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1.4 光的反射和折射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课时新知导入BOA((αβ入射光线法 线反射光线入射角反射角N光的反射: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向另一种均匀的物质,在它们的分界面上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又返回到原先的物质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新知讲解平面镜 我们平时使用 的镜子是平的,叫做平面镜。利用平面镜可以看到镜子里有一个跟你一样的“人”,镜子里的那个“人”就是你的像。思考: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探究实践对着平面镜观察自己的时候,我们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的大小、位置跟我们自己的大小、所处的位置有什么关系?让我们用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来探究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平面镜成像规律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找到并确定像的位置。(等效替代)薄玻璃板:防止玻璃板前后反射面产生像有重影,影响实验观察。茶色玻璃板:防止光线太强,影响像的观察。1.实验设计和进行实验: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后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一看玻璃板后面有没有蜡烛的像。再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个位置就是点燃的蜡烛所成像的位置。用笔在纸上记下这两支蜡烛位置。实验中,观察到的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是否相同?用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等效替代)后面的蜡烛“不点燃”是防止光线太强对像的观察造成干扰。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 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第1次第2次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个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的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出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并加以比较。2.实验数据记录: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3.分析与论证:蜡烛所成像的位置和蜡烛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未点燃的蜡烛和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经过测量可知,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注意:(1)玻璃板必须竖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这样避免像偏上或偏下),便于使玻璃板后面的物体与前面物体的像重合,从而更好地确定像的位置。(2)实验中宜选择较薄的玻璃板(避免因前、后两个玻璃表面成的像不重合且有一定的错位),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需要从点燃的蜡烛这侧向玻璃板看,这是因为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反射光线进入眼睛,逆着反射光线才能看到像。(4)为了使观察到的像更清晰,本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垂直、等距、左右相反,正立、虚像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的对应点连线跟镜面垂直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于物体左右时相反物体在镜中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到,不能用光屏去承接。思考:在平面镜前点燃一支蜡烛,平面镜后面并没有点燃的蜡烛,但我们却看到平面镜后好像有点燃的蜡烛,这是为什么?蜡烛火焰向四处发光,一部分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进入我们的眼睛,产生视觉。我们感到这些光好像是从蜡烛的像上发出的,而实际上像并没有发出光。因此,这样的像称为虚像。实像:实际光线相交形成的像。(小孔成像)虚线: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像。思考与讨论1.如图所示,AB表示平面镜前面的物体,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作出AB在平面镜中的像A B 。平面镜ABA′B′SS’MM’P2.如图S为点光源,MM’为平面镜点光源S发出一条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恰好经过P点,画出完整的反射光路图。3.如图 所示光线是同一光源的两条光线的反射光线,使用画图的方法确定发光点S的位置。ADCBSS′科学拓展凸面镜和凹面镜除了平面镜外,人们也常用到凸面镜和凹面镜,它们统称为球面镜。汽车的后视镜、公路急转弯处的反光镜都是凸面镜,利用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汽车前灯的反光装置相当于凹面镜,利用它可以将光几乎平行射出。由光路的可逆性,凹面镜可以会聚平行光,位于我国贵州省平塘县的“中国天眼”,是500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其反射面的大小相当于30个足球场,利用它的球冠形反射面会聚电磁波,开展深空探测,推进宇宙起源和演化的研究。发散会聚凸面镜凹面镜课堂总结光的反射与折射(二)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垂直、等距、左右相反,正立、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的对应点连线跟镜面垂直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于物体左右时相反物体在镜中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到,不能用光屏去承接。课堂练习1.汽车“平视显示系统”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将行车信息通过挡风玻璃成像在司机视野正前方,减少司机低头次数,提升行车安全。当显示器上看到如图所示符号时,司机通过挡风玻璃看到的“像”是( )A.B.C.D.D2. 如图,检查视力时,要求眼睛与视力表间距离为5米,现在视力表AB对面3米处竖有一面镜子MN,那么检查视力时( )A.人应面对镜子而坐,且人与镜面之间距离为2.5米B.人应面对镜子而坐,且人与镜面之间距离为2米C.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且人与视力表间距为3米D.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且人与视力表间距为2.5米B3.如图,固定在水面上方的光源S发出一束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有一个光斑A,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5°,S′是光源经水面反射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水面降低时,S′到水面的距离变大B.反射角大于45°C.当水面降低时,反射角将变大D.当水面降低时,光斑A将向左移动A4.如果我们要通过平面镜从头到脚看到自己完整的像,平面镜必须至少有身高一半的高度。请画出光路图,表示出这块平面镜的成像过程。A表示人的头部,B表示眼睛,C表示脚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4光的反射和折射(第2课时).pptx 平面镜成像实验.mp4 平面镜成像画图.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