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习题课件(6份打包)人教版(2024)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习题课件(6份打包)人教版(2024)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四章整合提升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01
知识体系构建
02
重难考点精讲
03
中考真题体验


考点1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1. 农业的地区分布
地区 农业部门 主要分布地区
东部地区 种植业 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林业 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渔业 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渔业基地,南方地区淡水渔业发达
分界线: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西部地区 以畜牧业为主 降水较少的草原、荒漠地区
种植业 有灌溉条件的绿洲
2. 影响农业分布的因素
影响因素 农业发展
气候 热量、光照、降水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为密切
水源 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决定性因素
地形 不同的地形区(坡度、高度),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地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业
影响因素 农业发展
土壤 不同的土壤种类,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如东南丘陵地区广泛分布酸性土壤,适合种植茶树
市场需求 市场的需求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 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分布,园艺、乳畜业等要求有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国家政策 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如我国20世纪80年代建立的商品粮基地
影响因素 农业发展
科学技术 是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但它是通过影响其他因素间接影响农业分布
工业、城市的发展 在城市郊区及工矿区周围,往往形成以生产蔬菜、肉、乳、禽、蛋为重点的农业生产基地
例1 读我国部分农产品优势产区分布示意图,完成(1)~(3)题。
(1) 我国粮食优势产区分布在( C )
C
A. 东北平原与华北平原
B. 新疆地区与长江流域
C. 东北平原与长江流域
D. 新疆地区与东北地区
(2) 我国粮食优势产区( D )
①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② 均是水田,稻花飘香
D
③ 雨热同期,气候适宜
④ 皆为旱地,麦浪滚滚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3) 京津沪牛奶优势产区发展的优势是( A )
A. 市场广阔 B. 水源充足
C. 气候冷湿 D. 海运便利
A
考点2 影响工业分布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例2 芯片是半导体电子元器件的统称,其生产工艺复杂,环节多,技术门槛很高,大量应用于计算机、手机、汽车、家电等智能产品和智能制造、通信设备中,在现代电子与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下图为我国在建主流芯片项目的投资比重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 芯片的研发机构适宜建立在( B )
A. 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
B. 科技发达、人才密集的大中城市
C. 滨海风景优美的地区
D. 农产品加工发达的地区
B
(2) 新一代“中国芯”的应用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C )
① 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② 推动我国科技的自主创新
③ 有利于现代电子与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产业发展
④ 提高工业产品质量和价值
C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考点3 我国交通网络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1. 特点:东密西疏。
2. 原因:我国人口东多西少,资源分布不均,东部地形平坦,西部地势较高、地形复杂。人口、资源、地形、经济等因素都会影响交通线路的分布。
例3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读我国高速铁路“八纵八横”规划示意图,完成(1)~(2)题。
(1) 我国高速铁路的分布特点是( A )
A. 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B. 内陆密集,沿海稀疏
C. 北部密集,南部稀疏
D. 网状布局,分布均匀
A
(2) 与普通铁路相比,高铁( B )
A. 运量更大 B. 速度更快
C. 运费更低 D. 受天气影响更小
B
  (乡土地理)(2023·南通)清末状元、南通籍实业家张謇在江苏沿海地区成立了许多垦牧公司,并组织南通地区的农民东迁北上,开垦黄海滩涂,种植棉花。如图为垦牧公司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 垦牧公司数量最多的是( C )
A. 苏州 B. 南通
C. 盐城 D. 连云港
C
1
2
3
4
5
2. 垦牧公司种植的棉花作为工业原料,主要供给张謇创办的( B )
A. 颐生酒厂 B. 大生纱厂
C. 复兴面粉厂 D. 资生铁冶厂
B
1
2
3
4
5
  (2024·盐城)过去,我国的服装、家具、家电等“老三样”走俏海外。如今,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畅销全球。结合太阳能电站景观图,完成3~4题。
3. 中国制造实现从“老三样”向“新三样”的跨越主要得益于( A )
A. 科学技术快速进步 B. 劳动力众多且廉价
C. 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D. 矿产资源大量开采
A
1
2
3
4
5
4. 我国光伏发电设备产量已占全球80%以上,为全球减少碳排放贡献中国力量。关于太阳能发电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 不受天气变化影响 B. 发电效率高而稳定
C. 属于可再生能源 D. 各地分布均匀
C
1
2
3
4
5
5. (2024·江苏泰州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面积约102.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10.7%,人口约占全国四分之一。
1
2
3
4
5
材料二 中部六省略图。
1
2
3
4
5
(1) 中部六省名山大川众多,交通便利。图中,B山脉  巫山 是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京广线和陇海线交会处是①  郑州 (填城市名称)。
巫山 
郑州
1
2
3
4
5
(2) 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是中部地区的一大优势,湖南省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水稻 。安徽省位于中部六省的东缘,临近四大工业基地中的  长江三角洲(或沪宁杭) 工业基地。
水稻 
长江三角洲(或沪宁杭) 
1
2
3
4
5
(3) 试分析中部六省崛起的有利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等 。
地理位置优越、劳动力充
足、交通便利等 
1
2
3
4
5(共20张PPT)
第二节 工 业
第1课时 门类齐全的工业大国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01
核心知识梳理
02
课时达标精练
03
综合素养提升


一、 工业及其重要性
1. 工业生产:工业生产包括对煤炭、石油、铁矿石等  自然资源 的开采,以及对  矿产品 、农产品等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再加工。
自然资源 
矿产品 
2. 工业的重要性:工业为我们日常生活提供各种  消费产品 ,也为社会经济各部门的生产活动提供  原材料 、  动力 、  工具 、设备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  发展水平 ,通常是衡量该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消费产品 
原材料 
动力 
工具 
发展水平 
二、 我国的工业成就
1. 我国形成了  独立完整 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世界  唯一 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独立完整 
唯一 
2. 2010年以后,我国成为世界  第一 工业制造大国,超过40%的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  第一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货物  出口国 ,工业产品的出口额占货物总出口额的90%以上。21世纪以来,我国工业产品的出口构成已经从以纺织品为主,转变为以  机电 产品、  高新技术 产品为主。
第一 
第一 
出口国 
机电 
高新技术
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区别
(1) 重工业是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部门,其产品主要满足生产的需要,如采矿、冶金、机械、电力、化学工业等。
(2) 轻工业是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部门,其产品主要满足生活的需要,如纺织、食品、造纸、家用电器等。
  玲玲同学走进附近的服装加工厂,通过调查实践,了解了棉花从种植到运输再到加工的过程。以下是她对“棉花的一生”的调查记录:种植棉花—采摘棉花—运到附近的纺织厂—纺纱织布、加工布匹—生产服装。据此完成1~2题。
1. 下列人类活动属于工业范畴的是( D )
① 采摘棉花 ② 纺纱织布
③ 加工布匹 ④ 生产服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D
1
2
3
4
5
6
7
2. 种植棉花、采摘棉花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工业产品有( B )
① 农家肥 ② 化肥
③ 农药 ④ 农业机械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B
1
2
3
4
5
6
7
  (教材改编题·P96活动)盾构机是一种隧道掘进的专用大型工程机械,要按照不同的地质进行“量体裁衣”式的设计制造。河南省在盾构机研发制造领域,综合实力和市场占有率均居国内首位,产品已出口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读河南生产的盾构机图,完成3~4题。
1
2
3
4
5
6
7
3. 河南省盾构机产业发展迅速主要得益于( D )
A. 劳动力资源丰富
B. 丰富的矿产资源
C. 便利的交通运输
D. 科学技术的发展
D
1
2
3
4
5
6
7
4. 下列措施有利于河南盾构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是( A )
① 加强科研,增强核心部件研发
② 加强院校合作,培育专业技术工人
③ 降低关税,增加核心部件进口
④ 搬迁至乡村,降低劳动力与土地成本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A
1
2
3
4
5
6
7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下图展示了1998—2020年世界四个主要工业国家(中国、美国、日本、德国)各自工业增加值全球占比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5~6题。
1
2
3
4
5
6
7
5. 下列关于图中四个国家工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 美国在2008年以后工业发展停滞
B. 日本工业增加值占比下降是因为技术落后
C. 德国工业发展较为稳定,创新能力强
D. 中国工业增加值占比上升主要依赖资源投入
C
1
2
3
4
5
6
7
6. 与其他三国相比,中国工业发展的独特优势是( C )
A. 高素质劳动力丰富
B. 科技研发投入高
C. 国内市场规模巨大
D. 能源资源储量丰富
C
1
2
3
4
5
6
7
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如表为传统燃油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数据对比表。
汽车种类 二氧化碳排放量对比 燃料费用(元/千米) 续航里程(千米) 加油/充电时间(分钟) 我国2023年产量(万辆)
燃油 4 0.6~0.8 约900 3~5 1404.3
新能源 1 0.1~0.3 约400 快充 30~60 958.7
1
2
3
4
5
6
7
材料二 下图为2023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新能源汽车销量统计图。
1
2
3
4
5
6
7
(1) “节能环保智能高端”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鲜明的  高新技术 (填“传统”或“高新技术”)产业的特征。
高新技术
1
2
3
4
5
6
7
(2) 请用规定符号在图中绘出中国人口分界线。比较该线东西两侧可知,  东 侧新能源汽车销量较高,说明  人口 数量的多少,对汽车销售市场的规模影响较大。
东 
人口 
绘图略 
1
2
3
4
5
6
7
(3) 新能源汽车销量最高的两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  浙江 省和广东省。这两省的地区生产总值(GDP)均位于全国前列,体现出  经 济 发展水平的高低,对汽车销售市场的规模影响也较大。
浙江 
经济 
1
2
3
4
5
6
7
(4) 分析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所具备的优势:  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减少空气污染;燃料费用低;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等 ;请为进一步推广新能源汽车提出建议。
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出台补贴政策,降低购车成本;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宣传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新能源汽车的优势;技术研发: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续航能力。
节能减
排、绿色低碳、减少空气污染;燃料费用低;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等 
1
2
3
4
5
6
7(共29张PPT)
第三节 交通运输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01
核心知识梳理
02
课时达标精练
03
综合素养提升


一、 覆盖全国、东密西疏的交通网络
1. 成就:我国已经形成由  公路 、  铁路 、  航空 、内河航道等组成的庞大交通网,拥有世界最大的高速  铁路 网、高速  公路 网和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我国的客货运输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
公路 
铁路 
航空 
铁路 
公路 
2. 分布:受  自然环境 、  人口分布 、经济发展等影响,我国交通线呈  东密西疏 的分布格局。在地形平坦、人口密集的地区,交通线较为  稠密 ;在山区和人口稀疏的偏远地区,交通线较为    。
自然环境 
人口分布 
东密西疏 
稠密 
稀疏
3. 高速公路:采用首都  放射线 、南北  纵向线 和东西横向线相结合的布局方案。  环渤海 、  长江三角洲 、  珠江三角洲 和成渝地区等已形成较发达的高速公路网。
放射线 
纵向线 
环渤海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4. 高速铁路:“  四纵四横 ”的高速铁路,连接直辖市、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未来几年,我国将扩增建成以“  八纵八横 ”线路为主干、  城际铁路 为补充的高速铁路网。
四纵四横 
八纵八横 
城际铁路 
二、 内畅外通的交通联系
1. 国内交通网络建设
(1) 综合交通体系:海陆空交通线相互衔接,基本实现连接城乡、畅行全国、通达世界,为“  人享其行 、  物畅其流 ”提供保障。
人享其行 
物畅其流 
(2) 高速交通网络:高速铁路基本实现相邻大中城市间  1~4 小时、城市群内0.5~2小时到达,高速铁路与  高速公路 、民用航空等相结合,快速、紧密连接全国主要城市。
(3) 基础交通覆盖:  普速铁路 、  普通国道 、  省道 、农村公路等衔接一般城市、  乡村 和偏远地区。
1~4 
高速公路 
普速铁路 
普通国道 
省道 
乡村 
2. 国际交通联系:通过公路、  铁路 连通陆上相邻的国家,通过  航空 运输直接通往6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海洋运输往来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铁路 
航空 
3. 未来发展目标:不断完善交通运输的  通达 性,预计到2035年实现“  全国123出行交通圈 ”和“  全球123快货物流圈 ”发展目标。
通达 
全国123出行交通圈 
全球123快货物流圈 
  (常考地图)“沧桑巨变七十载,民族复兴铸辉煌”。高速铁路承担客运服务,发展迅速,已成为国家名片。读中国高速铁路分布图、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及占比统计图,完成1~2题。
1. 我国高速铁路( C )
C
A. 在东北地区分布最稀疏
B. 在平原地区分布均匀
C. 稠密区与城市密集区分布一致
D. 在地势第一级阶梯上集中分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我国发展高铁可以( C )
① 加快矿产外运,发挥资源大国优势
② 推动技术研发,促进现代制造业发展
C
③ 加强城乡联系,带动经济全面发展
④ 促进对外联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教材改编题·P105思与学)2023年10月31日,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波密县至墨脱县公路(即墨脱公路)迎来通车10周年。墨脱公路已成为墨脱人民的幸福路、独具风情的旅游路。读墨脱附近公路分布图和林芝到墨脱公路沿线地形剖面图,回答3~5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读图,从林芝到墨脱( A )
A. 沿线地势起伏大 B. 平均海拔2000米
C. 三次跨越河流 D. 经过珠穆朗玛峰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 墨脱公路修建过程中需要( C )
C
A. 防范台风等灾害的威胁
B. 占用河谷中全部耕地
C. 保护沿线原始生态环境
D. 大量搬迁沿线的居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墨脱公路通车( D )
① 便利墨脱与昆明两地间的交流
② 缩短波密到墨脱之间公路距离
③ 利于墨脱优质农产品向外销售
D
④ 推动雅鲁藏布大峡谷旅游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024·南通通州期末)某集团上海分公司安排职员小李前往北京参加总部年会,小李即刻登录某软件订购车票。如图为该软件1月12日列车信息截图。据此回答6~7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 小李要参加总部13日上午8点的会议,且车票费用不超过1000元,应订购的车票是( A )
A. G128二等 B. G128商务
C. T110硬卧 D. T110高软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 此次行程,经过的铁路干线是( C )
A. 沪昆高铁 B. 济郑高铁
C. 京沪高铁 D. 京哈高铁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024年6月18日,交通运输部在其网站发布《2023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中显示了我国2023年客、货运量总计相关数据。一组组数据描绘了一幅幅“流动中国”的美好画卷。下图示意我国2023年营业性货运量构成和跨区域人员流动量构成。据此完成8~10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 该年客、货运量占比最多的运输方式是( B )
A. 铁路 B. 公路 C. 水路 D. 民航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 该年民航货运量占比最少,主要原因是( A )
A. 运价高 B. 运量大
C. 速度快 D. 限制多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有( B )
① 缩短出行时间 ② 改善生活质量
B
③ 加速资源消耗 ④ 提高生产效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024年12月8日,湖北荆门至荆州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从此,湖北实现“市市通高铁”。据此完成11~12题。
11. 湖北省内市际之间选择高铁出行,较航空运输的优势有( C )
① 时速更快 ② 受天气影响较小
③ 票价较低 ④ 出行时间稍长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 高铁建设在平原地区一般多采用高架桥梁,主要是为了( B )
A. 减少噪声 B. 节约耕地
C. 缩短里程 D. 降低施工难度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 2023年中国经济稳步复苏。图1为各类运输方式运价与运输距离相关曲线图。图2为北京“1小时轨道交通圈”示意图。图3为成昆铁路及景观图。图4为中国高速铁路干线规划(2016—2030年)示意图。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由图1可知,当运输距离不足80千米时,  公路 的运费是最低的;超过550千米时,  水运 的运费是最低的。
公路 
水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从线到网,每一条铁路都凝聚着建设者的智慧和汗水。将图3补充完整。
①  大 ,②  快 ,③  滑坡 ,
④  桥梁 ,⑤  旅游 。
大 
快 
滑坡 
桥梁 
旅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速铁路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A 
① 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② 在城市分布密集的东部地区,高速铁路网更加稠密
③ 京沪高铁经过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京津唐和珠江三角洲两大工业区
④ 规划完成后,从北京乘坐高铁可以到达我国所有的省级行政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北京与天津、河北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1小时即可从北京到达河北燕郊,目前已形成以北京为中心,50~70千米半径范围内的“1小时轨道交通圈”。
(4) 结合图文资料分析“1小时轨道交通圈”对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影响。
缩短城市间的通勤时间,促进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推动智慧交通的发展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共20张PPT)
第二节 工 业
第2课时 相对集中的工业分布 科技促进工业低碳发展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01
核心知识梳理
02
课时达标精练
03
综合素养提升


一、 相对集中的工业分布
1. 自然资源的开采、原材料的加工等,多集中在我国  中西 部资源丰富的地区;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的生产多集中在  东部沿海 地区。
中西 
东部沿海 
2. 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集中分布在  东部沿海地区 和  长江沿线地区 ,这两个地区的工业增加值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东部沿海地区 
长江沿线地
区 
二、 科技促进工业低碳发展
1. 工业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排放的  二氧化碳 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加快建设  科技含量 高、  资源消耗 低、环境污染少的  低碳 工业,不仅是应对全球变暖的需要,也是我国推动  绿色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需要。
二氧化碳 
科技含量 
资源消耗 
低碳 
绿色发
展 
2. 降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  能源消耗 ,优化  能源结构 ,是我国工业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家不断增强  科技创新力度 ,通过提高能源  转化效率 、用  低碳 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发展  高技术产业 等,促进工业向低碳转型。
能源消耗 
能源结构 
科技创新力度 
转化效率 
低碳 
高技术产业
  (常考地图)近年来,我国工业从“制造”走向“智造”,从“追随”变为“领先”。读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及工业基地分布图,完成1~2题。
1. 我国主要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是( D )
A. 西部集中 B. 南多北少
C. 中部最少 D. 东密西疏
D
1
2
3
4
5
6
7
8
9
10
2. 我国工业从“追随”到“领先”的进程中,采取的措施有( C )
① 分享核心技术 ② 增加技术专利
C
③ 促进产业升级 ④ 照搬外企模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2024年6月25日,“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对社会发展与经济影响”主题研讨会在深圳举办。下图为我国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3. 我国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主要分布在( D )
A. 西部地区 
B .黄河沿岸
C. 西北地区
D. 长江沿岸
D
1
2
3
4
5
6
7
8
9
10
4. 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B )
A. 扩大产品销售市场
B. 增加工业智能化比重
C. 减少污染物排放
D. 降低生产效率
B
1
2
3
4
5
6
7
8
9
10
  数据中心是用于存储、计算和信息处理的互联网服务的“基座”,运行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来降温,海底数据中心以海水为自然冷源,实现了整体能效提高40%~60%。2023年11月24日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数据舱在海南成功下水。据此完成5~6题。
5. 海底数据中心的研发成功主要得益于( D )
A. 海洋环境的改善 B. 消费市场的扩大
C. 交通运输的发展 D. 科技水平的提高
D
1
2
3
4
5
6
7
8
9
10
6. 该数据中心以海水作为冷源主要是为了( A )
A. 减少能源消耗 B. 降低维护难度
C. 节约土地资源 D. 延长使用寿命
A
1
2
3
4
5
6
7
8
9
10
  (2024·南通期末)国产大飞机C919由总部设在上海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研制,并进入全球商用大飞机市场。下图为我国工业城市和主要工业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7~9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7. 我国工业基地主要分布在( D )
A. 沿江地带 B. 阶梯交界处
C. 河流上游 D. 沿海地区
D
1
2
3
4
5
6
7
8
9
10
8. 该公司总部位于( C )
A. 甲工业基地 B. 乙工业基地
C. 丙工业基地 D. 丁工业基地
C
1
2
3
4
5
6
7
8
9
10
9.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面临着转型升级问题,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需要( A )
A.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
B. 全面开发矿产资源
C. 加大石油进口比重
D. 发挥人口众多优势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教材改编题·P98思与学)“东数西算”是西部大开发超大型工程,是指在土地、能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发展数据中心,把东部地区经济活动产生的数据传输到西部地区进行计算和处理,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大数据产业的特点是高耗能,电力成本占整体支出成本的50%~70%。下图为我国国家算力枢纽分布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 贵州枢纽地处  云贵高原 (填地形区)东部,地表崎岖,受地势影响,该区河流流速快,  水能 资源开发具有明显优势。该地所处纬度低,但是夏季气候凉爽,有利于降低数据中心散热成本。该地夏季气候凉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地形 。
云贵高原 
水能 
地形 
1
2
3
4
5
6
7
8
9
10
(2) 宁夏中卫位于  中 (填“高”“中”或“低”)纬度,海拔在1000米以上,受位置和  地形 的共同影响,年平均气温较低,利用全自然风冷技术为设备  降温 ,可以节约能源成本;距海遥远,降水量  少 ,风能、太阳能丰富,能为大数据中心建设提供充足且清洁的能源;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280天以上,空气质量  好 ,进而大大节约数据中心机房的  除尘 (填“除尘”或“除湿”)成本。
中 
地形 
降温 
少 
好 
除尘 
1
2
3
4
5
6
7
8
9
10
(3) “东数西算”工程  D 。
A. 能减少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口压力
B. 能加快京津冀的能源开发
C. 能进一步发挥长江的运输功能
D. 以数据为纽带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D 
1
2
3
4
5
6
7
8
9
10(共19张PPT)
第一节 农 业
第1课时 因地制宜的农业分布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01
核心知识梳理
02
课时达标精练
03
综合素养提升


一、 农业部门:主要包括  种植业 、畜牧业、林业、  渔业 等部门。
种植业 
渔业 
二、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1. 东西部差异: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东部农区和西部  牧区 的分界线。东部农区水热条件优越,是  种植业 、  林业 和渔业等的主要分布区,其中  平原 地区以种植业为主;西部  牧区 降水少,草原、荒漠广布,  畜牧业 地位重要,种植业一般分布在有  灌溉 条件的绿洲。
400 
牧区 
种植业 
林业 
平原 
牧区 
畜牧业 

溉 
2.  秦岭—淮河 线是我国东部农区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该线以北耕地多  旱地 ,主要种植  小麦 、  玉米 、大豆等作物,具备灌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种植  水稻 ;该线以南地区多  水田 ,主要种植  水稻 等作物,海南岛等热带地区可以种植  橡胶 等热带经济作物。秦岭—淮河以北到长城沿线,农作物熟制为  一年两熟 ,东北地区农作物熟制为  一年一熟 ;秦岭—淮河以南到南岭一年  两 熟,南岭以南一年  三 熟。
秦岭—淮河 
旱地 
小麦 
玉米 
水稻 
水田 
水稻 
橡胶 
一年两熟 
一年一熟 
两 
三 
3. 我国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1) 粮食作物:  东部 农区的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
90%以上。  水稻 、  小麦 、玉米是我国三大主粮,播种面积大,产地相对集中。水稻主要产自  长江中下游 平原和  东北 平原,小麦在  华北 平原产量最大,玉米主要产自  东北 平原和  华北 平原。
东部 
水稻 
小麦 
长江中下游 
东北 
华北 
东北 
华北 
(2) 经济作物:我国超过80%的棉花产自  新疆 ,约90%的油菜籽产自  长江流域 ,超过85%的糖料产自  云南 、  广东 、广西。
新疆 
长江流域 
云南 
广东 
4. 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1) 自然因素:地形、土壤、气候(气温和降水)、水源等。
(2)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技术水平、交通条件、国家政策等。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地理学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据此完成1~2题。
1.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反映的产业活动是( B )
A. 交通运输 B. 农业生产
C. 休闲旅游 D. 工业生产
B
1
2
3
4
5
6
7
8
2. 下列地理环境与生产活动不匹配的是( C )
A. 海洋—渔业 B. 草原—畜牧业
C. 旱地—种水稻 D. 山区—林果业
C
1
2
3
4
5
6
7
8
  (常考地图)下图为我国部分农业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 我国农业分布的基本特点是( D )
A. 东牧西耕,南麦北稻
B. 西稻东麦,南牧北耕
C. 西麦东稻,南耕北牧
D. 东耕西牧,南稻北麦
D
1
2
3
4
5
6
7
8
4. 下列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 “宜牧则牧”是指在牧草生长良好的地区发展畜牧业
B. “宜粮则粮”是指在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的地区发展林业
C. “宜林则林”是指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区发展种植业
D. 东南沿海地区适宜发展淡水渔业
A
1
2
3
4
5
6
7
8
5. (教材改编题·P88思与学)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区,被誉为“中国饭碗”。以下对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五常大米品质优良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D )
A. 纬度高,气温低,作物的生长周期长
B. 气候冷湿,病虫害少,农药使用量小
C. 昼夜温差大,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D. 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
D
1
2
3
4
5
6
7
8
  (2024·南通如东期末)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读黄芪在我国分布的部分地区图,完成6~7题。
6. 在图中黄芪分布的地区,可能分布的主要农作物是( D )
A. 茶叶 B. 青稞 C. 甘蔗 D. 小麦
D
1
2
3
4
5
6
7
8
7. 黄芪种植可以给当地带来的生态效益是( A )
A. 保持水土 B. 防震减灾
C. 蓄洪滞洪 D. 降低污染
A
1
2
3
4
5
6
7
8
8. 我国重点支持农业优势产区的发展,尤其是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的种植。读我国农业主产区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1) 华南主产区和东北平原主产区都是我国糖料作物主产区,其糖料作物分别是  甘蔗 和  甜菜 。
甘蔗 
甜菜 
1
2
3
4
5
6
7
8
(2) 长江流域主产区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该区农作物熟制主要是  一年两熟 。从自然方面分析,该区发展淡水渔业的优势是  河网密布 ,长江流域主产区主要油料作物是  油菜 。
一年两熟 
河网
密布 
油菜 
1
2
3
4
5
6
7
8
(3) 黄淮海平原主产区的粮食作物主要是  冬小麦、玉米 。与东北平原主产区相比,该区粮食产量大,但商品率低的原因是  人口密集,粮食需求量大 。
冬小麦、玉米 
人口密集,
粮食需求量大 
1
2
3
4
5
6
7
8
(4) 甘肃新疆主产区发展种植业的优越条件是  光照 充足和昼夜温差  大 。
光照 
大 
1
2
3
4
5
6
7
8(共18张PPT)
第一节 农 业
第2课时 科技助力农业发展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01
核心知识梳理
02
课时达标精练
03
综合素养提升


1. 我国粮食产量稳步提升,饮食结构改善,主要得益于我国  农业科技 的快速发展,如  优良品种 的培育和推广,  农药 和化肥的使用,农田  水利 设施、病虫害防御能力的提升,农业  机械 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农业科
技 
优良品种 
农药 
水利 
机械 
2. 存在问题:人均  耕地 减少、耕地  退化 、  水资源 短缺,以及化肥、农药使用量大等。
3. 措施:进一步依靠  科学技术 ,走  高产 、  优质 、  高效 、低耗的发展路径,确保“中国碗主要装中国粮”。
耕地 
退化 
水资源 
科学技术 
高产 
优质 

效 
  黑龙江省土地面积广阔,是我国推行“北斗+智慧农业”生产模式的试点省份。该生产模式通过使用“北斗”和搭载“智慧大脑”的农机,可自动进行精准的整地、播种、施肥、喷药、收获等作业。据此完成1~2题。
1. “北斗”和搭载“智慧大脑”的农机能够自动精准( A )
① 播种 ② 施肥 ③ 收割 ④ 预报地质灾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A
1
2
3
4
5
6
7
8
9
10
2. “北斗+智慧农业”生产模式可以促进( C )
① 农业产量提高 ② 农产品质量提升
③ 土地面积扩大 ④ 农业科技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C
1
2
3
4
5
6
7
8
9
10
  无人化垂直植物工厂是一种在城市多层建筑内进行食物周年连续生产的高效农业系统。在解决城市食物就近稳定供应、拓展耕地空间等方面优势明显。2023年12月3日,由中国农科院自主研发的首座无人化垂直蔬菜工厂在四川成都投入使用。据此完成3~4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3. 对无人化垂直植物工厂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 投资小 B. 科技含量高
C. 生产效率低 D. 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B
4. 该无人化垂直蔬菜工厂投入使用对成都市的好处是( D )
① 缓解了就业压力 ② 拓展了耕地空间
③ 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④ 提供了稳定的蔬菜供应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D
1
2
3
4
5
6
7
8
9
10
5. (乡土地理)(2024·南通期中)产于南通军山的军山茶被誉为“苏北第一名茶”,每年4月中旬批量上市,是正宗的雨前茶,关于军山茶未来发展的设想,合理的是( A )
① 提升茶叶品质,加大宣传力度 ② 结合茶园景观,发展旅游业
③ 毁林开荒,增加茶叶种植面积 ④ 降低价格,提高市场占有率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A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图展示的是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据此完成6~7题。
6. 下列农业科技的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 )
A. 温室农业——改善热量条件
B. 科技育种——提高生产效率
C. 鱼菜共生——确保光照充足
D. 机械化——促进增产增收
A
1
2
3
4
5
6
7
8
9
10
7. 正确运用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的有( B )
① 培育杂交水稻,提高粮食产量
② 运用无人机播种,提高生产效率
③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增加粮食产量
④ 采用喷灌、滴灌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B
1
2
3
4
5
6
7
8
9
10
  云南省花卉种类繁多,智能温室基质栽培能够针对每个品种精准施肥,人为调整光、温、水、气等因素对花卉种植的影响,并在灌溉、打药、采摘等环节设置机械化辅助设备。读中国重点花卉产区分布图,完成8~9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8. 云南鲜花种类繁多的主要原因是( B )
A. 市场需求量大 B. 地势垂直差异大
C. 种植历史悠久 D. 降水分配不均
B
1
2
3
4
5
6
7
8
9
10
9. 智能温室基质栽培可以( C )
① 减少天气的影响 ② 提高花卉价格
C
③ 节约水肥 ④ 增加花卉销量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某地理小组以“江西吉安的乡村振兴”为主题,搜集资料进行探究。阅读图文资料,帮助同学们完成下列探究。
[丘陵立体农业助发展]
  江西吉安的千烟洲由山顶到山谷依次为“用材林—经济林或毛竹—果园或人工草地—农田—鱼塘”,这种布局是我国立体生态农业的典范。下图为千烟洲立体农业模式示意图。
(1) 千烟洲立体农业模式体现出发展农业要  因地制宜 。
因地制宜 
1
2
3
4
5
6
7
8
9
10
(2) 请你帮助小组成员完成千烟洲农业模式的分析。
①  宜林则林 ,②  宜渔则渔 ,③  亚热带季风气候 。
宜林则林 
宜渔则渔 
亚热带季风气候 
1
2
3
4
5
6
7
8
9
10
[“兴”中有“数”,加“数”前进]
  用“数”种养、依“数”管村、借“数”兴业……在数字经济时代,吉安市加速发展的乡村“兴”中有“数”。羊肚菌对湿度等生态条件较为敏感,以往靠经验判断,现在吉安农户用手机就能查看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土壤情况,种植更高效。
(3) 吉安农户用手机进行羊肚菌的种植管理,主要依靠  D 。
A. 推广农业机械 B. 改进灌溉技术
C. 培育优良品种 D. 数字农业的应用
D 
1
2
3
4
5
6
7
8
9
10
(4) 分析为提高羊肚菌的销量,当地可采取的措施。
提高羊肚菌产品的附加值,参加农产品交流会,依靠电商平台提高知名度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