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江市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八年级历史质量监测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阳江市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八年级历史质量监测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机密★启用前
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八年级历史
本试卷共6页,3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
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
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里的“发
展”主要体现在()。
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规定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D.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2.“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大家庭
中来: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
西藏人民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这份文件的签署标志着()。
A.祖国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B.西藏自治区的建立
C.西藏人民完成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广大农奴获得解放
D.西藏和平解放,巩固新政权
3.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到:“从这个广泛的意义上说,朝鲜战争对中国而言不只是平局。它确
立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军事强国和亚洲革命中心的地位。”这表明抗美援朝战争()。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导致中美两国走向对抗
C.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
D.动摇了战后的两极格局
4.以下是1946年和1952年我国农村土地占有关系变化情况。据表中数据可知到1952年中国广大
农村(
79
阶级
占总人口比例(%)
1946年占有耕地(%)
1952年占有耕地(%)
地主
4.75
64.38
4.3
农民
73.37
7.1
73.02
A.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
B.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土地私有制度
C.农民走上互助合作道路
D.基本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结合起来
5.1950年春,河南汝南县老君庙村18户农民成立互助组。该组采用“换工互助”模式,农忙时
集中劳力抢种抢收,农闲时合作兴修水利,使水稻亩产从100公斤增至180公斤。至1953年,
汝南互助组增至6697个。这种模式()。
A.是人民公社制度的尝试
B.为生产关系变革提供了借鉴
C.加速了土地改革的进程
D.使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大批的科技工作者、工人、解放军指战员,在国家经济落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
苦的情况下,发愤图强,用较短的时间,突破了许多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材料
体现出20世纪60年代,我国取得科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人民建设的热情
C.科技工作者不懈努力
D.党和政府的支持
八年级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D 2.D 3.A 4.D 5.B 6.B 7.B 8.D 9.C 10.A
11.B 12.D 13.A 14.D 15.D 16.D 17.B 18.B 19.A 20.C
21.C 22.B 23.A 24.D 25.D 26.C 27.D 28.C 29.B 30.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31 小题 12 分,第 32 小题 14 分,第 33 小题 14 分,
共 40 分)
31.(12分)
(1)条件: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一五”计划的实行,重点发展重工业;苏联的援助;
等等。(4分,任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2)原因:1958—1961年“大跃进”的盲目生产导致汽车返修提升;1966—1971年,“文化大
革命”期间的政治运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汽汽车的产品质量。(一点 2分)
(3)原因:缓解全球环境问题的现实需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推动;受国家政策的
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品牌不断自我革新、积极发展;国家不断深化改革,发展高端技术
等等。(一点 2分,任答 2点即可)
32.(14分)
(1)变化:粮食产量提高;1950年后,农民不再向地主缴纳地租。(任答一点得 1分,共 2分)
原因:1950—1952 年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农民得到了土地,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大大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农民翻了身,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地租被免除。(任答一点即得 2分)
(2)变化:由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影响:顺应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大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任答
一点得 2分)
(3)原因:国际形势的变化;党和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适时进行调整。(2分,
任答一点即可)
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1点 2分,任答两
点即可,共 4分)
33.(14分)
(1)1953年热词:五年计划、抗美援朝胜利等。(2分,任答一点即可)
1978年热词:改革、经济建设等。(2分,任答一点即可)
(2)观点:体制创新是一个国家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2分)
阐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包干到户,自负盈亏,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随后召
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促进我
国经济发展和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6分)
综上所述,体制创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我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推动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我们应继续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2分)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