成为美国的制造业中心。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纽约湾区的经济经历了产业升级和专业分工。1914年巴拿马运河开通,纽约港的吞吐量增加,纽约进入了大发展时代。作为湾区的核心城市,纽约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范围远远超出了纽约市甚至纽约州的辖区。1921年,纽约区域规划委员会成立,研究突破性的长期规划,指导大纽约都市区的发展。这是对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补充,强化了规划的科学性,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可能。
-摘编自王苇航《纽约湾区如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粤港澳一体化进程的背景,并简析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的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和纽约湾区经济迅速发展的相似因素,并谈谈你对城市经济圈的认识。(6分)
历史答案
1.D2.A3.A4.B5.D6.B7.C8.C9.A10.A11.D12.D13.D14.B15.C16.A
17.(1)不同点:第一则史料为历史研究资料,虽为当时的奏折,但是由于来源于第三方人物,并非亲眼所见甲午战争的过程,并不一定完全了解事件的真相;可用于研究甲午战争时,清政府方面的态度与战况。(4分)第二则史料是一手史料,来自于日本防卫厅所存《黄海海战彼我阵形略图解》(第六号)、《黄海海战两国舰队队形图》第七号、第八号原始记录;可用于研究甲午战争时,日本海军战备与布防情况。(4分)
(2)理解: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战胜中国,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扩张,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冲击了中国旧时代的基础,促使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激发了部分有识之士改良中国社会的决心;客观上刺激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言之有理即可)
18.(1)特点:积极翻译引入马克思主义相关作品;注意组织体系建设;与工农阶层紧密结合;深受国内运动影响;凸显社会变革全面性。(6分,任答三点即可)
(2)思想:运用唯物史观全面分析历史事件;注重人民对推动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重视历史的借鉴功能。(6分)价值:有利于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有利于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厚植家国情怀),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2分,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19.示例:
论题: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分)
论述: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使农民获得土地,促进了农业经济恢复,但小生产方式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于是从1953年起在农村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把农民土地所有制变成公有制,一定程度上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也适应工业化的需要。由于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没有经验,后来又建立人民公社化运动,强调“一大二公”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束缚了农业的发展。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粮食生产,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温饱问题,改变了农村长期贫穷落后的面貌,推动了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进行。(8分)
综上所述,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结合国情,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超前或滞后都不行。(2分)(“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20.(1)背景:大湾区经济、人员等往来密切;经济逆全球化及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4分,任答两点即可)意义: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空间;促进港澳与内地间的认同融合,共同发展;丰富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有利于带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广。(4分,任答两点,言之有理亦可)
(2)相似因素:优越的地理位置;合理的区域规划;良好的经济基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区域间原来就有合作。(4分,任答两点即可)认识:辩证看待,既要看到其有利于促进本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面,也要警惕其排他性的一面。(注意答案的全面性,言之有理亦可,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