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0 小1 2 3 4 5 6 7 8 9 10题,B A A B C D D D C B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二、 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 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 411 12 13 14 15分, 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AD C CD D BC的得 0 分。三、 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60 分阅卷总体原则:1、 答案为数值的,只看数值是否正确,不考虑单位;2、 学生写出的答案个数超过标准答案个数的(设为 N 个),以前 N 个为准;3、 方程式给分原则:a、 用“==”、“”、 “→”不扣分,用“—”或无连接符号不得分,不写反应条件不扣分;b、 反应物或产物不全或错误不得分,方程式不配平或配平错误不得分,使用非最小公约数配平不得分;c、 要求写离子方程式的,写成化学方程式不得分。4、名词术语或仪器名称等关键字或关键词写错,均不得分。16.(12 分)(除标记外,其余空均为 1 分)(1)4 2 (2)abc(2 分;答出其中两项得 1 分,1 项不得分,有错或大写不给分) 6 65[Nb(C5H5)2]Cl2 中阳离子[Nb(C H ) ]2+5 5 2 的离子体积大,阴阳离子间的距离大,离子之间的作用力弱(2 分;体现[Nb(C5H5)2]2+的离子体积大或阴阳离子间的距离大给全分)(3)①LiNbOCl4(不区分 O 和 Cl、Li 和 Nb 的先后) 降低(答其他答案都不给分,如偏低)10604 (14 16 93 35.5 4) 21 1021(2 分;转化为答案的式子都给分)② 10 或 22NA a c NA a c17.(12 分)(除标记外,其余空均为 2 分)(1) 醚键 硝基 (1 分;有错或只答出一个不给分)(2) bd (答出其中 1 项不得 1 分,有错或大写不给 +2 I O(OR) +H 2 O分)(3) +、2IO2(OR)→(4) (5){#{QQABDYQgxgIwgBaACY5KQwkECkqQsIAhJeoExUAVuA4CQZFIBIA=}#}(答出一种物质得 1 分;有错不给分)(6)C19H20O3 (1 分)18.(12 分,除标记外每空 1 分)(1)将 Fe3+还原为 Fe2+防止生成 Fe(OH) 沉淀,消耗 H+促使 TiO2+3 水解(2 分;“Fe3+还原为 Fe2+”和“促使 TiO2+水解” 各 1 分)高温TiO2+B2O3+5C TiB2+5CO↑(2 分)(2)0.0042(2 分)(3) Mn2+、Fe3+催化 H2O2分解,导致其用量大幅增加(答出“H2O2分解”给分)3Mn2++2MnO -+2H O=5MnO ↓+4H+4 2 2 (2 分)(4) 正 PO3 -4 转化为 HPO2 -4 、H2PO -4 或 H3PO4等形式,不易转化为 FePO4·2H2O(“PO 3-4 转化为 HPO 2-4 、H2PO -4或H3PO4中任意形式”给分)蒸发结晶,趁热过滤19.(12 分)(除标记外,其余空均为 1 分)(1)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少量可催化 H2O2 全部分解(“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给分) 5.0×10-4(2)冷却至 298K(“冷却至 298K 或室温”都给分) 22.6 或 22.7 L mol-1 (2 分;没有单位扣 1 分)(3)偏大(其他答案不给分,如偏高)(4)500mL 容量瓶、胶头滴管(2 分;答出一项给 1 分;若没有 500mL 扣 1 分,有错别字不给分)20V(2 分;转化为答案式子都给分) ab(2 分;答出其中 1 项不得 1 分,有错或大写不给分) a20.(12 分)(除标记外,其余空均为 1 分)(1)-210(2 分)反应Ⅲ的 ΔH3<0、ΔS>0,在任意温度都可自发进行(答出“ΔH3<0、ΔS>0”给分;只体现其中一个不得分)(2)2/3 或 66.7(2 分;转化为答案式子都给分)(0.1p0)2 (0.5p0)2 或 6075 (2 分;转化为答案式子都给分)( p0 )4 ( p0 ) 4p015 12减小(其他答案不给分) 增大(其他答案不给分)(3)①X ②随着温度升高,反应 I 速率加快的程度小于反应Ⅱ加快的程度(2 分;体现“反应 I 速率加快的程度小于反应Ⅱ加快的程度”给分){#{QQABDYQgxgIwgBaACY5KQwkECkqQsIAhJeoExUAVuA4CQZFIBIA=}#}化学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2 3 4 5 6 7 8 9 10B A A B C D D D C B二、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 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11 12 13 14 15AD C CD D BC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60 分16.(12 分)(除标记外,其余空均为 1 分)(1)4 2 (2)abc(2 分) 6 6 5 [Nb(C5H5)2]Cl2 中阳离子[Nb(C 2+5H5)2] 的离子体积大,阴阳离子间的距离大,离子之间的作用力弱(2 分)4 (14 16 93 35.5 4) 21 1060 1021(2 分)(3)①LiNbOCl4 降低 ② N 2 c 10 或 NA a2 caA17.(12 分)(除标记外,其余空均为 2 分)(1)醚键 硝基 (1 分) (2)bd+2 IO(OR) +H 2 O(3) + 2IO2(OR)→、(4) (5)(6)C19H20O3 (1 分)18.(12 分,除标记外每空 1 分)(1)将 Fe3+还原为 Fe2+防止生成 Fe(OH)3沉淀,消耗 H+促使 TiO2+水解(2 分)高温TiO2+B2O3+5C TiB2+5CO↑(2 分)(2)0.0042(2 分)(3)Mn2+、Fe3+催化 H2O2分解,导致其用量大幅增加 3Mn2++2MnO -4 +2H2O=5MnO2↓+4H+(2 分)(4)正 PO3 -4 转化为 HPO2 -4 、H2PO-4或 H3PO4等形式,不易转化为 FePO4·2H2O 蒸发结晶,趁热过滤19.(12 分)(除标记外,其余空均为 1 分){#{QQABDYQgxgIwgBaACY5KQwkECkqQsIAhJeoExUAVuA4CQZFIBIA=}#}(1)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少量可催化 H2O2 全部分解 5.0×10-4(2)冷却至 298K 22.6 或 22.7 L mol-1 (2 分)(3)偏大20V(4)500mL 容量瓶、胶头滴管(2 分) (2 分) ab(2 分)a20.(12 分)(除标记外,其余空均为 1 分)(1)-210(2 分) 反应Ⅲ的 ΔH3<0、ΔS>0,在任意温度都可自发进行(2)2/3 或 66.7(2 分) (0.1p0)2 (0.5p0)2 或 6075 (2 分) 减小 增大( 0 )4 ( p0 ) 4p0 p15 12(3)①X ②随着温度升高,反应 I 速率加快的程度小于反应Ⅱ加快的程度(2 分){#{QQABDYQgxgIwgBaACY5KQwkECkqQsIAhJeoExUAVuA4CQZFIBIA=}#}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5年3月高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O 16 Cl 35.5 Nb 93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山东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临沂大青山锰矿含大量氧化锰,可用铝热法冶炼B.龙山文化遗址的蛋壳黑陶高柄杯,可用黏土经一系列物理变化制得C.潍坊风筝骨架材料可用竹篾制作,竹篾主要成分为纤维素D.东营黄河三角洲的形成与胶体聚沉有关2.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两者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FeO为黑色粉末状固体,可用于制作打印机的墨粉B.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C.受到撞击时能迅速产生大量,可用于汽车安全气囊的气体发生剂D.抗坏血酸具有还原性,可用作水果罐头中的抗氧化剂3.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的系统命名:2—甲基—3—苯基丙酸B.邻羟基苯甲醛中的氢键可以表示为C.天然橡胶的反式结构简式为D.分子中键的形成4.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的VSEPR模型为正八面体 B.:大于;C.是含有极性键的极性分子 D.1mol金刚砂中含有4mol键5.硫化氢()是一种有毒气体,常用纯碱溶液吸收法、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脱除法、活性炭吸附氧化法脱除。表面喷淋水的活性炭可用于吸附再氧化,其原理如图表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已知: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的还原产物为,弱碱性条件下为。A.纯碱溶液吸收处理,不能说明酸性强于B.弱碱条件下,高锰酸钾溶液处理的离子方程式为C.表面喷淋水法活性炭吸附氧化处理过程中,水体pH不变D.适当增大活性炭表面水膜的pH,可以提高的氧化去除率6.下列图示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氯气 比较非金属性: 灼烧海带 分离苯酚和水7.由短周期主族元素X、Y、Z、M、Q组成的离子液体,结构式如图所示,X、Y、Z、M、Q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该离子中X原子采取杂化,Y原子采取sp杂化D.与相比,与配位的能力更强8.一种利胆药物M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M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含手性碳原子B.除H原子外其他原子可能共平面C.1mol该物质最多与4mol发生加成反应D.通过红外光谱可确定该分子中含有11种氢原子9.乙硼烷()是一种典型的缺电子化合物,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两个硼原子通过B—H—B桥键连接,标记为化学键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已知:化学键①(B—H键)为“二中心二电子键”,可表示为“2c—2e”。A.含有两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B.硼原子的杂化方式为杂化C.化学键②可表示为“3c—4e”D.氢原子可形成桥键的原因可能是1s轨道为球形,成键无方向性10.向饱和溶液(有足量固体)中通入HCl气体,调节体系pH促进溶解,总反应为。平衡时、分布系数与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M代表、或)。比如,。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Ⅱ表示的变化关系B.时,溶液中C.总反应的平衡常数D.时,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1.下列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A 向苯酚浊液中加入足量碳酸钠溶液 溶液变澄清B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加热,冷却后加入NaOH溶液至碱性,再滴加少量碘水 溶液不变蓝 淀粉完全水解C 用洁净的铂丝在酒精灯上灼烧至无色,再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试验 火焰呈黄色 该溶液为钠盐溶液D 一段时间后,分别取铁电极附近溶液于2支试管中,均滴加铁氰化钾溶液 甲池的出现蓝色沉淀,乙池的无明显现象 相同介质中,负极的腐蚀速率大于阴极的腐蚀速率12.己二酸是工业上最有应用价值的脂肪族二元羧酸。我国科学家合成了四氧化三钴/石墨炔()复合电催化剂,利用该催化剂实现了己二酸的高效绿色制备,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极电势高于b极B.制备己二酸的电极反应式为C.该装置工作一段时间后,b极区需补充水D.该装置工作中至少涉及三种能量转化形式13.ZnS俗称荧光粉,在光电领域有重要应用,利用含锌硅酸盐矿(,还含有CuO、、)为原料制备ZnS和高纯镓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已知:①镓及其化合物性质类似于铝,溶液中的氯离子会影响镓电解析出;②;③时,开始溶解;时,。A.“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B.“电解”操作中,阴极电极反应式为C.金属A为Zn,目的是置换D.“沉铁”的离子反应为14.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Cu被氧化的产物,实验记录如下: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实验Ⅰ 极少量的溶解,溶液变为浅红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转化为白色沉淀,溶液仍为浅红色实验Ⅱ 完全溶解,溶液为深红棕色;红色的铜粉快速溶解,充分反应后,溶液仍为深红棕色实验Ⅲ 深红棕色溶液加后分层,下层溶液显紫红色,上层溶液无色;无色溶液中滴加浓氨水,无明显现象,静置一段时间后溶液变为深蓝色已知:①易溶于KI溶液,发生反应(红棕色),和氧化性几乎相同;②(蓝色);(无色);(无色)易被空气氧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根据实验Ⅰ中白色沉淀可知,Cu能被氧化为B.根据实验Ⅰ和Ⅱ可知,实验Ⅰ中Cu溶解速率慢的可能原因是CuI覆盖在Cu表面,降低Cu与溶液接触面积C.实验Ⅲ中加入的目的是除去(或),防止干扰后续实验D.通过上述实验可知,在一定条件下Cu能被氧化为和15.一定温度下,向体积均为1L的刚性容器中,分别充入4molHCl和1mol,发生反应: ,在绝热或恒温条件下发生上述反应,测得体系的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甲表示绝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 B.该反应的逆反应在低温下自发进行C.b点时的平衡常数小于 D.b点逆反应速率大于c点逆反应速率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6.(12分)全固态电池在性能和稳定性上具有良好的前景,是顺应全球能源转型和需求的新型电池,某固态电池的固体电解质由Li、铌(Nb)、Cl和O元素组成。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O原子价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________种,V与Nb同一副族,与V同周期且基态原子核外的单电子数与V相同的元素还有________种。(2)二氯二茂铌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等行业,其中为典型的三齿配体,则二氯二茂铌中存在的化学键有________(填标号),中心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物质中含有的大键,可用符号表示,其中m代表参与形成大键的原子数,n代表参与形成大键的电子数(如苯分子中的大键可表示为),则中的大键可表示为________,二氯二茂铌熔点低于的原因为________。a.离子键 b.共价键 c.配位键 d.氢键 e.金属键(3)由Li、铌(Nb)、Cl和O元素组成的固态电解质,具有强稳定性,其四方晶胞沿x轴和z轴的投影如图所示,晶胞参数分别为anm、anm、cnm,随着迁入和迁出晶胞,晶胞参数不发生改变。①若固体电解质中Nb的化合价为价,该电解质化学式为________,放电过程中随着迁入,Nb化合价将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②当固体电解质的晶胞空隙充满时,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设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用含、a、c的计算式表示)。17.(12分)总丹参酮是从中药丹参中提取的治疗冠心病的新药,其衍生物K的合成路线如下:已知:①;②回答下列问题:(1)F中含氧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C→E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b.B和E均能使酸性溶液褪色c.沸点顺序: d.化合物F为顺式结构(3)DMP是一种含碘化合物,其化学式可以简写为(是一种阴离子),反应生成,写出J→K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4)制备G的过程中会生成与G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不考虑立体异构)。(5)在一定条件下还原得到化合物M(),写出所有符合下列条件的M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遇溶液显紫色③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四组峰,且面积比为(6)总丹参酮的另一种衍生物为丹参酮ⅡA,合成过程中有如下转化。已知X含三种官能团,不与金属Na反应放出,丹参酮ⅡA分子中所有与氧原子连接的碳原子均为杂化。写出X的分子式________,丹参酮ⅡA的结构简式________。18.(12分)常用于电极材料,工业利用制备产生的废渣[含、、、、等]和有机合成废旧还原剂(含、)合成电池级流程如图所示:已知:①发生水解;②为难溶于水的黑色沉淀;③当溶液中某离子浓度时,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③常温下,几种沉淀的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加热除钛”操作中加入铁粉的目的是________,“滤渣Ⅰ”经脱水处理后,在电弧炉中高温加热可与、碳粉(稍过量)反应制备导电陶瓷材料(),写出制备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2)“净化”操作时,若溶液体积为200mL,为,其他金属阳离子浓度为,为了达到流程目的,加入NaF物质的量至少为________mol。(3)“氧化Ⅰ”操作时,若加入速率过快,会导致用量大幅增大,其原因是________,“氧化Ⅱ”操作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4)、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则有机废旧还原剂中含、属于________盐(填“酸式”“碱式”或“正”),“沉铁”操作中如果体系pH值过高或过低,均导致产量降低,pH过低导致产量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沉铁”后的余液中含有大量的,溶解度与温度关系如图所示,从余液中提取的操作是________。19.(12分)某学生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简易装置测定101kPa、298K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塑料注射器活塞摩擦力大,玻璃注射器活塞摩擦力小,可忽略不计。已知:双氧水分解是放热反应。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向注射器筒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颗粒(固体体积忽略不计);②打开止水夹,将20mL玻璃注射器活塞推到0刻度处,关闭止水夹;③缓缓推动5mL注射器活塞,向注射器筒内注入1mL3%双氧水(密度约为);④充分反应后,……,读取玻璃注射器中的气体体积为12.3mL。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就能达到实验目的,其原因是________,产生氧气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保留2位有效数字)。(2)步骤④中省略的操作步骤为________,101kPa、298K下气体摩尔体积为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3)若反应器中不再产生气泡,立即读取玻璃注射器中的气体体积,则测定的101kPa、298K下的氧气的气体摩尔体积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4)另一化学实验小组提出分解与浓度密切相关,随着浓度降低分解速率降低,当浓度低于一定程度,不再发生分解,同时其浓度随着放置时间也会发生改变。因此提出新的实验方案:Ⅰ.利用排水法收集VmL101kPa、298K下的氧气,将其缓慢通入稍过量碱性悬浊液,反应生成;Ⅱ.向反应后悬浊液加入稍过量KI溶液,再加硫酸酸化,在暗处静置5min,将其配成500mL溶液,取出25.00mL于碘量瓶中,然后加入几滴淀粉试液,用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①配成500mL溶液时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则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溶液的体积为amL,则101kPa、298K下气体摩尔体积为________;②下列操作导致101kPa、298K下气体摩尔体积偏大的是________(填标号)。a.步骤Ⅰ中,氧气通入速率太快b.步骤Ⅱ中,配制500mL溶液时,仰视定容c.步骤Ⅱ中,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后尖嘴没有气泡20.(12分)甲烷催化氧化偶联制乙烯是提高甲烷附加值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其涉及的反应如下:反应Ⅰ.反应Ⅱ.已知:①的选择性;②: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Ⅲ:的________,反应Ⅲ能够自发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2)向刚性容器中充入4mol和2mol,起始压强为、温度为TK条件下发生反应Ⅰ、反应Ⅱ,达到平衡后,测得反应体系总压强为,的分压为,则的选择性为________,反应Ⅰ的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________(用含代数式表示),若再向刚性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重新达平衡后,则分压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向刚性容器中,充入4mol和2mol,分别在催化剂A、催化剂B作用下发生反应Ⅰ、反应Ⅱ,反应tmin时测得转化率、选择性与温度关系如图所示:①在催化剂A的作用下,表示转化率与T关系曲线是________(填“X”或“Z”);②在催化剂B的作用下,曲线Q随温度升高逐渐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5年3月高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详解1.【答案】B【解析】铝的还原性比锰强,在高温下铝能将锰从其氧化物中置换出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放出的大量热能够使生成的锰熔化并流出,A正确;陶瓷的制作过程涉及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B错误;竹篾主要成分为纤维素,C正确;当黄河水流至入海口时,河水中的胶体与含有大量电解质的海水相遇,使胶体粒子发生聚沉现象,D正确。2.【答案】A【解析】为黑色粉末状固体,具有磁性,可用于制作打印机的墨粉,故A错误。3.【答案】A【解析】图中所画虚线右侧的H原子连在C原子上,不能形成氢键,B错误;图中所示为顺式结构,C错误;键是头碰头形成的,D错误。4.【答案】B【解析】A.中S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6,其VSEPR模型为正八面体,A正确;B.中S原子为杂化,中S原子为杂化,故:小于,B错误;C.中含有大键,O—O键为极性键,为极性分子,C正确;金刚砂SiC为原子晶体,呈现空间网状结构,根据均摊法,1molSiC中含有4mol键,D正确。5.【答案】C【解析】碳酸钠吸收是由于与的反应可能生成,A正确;高锰酸钾在碱性条件下的还原产物为,B正确;表面喷淋水法活性炭吸附氧化处理过程中涉及到、的消耗与生成以及水的生成,水体pH会发生变化,C错误;适当提高活性炭表面水膜的碱性,有利于的吸收,可以提高的氧化去除率,D正确。6.【答案】D【解析】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氯气需加热,且二氧化锰为粉末状固体,A错误;硝酸具有挥发性,挥发的硝酸蒸气也可与溶液反应生成硅酸,应在锥形瓶和试管之间加一盛有饱和溶液的洗气瓶除去挥发的,B错误;应在坩埚中灼烧海带,C错误;常温下,苯酚和水混合后形成乳浊液,静置分层,可采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D正确。7.【答案】D【解析】X、Y、Z、M、Q分别代表C、N、O、F、S元素。C、S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均为2个,A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因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错误;O与N均采取杂化,C错误;中F原子的强吸电子效应使N原子上的孤电子对离N近,不易给出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D正确。8.【答案】D【解析】D.红外光谱用于测定特征官能团,不能确定氢原子种类数,需借助核磁共振氢谱,D错误。9.【答案】C【解析】化学键②应表示为“3c—2e”,C错误。10.【答案】B【解析】有题干信息可知曲线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与pH的变化关系,,。B.由图可知,时,,结合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可得,因为时,,,所以,B正确:C.的平衡常数,C错误;D.由图可知,时,根据物料守恒,,D错误。11.【答案】AD【解析】A.向苯酚浊液中加入足量碳酸钠溶液发生的反应,说明苯酚酸性强于碳酸氢根,即,A正确;B.加入NaOH溶液至碱性后再滴加少量碘水,碘水被溶液中过量氢氧化钠消耗,即使存在淀粉,溶液也不变蓝,因此无法确定淀粉是否完全水解,B错误;C.焰色试验火焰为黄色,只能说明该溶液中存在钠元素,不一定是钠盐溶液,也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C错误;D.甲池是原电池装置,Fe作负极,电极反应为,取该电极附近的溶液滴加铁氰化钾溶液,溶液变蓝,Fe发生吸氧腐蚀,乙装置是电解池装置,Fe作阴极,取该电极附近的溶液滴加铁氰化钾溶液,溶液不变蓝,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相同介质中负极的腐蚀速率大于阴极的腐蚀速率,D正确。12.【答案】C【解析】A.该装置为电解池装置,目的是利用环己醇通过电解法制备己二酸,电极a的反应为,发生氧化反应,因此a电极为阳极,b电极为阴极,阳极电势高于阴极电势,A正确;B.根据A项分析可知B正确;C.b极反应为,a极产生的氢离子通过质子交换膜向右侧迁移,当外电路通过相同的电量时,迁移到b极区的恰好在阴极上全部放电,因此b极区不消耗水,无需补充,C错误;D.该装置中太阳能电池作电源,将太阳能转变成电能,该装置工作时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同时伴随太阳能和热能、电能和热能、化学能和热能的转换,因此至少涉及三种能量转化形式,D正确。13.【答案】CD【解析】含锌硅酸盐矿中的在稀硫酸酸浸时硅酸根转变成沉淀进入滤渣,滤液中含有、、、、、、,加入后将转化成,有利于后续加入溶液将转化成沉淀除去,加入“金属A”的目的是除去,而根据已知信息①“溶液中的氯离子会影响镓电解析出”可知,在该“除杂”步骤中需将一并除去,再根据已知信息②“”可知,加入金属铜即可达到此目的,加入NaOH溶液调pH,使沉淀成沉淀,然后经过转化最后得到ZnS,根据信息③“时,开始溶解”知当调时,滤液中元素Ga以形式存在,则电解时阴极得到高纯Ga的电极反应式为,据此解答。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滤渣1”的成分为,A正确;B.“电解”操作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B正确;C.根据分析知,“金属A”为Cu,加入后发生的反应,目的是除去和,C错误;D.“沉铁”时溶液为酸性,所以离子反应为,D错误。14.【答案】D【解析】A.实验的目的是探究Cu被氧化的产物,根据实验Ⅰ中现象“极少量的溶解”可知发生的反应为,溶液中含显浅红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转化为白色沉淀,根据信息白色沉淀为CuI,说明Cu被氧化为,A正确;B.实验Ⅱ中现象“红色的铜粉快速溶解,溶液仍为深红棕色”中“快速溶解”可知实验Ⅱ反应速率比实验Ⅰ快,实验Ⅰ中Cu溶解速率慢的可能原因是沉淀CuI覆盖在Cu表面,降低了Cu与溶液接触面积,B正确;C.根据实验Ⅱ加入浓度大的KI,以及“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快速溶解”的现象和实验Ⅰ可知发生反应,根据实验Ⅲ中现象“深红棕色溶液加后分层,下层为溶液显紫红色”可知未反应的由水层进入层,根据“静置一段时间后溶液变为深蓝色”以及易被空气氧化可知发生反应,“无色溶液中滴加浓氨水,无明显现象”可知上层溶液中的发生反应,若不除去溶液中的(或),则深红棕色的溶液对观察深蓝色的离子有影响,C正确;D.根据上述实验可知在一定条件下Cu能被氧化,无法确定能否被氧化为,D错误。15.【答案】BC【解析】反应为气态物质系数减小的反应,向体积均为1L的刚性容器中,分别充入4molHCl和1mol,若维持温度不变,则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在减小,压强减小,乙线代表恒温下的反应过程,绝热过程中,若反应是放热反应,随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随温度升高压强有可能增大,若是吸热反应,容器内温度降低物质的量减小,体系压强只能减小,所以甲线代表的是绝热过程,且可确定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据此进行分析。A.根据以上分析,A正确;B.该反应的正反应,,根据反应自发可知,该反应的正反应在低温下自发,B错误;C.恒容容器中压强和物质的量成正比,所以根据起始压强和a点压强列三段式如下:4 1 2 2 1起始/kPa 40 10转化/kPa 24 6 12 12 6平衡/kPa 16 4 12 12所以a点,由b点温度高于a点且b点压强等于a点压强可知,b点气体总物质的量小于a点,b点正向进行的程度大于a点,所以b点的值大于,C错误;D.由图可知:温度:b点c点,反应物浓度:b点c点,所以可得,所以,D正确。16.【答案】(1)4 2 (2)abc 6 中阳离子的离子体积大,阴阳离子间的距离大,离子之间的作用力弱(3)① 降低 ②或【解析】(1)基态氧原子价电子排布为,因此空间运动状态有4种;V价电子排布为,基态价电子排布单电子数同为3个的还有、。(2)中存在内外界阴阳离子间的离子键作用,碳氢原子、碳碳原子间的共价键作用,配体与中心离子间的配位键作用;中心原子配位数为;在中,大键的电子数来自于5个碳原子共提供5个电子、从外界得到一个电子,因此大键表示为;中阳离子的离子体积大,阴阳离子间的距离大,离子之间的作用力弱,使得其熔点低于。(3)①根据四方晶胞沿x轴和z轴的投影图可知,八面体共用顶点氧,一个八面体对应的化学式为,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在一个晶胞中有4个,因此化学式为;放电过程中随着迁入,个数增多,Nb化合价将降低。②当固体电解质的晶胞空隙充满时,根据填充空隙判断,一个晶胞中最多填充8个,因此填满后的晶体化学式为,因此晶体的密度为。17.【答案】(1)醚键 硝基 (2)bd(3)(4) (5)、 (6)【解析】由A的结构简式和反应条件可知B的结构简式为,根据已知信息①及E中的碳原子数可确定C的结构简式为,对比C和E的分子式及醇的性质可知,C到E发生了羟基被溴原子取代的反应,E的结构简式为,因此试剂D为HBr,根据已知信息②可知G的结构简式为,(1)根据F的结构简式可知F中含有的官能团为醚键和硝基;(2)C→E为取代反应,a错误;B和E中苯环上的异丙基均能被能酸性溶液氧化,所以B和E能使酸性溶液褪色,b正确;物质A中的羧基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沸点顺序为,c错误;化合物F中含有碳碳双键,氢原子位于双键的同一侧,为顺式结构,d正确,因此选bd;(3)在反应时生成,减少一个氧原子,J→K的反应为;(4)根据已知信息②可知的结构简式为;(5)根据M()的分子式可知其不饱和度为5,根据信息“①能发生银镜反应”可知M中含有醛基;根据“②遇溶液显紫色”可知M中含有苯环且含有酚羟基;根据“③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四种氢,且个数比为”可知还含有氨基且有两个酚羟基,分布在苯环对称位置上,因此M的结构简式和;(6)根据“X含三种官能团,不与金属Na反应放出”可知X中不含羟基,再结合X到丹参酮ⅡA的反应可知X的结构简式为,X分子式为;由到,观察结构的变化可知多了两个氢原子,再结合丹参酮ⅡA的分子式和丹参酮ⅡA分子中所有与氧原子连接的碳原子均为杂化可知其结构简式为。18.【答案】(1)将还原为防止生成沉淀,消耗促使水解(2)0.0042 (3)、催化分解,导致其用量大幅增加(4)正 转化为、或等形式,不易转化为 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流程分析】【解析】(1)结合题干信息及流程可知,加入铁粉的目的是消耗促使水解成为生成,同时将还原为;由于加入稍过量的碳粉,故碳的氧化产物为CO,该方程式为。(2)设加入NaF的物质的量为xmol,可列下列三段式:初始浓度() 0.01转化浓度() 0.01 0.02平衡浓度()故存在,解得,故加入NaF的物质的量至少为0.0042mol。(3)、催化分解,导致其用量大幅增加;由流程分析可知,“氧化Ⅱ”操作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足量NaOH溶液与酸反应生成的盐为正盐;为弱酸根,pH值过低时,较大,会与结合,转化为、或等形式,不易转化为;由溶解度与温度关系图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故应在较高温度下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来获得固体。19.【答案】(1)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少量可催化全部分解(2)冷却至298K 22.6或 (3)偏大(4)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ab【解析】(1)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少量可催化全部分解;由题意可知向注射器简内加入的物质的量为,。(2)由于双氧水分解是放热反应,且温度会影响气体的体积,故应冷却至298K后再读取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3)由于双氧水分解是放热反应,反应结束后立即读取气体的体积会导致测得的偏大,从而导致偏大。(4)①配制500mL溶液时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500mL容量瓶;经过分析可知存在如下计量关系:,故。②a.步骤Ⅰ中,氧气通入速率太快,会导致氧气和反应不充分,使得滴定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偏小,导致偏大;b.配制500mL溶液时仰视定容,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使得滴定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偏小,导致偏大;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后尖嘴没有气泡,会导致滴定消耗的的读数偏大,导致偏小。20.【答案】(1) 反应Ⅲ的、,在任意温度都可自发进行(2)2/3或66.7 或 减小 增大(3)①X ②随着温度升高,反应Ⅰ速率加快的程度小于反应Ⅱ加快的程度【解析】(1),由于反应Ⅲ的、,在任意温度都可自发进行。(2)根据题干列出分压三段式如下,设在反应Ⅰ中消耗xkPa、Ⅱ中消耗ykPa,利用反应前后体系总压强的变化可求得,利用达平衡后的分压可求得。达平衡时,,,,由此可求出的选择性;反应Ⅰ;若再向刚性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重新达平衡后,根据勒夏特列原理,作为另一反应物的分压会减小;,充入一定量的,重新达平衡后,减小,不变,因此增大。(3)根据图中催化剂A与B曲线均不重合,可知反应Ⅰ、Ⅱ均未达到平衡,因此应从速率角度分析问题。①在tmin内转化率会随温度升高而不断增大,因此在催化剂A的作用下,表示转化率与T关系曲线是X。②曲线Q代表在催化剂B的作用下,选择性与温度的关系,由于反应Ⅰ、Ⅱ均未达到平衡,则原因是随着温度升高,反应Ⅰ速率加快的程度小于反应Ⅱ加快的程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化学阅卷标准.pdf 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5年3月高三化学参考答案.pdf 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高考模拟考试 化学试题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