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北京市朝阳区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参考答案2025.7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1.(3分)C2.(3分)D3.(3分)C4.(6分)答案要点:①语言经典、文体分化、语文专业教育②信史③文化传播方式和文化记忆方式,叙事方式、认知方式乃至思维方式④语言使用习惯、对判断信息真伪能力的要求⑤国家政策和社会机制调整⑥媒介素养和主体意识、公共意识和公共理性【评分参考】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9分。5.(3分)D6.(3分)A7.(3分)C8.(3分)D9.(6分)答案要点:①减轻百姓的劳役,休养生息,安定民心。②使国君能纳直谏,修美德,施仁政,成明君。③节省国库开支,优先建设战略要地,恢复国力,稳固政权。【评分参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0.(11分)(1)(3分)A(2)(4分)参考答案:(a)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b)至于礼乐教化,那就得等待君子(来推行了)。【评分参考】两个“以”,各1分;“如”,1分;“俟”,1分。(3)(4分)答案示例一:曾皙述志时描绘了和平富足、文明守礼的太平盛世理想图景,与孔子普施仁爱,使每个人各有所安的社会理想相符,所以孔子说自己赞同曾皙。答案示例二:曾皙描述的春风沂水图,表达了他怀仁乐道、志在修身沐德的君子理想,与孔子修己以安人的自我要求一致,所以孔子说自己要加人曾皙,与他一道这样做。【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8分。11.(3分)D12.(3分)B13.(6分)答案要点:①本诗反映了明亡十年以来,百姓涂炭,抗清力量虽仍在东南沿海坚持斗争却渐人困局的社会现状,忠实记录了历史沧桑巨变的时代面貌,与杜诗的“以诗存史”相似。②本诗抒发了诗人面对山河破碎的痛苦,控诉了战乱对民生的摧残,从个体哀伤升华为民族悲怆,与杜诗忧国忧民的情怀相似。③本诗景象阔大旷远,情感苍凉悲怆,基调低沉凝重,风格沉郁雄浑,与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相似。【评分参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4.(10分)(1)能克终者盖寡而天下之理得矣(2)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3)千里澄江似练后庭遗曲(4)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肝肺皆冰雪【评分参考】每空1分。有错别字、字迹不清晰,该空不得分。15.(6分)答案示例:①“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用封建世俗的立场批评贾宝玉厌恶仕途经济,不愿结交权贵,抗拒科举应试的八股文。但贾宝玉并非真的不懂事、不读书,他在香菱弄脏石榴裙时体贴地为其解围,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引经据典、文采斐然。这两句看来是嘲,其实是赞,用反语表现了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叛逆。②“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指出贾宝玉虽有反抗意识,却没有实际能力改变现实。他无法阻止晴雯被逐而死,也无法挽救贾府被抄没的结局,最终选择了出家的消极方式来逃避。这两句揭示了贾宝玉作为封建叛逆者的局限性和悲剧性,借此表达了作者的反思和自悔。【评分参考】每点3分。举例准确、恰当,意思对即可。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16.(3分)D17.(3分)B18.(6分)答案要点:①作者的创作取材于故乡生活、童年往事,展现乡村生活的美好与浪漫,善于在地方风物和日常生活中发现美的意境,描写生动优美,体现出文学的诗意。②作者在创作中关注乡村变革和现实生活,展现普通劳动者的坚守与美好,使作品具有启迪、抚慰、关怀的力量,让读者感受到温暖。③作者对土地、故乡、人民饱含深情,态度无比诚恳地用真情进行创作,将自己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和思考融人到作品中,体现文学创作的真情。【评分参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北京市朝阳区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卷2025.7(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本试卷共10页。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题。材料一为打破时间、空间对口语的限制,在结绳记事、实物传信、图画刻符等探索的基础上,人类最终在距今5500年前创造了文字。有了文字就有了书面语,书面语的媒介物是光波,人类从此具有了声波和光波两种语言媒介物。文字及书面语的产生,特别是印刷术及报纸杂志的出现,对人类的进步影响巨大。随着文字的出现,产生了“识字人”这一文化群体。他们可以将书面语反复修改雕琢,使之成为经典,可以根据不同场合有意形成不同的语言风格,进而形成不同文体,使语言功能得到丰富发展。修饰文章的经验及文体风格的体验,可以作为知识传授,这便有了最初的语文教育。书面语可以使人类的经验远达八荒、遗传千代,人类的历史由传说进入到有文字记载的信史阶段,特别是印刷术出现后,书籍复制的速度大大提升,而成本却大大下降,并催生了报纸,进而出现了通讯、消息、社论、现代广告等各种新文体。“识字人”群体不断扩大,知识不再是少数人的垄断品,新闻传播可以及时影响大众生活。大量研究表明,书面语不仅改变了人类的文化传播方式和文化记忆方式,也改变了人类的叙事方式、认知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取材于李宇明的文章)材料二网络媒体是网络时代的突出表现,其来源有两大类:一类是迁移到网络上的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一类是伴随网络而生的各种新媒体,如网络新闻、电子公告牌系统(BBS)、博客、微博、短信、QQ、飞信、微信、微电影等。网络具有“全媒体”性质,人类以往创造的所有信息呈现方式几乎都可以进入互联网。网络信息呈现“碎片化”倾向和“自媒体”性质。语言交际的“技术性”越来越强。人类现在的交际更多地依托计算机、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传统的“人与人”交际模式的范围正在快速缩小,新兴的“人一机一人”交际模式正发展为主要交际模式。社会需要拥有处理声波、光波、电波的语言技术、语言物理产品以及相关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体系,还需要发展与之相关的语言产业和语言职业。网络为人类在现实空间之外建造了一个虚拟空间。虚拟空间的语言生活,使用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信息产品,如网页浏览、键盘输入、电子邮件、PPT制作等,写字的机会渐少,键盘打字、触屏写字及屏幕阅读逐渐成为新习惯。而网络新媒体的“碎片化”倾向和“自高一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北京市朝阳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pdf 北京市朝阳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