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冲刺复习】各地区常考易错专题:积累与运用-2024-2025学年语文七年级下册统编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暑假冲刺复习】各地区常考易错专题:积累与运用-2024-2025学年语文七年级下册统编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各地区常考易错专题:积累与运用-2024-2025学年语文七年级下册统编版(2024)
1.(23-24七年级下·山东东营·期末)下列加点字的字形和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告罄(qìng) 白雪皑皑(ǎi) 毋宁(wú) 忧心忡忡(chōng)
B.陡峭(dǒu) 商酌(zhuó) 累赘(zhui) 妥贴(tiē)
C.销蚀(shí) 怏怏不乐(yàng) 喷香(pèn) 拖沓(tà)
D.迟钝(dùn) 屏息凝神(bǐng) 步履(lǚ) 一目寥然(liǎo)
2.(23-24七年级下·湖南邵阳·期末)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勋(xūn) 遗撼 忧心忡忡 鲜为人知(xiǎn)
B.挚友(zhì) 仰慕 颠沛流离 锲而不舍(qì)
C.奠基(diàn) 无暇 微不足道 热泪满眶(kuàng)
D.选聘(pìng) 迸溅 大庭广众 仰之弥高(mí)
3.(23-24七年级下·四川乐山·期末)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繁密 深宵 家喻户晓 仙露琼浆
B.烦琐 悠寂 以身作责 至死不懈
C.修茸 丰饶 微不足道 不期而致
D.屏嶂 凛冽 言外之义 大庭广众
4.(23-24七年级下·云南普洱·期末)欧阳询的书法作品具有“整齐严谨、形体端庄、笔画险峻、法度森严”等特点,下列属于欧阳询书法作品的一项是(  )
A.A B.B C.C D.D
5.(24-25七年级上·四川成都·期中)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抖擞(sǒu) 酝酿(liàng) 棱镜(léng) 人迹罕至(hǎn)
B.取决(jué) 徜徉(cháng) 莅临(lì) 走投无路(tóu)
C.和蔼(ǎi) 着落(zháo) 阐释(chǎn) 茫然无措(cuò)
D.雕镂(lóu) 匿笑(nì) 确凿(záo) 咄咄逼人(duō)
6.(24-25七年级上·四川成都·期中)下列句子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决别。
B.早起是浓荫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C.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鹊无声,大家都被感动了。
D.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7.(24-25七年级上·四川成都·期末)下列语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复去地睡不了觉。
B.一刹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C.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雪,丽日蓝天,风云变换,真是美不胜收。
D.这些美丽的花朵是为了迎接南方甜美的春天刚刚绽放的。
8.(23-24七年级下·山东淄博·期末)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B.《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表现了叶圣陶谨言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
C.“齐鲁青未了”中的“齐鲁”是春秋时的两个诸侯国,在今山东一带。泰山以北为齐国,泰山以南为鲁国。
D.“热烈欢迎” “出现故障” “惊天动地”依次是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
9.(23-24七年级下·四川绵阳·期末)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诸葛亮一生对汉室忠心耿耿,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B.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家喻户晓。
C.研学旅行累了一天,一回家我就畅快地酣然入梦了。
D.他的作品总是充满悲天悯人的情感,让人们感受到人类的苦难与渴望。
10.(23-24七年级下·广西玉林·期末)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生活已经改变了彼此的模样,但他依然对曾经的友情岁月念念不忘。
B.这些人名气大,在大庭广众之中拥有话语权,能够把言论迅速传播给大众。
C.他认为对方辩手所说的这些道理虽然正确,但都是微不足道的。
D.我的好朋友最近总莫名其妙地生气,脸色也非常憔悴,仿佛有什么心事。
11.(23-24七年级下·湖南长沙·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隐姓埋名”“爱国情怀”“强大动力”都是偏正短语。
B.“在”“从”都是介词,它们不单独使用,而是跟名词或代词结合在一起组成短语。
C.2024年是甲辰龙年,那么2025年就是乙巳蛇年。
D.“锲而不舍”出自《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意思是不断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12.(23-24七年级下·山东菏泽·期末)下面划线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是东晋时期杰出的诗人,是田园诗歌的鼻祖,其诗歌耐人寻味。
B.黄河的汹涌澎湃,如耀武扬威的武士,让人望而生畏。
C.望着瀑布下迸溅的水花,她仿佛是在挑逗我紧张的神经,也许她真有着仙露琼浆般的效果,让我在这一刻心情松弛了。
D.一些不出名的小景点的山水也不乏可爱之处,称得上家喻户晓。
13.(23-24七年级下·山东淄博·期末)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爷爷是喜欢服侍花的,在我们的屋里、院里、门道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
B.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开的是灼灼的吗?香香的吗?
C.但随后发生的情况让我非常紧张——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
D.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4.(23-24七年级下·天津河东·期末)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夏商王朝形成了国家治理方式、地方统辖策略以及宫室制度、器用制度等礼仪制度。②“夏礼”“殷礼”“周礼”一脉相承,是黄河文化的精髓。③“礼仪之邦”是中华文明的显著特质。④通过商王朝晚期殷墟的考古,使人们发现成熟的甲骨文和金文是传承至今的汉字的源头。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15.(23-24七年级下·山东临沂·期中)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文学作品深刻理解和全面感知。
B.通过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站,发放宣传资料,讲解今天安全常识,使市民增强了安全意识。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D.很多人喜欢运动,但专家提醒,适量运动才能增加人体的免疫力,运动要讲究科学性。
16.(24-25七年级上·四川广安·期末)下列情境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阅读绝不是附庸风雅的事,它是我们生命的必要。①我们是否有过“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的感受。②我们在箴言中茅塞顿开;在名句中汲取养分;在经典中濡养性灵……③与过去单一的阅读方式相比,如今读书方式多样化,如电子阅读、纸质阅读等……尽管形式有差异,但都有异曲同工之妙。④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喧嚣与繁杂,阅读使我们内心沉静,让我们活出人生的大境界。
A.① B.② C.③ D.④
17.(23-24七年级下·河南平顶山·期末)下列句子填入文中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知道菊花在很多人眼里是不同的,是有性格的。黄巢眼里的菊花是“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陶渊明心里的菊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李清照词里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蒋捷的笔下是“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 。
①充满了壮志豪情
②一幅悠然自得,逍遥红尘的样子
③像极了凄风苦雨中孑然独立的佳人
④画出了相思女子为伊消得人憔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18.(23-24七年级下·湖南邵阳·期末)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必踌躇于过去的半亩方塘,那些所谓的遗憾,可能是一种成长。
②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真正治愈你的,从来都不是时间。
③人生这条路很长,未来如星辰大海般璀璨。
④而是你心里的那份释怀和格局,只要你的内心不慌乱,连世界都难影响你。
⑤那些曾受过的伤,终会化作照亮前方的路。
A.⑤③②①④ B.⑤①②④③ C.③②④①⑤ D.③①⑤②④
19.(23-24七年级下·河南周口·期末)下面是《您是》这首诗歌的节选,你认为选择哪种语调来朗诵,才能表达出作者对祖国的敬仰之情。( )
您是一把熊熊烈火,
把腐朽的东西烧它个干净;
您是聚光的明镜,
把人民的希望集中;
您在创造崭新的历史,
把优秀的传统继承。
万众向您欢呼致敬!
A.沉痛、伤感 B.忧愁、哀婉 C.惆怅、婉转 D.激昂、深情
20.(23-24七年级下·河南商丘·期末)小文不小心将下列句子顺序打乱了,请帮他找出排序最恰当的一项( )
语文的种种美好,镌刻在我们的脑海里,意味悠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语文,让曾经对任何事都无动于衷的我们,变得血肉丰满
②不仅如此,在老师的声情并茂地讲解中,我们还感受到家国情怀
③从课文中,我们看到各种鲜活的人物形象
④在课堂上,我们丰富了亲情、友情、爱情的情感体验
⑤学习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A.④⑤②①③ B.③⑤④②① C.③②⑤①④ D.④②⑤①③
21.(23-24七年级下·辽宁阜新·期末)下面对这两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甲】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
过山农家①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②焙③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释】①此诗是六言绝句。②嗔:嫌怨。①焙:用微火烘。
A.《游山西村》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颔联描写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广为传颂。
B.《过山农家》首句未出现“山”字,而是用与山景相关的“板桥”“泉水”烘托山行的环境。
C.《游山西村》一诗对“箫鼓追随”和《过山农家》中对“焙茶”“晒谷”的描写,都再现了农民劳动的热闹场景。
D.《游山西村》全诗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过山农家》诗人按照走访的顺序,清晰地再现了饶有兴味的访问经历。
22.(23-24七年级下·辽宁盘锦·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
前出塞(其六)
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①自有疆。苟能制侵陵②,岂在多杀伤?
【注释】①列国:各国。②侵陵:侵略。
下面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题为“望岳”,诗文中没有一个“望”字,但每一句都围绕“望”展开。
B.乙诗以“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指明作战取胜的关键,并阐明抓住要害就容易成功的道理。
C.甲诗尾联两句体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也表现了诗人在安史之乱中悲天悯人的情怀。
D.两首诗都表现诗人的情怀,甲诗融情于景;乙诗在议论中抒情,强调了以强兵制止侵略的思想。
23.(23-24七年级下·河南周口·期末)小乐整理了一些文化常识,你认为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代常用“白丁”“竹”分别作为平民,音乐的代称。
B.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阴阳割昏晓”中的“阴”就是这个意思。
C.周敦颐在《爱莲说》中道:“莲,花之君子者也。”人们常说的“花中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
D.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就是这种文体。
24.(23-24七年级下·山东淄博·期末)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改革开放”“热烈欢迎”“教师上课”“热爱祖国”“漂亮极了”依次属于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和补充短语。
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普希金以平等语气娓娓写来,热诚坦率而又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坚强乐观的情怀。
C.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阴阳割昏晓”指的是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D.《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的笔记作品,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技成就。
25.(23-24七年级下·山东潍坊·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说”,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都是为了陈述观点。
B.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被称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C.“凄切的蝉声宣告着死亡季节的来临”一句中,加点词语“凄切”“宣告”“着”“季节”的词性分别是形容词、动词、助词、名词。
D.“精卫填海”“蓝天白云”“销售计划”的短语结构类型依次是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动宾短语。
《各地区常考易错专题:积累与运用-2024-2025学年语文七年级下册统编版(2024)》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C B D D D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D D D D B D D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C B C D
1.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
A.白雪皑皑(ǎi)——白雪皑皑(ái);
B.妥贴(tiē)——妥帖;
D.一目寥然(liǎo)——一目了然;
故选C。
2.C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字形。
A.遗撼——遗憾;
B.锲而不舍(qì)——qiè;
D.选聘(pìng)——pìn;
故选C。
3.A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B.悠寂——幽寂,以身作责——以身作则;
C.修茸——修葺,不期而致——不期而至;
D.屏嶂——屏障,言外之义——言外之意;
故选A。
4.C
【详解】本题考查书法作品鉴赏。
A.作品特点:横平竖直,规矩整齐,点画丰厚饱满,结构扩大端正,字体方正,是楷书作品,与欧阳询作品风格并不符合;
B.作品特点:横平竖直,规矩整齐,体势修长,秀美飘逸,蚕头雁尾特征明显,是汉隶曹全碑。与题意不符;
C.作品特点:棱角峻厉、英气逼人、遒劲丰润,结构严谨,均衡瘦硬,体势劲媚,这是欧阳询书写的《陋室铭》。符合题意;
D.作品特点:行笔连绵,气韵通畅,而富有韵味。是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与题意不符;
故选C。
5.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酝酿(liàng)——niàng;
C.着落(zháo)——zhuó;
D.雕镂(lóu)——lòu;
故选B。
6.D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决别——诀别;
B.浓荫——浓阴;
C.鸦鹊无声——鸦雀无声;
故选D。
7.D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翻来复去——翻来覆去;
B.一刹时——一霎时;
C.风云变换——风云变幻;
故选D。
8.D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D.有误,“惊天动地”是并列短语,而非主谓短语。
故选D。
9.C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多用于形容为国家或事业奉献全部精力。这里形容诸葛亮为汉室尽心竭力,与语意相符;
B.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非常有名。这里用于形容雷锋的事迹广为人知,与语意相符;
C.酣然入梦:形容甜美、畅快地入睡。与“畅快”语意重复;
D.悲天悯人:哀叹世事艰难,怜惜百姓疾苦,形容人有博爱之心。这里形容作品中对人类苦难的情感,与语意相符。
故选C。
10.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念念不忘: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句中用来形容他对曾经的友情岁月时刻不忘,符合语境;
B.大庭广众: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句中用来描写这些人在很多人面前有话语权,不符合语境;
C.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指极其藐小,不值得一谈。句中用来描写对方所说的道理不值得一提,符合语境;
D.莫名其妙: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句中用来描写好朋友生气的原因不明,符合语境;
故选B。
11.A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A.“隐姓埋名”是并列短语。其余两个是偏正短语。故选A。
12.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A.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句中形容陶渊明的诗歌所含意蕴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使用正确;
B.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句中贬词褒用,指黄河的汹涌澎湃如武士般威风,使用正确;
C.仙露琼浆:神仙所喝的饮料和美酒,多喻美酒。句中形容瀑布下迸溅的水花如美酒饮料般让人心情松弛,使用正确;
D.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句中已经指出是一些不出名的小景点,故使用错误;
故选D。
13.D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D.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为完整引用,句末句号应置于引号内;
故选D。
14.D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第④句“通过商王朝晚期殷墟的考古,使人们发现……”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使”;
故选D。
15.D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语序不当,应该是“全面感知和深刻理解”。
B.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该把“通过”或“使”去掉。
C.不合事理,两面对一面,应该把“能否”的“否”去掉。
故选D。
16.D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A.“我们是否有过‘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的感受”是一个完整的疑问句,句末应该用问号,而不是句号,所以①处标点使用不规范;
B.“我们在箴言中茅塞顿开;在名句中汲取养分;在经典中濡养性灵……”中,并列的分句较短,停顿较小,一般用逗号,而不是分号,所以②处标点使用不规范;
C.“如电子阅读、纸质阅读等……”中,“等”和省略号表意重复,应删去省略号,所以③处标点使用不规范;
故选D。
17.B
【详解】本题考查衔接排序。
第一空:“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以菊花比喻起义军的威武气势,展现推翻旧政权的壮志豪情,故选①;
第二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采菊时偶遇南山的悠然场景,表达诗人喜爱田园风光、悠然自得的情感,故选②;
第三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黄花”(菊花)自比,借秋风卷帘的萧瑟,写出相思之苦导致的消瘦憔悴,故选④;
第四空:“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用“黄花”“红叶”“秋声”勾勒出深巷、低窗下的凄凉秋景,营造孤独寂寥的氛围,故选③;
故选B。
18.D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列。
③句“人生这条路很长”这是总领句,点明写作对象。从宏观视角引入人生主题,描述未来的光明前景,为后文奠定积极基调。确定为首句;
①句“不必踌躇于过去的半亩方塘”承接上一句的“未来如星辰大海般璀璨”,具体阐述如何面对过去,劝诫不要纠结遗憾,并点明遗憾的积极意义。确定为第二句;
⑤句“那些曾受过的伤”承接上文的“那些所谓的遗憾”,进一步延伸上一句的内容,强调伤痛能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与上一句的“成长”形成因果逻辑确定为第三句;
②④句为总结句,“总有一天”表示总结全文,引出关于“治愈”的领悟,自然过渡到心态的重要性。“从来都不是时间”“而是你心里的那份释怀和格局”构成“不是……而是……”的并列关系,两者在语法和语义上紧密相连。强调心态的核心作用,并以“连世界都难影响你”作强有力结尾,提升语段感染力。确定为第四句和第五句;
故选D。
19.D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的朗读。
A.“沉痛、伤感”的语调通常用于表达悲痛、哀伤的情绪,比如在描述灾难、失去等令人难过的情境时使用。而这段文字是对祖国的赞美和敬仰,充满积极向上的情感;
B.“忧愁、哀婉”的语调传达的是忧愁、哀伤、委婉的情感,一般用于抒发内心的忧愁、无奈等负面情绪。这段文字是对祖国的歌颂,没有忧愁哀婉的情感倾向;
C.“惆怅、婉转”的语调往往带有一种失意、伤感且声音曲折、轻柔的感觉,多在表达内心的惆怅、迷茫等情绪时运用。这里是对祖国充满敬仰和赞美的情感,并非惆怅;
D.“激昂、深情”的语调,“激昂”能够体现出文字中对祖国那种热烈的赞美、歌颂之情,“深情”又能很好地传达出作者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和敬仰。这段文字用激昂深情的语调朗诵,可以充分展现出作者对祖国的敬仰以及对祖国伟大成就的歌颂;
故选D。
20.B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根据给出“语文的种种美好,镌刻在我们的脑海里,意味悠长”可知这句话是总起句,作用是引领下文,概括了语文的美好给人留下深刻且持久的印象,为后文具体阐述语文在不同方面带来的体验和影响做铺垫,让读者知晓接下来要围绕语文的美好展开内容,据此可知:
③句“从课文中,我们看到各种鲜活的人物形象”,聚焦语文学习中“课文”这一具体载体及收获,是开启语文美好体验阐述的基础,适合作为首句。
⑤句“学习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与③句“从课文中……”衔接紧密,在看到人物形象后,进一步升华到文化层面的收获,故③后接⑤。
④句“在课堂上,我们丰富了亲情、友情、爱情的情感体验”,切换到“课堂”场景,从情感体验角度拓展语文美好,承接前文课文学习的收获,所以⑤后接④。
②句“不仅如此,在老师的声情并茂地讲解中,我们还感受到家国情怀”,“不仅如此”表递进,在亲情等情感体验基础上,上升到“家国情怀”这一更高层次情感,因此④后接②。
①句“语文,让曾经对任何事都无动于衷的我们,变得血肉丰满”,是对语文带来的成长、改变的总结,收束全段,放在最后。综上,正确排序为③⑤④②①。
故选B。
21.C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理解赏析。
C.有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意思是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所以“箫鼓追随”写的是古朴的民风民俗,不是农民们劳动的热闹场景;
故选C。
22.C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主旨的分析和理解。
C.“甲诗尾联两句体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是正确的,但“也表现了诗人在安史之乱中悲天悯人的情怀”是不准确的。杜甫的《望岳》创作于安史之乱之前,主要表达的是诗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并没有涉及安史之乱中的情怀。因此,选项后半部分理解有误;
故选C。
23.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有误,应该是“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故选B。
24.C
【详解】本题考查短语结构及文学常识。
C.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山南向阳,故为阳;山北背阴,故为阴;水北向阳,故为阳;水南背阴,故为阴。选项中“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有误;
故选C。
25.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词性、短语。
D.“销售计划”是偏正短语;
故选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