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共31张PPT,1个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2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共31张PPT,1个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走路刷手机、吃饭刷手机、过马路刷手机……现代人似乎总是离不开那块屏幕。
但你是否想过,这个看似平常的动作,不仅可能威胁生命安全,还会让你在维权时陷入被动?
近日,上海一起“顾客摔伤索赔案”的判决结果冲上热搜,给所有人敲响了一记警钟!
10.2严格遵循诉讼程序
——从摔伤诉讼案看程序正义的实现
第十课 诉讼实现公平正义
总议题:
从摔伤诉讼案看程序正义的实现
如何启动诉讼程序?
——从起诉到立案
1
如何确保公正审理?
——从审理到判决
2
PART 01
如何启动诉讼程序?
——从起诉到立案
议学情境一:
一天中午,李女士在餐厅用餐,用餐完毕后的李女士,一边看手机一边向外面走去。当她走到餐厅外的台阶区域时,因全神贯注盯着手机,不小心摔倒在地。
李女士认为骨折就是在餐厅门口摔倒所致,餐厅和商业管理公司没有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对磨损的台阶也没有及时修复,没有完全履行管理职责。李女士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两家公司共同赔偿自己医疗费、误工费等共计6万余元。
议一议:
何为“起诉”?提起诉讼前,李女生需要做哪些准备?
一、起诉与应诉
1.地位:俗称“告状”,起诉是诉讼程序的第一步。
2.含义: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自己所享有或依法由自己管理、支配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与他人发生争议,或者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人民法院予以审判。
3.原则:在我国,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均实行“不告不理”的原则。
(一)起诉
有两层基本含义:
(1)是原告起诉是人民法院开启审判程序的先决条件
(2)是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限定了人民法院审理的范围
注意: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一道防线,最后途径。
注意:起诉是以书面为原则、口头为例外。(书写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
一、起诉与应诉
(一)起诉
4.受理机构:起诉应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
①我国法院的分类:我国人民法院分为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四级(主体部分),此外还设有军事法院、海事法院、知识产权法院和金融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
②作用:人民法院系统内部有明确的管辖分工,确保案件获得公正、及时审判。
【知识拓展:级别管辖VS地域管辖】
级别管辖(纵向) 地域管辖(横向)
含义 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案件的分工和权限为级别管辖 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的第一审案件的分工和权限为地域管辖。
解决 问题 在法院的上下级之间确认管辖权 确认某个一审案件应该由哪个地区的法院来管辖。
一般 原则 ①绝大多数普通案件都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②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分别管辖具有全市、全省或者全国影响的案件 ③最高人民法院还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事案件 ④此外还设有军事法院、海事法院、知识产权法院和金融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 民事诉讼:多采取“原告就被告”即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的原则;
行政诉讼:多以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确定管辖;
刑事诉讼:多由犯罪所在地的法院管辖。
议学情境二:
议一议:
诉讼程序的第二步是什么?思考这一案件诉讼是否成立?
一审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李女士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摔倒是其自身未尽到安全注意义务所致,餐厅和商业管理公司对此并无过错,不能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一审法院判定驳回李女士全部诉讼请求。
一、起诉与应诉
(二)立案
1.立案登记制: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人民法院应当予以登记立案。立案登记后,诉讼即告开始,起诉的一方称为原告,被诉的一方称为被告,诉讼进入第一审程序。
2.意义: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
起诉
一律接收
不符合
符合
不立案/诉讼不成立
当场立案/诉讼成立
【拓展】起诉的必备条件:
1.起诉者是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3.该案件属于人民法院主管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一、起诉与应诉
(三)应诉
人民法院登记立案后,要将原告提交的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被告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答辩状,再由人民法院把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
思考:如果被告不应诉,不提交答辩状怎么办?会影响案件审理吗?
被告不提交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
在这一阶段,人民法院还要确定开庭审理时间,并通知双方当事人。→发送传票。
PART 02
如何确保公正审理?
——从审理到判决
议学情境三:
议一议:
(1)你看到了视频开庭审理过程中的哪些环节?
(2)庭审过程会在中国庭审公开网同步直播,谈谈公开审判有何意义?
【知识拓展:公开审判制度】
我国实行公开审判制度。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商业秘密,未成年犯罪及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形外,一律公开进行,允许公民到庭旁听,允许新闻记者采访报道。
【思考】实行公开审判制度有何意义?
①公开审判是社会主义民主在诉讼中的体现
②公开审判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
③有利于及时解决纠纷
④有利于在社会上普及法律知识
二、审理与判决
(四)开庭审理
1.含义:在民事、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和形式,在法庭上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并作出判决,这一系列诉讼活动称为开庭审理。
2.地位:诉讼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二、审理与判决
(四)开庭审理
3.阶段:
开庭准备
法庭调查
法庭辩论
休庭评议
宣告判决
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到庭情况、宣布法庭纪律。
全面调查案件事实,具体包括:当事人陈诉、证人出庭作证、出示物证等证据、宣读鉴定意见和勘验笔录、审判长归纳总结等(开庭审理的重心)
当事人就案件争议的有关问题阐明自己的意见,具体包括:原告发言、被告答辩、相互辩论、辩论终结、审判长征询各方最后意见等
审判人员认定事实、适用法律、作出结论(制作庭审笔录)
当庭或择期公开宣告判决内容。主要包括认定的事实、适用的法律、判决的理由与结果、诉讼费用分担等
【知识拓展:刑事公诉案件一般程序】
公地
悲剧
侦查阶段
(公安机关等)
提起公诉阶段
(人民检察院)
审判阶段
(人民法院)
①公诉人宣读起诉书;
②被告人、被害人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
③讯问被告人,被害人等向被告人发问;
④控辩双方向被害人发问;
⑤出示、辨认证据;
⑥调取新证据;
⑦法庭调查、核实证据
1.民事、行政诉讼程序:起诉——立案——开庭审理
2.刑事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立案——侦查——起诉(提起公诉)——审判——执行
(公安)
(检察院)
(法院)
1.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2.刑事案件中,对依法被逮捕的人称犯罪嫌疑人,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的人称罪犯。
议学情境四:
议一议:
案件中李女士应向谁提起上诉?有无上诉期限?
一审法院判定驳回李女士全部诉讼请求。李女士不服,向上海一中院提出上诉。
上海一中院经审理后认为,行走时低头看手机的行为,会给行为人自身带来重大安全隐患,李女士在摔倒前持续低头看手机,此等行为本身给自己制造安全风险。同时气象资料和监控视频都表明,事发时现场不存在其他足以影响步行安全的客观干扰因素,台阶区域亦无明显异常。宾馆、商场等公共场所的安全保障义务应在合理限度内,不应过于苛责,李女士就餐完毕后离开餐厅,作为餐厅的商家对其通行中低头看手机的行为并不能预判也不能控制。
综上,上海一中院驳回李女士诉请,维持原判。
二、审理与判决
(五)上诉与二审程序
一审结束后,当事人不服一审裁判的,有权提起上诉,启动二审程序。
二审程序是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的程序,二审裁判是终审裁判。(两审终审制)
【思考】向谁上诉?有无上诉期限?
——上一级人民法院
刑事诉讼:不服判决是10日,不服裁定是5日;
民事和行政诉讼:不服判决是15日,不服裁定是10日
二、审理与判决
(六)再审(审判监督程序)
①一审结束后,当事人不服一审裁判的,有权提起上诉,启动二审程序。
②二审程序是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的程序,二审裁判是终审裁判。
(两审终审制)
③法律还规定了审判监督程序,用于纠正生效裁判的错误。
(再审程序)
【注意】:审判监督程序是纠正生效裁判(裁定、判决)错误的特殊补救程序,
不是审理案件的必经程序。
通过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进行再审,并非每个案件的必经程序,而是具有事后补救性质的非常规纠错和救济手段。目的是对生效裁判中的错误予以纠正,以确保人民法院裁判结果的公正性与合法性,进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知识拓展:区别一审、二审、再审、终审】
一审:
二审:
再审:
终审:
法院对案件的最初一级的审判。在我国,普通的第一审案件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但是性质较严重、问题较复杂、影响较广的第一审案件,按其不同程度,分别由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管辖。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就是终审。
上级法院按上诉程序对下级法院的第一审案件所作的审理。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第二审就是终审。
再审是为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判决、裁定,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重新进行的审理。【再审≠二审】
法院对案件的最后一级审判。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审也是终审。
【相关链接】
为了对未成年被告人进行特殊保护,我国设立了专门审理未成年刑事案件的少年法庭。少年法庭主要审理被告人在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案件、被告人在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不满18周岁并被指控为首要分子或者主犯的共同犯罪案件。根据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少年法庭在审判方式方法上注重疏导、寓教于审、惩教结合。
【注意】在刑事诉讼中,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一般不公开审理。
【易混易错】
1.在我国,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均实行“即告即理”的原则。
2.起诉可以向任何人民法院提出。
3.起诉是一审程序的第一步。
解析:在我国,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均实行“不告不理”的原则。
解析:起诉应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
解析:起诉是诉讼程序的第一步,起诉并不必然导致诉讼的成立,立案登记后,诉讼进入一审程序。
【易混易错】
4.人民法院登记立案后,要将原告提交的起诉状送达被告。
5.法庭调查是诉讼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6.我国实行公开审理制度,人民法院审理案件,一律公开进行。
解析:人民法院登记立案后,要将原告提交的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解析:开庭审理是诉讼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解析: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及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形,不能公开审理。
【课堂总结】
严格遵循诉讼程序
一、起诉与应诉
二、审理与判决
1、起诉
2、立案
3、应诉
1、开庭审理
2、上诉与二审程序
3、再审
【课堂练习】
1.王某(住所地位于甲市B区)因殴打赵某(住所地位于甲市A区)被依法判决犯故意伤害罪,处有期徒刑一年。赵某在刑事诉讼中未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王某服刑期间,赵某以王某侵害其身体健康为由,向殴打行为实施地甲市C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偿医疗费等损失。本案中( )
①赵某要求王某赔偿医疗费等损失的诉求已过诉讼时效
②赵某提起的刑事诉讼可由B区或者C区法院管辖
③赵某提起的民事诉讼可由B区人民法院管辖
④赵某应向最高人民法院对王某提起民事诉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课堂练习】
2.浙江人程某为看跨年烟花秀表演在一日票售罄情况下购买了上海迪士尼乐园年卡,却在跨年夜当日收到迪士尼取消烟花表演的通知,程某放弃入园并要求迪士尼退卡,但遭到园方拒绝。程某遂向法院提起诉讼。关于本案,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本案应由上海迪士尼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②程某相对迪士尼是弱势一方,申请法律援助即可获批
③法院对本案中的诉讼实行“不告不理”原则
④如果不服法院判决,当事人可以通过行政复议维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课堂练习】
3.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明确规定: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据此可知( )
①对所有的起诉,人民法院均要立案受理
②起诉有严格的诉讼程序,必须遵守
③书写起诉状是诉讼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④起诉应当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课堂练习】
4.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人民法院审判民事案件程序制度的规定》显示,我国人民法院有完整的办案程序。从起诉到立案,再到审理、判决,程序公正以保证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在法院的办案程序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登记立案后法院可直接确定开庭日期
②立案登记后,诉讼即告开始
③休庭评议是审理过程的最后环节
④开庭审理是诉讼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课堂练习】
5.2024年3月,3名河北邯郸初中生将同学杀害。经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依法决定对犯罪嫌疑人张某某、李某及马某某核准追诉。法院将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判,进一步加大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力度。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涉案嫌疑人可以委托辩护人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②法律援助机构应主动提供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服务
③人民法院对三名初中生的审判体现了诉讼的公权性特点
④涉案嫌疑人如对判决结果不服,有权在20日内提起上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感谢聆听!
——从摔伤诉讼案看程序正义的实现
第十课 诉讼实现公平正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