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凉山州 2024—2025 学年度下期期末统一检测七年级试题语 文全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2. 选择题使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银 () 3 分)A. 挑逗(ti伲o) 秩序(zh佻) 侏儒(r俨) 屡见不鲜(xi伲n)B. · · · ·枯槐(hu佗i) 犁耙(b佗) 迸溅(b侉ng) 风悲日曛(x俦)C. · · · ·土靛(di伽n) 笨拙(zhu侪 ) 执拗(ni俅) 潜心贯注(qi佗n)D. · · · ·得逞(ch佴ng) 梭镖(su侪) 毛坯(p佶i) 颠沛流离(p侉i)2. · · · ·下面语句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银 () 3 分)A. 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茸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把排水沟在挖深一些。B. 父亲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幅若有所失的模样。C. 漫天风雪,封住山,阻住路,却摇憾不了人们的意志。D. 宿舍窗外青山含黛,静谧的夜里传来声声虫鸣,初来乍到的书记却无法入眠。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银 () 3 分)A. 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不耻下问,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B. ····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C. ····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D. ····我们随时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在大庭广众高声喧哗。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银 () 3 分)A. 中国倡议并成立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组织将为世界乃至中国应对全球性的气候变化作出重大贡献。B. 作为“五育”中以艺术教育为核心的美育,学生对于它的个性发展、审美情趣等方面具有促进和优化的作用。C. 白鹤滩水电站将世界水电带入百万千瓦新纪元,其转轮设计、制造的精准和难度在全球重大水电装备制造中均居前列。D. 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市容环境整治,使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七年级语文 第 1 页(共 8 页)5.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银 () 3 分)A.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待人处事就要宽容:宽者,宽宏大量,不斤斤计较,容者,海纳百川,不心胸狭隘。B.“这园子虽然荒凉,却富有情趣”。他笑着对我说道“,可以作为我们的乐园。”C. 家乡盛产的桃啊、梨啊、苹果啊……都是我最喜爱的水果。D. 她虽然永远留在了地心的“落日六号”地航飞船上,但她吟唱的《月光》的轻柔旋律一直回响在我的耳畔。6. 根据下列情景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情景描述:周末晚上,小明一家围坐餐桌吃饭。爷爷兴致勃勃分享年轻时在工厂奋斗的故事,小明却全程低头刷短视频,偶尔敷衍点头。饭后爷爷想请教小明如何用手机挂号,小明皱眉抱怨:“您怎么总问这些简单事?自己摸索呗!”奶奶插话“:你小时候生病,你爷爷冒雨跑了三公里去请医生!”小明闻言愣住,默默放下手机。问题:请结合“孝亲敬老,传承家风”的内涵,分析小明行为中两处失当之处。银二、古代诗文阅读及积累(30 分)(一)文言文阅读(15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7-10 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7. 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银 () 3 分)A. 可爱者甚蕃 蕃:多 B. 无案牍之劳形 劳:使……劳累C. · ·不蔓不枝 蔓:藤蔓 D. 惟吾德馨 德馨:德行美好8. · ··下列句子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银 () 3 分)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 ·何陋之有 B援 无丝竹之乱耳C援 · ·水陆草木之花 D援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七年级语文 第 2 页(共 8 页)9. 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银 () 3 分)A.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甲文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B. 甲文运用衬托的手法,用牡丹和菊衬托莲的美好品质;乙文运用类比的手法,用诸葛亮、杨雄的事例来证明陋室不陋。C. 甲乙两文语言精炼,骈句和散句交错运用,其中乙文以散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富于变化。D. 乙文表明陋室不陋的关键在于环境清幽、交往之人高雅、生活富有情趣。10.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 分)(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 分)银(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 分)银(二)古代诗歌阅读(7 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1-12 题。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1. 下列对诗歌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银 () 3 分)A. 开篇以问答的形式,写泰山横跨齐鲁,郁郁葱葱,表现出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B. 诗人仰望泰山极顶,层云变幻,归鸟翱翔,不禁产生了一种登山的渴望。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诗人仰望山中云气层出不穷,薄暮时鸟儿投林归巢,内心激荡不已。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由虚写转入实写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12.“阴阳割昏晓”描绘了泰山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 分)银七年级语文 第 3 页(共 8 页)(三)名篇名句默写(8 分)13. 请根据提示填写空缺部分。(8 分)(1)莫言下岭便无难, 银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2) 银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3)《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银 ,银 。(4)《木兰诗》中表现军情紧急,疾速奔赴战场的诗句是: 银 , 银 。(5)《泊秦淮》中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银 , 银 。三、现代文阅读(35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16 题(10 分)《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节选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 30 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⑧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⑨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⑩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11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七年级语文 第 4 页(共 8 页)14.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银 () 3 分)A. 闻一多先生在青岛大学期间,主要精力集中在诗歌创作上。B. 闻一多先生潜心学术时被称为“何妨一下楼”的主人。C. 作为革命家,闻一多先生的特点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D. 闻一多先生同时具备学者、诗人、革命家三重身份。15. 以下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银 () 3 分)A. 选文中表达上的一大特点为夹叙夹议。B.“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运用比喻手法,表现闻一多先生苦心钻研是为了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C.“不动不响,无声无闻”,并不是说闻一多先生真的“不动”,或动作很轻,而是指他潜心治学,沉浸于学术的世界。D. 文中语言精炼含蓄,一个“说”字,在不同的语境中赋予的含义是相同的。16. 学校举办“闻一多精神与当代青年”主题辩论赛,正方观点是“实干比宣言更重要”,如果你是正方辩手,请从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事迹中提取两个具体事例,支持“实干比宣言更重要”的观点。(4 分)银(二)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完成 17-19 题。(10 分)材料一:我国古代用阴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已有了明确的方位概念和依天象定方位的方法。从现存的文献记载角度来看,二十四节气可能起源于夏商时期;到了秦汉(西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东汉的张衡用铜铸成了浑天仪,上面分列有二十八星宿和二十四节气,说明二十四节气的发展已趋完善。材料二:二十四节气和我国传统农业关系紧密。二十四节气准确地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和农事活动的规律。农民根据这些节气的提示,安排播种、施肥、灌溉、收获等农业生产活动的时间,确保农作物在适宜的季节里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质量;农民还可以通过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来预测天气趋势,提前做好应对措施,确保农作物的大丰收。二十四节气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还形成了丰富的农业文化和民俗风情。每个节气都有相应的民俗活动和传统习俗,如立春的迎春、打春牛,谷雨的祭仓颉,芒种的送花神等。这些七年级语文 第 5 页(共 8 页)习俗不仅丰富了农民的生活,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丰收的期盼,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此外,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农谚、诗歌、传说等文学作品也层出不穷,进一步丰富了农业文化的内涵。材料三:2006 年,农历二十四节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保护传统知识与实践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也意味着对这一优秀文化遗产的认可和对中国承担保护职责的信任。这就要求我国动员各种社会力量,采取更加有组织、有计划的保护措施,积极推动二十四节气的保护工作。二十四节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成功,有助于激起国人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也会进一步增强外国人士了解中华文化的兴趣,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17. 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银 () 3 分)A. 我国古代划分二十四节气用月亮历,记时用太阳历。B. 二十四节气中小寒在大雪的后面。C.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D. 秦汉(西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18. 二十四节气对传统农业和民俗文化的影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银 () 3 分)A. 准确反映季节变化和农事活动规律,指导农民安排生产时间。B. 帮助农民按照节气安排农事活动,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C. 能准确预测天气趋势,使农民无需担心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天气问题。D. 丰富农民生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19. 结合材料三,谈谈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对中国文化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并为如何传承这一文化遗产提出两条合理建议。(4 分)银(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3 题。(15 分)堂前的石柱廖静仁①外婆家的堂前,有一根一抱粗、三尺高的石柱。那石柱的顶端虽然凹凸不平,却很光滑,石柱的中间还被拦腰勒出了一条痕迹。②小时候,我不懂那石柱是用来做什么的,更不知道它的来历。记得每回和姐姐来外婆家,一到堂前,姐姐就会停下脚步,朝那石柱打躬作揖。姐姐说母亲在世时就教她这么做,至于原因,她也说不上来。③住在外婆家时,我见外婆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那石柱点上几根香烛,口中七年级语文 第 6 页(共 8 页)还喃喃地说些什么。外婆对我很是疼爱,然而有一次见我纵身跳到那石柱上,她突然发火了,一把将我揪了下来,而后一顿训。见我伤心地哭了起来,外婆又立即把我搂进怀中,和我讲起了关于外公的故事。④外公年轻时是个壮实汉子,一次进山砍柴时眼睛被树枝掸了一下,之后一直泪水汪汪,睁不开眼。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外公就这么双目失明了。那时,他不过三十出头。⑤年纪轻轻的就失去了双眼,这是令人极度悲痛的事,然而自幼好强好胜的外公对外婆说“:我虽然眼睛瞎了,但脚没跛,还能做事,我是不会吃闲饭的!”⑥外公不能上山砍柴烧炭,也不能下田扶犁掌耙,他还能做什么呢?外公想到了编草鞋。⑦编草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有好几道工序。最重要的是捶草:把经过挑选的稻草打成捆,放在平整坚实的岩石上,一边喷水,一边用棒槌使劲捶,捶得愈柔软愈好,这样编出的草鞋既耐穿又舒服。另外一道重要的工序便是搓草绳:那草绳要搓得均匀,搓好了还得磨光滑,如此,编草鞋时能省工省力。⑧在开始编草鞋前,外公请来一个石匠,凿铣了一根一抱粗、三尺高的石柱。他把那石柱立在堂前,既可做捶草的垫墩,又可用来磨草绳。⑨外公的世界黑暗如深井,他捶草时免不了有时会捶在自己的手指上,那石柱上便常常留下血迹。起初,在活儿干得不顺畅时,外公会动怒,后来他的脾气竟然变好了,甚至比从前更加平和。就如堂前的那根石柱,开始很粗糙,后来渐渐地被草绳磨得光滑。⑩渐渐地,外公编的草鞋出了名,许多人都慕名前来购买。外公住在资水中游南岸一个叫青石岭的山坳上,上至邵阳五岗洲,下到益阳茅草巷,到处都有人穿我外公编的草鞋。11尽管这样,外公从未涨价。一双薄薄的益阳板子草鞋,纤夫们顶多能穿半日,若穿着我外公编的草鞋拉纤,就可以穿上整整两天,而价钱都是一角五分。有人善意地提醒外公,可以适当地提高点价钱,外公却说“:人心要知足,别人看得起我编的草鞋,是对一个残疾人的抬举。”12前来买草鞋的人越来越多,外公不分白天黑夜地忙碌着。外婆担心他累坏了身子,总是劝他多休息。外公说:“人成了瞎子,眼睛看不见许多事物,也就省去了许多心思。手里忙一点儿,反倒觉得好受一些。”我母亲每每想帮外公干点活儿,总是遭到拒绝,理由简单明了:都是该做人家媳妇的年纪了,要把所有心思和精力用到针线活儿上。13外公编草鞋所攒的钱,除了用以维持家里的日常开销,他每天还会往一个粗布袋里放进几角零钱,那是为我母亲存的。他多次同外婆说“:女儿出嫁时,要办得热闹一点,莫让人家小看了一个瞎子的闺女。”14遗憾的是,外公没能等到自己的女儿出嫁。15外公是手扶着那根石柱离世的。一捆还未来得及捶软的稻草,静静地躺在石柱的平顶上……他是累死的。七年级语文 第 7 页(共 8 页)16外公经历了人生的苦难,然而他始终挺直脊梁,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虽然无缘见到外公,但那根石柱,我是熟悉的。后来,每次回到外婆家,我都会像姐姐那样,对着石柱深深地鞠上一躬。(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20. 文章中多次描写石柱,石柱有什么作用?(3 分)银21. 第俞段画线句“外公的世界黑暗如深井”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 分)银22. 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来刻画外公这一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 分)银23. 外公虽然双目失明,但他的精神世界却无比丰富。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外公的精神世界对你有什么启示。(6 分)银四、整本书阅读(5 分)24. 有读者阅读《骆驼祥子》后提出观点:祥子的悲剧完全由社会环境导致,其个人毫无责任。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请结合小说具体情节,阐述你的看法。(5 分)银五、作文(60 分)25.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照要求写一篇文章。(60 分)题目一: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行者”,用行动诠释生活的意义,用行动抒写生活的绚丽,用行动彰显青春的活力……做一个 " 行者 ",行动着,感悟着,收获着……要求:请以“行者”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题目二:请以《 银 是成长的入场券》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淤将题目补充完整;于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盂不少于 600 字;榆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银七年级语文 第 8 页(共 8 页)凉山州 2024 —2025 学年度下期期末统一检测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C.(A.鲜xiān B.耙pá 曛xūn D.逞chěng)2.D.(A.葺、再 B.副 C.撼)3.A.(“不耻下问”意为向地位或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句中“向老师请教”不符合“下问”的对象,老师地位/学识高于学生,属于使用错误。)4.C.(A.语序不当,应改为“中国乃至世界”。B.主客颠倒,应改为“它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D.成分残缺)5.D(A.将“容者”前的逗号改为分号。B.完全引用,句号在引号内。C.顿号改为逗号。)6.(5分)用餐时全程冷落长辈,违背“孝亲敬老”中“敬”的态度要求(2分,从情感忽视方面回答即可)。爷爷悉心照料小明,小明却拒绝帮助爷爷,良好家风的传承应双向奔赴,从小培养(2分,从行为失当方面回答即可)。(能分析失当行为,结合具体情境阐释“孝亲敬老”内涵,一点2分;语言流畅,逻辑清晰1分。)二、古代诗文阅读与积累(30分)7.(3分)C(“不蔓不枝”中,“蔓”在句中为动词,意为“生出藤蔓”,而非名词“藤蔓”。)8.(3分)B(例句中的“之”位于主谓短语莲出淤泥而不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丝竹之乱耳”中,“之”同样用于主谓短语丝竹乱耳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与例句用法一致。)9.(3分)B(A.甲文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和不慕名利的品质。C.其中乙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 D.陋室不陋的关键在于君子居之。)10.(6分)(1)(3分)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2)(3分)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11.(3分)D(“会当”意思是“终要、一定要”,此时诗人并没有登上泰山绝顶,是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愿望,想象自己登上绝顶后俯瞰群山的情景,并非由虚写转入实写。)12.(4分)“阴阳割昏晓”描绘出泰山遮天蔽日的景象(山的南面是明亮的,山的北面则是昏暗的,仿佛被一把巨大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的雄伟高大,巍峨矗立在天地之间,将光明与黑暗截然分开)(2分)。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惊叹和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的敬畏,以及对泰山所代表的雄浑力量的崇敬(2分)。13.(8分)⑴赚得行人错喜欢 ⑵独坐幽篁里 ⑶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泣下⑷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⑸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1空1分,漏字错字均不得分)三、现代文阅读14.A(3分)(原文第③段提到“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说明他当时专注于学术研究而非诗歌创作。)15.(3分)D(赋予的含义是不相同的)16.(4分)撰写《唐诗杂论》时“不动不响,写满密密麻麻的小楷”,体现默默耕耘的实干精神(2分)。研究《楚辞》十年完成《校补》,以“潜心贯注”的行动诠释“做了再说”(2分)。(意思相近即可)17.(3分)A[我国古代划分二十四节气用阳历(太阳历),记时用阴历(月亮历)。]18.(3分)C(材料中提到农民可通过二十四节气变化预测天气趋势并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但不能说能准确预测天气趋势且无需担心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天气问题,天气具有不确定性,B选项说法过于绝对。)19.(4分)一方面,有助于激起国人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会进一步增强外国人士了解中华文化的兴趣,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2分)可以开展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主题班会,让同学们了解节气的知识和习俗;还可以在节气当天,按照传统习俗进行活动(举出1例围绕二十四节气提出建议言之有理即可,2分)。20.(3分)石柱是文章的线索,串联起与外公相关的故事(1分);它象征着外公坚韧不拔的精神(1分);也是外公编草鞋的重要工具,见证了外公艰辛的生活和努力(1分)。21.(3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外公失明后的世界比作深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公失明后所处环境的黑暗与绝望,衬托出外公生活的艰难(1分)。22.(3分)主要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1分),通过叙述外公失明后编草鞋的一系列事件,如请石匠凿石柱、捶草磨绳、编草鞋售卖等(1分),展现了外公的性格特点和人生经历,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1分)。23.(6分)外公自强自立,失明后仍积极寻找生活出路,启示我们在面对困境时不能自暴自弃,要勇于抗争(2分);他善良知足,编的草鞋不涨价,告诉我们要懂得感恩,不被利益蒙蔽(2分);他一心为女儿着想存嫁妆钱,让我们体会到亲情的珍贵,要重视家人(2分)。(结合文章内容1分,启示1分,言之有理即可)四、整本书阅读(5分)24.(5分)明确祥子的悲剧是社会与个人的双重困境造成的2分。能结合名著中的情节阐释3分。五、作文25.略,参考中考评分意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语文.pdf 七年级语文参答.docx