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桥西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石家庄桥西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适应性练习
七年级历史
本试卷分卷1和卷川两部分,卷I为单项选择题,卷川为非选择题。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4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闭卷考试。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
题卡相应位置上。
3.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涂黑: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遁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卷I单项选择题(共24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24分。
1.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线索和重要事件,知道重大史实发生的时间是历史学习
的一项基本要求。以下是某位同学制作的隋朝重大事件的时间轴,与图中②相关的历史事
件是()



隋朝灭亡
581年
589年
605年
618年
A.隋朝的建立
B.大运河的开通
C.隋统一全国
D.隋末农民起义
2.“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它不仅扩大了统治基础,对社会阶层流动
也起到积极作用,还显著提高了整个官僚队伍的文化素养。”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创立的(
A.背景
B.目的
C.过程
D.影响
3.“犁耕技术走向成熟”、“民族关系和谐”、“中外交流频繁”、“社会风气开放”,以出描
述可用于形容哪一朝代()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4.七年级某班同学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大唐乐舞”、“敦煌莫高窟”的
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民茂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5.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提到:“军人跋扈,是紊乱政治的根本,也是引起祸患的原因。
唐玄宗后期一场兵变使唐室不能复振。”材料中的“兵变”是指()
A.黄巢起义
B.安史之乱
C.陈桥兵变
B.八王之乱
6.孟元老所著《东京梦华录》和张择端所画《清明上河图》共同反映了一座都市的商业繁
荣的景象。这座都市是()
A.唐代长安
B.北宋开封
C.南宋临安
D.元代大都
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4页)
7.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以下图示是北宋中期出现的问题以及统治
者所采取的对策,①②分别对应的是(
问题
对策
问题
对策
武将
行政效率低下
财政入不数出

专权
边疆战事失利
A.察举制度
三省六部制
B.崇文抑武王安石变法
C.科举制度忽必烈改制
D.废除丞相封诸子为王
8.这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历史时制作的知识卡片。该同学复习的主题是(
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A.发达的海外贸易B.水稻产量的增加C.经济重心的南移
D.繁荣的都市经济
9.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史实进行理牲弁辑和客观评判而得出的合理结论,下
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唐朝时,我国己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等
B.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半岛,后又传入欧洲
C.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D.唐朝发明了火药,宋元时期火药更多地用于战争
10.“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清朝设立军机处,车政大事完全
由皇帝裁决。”这说明()
A.行政效率下降
B.丞相制度完善C.地方权力巩固D.君主专制加强
11.下列人物的言语共同体现的精神品质是()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一戚继光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一郑成功
A.宁死不屈的崇高精神
B.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
C.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D.反抗侵略的爱国精神
12.某班历史兴趣小组收集了以下资料,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唐诗宋词》封面
《交娥冤》插图
《红楼梦》封面
京剧脸腊
A.中国古代政治的演变
B.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C.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
D.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变化
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