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别、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聚填写在答题卡上。3.全卷共8页,卷面总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里。1.梁启超曾言:“中国南北两大河流,各为风气,不相属也…自运河既通以后,由南北一统之基础,遂以大定。”由此可知,大运河A.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B.适应了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C.成为航运的主要方式D.密切了政治经济中心的联系2.随着科举制的创立,官员的选拔从尊重地方官的推荐到重视朝廷考试的成绩,官员的任用以才能为先,寒门子弟亦可凭借自身的才智与努力获取官职。据此可知,科举制A.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B.推动了民间私学的普及C.促进了人才选拔合理化D.造就了文化昌盛的局面3.隋至唐前期,统治者以博大胸襟兼容并纳国外文化,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鼎盛,出现了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局面。这反映出隋唐时期的特征是A.孕育统一与政权分立B.国家繁荣与对外开放C.民族交融与社会变化D.君权强化与边疆安定4.在评价唐太宗时,《旧唐书》主要肯定了他的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新唐书》主要肯定了他在平隋建唐和国家治理方面的贡献,同时也提到了他好大喜功等不足。由此可看出A.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B.两部史书对唐太宗的评价完全一致C.《新唐书》的史学价值高于旧唐书》D.历史评价带有主观性,需多方考证5.《耒耜经》中介绍某农具可以调节耕地深浅,控制田垄宽窄,掌控耕地方向,操作便利。该农具的出现A.标志着铁犁牛耕的产生B.极大地提高了耕地效率C.推动了宋代科技的发展D.有利于灌溉技术的进步七年级历史试卷第1页(共8页)CS扫描全能王3亿人彩在用的扫猫APP6.《新唐书·兵志》记载“一些骄兵悍将因战功从军队中崛起,被授予节度使(地方军政长官),权势不断扩大一些强势藩镇常与中央对抗”。材料评述的是A.安史之乱的影响B.黄巢起义的后果C.五代十国的更迭D.北宋建立的背景7.长庆会盟碑碑文写道:“贞观十年,初通和好,远降文成公主人蕃,已后景龙二年,重为婚媾(婚姻),金城公主因兹降蕃…”。这体现了唐朝A.文化开放包容B.经济繁荣昌盛C.百姓生活富足D.唐蕃关系友好8.唐朝的历法被回纥人所采用,建筑风格也被回纥人所模仿。同时,回纥衣冠纹饰绮丽,回纥马矮小便于骑乘,很受唐朝社会上层女子的喜爱。这反映了A.民族交融加强B.手工技艺发达C.文学艺术繁荣D.中外交往频繁9.右图选自《祭侄文稿》,是颜真卿于758年为悼念在抗击叛军中阵亡的侄儿颜季明所作,既抒发了骨肉俱丧的锥心之痛,还彰显了颜氏家族的忠烈气节。其结字、行文、布局自然,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其获此美誉的原因在于A.反映了安史之乱的全部过程B.是研究唐代楷书的重要作品C.艺术审美与精神价值相统一D.唐代书法风格符合大众审美10.“钟摆理论”是指钟摆围绕着一个中心值在一定范围内作有规律的摆动。李华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借用该理论绘制了如下右图。钟摆在10世纪中后期向右摆动的原因是A.唐朝在地方增设节度使B.北宋实行崇文抑武方针武将文官C.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D.朱元璋设立五军都督府11.苏辙对王安石的募役法这样评价:繁重的徭役对于百姓来说如同战火带来的危害,它创立之后再也没有这样的隐患了。据此可知,苏辙认为募役法的实施A.增加了财政收人B.抑制了土地兼并C.减轻了农民负担D.促进了经济发展12.澶渊之盟后,宋真宗立即下令更改河北沿边有“戎"“虏"字样的地名,改威虏军日广信,静戎日安肃,破虏日信安,平戎日保定…宋真宗这一做法意在A.消除民族隔阂B.解决利益分歧C.缓和民族矛盾D.扭转战争局势13.靖康之变后,宋王室失去淮河以北的土地,赵构定都临安,不思收复北方土地,与金耻辱议和,仅保有江南一隅。材料反映了A,北宋灭亡的背景B.宋金议和的影响C.女真崛起的原因D.南宋偏安的表现七年级历史试卷第2页(共8页)CS扫描全能王3亿人笔在用的扫猫AP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