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一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素养监测八年级历史(B卷)2025.7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收回。2.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答在本试卷上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把正确的答案选出来,涂在答题卡上。)】1.下图国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为新中国诞生而作。画面再现了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喜悦和对新生活的向往,生动地表达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是A.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了民主共和B.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获得了民族解放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D.中国解决了温饱问题,整体上进人小康社会2.有评论认为20世纪50年代某场战争“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是中国人民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该战争对中国人民而言A.是近代史的开端B.实现了民族独立C.推进了祖国统一D.巩固了新生政权3.1950年的土地改革让占人口90%的农民“耕者有其田”,为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奠定了坚实基础。下列选项中,对土地改革意义表述正确的是A.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B.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使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道路D.落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1953年《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这样写道:“工业化一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吹响了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号角的历史事件是A.第-个五年计划B.土地政革C.公私合营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5.某班将模拟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你作为新闻发言人,可以发言的内容是A.分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B.解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C.汇报“西部大开发和脱贫攻坚”的实施情况D.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重要意义八年级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夸克扫描王极速扫描,就是高效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创造了一系列适合中国特点的过渡形式,其中在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方面的创举是A.赎买政策B.自负盈亏C.互助合作D.按劳分配7.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三大改造的完成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D.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8.“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一席话总结的是A.第五次反“围剿”的教训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C.“文化大革命”的教训D.三大改造的教训9.下表所示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的多位模范人物。他们共同的优秀品质是模范人物相关言论王进喜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焦裕禄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决不离开兰考雷绛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民服务中去A.艰苦创业的奉献精神B.同仇敌忾的家国情怀C.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D.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10.1979年1月,上海电视台播出中国电视的第一条商业广告。同年,广州东方宾馆开设首家营业性音乐茶座。1985年4月,文化、广播电视和科学研究事业等被纳人第三产业。上述现象印证了A.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D.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11.2019年4月,智利总统皮涅拉在中国访问期间,考察了被称为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他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还有什么是这个城市制造不出来的!”这个城市是A.南京B.上海C.深圳D.青岛12.20世纪90年代初,姓“资”姓“社”问题引发激烈讨论,有人对社会主义的前途缺乏信心,成为制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思想瓶颈,为打破这一“思想瓶颈”指明方向的是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D.邓小平南方谈话八年级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夸克扫描王极速扫描,就是高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