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语文花开七年级现代文阅读 组合训练10 名句默写+古诗文(传统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语文花开七年级现代文阅读 组合训练10 名句默写+古诗文(传统文化)

资源简介

语文花开七年级现代文阅读 组合训练10 名句默写+古诗文(传统文化)
1.( 语文花开七年级现代文阅读 组合训练10 名句默写+古诗文(传统文化))古诗文名句填空。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月载情,吟唱“①   ,②   ”,寄寓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和关怀,这是亘古不变的朋友之情。
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提到颜回的安贫乐道,说他在困苦的境遇里,也始终保持自己的愉悦心境,吟道“③   ,④   ”,这是老师对弟子的无限欣赏之情。
孔子在《论语·子罕》中吟咏“⑤   ,⑥   ”,这是对时光易逝的感叹之情。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触景生情,吟诵“⑦   ,⑧   ”,这是他无尽的思乡之情。
2.( 语文花开七年级现代文阅读 组合训练10 名句默写+古诗文(传统文化))下面是小文以“意象”为主题整理的古诗文材料,请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或作者。
意象 作者 出处 古诗文名句
花 岑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①   ,应傍战场开。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 正是江南好风景,②   。
鸟 ③    《次北固山下》 乡书何处达, ④   。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⑤   ,小桥流水人家。
月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我寄愁心与明月,⑥   。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⑦   。
总结:以上诗歌大部分是绝句,只有《⑧   》是一首曲。即便是同一种意象,所蕴含的情感也不一定相同。通过此次积累,小文回顾了学过的知识,也有了新的发现,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的“⑨   ,⑩   。”
( 语文花开七年级现代文阅读 组合训练10 名句默写+古诗文(传统文化))古诗词阅读
成都竹枝词(节选)(传统文化)
吴好山
鲜鱼数尾喜无穷,分付烹煎仔细烘。
九眼桥头凉意足,邀朋畅饮一楼风。
3.除“烹煎”的“鲜鱼”外,还有什么让诗人“喜无穷”? 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
4.风、花、雪、月等是宴饮类古诗常写到的景物,如果把诗歌末句改为“邀朋畅饮一楼月”有何不妥?请结合全诗简要回答。
( 语文花开七年级现代文阅读 组合训练10 名句默写+古诗文(传统文化))文言文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 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③朝还金,退请就狱④。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⑤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选自《韩诗外传》)
【注释】①镒(yì):古代重量单位,一说二十两为一镒。②馆:这里指家。③造:往,到。④就狱:接受处分。⑤《诗》:这里指《诗经》。
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尊君在不   
③田子为相,三年归休   
④子安得此金   
⑤治官如此   
⑥说其义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
7.【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 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8.【乙】文中田子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堪、逝、昼、雁”等字的正确书写。
故答案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点评】此题考查诗文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记忆、积累的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2.【答案】遥怜故园菊;落花时节又逢君;王湾;归雁洛阳边;枯藤老树昏鸦;随君直到夜郎西;受降城外月如霜;天净沙·秋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识点】曲的文学常识;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遥、君、雁、藤、郎、矣”等字词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遥怜故园菊;落花时节又逢君;王湾;归雁洛阳边;枯藤老树昏鸦;随君直到夜郎西;受降城外月如霜;天净沙·秋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点评】①此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的能力。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最后在平时注意归类总结。这样才能应对各类题目的考查。②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选择作答即可。
【答案】3.凉爽的天气和欢聚的好友。诗人立于桥头,顿感凉意十足,无比满足,于是唤友人于楼中畅饮,更添无限欣喜与欢乐。
4.①诗中“烘”字与“风”字押韵,用“月”字则破坏了整首诗的韵律,让音韵不再和谐。②“楼风”与第三句的“凉意足”形成呼应,改成“月”则不能。③“月”字在古诗中往往用来表达思乡之情,不能间接写出作者与朋友欢聚时谈笑风生的欢畅气氛。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的能力。理解诗句内容,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考虑。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的能力。理解诗句内容,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概括作答。
(2)此题考查理解古诗意象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常见意象的含义,如: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等等。做题时,还要在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分析、理解古诗的意象。
3.诗句“九眼桥头凉意足”中的“凉意足”的意思是:凉爽的天气让人感到快乐和满足;“邀朋畅饮”的意思是:与朋友欢聚畅饮十分快乐。由此可概括出诗人“喜无穷”的原因。
故答案为: 凉爽的天气和欢聚的好友。诗人立于桥头,顿感凉意十足,无比满足,于是唤友人于楼中畅饮,更添无限欣喜与欢乐。
4.诗句“分付烹煎仔细烘”中的“烘”和“邀朋畅饮一楼风”中的“风”押韵,用“月”则显得不和谐。结合诗句“邀朋畅饮一楼风”的意思可知,该句是为了表达与朋友欢聚畅饮的快乐,而“月”在古诗中往往用来表达思乡之情,与本诗表达的感情不一致。结合诗句“邀朋畅饮一楼风”中的“一楼风”可知,“一楼风”与“凉意足”内容上相呼应。
故答案为:①诗中“烘”字与“风”字押韵,用“月”字则破坏了整首诗的韵律,让音韵不再和谐。②“楼风”与第三句的“凉意足”形成呼应,改成“月”则不能。③“月”字在古诗中往往用来表达思乡之情,不能间接写出作者与朋友欢聚时谈笑风生的欢畅气氛。
【答案】5.相约同行;同“否”;休假回家;怎么;像这样;同“悦”,高兴,赞赏
6.①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连头也不回就进了门。
②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应该努力做到十分诚实,不应该得到的东西,不要拿进家门。
7.【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相同点: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8.【乙】文中田子的母亲教育儿子做官要清廉、忠于国家,从她的言语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深明大义、无私无畏、教子有方、品德高尚的母亲。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另外还要掌握一些常用实词含义推断的方法,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3)①本题考查概括文章所讲道理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文言文、多练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做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并联系生活实际谈文章所讲的道理。②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从人物的具体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描写人物所使用的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行分析;还可以从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方面分析,更要抓住文章中抒情和议论语句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来分析,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参考译文】
【乙】田子担任宰相,三年后休假回家,得到很多金子献给他的母亲。母亲问他说:“你怎么得到这些金子的?”他回答说:“这是我当官的俸禄。”母亲说:“当宰相三年,难道不吃饭? 像这个样子当官,不是我所希望的。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应该努力做到十分诚实,不应该得到的东西,不要拿进家门。作为国家的臣子不忠诚,也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你把这东西拿走。”田子很惭愧地跑了出去,到朝堂上退还金子,然后请求君王让自己接受处分。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良,因她的深明大义而高兴,于是就赦免了田子的罪,让他重新当上宰相,把金子赏给了他的母亲。《诗经》说:“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说的是贤惠的母亲使子孙贤德。
5.①句意: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相约同行。
②句意:你的父亲在吗?不:同“否”。
③句意:田子担任宰相,三年后休假回家。归:休加回家。
④句意:你怎么得到这些金子的?安:怎么。
⑤句意:像这个样子当官。如此:像这样。
⑥句意:因她的深明大义而高兴。说:同“悦”,高兴,赞赏
故答案为:相约同行;同“否”;休假回家;怎么;像这样;同“悦”,高兴,赞赏
6.①关键词:惭:感到惭愧。引:牵,拉。顾:回头看。②关键词:事:侍奉。亲:母亲。馆:家门。结合关键词翻译句子即可。
故答案为:①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连头也不回就进了门。②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应该努力做到十分诚实,不应该得到的东西,不要拿进家门。
7.结合【甲]文“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友人不讲诚信,没有礼貌;据此,我们可以得到为人处世方面的启示:做人要讲诚信,要有礼貌;结合【乙]文“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可知,田母告诫田子,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应该努力做到十分诚实,作为国家的臣子要忠诚,不能做贪官;据此,我们可以得到为人处世方面的启示: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结合【甲]文“友人惭,下车引之”可知,友人能够知错就改;结合【乙]文“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可知,田子虚心接受母亲的批评,且能知错就改。据此可知,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的共同之处是能够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故答案为:【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相同点: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8.结合乙文中“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可知,面对儿子奉上的金子田子母亲不为所动,“子安得此金”追问金子的来源,并说“为相三年,不食乎 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子其去之”,可见母亲是一个不贪图钱财,头脑清醒之人;结合“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可知,田子母亲教育儿子,使田子内心惭愧,主动退还金子接受处罚,可以看出田子母亲是一个善于引导和教育儿子且深明大义之人。
故答案为:【乙】文中田子的母亲教育儿子做官要清廉、忠于国家,从她的言语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深明大义、无私无畏、教子有方、品德高尚的母亲。
1 / 1语文花开七年级现代文阅读 组合训练10 名句默写+古诗文(传统文化)
1.( 语文花开七年级现代文阅读 组合训练10 名句默写+古诗文(传统文化))古诗文名句填空。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月载情,吟唱“①   ,②   ”,寄寓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和关怀,这是亘古不变的朋友之情。
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提到颜回的安贫乐道,说他在困苦的境遇里,也始终保持自己的愉悦心境,吟道“③   ,④   ”,这是老师对弟子的无限欣赏之情。
孔子在《论语·子罕》中吟咏“⑤   ,⑥   ”,这是对时光易逝的感叹之情。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触景生情,吟诵“⑦   ,⑧   ”,这是他无尽的思乡之情。
【答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堪、逝、昼、雁”等字的正确书写。
故答案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点评】此题考查诗文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记忆、积累的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2.( 语文花开七年级现代文阅读 组合训练10 名句默写+古诗文(传统文化))下面是小文以“意象”为主题整理的古诗文材料,请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或作者。
意象 作者 出处 古诗文名句
花 岑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①   ,应傍战场开。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 正是江南好风景,②   。
鸟 ③    《次北固山下》 乡书何处达, ④   。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⑤   ,小桥流水人家。
月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我寄愁心与明月,⑥   。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⑦   。
总结:以上诗歌大部分是绝句,只有《⑧   》是一首曲。即便是同一种意象,所蕴含的情感也不一定相同。通过此次积累,小文回顾了学过的知识,也有了新的发现,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的“⑨   ,⑩   。”
【答案】遥怜故园菊;落花时节又逢君;王湾;归雁洛阳边;枯藤老树昏鸦;随君直到夜郎西;受降城外月如霜;天净沙·秋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识点】曲的文学常识;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遥、君、雁、藤、郎、矣”等字词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遥怜故园菊;落花时节又逢君;王湾;归雁洛阳边;枯藤老树昏鸦;随君直到夜郎西;受降城外月如霜;天净沙·秋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点评】①此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的能力。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最后在平时注意归类总结。这样才能应对各类题目的考查。②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选择作答即可。
( 语文花开七年级现代文阅读 组合训练10 名句默写+古诗文(传统文化))古诗词阅读
成都竹枝词(节选)(传统文化)
吴好山
鲜鱼数尾喜无穷,分付烹煎仔细烘。
九眼桥头凉意足,邀朋畅饮一楼风。
3.除“烹煎”的“鲜鱼”外,还有什么让诗人“喜无穷”? 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
4.风、花、雪、月等是宴饮类古诗常写到的景物,如果把诗歌末句改为“邀朋畅饮一楼月”有何不妥?请结合全诗简要回答。
【答案】3.凉爽的天气和欢聚的好友。诗人立于桥头,顿感凉意十足,无比满足,于是唤友人于楼中畅饮,更添无限欣喜与欢乐。
4.①诗中“烘”字与“风”字押韵,用“月”字则破坏了整首诗的韵律,让音韵不再和谐。②“楼风”与第三句的“凉意足”形成呼应,改成“月”则不能。③“月”字在古诗中往往用来表达思乡之情,不能间接写出作者与朋友欢聚时谈笑风生的欢畅气氛。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的能力。理解诗句内容,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考虑。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的能力。理解诗句内容,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概括作答。
(2)此题考查理解古诗意象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常见意象的含义,如: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等等。做题时,还要在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分析、理解古诗的意象。
3.诗句“九眼桥头凉意足”中的“凉意足”的意思是:凉爽的天气让人感到快乐和满足;“邀朋畅饮”的意思是:与朋友欢聚畅饮十分快乐。由此可概括出诗人“喜无穷”的原因。
故答案为: 凉爽的天气和欢聚的好友。诗人立于桥头,顿感凉意十足,无比满足,于是唤友人于楼中畅饮,更添无限欣喜与欢乐。
4.诗句“分付烹煎仔细烘”中的“烘”和“邀朋畅饮一楼风”中的“风”押韵,用“月”则显得不和谐。结合诗句“邀朋畅饮一楼风”的意思可知,该句是为了表达与朋友欢聚畅饮的快乐,而“月”在古诗中往往用来表达思乡之情,与本诗表达的感情不一致。结合诗句“邀朋畅饮一楼风”中的“一楼风”可知,“一楼风”与“凉意足”内容上相呼应。
故答案为:①诗中“烘”字与“风”字押韵,用“月”字则破坏了整首诗的韵律,让音韵不再和谐。②“楼风”与第三句的“凉意足”形成呼应,改成“月”则不能。③“月”字在古诗中往往用来表达思乡之情,不能间接写出作者与朋友欢聚时谈笑风生的欢畅气氛。
( 语文花开七年级现代文阅读 组合训练10 名句默写+古诗文(传统文化))文言文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 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③朝还金,退请就狱④。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⑤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选自《韩诗外传》)
【注释】①镒(yì):古代重量单位,一说二十两为一镒。②馆:这里指家。③造:往,到。④就狱:接受处分。⑤《诗》:这里指《诗经》。
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尊君在不   
③田子为相,三年归休   
④子安得此金   
⑤治官如此   
⑥说其义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
7.【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 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8.【乙】文中田子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5.相约同行;同“否”;休假回家;怎么;像这样;同“悦”,高兴,赞赏
6.①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连头也不回就进了门。
②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应该努力做到十分诚实,不应该得到的东西,不要拿进家门。
7.【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相同点: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8.【乙】文中田子的母亲教育儿子做官要清廉、忠于国家,从她的言语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深明大义、无私无畏、教子有方、品德高尚的母亲。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另外还要掌握一些常用实词含义推断的方法,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3)①本题考查概括文章所讲道理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文言文、多练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做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并联系生活实际谈文章所讲的道理。②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从人物的具体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描写人物所使用的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行分析;还可以从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方面分析,更要抓住文章中抒情和议论语句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来分析,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参考译文】
【乙】田子担任宰相,三年后休假回家,得到很多金子献给他的母亲。母亲问他说:“你怎么得到这些金子的?”他回答说:“这是我当官的俸禄。”母亲说:“当宰相三年,难道不吃饭? 像这个样子当官,不是我所希望的。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应该努力做到十分诚实,不应该得到的东西,不要拿进家门。作为国家的臣子不忠诚,也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你把这东西拿走。”田子很惭愧地跑了出去,到朝堂上退还金子,然后请求君王让自己接受处分。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良,因她的深明大义而高兴,于是就赦免了田子的罪,让他重新当上宰相,把金子赏给了他的母亲。《诗经》说:“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说的是贤惠的母亲使子孙贤德。
5.①句意: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相约同行。
②句意:你的父亲在吗?不:同“否”。
③句意:田子担任宰相,三年后休假回家。归:休加回家。
④句意:你怎么得到这些金子的?安:怎么。
⑤句意:像这个样子当官。如此:像这样。
⑥句意:因她的深明大义而高兴。说:同“悦”,高兴,赞赏
故答案为:相约同行;同“否”;休假回家;怎么;像这样;同“悦”,高兴,赞赏
6.①关键词:惭:感到惭愧。引:牵,拉。顾:回头看。②关键词:事:侍奉。亲:母亲。馆:家门。结合关键词翻译句子即可。
故答案为:①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连头也不回就进了门。②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应该努力做到十分诚实,不应该得到的东西,不要拿进家门。
7.结合【甲]文“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友人不讲诚信,没有礼貌;据此,我们可以得到为人处世方面的启示:做人要讲诚信,要有礼貌;结合【乙]文“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可知,田母告诫田子,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应该努力做到十分诚实,作为国家的臣子要忠诚,不能做贪官;据此,我们可以得到为人处世方面的启示: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结合【甲]文“友人惭,下车引之”可知,友人能够知错就改;结合【乙]文“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可知,田子虚心接受母亲的批评,且能知错就改。据此可知,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的共同之处是能够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故答案为:【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相同点: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8.结合乙文中“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可知,面对儿子奉上的金子田子母亲不为所动,“子安得此金”追问金子的来源,并说“为相三年,不食乎 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子其去之”,可见母亲是一个不贪图钱财,头脑清醒之人;结合“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可知,田子母亲教育儿子,使田子内心惭愧,主动退还金子接受处罚,可以看出田子母亲是一个善于引导和教育儿子且深明大义之人。
故答案为:【乙】文中田子的母亲教育儿子做官要清廉、忠于国家,从她的言语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深明大义、无私无畏、教子有方、品德高尚的母亲。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